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471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docx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0622

社会热点

1.高考改革

高考刚刚结束,高考改革,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在高考改革方面,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

一个是考试内容的改革,一个是大学招生方式的改革。

  “考试内容的改革,要加强能力考查的比重,降低对特定知识‘死记硬背’的考查。

  考试内容的改革方面,20多年来,高考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与20年前相比,今天的高考已经很不同。

考查对特定知识机械记忆的题目,已经被压缩到很小的比例。

与特定教材相挂钩的内容,也已经被压缩到很小的比例。

许多题目都注重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例如,现在的试卷中包含相当比例的选择题。

这些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判断能力,而不是记忆能力。

又如,现在的语文试卷包含很大比重的“阅读理解”题目。

这些题目,与教科书的内容基本没有直接联系。

再如,现在的作文,大多采用“材料作文”,而不是20年前的“命题作文”。

这种考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表现空间。

这种注重考查能力的考试,不是要考出考生“不会什么”,而是要考出考生“会什么”。

不是要考生在考场上“出丑”,而是让考生在考场上“出彩”。

  由于许多省单独命题,试卷的命题水平尚参差不齐。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命制的“全国卷”,以及北京卷和上海卷,在从“考查知识记忆”转向“考查能力”方面,进展是非常明显的。

  “招生方式改革:

降低笔试比重。

  大学招生方式的改革,主要是要降低笔试的比重,给已经教了学生3年甚至6年的高中老师一定的发言权,因为他们最清楚哪些学生具有发展潜力;给将要教学生的大学老师一定的发言权,因为他们最清楚什么样的学生教起来最顺手。

  现行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

首先,在学生评价方面最具有发言权的高中教师没有任何发言权。

作为一个心理测量学者,我深知,即使仅就能力评价而言,再好的考试也不如教师对学生的长期观察更准确,更不用说非智力方面的评价。

今天的情况是,最了解学生的中学教师对大学的招生决策没有任何发言权。

相反,招生决策几乎完全依据在评价学生能力的有效性方面颇值怀疑的标准化考试。

要知道,比我国高考科学化程度高很多的SAT(美国高考),在美国大学招生考虑中所占比重也不过30%左右。

  其次,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大学老师的发言权也微乎其微,一般只能在具有同档分数的考生中进行选择。

由于人的复杂性,在高等教育界存在不同的教育理念是很正常的。

“语文水平对于研究物理是否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物理学家们的看法相去甚远。

有人认为“很重要”,有人则认为“无所谓”。

“英语(论坛)水平对于研究古代汉语是否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古汉语专家们的看法也相去甚远。

对于这一类问题很难得到结论性的共识。

今天,在大学新生的选拔中,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基本不能得到体现。

  第三,一些具有潜力的“专才”被拒之于高等学校之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今天,一些在某一方面表现出强烈兴趣和潜能但发展不够全面的学生,很容易由于分数未“上线”而被拒之于大学或一流大学之外。

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是矛盾的。

“世界冠军”大多发展不够全面。

哪位真正关心自己学校发展的校长不希望自己的学校中多出几个“世界冠军”呢?

今天,多少校长有权力将这样一些潜在的、不够全面的“世界冠军”招进自己的学校呢?

  这种现象是由于对大学生质量的关心不够。

学生是大学的“原料”,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家不会轻易将原料的采购权交给企业以外的人,因为原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

但是,在许多年中,我国的大学校长们对这种基本放弃招生权力的状况却泰然处之。

“原料”的好坏,“产品”的好坏,与校长的利益没有多大的关系。

多数大学校长们的境遇是:

既没有多大权力,没有多大责任和利益。

没有聘用、解聘的用人权,没有奖罚的财权,也没有“采购原料”的招生权。

  “坚冰虽已经开裂,仍然任重道远。

  伴随“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一些校长已经感到了压力。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需要关注“原料采购”,需要改变这种“原料采购”大权旁落的现象。

