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387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docx

《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docx

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

大课间活动考勤制度

为了开展好大课间活动,切实使大课间活动落到实处,达到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活跃校园生活的目的,学校特制定本活动制度,望全体师生遵照执行。

一、各年级、各班级按学校提出的要求,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不得擅自脱离活动,极特殊情况必须向负责人员请假。

二、遵守活动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

三、各班自由活动内容要结合班情,针对学生实际,丰富多彩、体现班级特色。

四、大课间活动时班主任、体育教师无极特殊情况不得请假,任课教师做好辅助工作,保证组织实施好活动。

五、活动中全体师生要讲安全、讲文明、讲团队精神。

六、大课间活动要保证质量(集合快、静、齐,跑步有口号,做到四到位,即教育到位;人员到位;动作到位;精神到位)。

七、学校要组织有关人员督导检查并量化考核,学校组织体育教师和导护学生对做广播操集体舞进行每日检查,每月对教师出操情况搞好记载做好统计,导护学生对参加大课间操体育活动的情况做出评价,并且结合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扣分考核结果纳入文明班级评比中。

大课间活动的巡视和检查细则

一、值周生检查(80分)

1、服装(5分):

穿着整洁大方、衣着得体,佩带名签,不符合标准,每人次扣1分。

2、出勤(5分):

各班级必须保证人数,教室只允许留2名学

生值日生(病事假必须经班主任允许),缺一人次扣1分。

3、队列(15分):

集合时站排要做到快、静、齐。

集合号结束,迅速站到指定地点,迟到一人次扣1分。

站队打闹、说话,每人次扣1分,队伍排面不齐扣1分。

4、操姿(40分):

1)每个学生应做到操姿准确、优美,不符合要求的每人次扣1

分,如发现个别学生操节不做的扣1—3分,班主任操姿准确、规范。

2)班级整体精神面貌好,每节操学生精神集中,动作认真到位,班级整体效果好,不符合要求的一次扣2—5分。

5、集体行进(15分):

集合队形时要整齐一致,行进间步伐整齐,精神饱满,无嘈杂声,不符合要求每人次扣1分。

二、体育组检查(20分):

1、学生站队时要求做到快、静、齐,班主任教师要认真配合体育教师组织学生站队。

2、学生做操时,班主任要在本班级排前站队,对发现做操不认真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教育。

3、学生做操时态度认真、操姿准确、动作到位。

4、学生行进间步伐整齐一致,摆臂端正,精神饱满,班主任要随排走,组织学生安全进教室。

(三)检查方法

每天间操由体育教师、值周学生检查,每天累计分数,计入班级目标量化考核。

注:

科任教师要按时到操场上,在自动站成一排,随学生一起

做操。

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一直以来是我校体育工作的重

点。

我校非常重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增强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我校要求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和下午统一安排35分钟大课间,认真组织学生开展集体体育活动。

这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达成此项目标,特制定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确保活动内容

1、“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安排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大课间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学校实际以及季节、气候的情况确定。

做广播操、跳集体舞、跳绳和踢毽等。

2、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性,结合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把耐力、力量、柔韧素质的发展作为重要的、突出的内容,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除组织学生认真做好市教育局指定的阳光体育活动外,还结合季节特点、学校特色和场地情况,适当增加简便宜行、面向全体、实效性强、较为安全的集体活动内容,如:

自编操、跳短绳、慢跑步、素质操练习和踢毽,以及教育部推广的校园集体舞等,雨天坚持做室内操,不断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4、学校适当安排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时间。

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形式在下午安排课外体育活动课,或建立和开展学生体育兴趣社团等,同时须确保每周五个学习日内,广播操、集体舞、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总时间达到每天1小时的要求。

二、加强监督检查

学校明确责任,加强检查督促,确保落实,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逐步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浓厚氛围,同时辐射到每一个家庭,让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从实施之日起,由领导小组负责对各班进行检查、考评,考评成绩记入班级考核。

大课间体育活动考核不合格班级,不得评为先进班级。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行安全责任制

1、学校必须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安全。

2、班级活动时班主任和分工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保护,如发生事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体育教师负责每天的活动安排并做好记载。

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制度

眼保健操、广播操、集体舞、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不断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特做如下要求:

