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455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docx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六单元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

26 《皇帝的新装》

备课人

刘金平

备课时间

2012.12.1

课时安排

2

学习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学习重点

领会作品内涵,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难点

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揣摩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带有夸张和嘲讽意味的语句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⑴注音

愚蠢御聘 分外 滑稽 贮蓄 陛下

赏赐 显露 钦差 爵士 勋章

⑵解词

滑稽——精致——

无双——华盖——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根据情节发展,给文章分段。

②思考本文主题

③划出描写皇帝爱好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4.在文中画出你感动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们交流。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1.展示预习1、2

2.默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

分别担任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准确表达语气。

b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出故事大致情节。

4.复述课文并作简单评析。

要求抓住重点情节、重点人物的重点语言复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说话语气。

5.理清故事情节。

在前两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划分故事情节、层次。

二、合作探究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故事中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

3.你怎样理解故事的内涵?

4.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与现实意义?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业

二、自主合作学习

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骗子、大臣、皇帝、小孩的句子,研讨:

这些句子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借助表格)

人物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性格特点

骗子

老大臣

诚实的官员

皇帝

小孩

 

 

三、再读课文,考虑:

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它们不同在哪儿?

(提示:

从人物描写和句式上来看)由以上写法,你得到了写作方面的哪些启示?

小组讨论:

我们身边有没有“皇帝”这样的人?

有没有类似的愚蠢行为?

点拨讲解: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描写方法性格特点

皇骗子

帝老大臣

的诚实的官员

新皇帝

装小孩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在文中方框处填写量词,最恰当的是(   )

a捆 b本 c片 d根 e条 f瓶 g杯 h匙 i块 j尊

A.eebccghccijegB.B.eebachgcicjegC.ddbacghicijefD.ddbcchgiicjef

2.用文中原语解释第②段中的加粗词。

“大的好处”指 

“小的不便”指

3.“如果你真诚地去做,就可以补救你由于贪婪所造成的灾害。

”在文中找出最能表明贪婪的语句、最能表明灾害的语句和最能表明补救方法的语句,画上横线,并标上序号。

 

4.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第①段中加粗词“嘿”表现了国王的惊喜心情,不能删去。

B第⑤段中加粗短语“我的女儿”改为“我和女儿”更符合国王的性格特点。

C第⑦段中加粗词“明白”的内容是“金子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请给我解除点金术。

D第⑨段中加粗短语“连鞋子也来不及脱去”表明了国王想冲洗掉点金术的迫切心情。

5.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6.本文和《皇帝的新装》都是童话,都是通过虚构的故事讽刺一种病态社会现象。

《皇帝的新装》讽刺的是_______,本文讽刺的是__________。

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

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选》中的《丑小鸭》、《海的女儿》、《豌豆上的公主》等

3.续写《皇帝的新装》

书面作业:

《练习册》P501、2、3、4、5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

27 《郭沫若诗两首》

备课人

刘金平

备课时间

2012.12.3

课时安排

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区分联想和想象,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有关传说

①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②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①注音:

 缥 缈鲛

②解词:

  缥缈:

定然:

珍奇:

3.认真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⑴朗读《天上的街市》,思考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⑵朗读《静夜》,思考诗人具体写了什么?

那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

4.在文中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

第一课时

一、展示预习1、2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三、探究理解诗歌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师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1.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2.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

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四、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1.讨论:

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

为什么?

2.学生讨论:

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集体朗读。

二、探究学习

1.这首诗哪部分写实?

哪部分想像?

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2.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3.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4.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

为什么?

三、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a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b有感情地、轻柔地、舒缓地、带点神秘味的反复朗读最后两句,再讨论翻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然后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想像世界。

拓展延伸

阅读《鱼化石》一诗,完成习题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1.本诗第1节中:

“跳跃”与“浮沉”能否调换?

为什么?

2.本诗的前两节通过作者的想像,写出了鱼化石的_______。

3.本诗的第1节写出了鱼儿生前的自由、活泼、快乐的生活,这对后文有何作用?

作者在描写鱼儿和鱼化石时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4.本诗点明中心意思的一节诗是________。

5.第4节中的“但你是沉默的”中的“但”能否删掉,为什么?

“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多么精妙的幻想。

它启示我们,多关注身边的生活,热爱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

课后作业:

熟练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书面作业:

《练习册》P521、2、3、4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

28 《女娲造人》

备课人

刘金平

备课时间

2012.12.8

课时安排

1

学习目标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指导学生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预习】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读音:

女娲澄澈幽光莽莽榛榛

(2)解词:

澄澈:

灵敏:

绵延:

莽莽榛榛

神通:

2.有关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

3.认真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表情朗读全文,识记课文情节,恰当的复述课文。

②研读课文,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

4.在文中圈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含义。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①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2.讨论:

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

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二、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1.讨论:

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①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TIGR)。

这是一个专门收集研究人类基因的地方。

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

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

剔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造”出来了吗?