校长们的这种变化使大学招生制度改革获得了原动力,使招生制度改革成为可能。

于是,自主招生出现了。

于是,“抢生源”的现象出现了。

于是,大学招生中开始采用“面试”了。

于是,“高中校长实名推荐”出现了。

于是,北京大学11名教授联名致信校长周其凤,建议进一步打破“唯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

于是,云南省教育厅在任厅长罗崇敏2012年5月4日在西南大学的演讲中公开亮出自己的主张:

彻底改革高考体制,取消现在的高考方式。

于是,2012年6月6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对记者公开宣布:

南方科大的理想是不通过高考招人才。

于是,“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自主招生”、“多次选择”、“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等重要的概念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

于是,“大学招生100%靠笔试成绩”的局面开始受到冲击。

于是,岿然不动的高考开始松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高考改革就已经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

当时有一个广泛应用的简称是“克服片追”。

30年过去了,尽管我们已经在高考改革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应试教育”的局面非但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反而从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和学前教育延伸。

今天,对于高考改革的努力仍然存在种种非议。

作为一个长期研究高考问题的学者,我希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不受干扰,不为所动,坚定而谨慎地继续推进高考改革。

2.务实对待养老金入市问题

养老金入市问题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上周末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新闻通气会上透露,养老金入市政策讨论已经取得进展。

消息依然失之于模棱,但至少提醒大家,寻求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的对接,证监会从未放弃,虽然这个话题对A股市场的投资者而言,已经走过了从热盼到失望的过程。

从证监会郭树清主席提出动议到现在,养老金对A股依然采取“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原因在于A股市场乱象层出不穷且解决办法不多,甚至有些问题可能就是不想解决,因为属于市场之外却必须A股承担的额外任务历来不少。

另一方面,则在于A股投资者自有股市以来用正常操作方法赚钱之难已经成为共识。

筹资和回报难成比例,显示了这个市场几无效率可言。

从严格意义上说,A股市场有越来越偏离“股市”轨道的意味,因为这个市场除了将“不用还本付息”的股权融资功能扩张到极致之外,还将股市投资回报功能压缩到了最小。

一个个上市公司均习惯于在融资时开启“狮子口”,在回报时则变成“铁公鸡”。

投资者也渐渐将从成熟市场中学到的投资绩优蓝筹的方法,换成了“顺势而为、波段操作”等投机为主的方法来应对所谓的“新兴加转轨”市场。

有了这种“怎一个乱字了得”的印象,“劝诱”养老金入市无疑就有了点“不怀好意”的成分,特别是由位居证监会主席位置的郭树清口中说出来,包括财政部在内的相关部委的“不以为然”的反应也就正常不过了。

更何况,这“不入市”还具有坚实的民意基础呢。

不过,养老金入不入市,属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即使双方再继续激烈地争论下去,结果应该仍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所以,依笔者愚见,与其无谓地继续争论这个问题,不如双方都务实一些,或者寻求对接的可能性,或者创造条件让对接成为可能。

毕竟养老金入市应是大势所趋,要保值增值,要长期跑赢CPI,养老金还真就离不开资本市场,更离不开股市这个投资工具。

其实,听任养老金不断贬值仍不愿寻求新的投资方式,跟不了解A股市场就贸贸然入市是一样的,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而且,在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养老金入市的倡议还被相关部门所断然拒绝,似乎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解读出相关部门对政府搞好股市基本上丧失了应有的信心,如果是这样,接下来还有谁愿意再在这个市场里继续呆下去?

关于蓝筹股的提倡,谁还敢信?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养老金入市必将导致“多赢”结局,一是以其相对强势的市场监督力量,慢慢纠正过往政策之偏造成的上市公司乱象,让市场渐渐恢复正常的投资功能;二是可以借此解决“保值增值”难题;三是树立长期投资的典范。

3.实体书店的出路

近一段时间,太平洋百货、上海第一百货等知名百货商场相继倒闭,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传统百货业在网络购物的冲击下,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实体书店,百货业的出路在哪里?