1.坚持每天一次广播操,一次集体舞,一次眼保健操制度。

2.课间操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

班主任老师跟班,负责班级管理,体育老师一人整队,其他教师检查、监督学生做操情况。

每天对学生做操情况进行汇总。

3.要求课间操各班集合整队,做到快、静、齐,做操动作准确、优美,姿态正确规范,态度认真严肃。

4.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器材、经费、教师五保证,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5.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6.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坚持依照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进行,由各班主任负责组织,体育教师负责巡回指导,做好活动情况登记,搞好学期总结测评。

7.学校坚持每年举办学校体育节,使参加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100%。

8.成立校级田径队、舞蹈队、合唱队、管乐队、科技活动组、信息技术活动小组等课外文体活动小组,促使孩子们全面发展。

9.在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大课间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我校体育特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

大课间活动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2、全面性原则。

大课间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

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尽量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咼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

在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操作、自主锻炼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

以校内活动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活动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体育活动和社区体育活动,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环境。

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实施方法与目标

1、学校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体育活动,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并具有一项运动特长。

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满足全体学生多样化的活动需求。

2、学校制定好本校学生大课间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确立各年级特色,努力形成品牌,更上一个台阶。

每日上午各一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3、制定大课间活动制度,坚持每学期年举办一次全校体育运动会

和一次艺术节,不定期组织各类单项活动。

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要覆盖全体学生,全校学生体育达标抽测合格率达95%以上,合格率达

60%以上

4、学校大力改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提高全体教师的活动组织和

指导水平,并落实相应的经费,确保学校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

同时,积极整合和充分挖掘本地校外体育活动资源,定期开展活动,推动我校大课间活动形成规模、提高水平。

5、建立活动考核奖惩制度。

6、体育老师做好巡回指导督查工作。

四、组织机制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领导和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学生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充分认识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六、活动要求

1、班主任为班级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是负责班级学生大课间活动

的组织者、实施者与安全教育责任者,科任教师为班级学生课外活动的协助者。

2、每位学生必须自觉遵守各种活动的规则要求,听从指挥和安排,并按时参加活动。

3、活动场地及器材管理,由体育教师统一安排。

4、每个班级应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确保安全责任事故为零。

动前组织学生对活动的规则学习了解,要认真进行安排并认真做好场

地、器材的准备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有生理缺陷的学生不能参加相应的活动,教师应做好劝导工作。

6、活动制定好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活动中师生生命安全。

大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在大课间活动中,为保证学生安全,杜绝意外事故发生,特制订如下安全管理制度:

一、教师

1、加强责任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对场地器材,运动服装,认真检查,充分估计到容易发生的问题,制定预防措施。

场地器材如有损坏必须及时修理。

2、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教育学生要按照教师布置内容,有组织有秩序地活动,不能各行其事。

3、培养骨干,使他们预先了解教学内容,动作要领,保护方法。

在上课时、协助教师维持好课堂纪律,在分组练习时负责安全保护工作。

4、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

如不慎跌倒,在倒地前的瞬间降低重心,勿使后脑着地;由高处跳下时先屈膝,前脚掌先触地,减少震动。

5、经常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让学生重视安全工作,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减少事故的发生。

经常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在竞赛中制止粗野的犯规动作,发扬“宁失一球,不伤战友”的优良作风。

6、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有关活动的注意点,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7、讲清各种器材的使用规则,可能出现的不规范操作所引起的危险与不良后果等。

8、建立伤害事故登记制度。

对发生的伤害事故及时登记,认真分析原因,从中吸取教训,目的是为了不再发生类似事故。

9、教师要及时对体育器材、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总务处或主管领导。

二、学生

1、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对个别操作要领不清的可以向教师发问。

2、学生的有关体育项目必须在与该体育活动相对后的场地内进行,不得在不宜进行该项活动的地方进行该项活动。

3、学生在观摩体育活动时,必须做到文明、有序,不得超越规定范围观看,不得进行不文明的行为。

4、学生打算进行一项非规定进行的体育项目时,必须征得有关教师的同意方能进行,需要使用体育器材时,必须向主管器材的教师提出借用要求,同意后方可使用,用后立即归还。

5、对于不按教师要求和学校规定,擅自进行某项体育活动,造成后果的,学生自负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