TIGR主席克莱尔·费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

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②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条基因。

他们把基因一条条剥离,结果发现有170条是多余基因。

也就是说,只要把有用的那300条基因一一加入试管,就可能“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

“这是多么美妙而危险的禁区!

我们必须停止实验。

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结论。

”TIGR老板克莱格·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制造生命的研究。

③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等组成的小组对“人造生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

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可以证实,

④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摆在人类面前:

往试管中加小条条的基因,最终这些化学物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

1.题目中的“造”字可用一个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这个新词是                    。

2.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3.从文章内容来看,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作者对美国科学家闭门造

人持什么态度?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

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书面作业:

《练习册》P541、2、3、4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备课人

刘金平

备课时间

2012.12.11

课时安排

1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摘抄优美词语,积累语言。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习惯。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文章主旨。

2.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学习难点

理解“影子”的象征意义。

【预习】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①注音:

哞  酥   蔷薇  

 踉踉跄跄  孪生   泥泞 

②解词:

踉踉跄跄——

孪生——

2.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②归纳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步骤。

 

3.在文中圈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含义。

一、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2.归纳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步骤。

 

二、探究研读,理解文章主旨,欣赏语言美。

1.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你分析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意境美的。

 

2.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表达的,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3.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主题。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

他们都要求渡河。

摆渡人说:

“你们每一个人,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

有钱人就给了点钱,上了船。

大力士举了举拳头:

“人吃得消这个吗?

”也上了船。

有权的人说:

“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

”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

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

作家说:

“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

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

我唱个歌儿给你听听吧。

摆渡人说:

“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

你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以。

唱得好,就让你过去。

作家就唱了一个。

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

“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

”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

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饿又冷,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他回去想办法买米浇夜饭吃,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叹道:

“我平生没有作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

“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的好听,你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

请上船吧!

作家过了河,心里哈哈笑。

他觉得摆渡人说得真好,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

于是他就自动去做摆渡人。

从此改了行。

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待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1.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

彼岸:

屈从:

2.文中写了四个人,他们各自最宝贵的是什么?

有钱人——有权的——

大力士——作家——

3.摆渡人认为作家的一声长叹比唱的好听,为什么?

4.文中作家的真情实意来源于什么?

说明了什么?

5.本文是一则现代寓言,其主旨是

6.文章结尾,作家为什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

(用原文回答)

7.文章最后把作家创作同摆渡联系起来,有何作用?

(从结构上、内容上来思考)

书面作业:

《练习册》P561、2、3、4、5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

30《寓言四则》

备课人

刘金平

备课时间

2012.12.12

课时安排

2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引领学生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故事情节。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1.分析故事情节。

2.多角度概括寓意。

学习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寓言的知识及本文涉及到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⑴注音:

赫拉宙斯粘住何遽髀骨跛脚庇护饶头

⑵解词:

凡人——饶头——

庇护——爱慕虚荣——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

⑴说说四则寓言的寓意

(2)翻译两则古文:

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在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一课时

一、展示预习1、2

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

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2)对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3)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

用简练的话语填充:

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发展和结局是。

3.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1)听读录音,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2)思考:

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

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3)表情朗读,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4)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

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表演,学生评议。

(5)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寓意的理解。

 

 

(6)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看看寓意会有什么不同。

如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

“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悄离去。

或者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

(7)集体诵读。

读出语气、语调。

三、自读《蚊子和狮子》

1.自由诵读,理解寓言大意。

2.集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

3.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

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

讨论:

(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

下列成语中:

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

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5)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4.跟录音仿读,体会拟人的妙用和情节的起落。

 

 

第二课时

一、展示预习成果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2.在预习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3.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

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

甚智其子:

邻人之父:

善术者:

无故:

吊之:

何遽:

居数月:

将:

好骑:

堕而折其髀:

十九:

独以跛之故:

相保:

三、复述课文

四、研究课文,概括寓意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2.谈谈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3.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出一个成语。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尝试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课后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

书面作业:

《练习册》P571、2、3、4、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

《综合性学习:

追寻人类起源》

备课人

刘金平

备课时间

2012.12.15

课时安排

2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欣赏神话传说。

3.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4.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学习重点

1.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2.口语表达。

学习难点

想像写作训练。

【预习导引】

1.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活动内容给小组命名。

2.围绕活动内容广泛搜集资料,上网查询资料,整理资料。

3.每组准备一个档案袋。

一、故事大王比赛

1.每人搜集一种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在小组内互讲故事。

2.每组选出一名讲故事的代表,参加班级故事大王比赛。

3.比赛将评出一、二、三等奖。

4.小组将部分参赛的神话故事进行搜集整理、汇编成册。

二、自由辩论会

1.搜集查找关于“人类起源新说”的资料。

2.从中选定一种说法,并围绕这一说法继续查找相关资料。

3.让小组成员熟悉资料内容,为参加班级自由辩论会做好准备。

4.辩论形势灵活,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展开辩论。

(每一小组可在比赛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资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成立,同时还可以反驳其他的小组的观点。

评比办法:

a以小组合作情况、发言情况及准备资料的多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