大型百货相继关店

5月29日,上海第一百货淮海店关门停业,媒体报道称,不久之后那里将被宝马品牌展示店所取代。

1993年开业的第一百货淮海店一度是该地段地标性百货公司,上世纪90年代声名鹊起,19年后它却选择了关门。

而半年前,太平洋百货也宣布,因无法应对上涨的租金,其北京盈科店正式关闭。

受用工成本、采购成本、物业租金等因素的困扰,传统零售业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太平洋百货败走京城,也只是当下传统零售企业的一个缩影。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认为,从2003年以来,百货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如今,受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的影响,百货业正面临转型压力,百货店,这个曾经以满足消费者购物为主要目标的传统业态,正在渐行渐远。

网购冲击传统百货

“如果我看上某品牌的服装,我会先到百货店里试穿,挑选好颜色、款式之后再上淘宝购买,价格能节省一半。

”泉州女生小珊说。

小珊的做法,反映出了许多消费者对网购的共同心声,无疑传统百货业遭遇了来自电子商务的强大冲击。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突破8000亿元,达8019亿元,同比增长56%。

其中,服装类以2035亿元的年交易额,稳坐2011年B2C市场头把交椅。

“逐年递增的网购市场,正不断蚕食着传统百货的份额,百货业业绩下滑较大的品类也正是网络购买上升的品类,比如家电、IT产品、服装,甚至一部分奢侈品。

”一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对此,多年专注于电子商务的厦门某创意营销传播机构总经理曹芳华说,传统百货在很多方面都是高成本运作,无形中提高了商品的销售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必须为这些中间环节的成本买单,“而网络销售基于网络平台,中间环节成本得到有效压缩,因此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

而事实上,对传统百货业构成威胁的不仅仅是电子商务,大卖场、专卖店的发展对原有的百货体系也形成了进一步的解构。

新华都百货总经理上官常川告诉记者,传统的百货店什么都有,包罗万象,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卖家电的有苏宁、国美,卖体育用品的也有专门的体育用品零售商,另外还有不少的专卖店,这些都使传统百货店的业务不断被分解。

业态转型购物中心

“现在正是百货业转型的时期。

”范艳茹认为。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近年来人们对“百货店”的提法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名字“购物中心”。

在消费者看来,购物中心更像一个加强版的百货店,在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更具聚客能力。

近年来,我国商业地产蓬勃发展使购物中心大行其道,逐渐替代了传统单体百货店。

即使在泉州,许多零售企业在扩张过程中,也更喜欢商业地产,哪怕是小型商业地产。

“如今,人们更注重生活品质,喜欢休闲放松,购物中心满足了消费者购物、休闲、娱乐的需求,真正做到了一站式服务。

”晋江莱雅百货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每年到了“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晋江SM的人流量都会超过10万人次,可见大型购物休闲中心的魅力。

泉州市连锁经营协会名誉会长许渊朝说,泉州的中闽百汇、捷龙商业中心、新华都购物广场等,都是综合型的购物中心,“这种多业态融合的购物中心,聚客能力更强,经营业绩也更有保证,实际上,面对竞争环境的变化,泉州零售企业在业态转型上,已经走在了别人的前面。

4.营养餐何以成“闹心餐”

云南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一个多月来,接连发生3起学生营养餐安全事件。

其中镇雄县3月13日才发生学生营养餐食物中毒事件,4月9日又发生368名学生营养餐食物中毒事件。

(4月15日《京华时报》)

云南接连发生多起学生营养餐食物中毒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学生营养餐安全事件频发,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

首先,一些学校图省事,走捷径,甚至搞权钱交易,将食堂承包给他人经营。

承包经营属于商业行为,承包商为追逐利润最大化,不免以次充好。

其次,相关学校以包代管,往往很少查验承包商是否具有经营资质,也很少过问其经营品质和经营能力是否符合要求,由此埋下诸多安全隐患。

据镇雄县政府通报,顶拉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堂建设的位置及内部设施均达不到相关规定,所供营养餐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这些最终导致学生营养餐安全事件的发生。

此外,云南连续发生多起学生营养餐食物中毒事件,也暴露出学校监管不到位、管理上存在疏忽等问题。

学校管理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食品供应的量上,而对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应有的责任和相应的专业知识。

