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567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011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90、91页《平均数》

【教材分析】

“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的概念,是一种常用的统计量。

它既可以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推断和预测总体特征的,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

本课是一堂求算术平均数的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除法运算含义与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

从基础知识来看,分为两个内容:

即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根据《标准(2011)》中的理念,平均数的学习中,重要的不是它的定义和作为代数公式的运算程序,而是它所包含的统计意义。

故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会计算平均数,而应当强调对平均数的意义、特点的理解,注重对其统计含义的理解,以及能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准确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标准(2011)》中,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统计知识,已经多次经历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但对统计的数据分析较单一,本课学习是学生“第一次”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

由于对平均数的统计含义理解不透,导致不能准确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

这是因为以往我们把《平均数》这节课当成是一节应用题的课,侧重读题、分析、计算。

而从《标准(2011)》出台以后,列入统计与概率的范畴,重视平均数意义的教学,也注重学生估计意识、猜想意识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中,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有一定范围的,并且知道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设计思路】

  1、以"情"、"趣"开路。

  2、以“生活”为载体,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提供丰富的生活化材料,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攻克重难点,最后又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后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学生篮球队的活动照片

 师:

瞧!

这是我们学校篮球队的小伙伴们。

前段时间,他们分组举行过1分钟投篮比赛。

 2.出示一组和二组队员1分钟投中个数统计图

 师:

这是他们在1分钟内投中个数的统计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每组都有4人,某某同学投中了多少个,某某同学投中个数最多,某某同学投中个数最少……】

 师:

想一想,哪组的投篮水平高一些?

  师: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用“一对一”或“比总数”的方法来判断。

 师:

因为一组的4个人总共投中28个,比二组的4个人总共投中的得多,所以一组队员的投篮水平高一些。

 4.出示一组和三组队员1分钟投篮个数统计图

  师:

一组和二组比一组赢了,那么一组和三组比又会是哪个组赢呢?

 【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如以某个人的成绩来代表整体水平,或再来比较两组总数的多少,也有的同学会提出比总数不公平的观点。

 师:

有什么问题吗?

 师:

是呀!

他们两个组的人数不相等,怎么比呀?

 【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如减少三组人数或增加二组人数的方法,或以某个人的成绩来代表整体水平,或再来比较两组总数的多少,也有的同学会提出比总数不公平的观点。

(师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明白:

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比较两个组投篮的整体水平的高低。

师:

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比出一组和三组哪个组投篮更准一些,水平更高一些呢?

  二、解决问题,感受意义

  1.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想法。

 师:

大家手中都有这样一张练习卡,请你独立完成,可以在上面画一画、移一移,也可以算一算,看你用什么办法能够比较出两个小组投篮水平的高低?

 2.学生独立完成

3.组内分享、交流

师:

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好的办法,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同时也认真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想法,最后确定一种方法在全班展示。

   4.全班展示汇报

   师:

每一组都讨论出了结果,谁愿意把你们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学生展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5.揭示概念

   师:

(结合统计图)为什么要把刘星宇投中的移给李雷、孙奇投中的移给谢明明呢?

   生:

因为刘星宇和孙奇投中的多一些,李雷和谢明明投中的少一些,只有把多的移给少的,他们才会变得同样多。

   师:

像这样,把多的移给少的,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移多补少”。

(板书:

移多补少)

   师:

移动后,一组每人都变成了几个?

二组每人都变成了几个?

   (伴随学生的回答,课件依次用虚线显示平均数所在位置和平均数。

   师:

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同样多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板书课题:

平均数)

 6.追问、点拨

 师:

仔细观察统计图,每一组通过移动后,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生:

移动后,只是每个人投中的个数变了,总数不会变。

 师:

一组的平均数7是一组每个人实际投中的个数吗?

 生:

不是

  师:

那一组平均每人投中7个代表的是谁的水平?

  生:

平均数7代表的是一组队员的整体水平。

  师:

对!

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板书:

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师:

三组的平均数6和他们小组赵磊投中的6个是一个意思吗?

有什么不同?

  师:

正因为一组的平均数是7,三组的平均数是6,可以看出,哪一组的整体水平高一些?

所以哪组嬴?

  师:

再仔细观察,每组的平均数和它们组的最大数与最小数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

每组的平均数都在他们组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师:

所以,我们以后也可以根据这一规大致律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7.展示计算方法

  师:

除了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到每组的平均数,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展示汇报,师板书算式。

  师:

能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具体含义吗?

  8.小结计算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师:

无论计算哪一组的平均数,我们都是先求出他们组的总数,再除以总人数,也可以叫总份数,就能找到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师:

通过学习,老师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1.判断:

篮球队三小组的队员平均身高160cm,他们每个人的身高一定是160cm。

()

 生判断。

  师:

为什么?

  师:

好,我们来揭晓答案。

(课件出示篮球队三小组队员身高统计表)

  师: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小组队员的身高有的比160cm高,有的比160cm矮,还有的正好是160cm。

  2.课件接着出示篮球队三小组队员年龄和体重情况

  师:

观察统计表,不用计算,你知道三小组队员平均年龄是多少吗?

  师:

你是怎么判定的?

  生:

我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很快就能判断出他们的平均年龄。

  师:

还能用这种方法一眼看出这一组队员的平均体重吗?

(生迟疑)

  师:

看来,在计算平均数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当一组数据较少,又比较接近时,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当一组数据较多,数据之间相差比较大时,我们用计算的方法更好一些。

  师:

请大家快速地计算出三小组队员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计算反馈。

  3.独立练习

  师(拿出练习单):

下面,老师给大家计时,在5分钟以内独立完成这张练习单,比一比,看谁的正确率最高。

  

(1)判一判:

  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小河平均水深130cm,灰太狼身高145cm,它过河一定没有危险。

()

  ②王悦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m,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都是2m。

()

  ③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cm,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cm。

()

 ④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2)做一做:

 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姓名

杨欣宇

王波

刘真尧

马丽

唐小东

本数

8

6

9

8

14

   平均每人捐了几本?

   (3)试一试:

   期末考试中,李强的语文和数学一共考了189分,英语考了87分,你知道他三科的平均成绩吗?

 四、拓展延伸:

“你知道吗?

歌唱比赛,评委给一位歌手打分:

48、77、80、81、82、88,如果不去掉一个最低分和一个最高分,那么这位选手的最后得分为?

学生计算:

(48+77+80+81+82+88)÷6=75 去掉以后,是多少呢?

学生计算(77+80+81+82)÷4 =80

看一下评委的打分,大部分是在80分左右,75分不能真正反映这个情况,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有一位评委打分过低,所以为了保证最后的结果更客观、公平、合理,一般在评比打分时,会去掉一个最低分和一个最高分。

五、总结反思

   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学到的?

你有哪些收获?

      附: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先合后分8+6+5+9=28(个)8+4+6+7+5=30(个)

                  28÷4=7(个)30÷5=6(个)

因为7个﹥6个,所以一组成绩好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