这些都给营养餐中毒事件的接连发生提供了无限可能。

国家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本是为了改变农村学生的营养匮乏、发育迟缓等问题,如今一些地方的营养餐却成了“闹心餐”。

当下,相关部门及学校应切实强化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确保每天3元的补助金落实到位,让营养餐真正惠及农村学生。

5.谁制造了“看不起的风景”

近日不少媒体报道,全国各地不少景区纷纷提价,近百5A景区门票跨入“百元时代”,有些景区的涨价幅度甚至达到60%,不少网友大呼“看不起风景”。

梳理近年来的景区门票价格,可以发现其上涨现象确实明显,听证会也几乎成了“听涨会”,民众负担相应增加。

一家三口周末想出去看个景点,如果仅门票就得300多元,相信很多家庭都得好好考虑一下去还是不去。

从景区的属性来看,一些名川、古迹是自然和历史留下来的遗产,应该是一种准公共物品,以满足人们的基本旅游权益,价格自然不能太高,如欧美国家的景区门票价格占人均月收入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而“百元时代”的门票价格显然大于这一比例。

国内许多景区认为,如果价格不涨,则很难维持运营成本,并且遗产保护、环境保护、景区开发、基础设施都需要投入,这些钱从何而来?

而从一些成功景点的运营经验来看,门票涨价只能满足一部分开支需求,提高收入应更多靠综合经营来实现。

景区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环节,是拉动旅行社、住宿、餐饮、娱乐和购物等其他旅游环节的关键要素。

景区门票过高,势必会影响旅游目的地游客人数的总体增长,从而抑制游客的其他消费,价格定得低些,综合收益反而可能更高。

如,杭州的西湖景区实行免费开放,把没有围墙的西湖还给了游客。

尽管“亏”了几千万元的门票收入,但游客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上亿元的综合收益。

一些景区涨价还另有目的。

从一些曝光出来的案例来看,许多景区的门票收入不是用来维护景区,而是用来“发福利、发资金”或是为地方相关部门赚钱的。

还有一些景区表示,门票提了游客人数也不会少,那么提价大有“不涨白不涨”之嫌。

为我国景区的健康发展着想、为百姓的基本旅游权益着想,建议对那些资源价值等级较高的公共资源型的景区管理权收归中央,并给予适当补贴,以逐渐实行低票价甚至零票价,使公众的旅游权益得到保障。

而对资源价值次之的景区,则由地方政府根据各地的情况进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权的转让,但必须强化政府的相关职能,如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对门票价格的控制。

6.老百姓“凭什么”对阶梯电价不在乎?

阶梯电价实施在即。

国家发改委的消息,阶梯电价自7月1日试行,目前已有北京、上海、重庆、浙江、江苏五地出台了本地阶梯电价政策,其余地区在月底也将密集出台政策。

  阶梯电价简言之,就是电用得越多,超额部分越贵。

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而言,这个逻辑很好,因此世界通用。

  还有十几天,阶梯电价就要走入千家万户,昨天,长期研究电力体制改革的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叶泽说,这次居民阶梯电价调整,以居民现有承受力,应该“不在乎”。

  这话招来怒骂声,几乎超过了阶梯电价本身。

其实,我想,叶校长此话应该有上下文及背景,而他所招来的骂声,本来也不专属他。

  阶梯电价描述得如何与国际接轨,终究要真金白银从老百姓荷包里掏出来,而电价不是衣服,它是刚性需求,是“承受也得承受”,“不承受也得承受”。

当然,少买一点衣服,少上一个培优,哪家挤不出一点电费来呢?

但是,老百姓凭什么去承受这个变革中的阶梯电费,我倒觉得有讲究。

  第一,账有没有算明白。

阶梯电价征求意见期,各地政府和各路专家算的账,认为80%的家庭电价不会涨,只会平甚至跌。

但老百姓怎么算自己的账,都会把自己算到“20%”里去,期间,发改委一句“每户每月87度电”红线,还曾引起轩然大波。

很明显,信息不对称,账没有算明白。

用电量的总体及平均数据,电网是有数的,政府是有数的,老百姓是没数的,所以政府说宏观数据,老百姓说微观数据,当然很难对眼。

数据没有公开透明,没有互相印证,所谓是涨是跌,老百姓一路糊涂,当然难以“不在乎”。

  第二,阶梯电价有没有逃脱“逢听必涨”的信任危机。

公共品的听证,本是民众难得的利益博弈机会。

但是,一是反对声寥寥,二是即便反对,民众对宏观数据不了解,反驳意见也难以立脚,长此以往,民众只好以“信任危机”来笼统投票。

第三,各地有没有人性化标准。

归根结底,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以上两条都是程序问题,这是结果。

此次阶梯电价令人宽慰的是,各地可自拿阶梯电价各档次标准。

从已出台的五地标准来看,均是较发达地区,与中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当然不能比。

各地方能不能按照自己地区的气候条件,居民承受能力,较公允的出台三个档次的标准,才最终决定居民电费荷包是进还是出。

7.天价粽子“故宫督造”百姓吃不起

1880元!

这是北京御茶膳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御茶膳房公司”)“天圆篮”端午粽子礼篮在其官方网站的售价。

虽然号称粽子礼篮,但1880元的价格卖的显然不仅仅是粽子。

该礼篮包括6种口味24个粽子、五福饼1盒、茶宝1个、盖碗1个、竹筒茶1个、800毫升20°的古越龙山十年陈酿一套,外加红色香包配饰1个。

(中国经济周刊)

端午节到了,对于广大群众来讲,吃粽子赏龙舟看民俗表演是一件给不错的事情,但是让广大群众越来越纳闷的是,现在很多厂家生产的粽子让普通百姓吃不起了,那就是粽子的价格严重脱离实际,一般的是几十元一斤,有的达到几百元一斤,更让广大百姓质疑的是,北京御茶膳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粽子价格居然达到了1880元一盒,面对这样的价格,不得不让我们百姓质疑,这样的礼盒粽子又有谁能吃得起呢?

这样的粽子生产出来又是卖给谁?

又是谁在吃?

这卖的是粽子还是有其他猫腻藏在其中呢?

我们都知道,食品企业能够生存其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普通的群众,因为普通群众是一个大群体,可是有一些企业的服务对象从来没把普通百姓放在心上,而是更着眼于少数人,那些少数的特殊人。

正如消息中北京御茶膳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粽子礼盒,一般的百姓是吃不起的,而他们所以生产出这样的产品,其目的不是在于吃,而更是在于有一种特殊的内涵在这里,这种种特殊的意义我们从礼盒中的礼物可以看出,礼盒之所以天价,并不是粽子价值,礼品盒内的其他东西如茶叶、高档酒和红色香包等均是超值,而厂家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借端午节的明义对其他商品进行变相的促销。

对商品这样促销厂家的主意却是打错了,这样的礼盒一般人是享用不起的,因为这样的价格离普通百姓太远了。

既然是这样,商家为什么还要生产,说明这生产出来的礼盒还是能卖出去的。

能销售出去的礼盒真正是买家自己食用吗?

这样的基本不多,一般的情况下,是在节日里给领导送礼用的,用来与领导拉近关系。

既然是这样,这天价的粽子礼盒是不是和天价洒、天价烟等与腐败有牵连呢?

其实表面上不说,但也难逃这样的嫌疑。

天价粽子“故宫督造”,我们要对厂家说的是,做买卖要讲诚信,要实事求是,切不可只为自己的利益而扰乱市场秩序,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还要说的是,生产企业在生产物品时更要着眼于普通百姓的利益,更要为维护社会良好的形象做贡献,如果只是为了某些少数人、特殊人着想,制造出售什么天价月饼、天价酒和天价粽子这样的事来,相关企业对这个社会的腐败现象有推波助澜的行为,不仅仅是嫌疑,更难逃这个责任。

8.高铁票价高有“折腾”的因素吗

由开通之初的每天13趟减少至2趟,南京仙林站因此被喻为沪宁线上“最冷清火车站”。

近日,更有网友爆出,其实仙林站不算什么,高铁紫金山东站才是朵“奇葩”,中看不中用,建成就废。

情况是不是这么回事?

铁路部门对此表示,这个站其实是南京南站与仙林站的联络线站,不办理客运,是做停车调度用的。

然而,知情人士却说,主要是成本问题才没有向市民开放。

(6月18日《现代快报》)

  高铁紫金山东站“建成就废”,虽然铁路部门人士欲遮还羞地称“该站没有准备办理客运,是用来停车调度的”,但站里五脏俱全的候车大厅、售票窗、开水室、洗手机、闸机,拆穿了他言不由衷的谎话,这个站不开通的原因是因为客流量不大,如果开通,肯定亏损。

  江苏省铁路办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更为“高瞻远瞩”:

紫金山东站是“经济据点”,小站的存在需要时间。

言下之意是今后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了,这个站正好派上用场,听上去还有点类似下围棋占个先手的意思。

  无论是“停车调度”还是“经济据点”,在我看来,都是为决策随意导致浪费而盖的遮羞布罢了。

  其实,前几年高铁大跃进造成的浪费频频发生。

据媒体报道,一个自动洗面器7.2395万元,一个色理石洗面台2.6万元,一个感应水阀1.28万元,一个卫生间纸巾盒1125元,最后组合成总价高达三四十万元的整体卫生间……这些令人咋舌的价格,不是来自北京、上海的某个高档别墅,而是来自我们乘坐的动车。

  因此,我建议,明年的国家审计署报告里,应该重点审查高铁紫金山东站这个项目。

高铁的发展,既要符合高速铁路布局的专业技术规律,比如站间距的设置,也要和当地经济发展相契合,这种既无经济效益,亦无社会效益的高铁紫金山东站,完全就是浪费资源,最后的损失还得由全体纳税人买单。

9.正视“预期房价上涨”的预警

近日,首都经贸大学与中国社科院联合对30个省会城市以及大连、青岛等5个计划单列市,共计35个城市居民对房价预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2个城市居民皆预期房价将会继续上涨,这意味着有超九成居民预期当地房价未来会出现上涨。

这一调查结果令人担忧。

“预期”作为经济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对经济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影响非常之大,包括影响投资者的行为。

就房地产市场来说,如果民众预期未来房价会走低,就会停止购买行为,使得房价快速回落;如果民众预期房价会走高,则无论是刚需还是投资投机性需求,都会加入到购买行列,助推房价上涨。

具体到价格问题上,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改变购买者的预期,对价格涨跌非常重要,房价也是这样。

去年初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改变了民众认为房价只会涨不会跌的心理预期。

此前,楼市调控经过几轮反复,房价依然非理性上涨。

同时,一些开发商、地产中介和个别专家鼓吹房价“只涨不跌”,使得我国房地产市场好几年都处在“恐慌性购买”之中,房价过快上涨引起公众不安。

去年初,中央出台调控政策严格限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使得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由火爆到平静,房价出现了由飞涨到慢涨再到停涨的积极变化。

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被打破,市场出现房价将逐步回落的预期,这是难能可贵的。

然而,近期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一些地方政府由于房地产税收减少、土地出让金下降,开始频繁做小动作,放水楼市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谣言四起。

这些“谣言”说“楼市调控政策要放松了”、“要依靠房地产救经济了”等等,结果导致排队购房、拼抢楼盘现象又在一线城市重现,土地市场重现的高溢价出让,交易量大幅增加,一些城市房价重拾升势。

一旦市场预期房价将上涨,一旦多数居民预期未来房价将走高,将直接影响居民的购买行为。

首先,观望一年多的刚性需求可能会喷涌而出,集中实施爆发式购买行为;其次,刚需集中购买将使得房价出现上涨,而投资投机性需求窥见有暴利可图后,也会使尽各种手段参与购买,这将推动房价继续上涨。

35个城市中超九成居民预期当地房价未来会出现上涨,预示着楼市调控面临空前的考验。

对此,有关部门不仅需要重申“房地产调控不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