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594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docx

三年级数学34周教案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对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进一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知道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用哪些长度单位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重难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题:

1、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粉笔长75分米()

小名身高134米()一根绳长15分米()

一块橡皮厚1米()10分米=1厘米()

2、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公路宽10分米

一把钥匙6米

一支圆珠笔170厘米

课桌长40毫米

邓老师高                           13厘米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字。

 

蜡笔长6(    )          跳绳长2(     )   

桌高7(     )           粉笔长75(       )

 钢笔长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块橡皮厚12(   )       旗杆高9(     ) 

别针长34(     )。

       电脑键盘长约5(     ) 

图钉长10(      )        教室宽6(     ) 

教室的门高大约2(    )    这本《名人成才故事》长大约20(      ) 

这个麦当劳玩具高9(    )   黑板长约4(     )

 5米=(    )分米           40厘米=(    )分米 

2分米=(    )厘米         70毫米=(    )厘米 

我们的铅笔盒的长大约是(    )分米。

 

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分米。

 我们课桌的高大约是(     )分米。

 4、量出数学作业 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5、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6、小马虎昨天写了1篇数学日记:

 

  今天,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系好了一条长大约6厘米的红领巾,和老师同学们坐了一辆长大约6毫米的公共汽车去春游。

我在一棵大约8厘米高的树边吃了一大约2毫米长的红肠。

然后捉了一只大约6分米长的蚂蚁。

 他这样写可以吗?

说说你的看法,怎样改合适?

二、解疑合探 

1、检查学生自探情况。

(差生汇报中优生评价补充) 

2、针对有困难的问题组织合探。

 三、质疑再探 

 1、关于本节的认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四、小结:

 

长度单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长,有的短,  有的不长也不短。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

牢牢记,灵活用。

课后反思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千米 的 认 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

 

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准 备 :

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

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

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

1米等于多少分米?

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

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

(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

(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

(米) 

师:

如果要测量郑州到广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

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郑州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

那用什么单位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

千米(板书课题:

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1)出示米尺,说说米尺量多少次才是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单位写就是 1000米=1千米(板书) 

回顾上课前和老师一起量100米的长度,说说1000米应该有几个这样的长?

你跑100米用了多少时间?

那跑1000米呢?

(你跑过1000米吗?

) 

(2)出示学校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

  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1圈是200米,跑5圈大约就是1000米。

 说说你昨天体育课跑五圈的感受。

知道五圈是多少米吗?

想一想:

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

(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15分钟)。

   

板书:

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分小组讨论:

估计一下,从学校门口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想一想,可用哪些方法进行测量的?

(步测、时间、速度表等) 哪些长度计量时应该用千米作单位?

生活中你看到哪些地方是用了千米这个单位的?

举例子说明,说得越多越好。

 

(4)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见过千米?

学生讨论,反馈。

  

说明:

这是要求机动车在景区内每小时不能以超过10千米的速度行驶。

 

3、1千米的读法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

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

千米有时也用Km表示。

 

4、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毫米、分米、千米(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对1分米、1毫米和 1千米长度的体会,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分米、毫米、厘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估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1毫米的概念,并形成表象。

 

教学难点

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

课件、长尺子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顾长度单位 

同学们,上节课,孙悟空帮助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

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吗?

它们都用哪些字母表示呢?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mm cm  dm  m  km 

2、用手势比划并交流记忆方法。

 

这些长度单位都有多长呢?

老师说长度单位,你用手来比划,看谁表示的又快又准。

 

记得这么准,你是怎么记住的呢?

 

4、相邻两个单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二、综合练习 

1、八戒的日记(单位的选择运用) 

师:

听说孙悟空帮助我们学数学,猪八戒也来凑热闹,他呀,还写了一篇日记呢,想看吗?

大家看(电脑显示)自己先读一读。

                             3月8日   星期二    晴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13毫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

接着走了200米远的路来到学校,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15厘米长的铅笔和5厘米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练习。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一直在笑,为什么笑呢?

他发现八戒日记中好多长度单位用的都不准确,我们帮助八戒改过来,好吗?

 

2、3关测试题。

同学们也能闯过这三关吗?

 

(1)第一关:

 

铅笔长(    )厘米,或者说长(     )毫米 

还可以说长(     )分米(     )厘米 

 

(2)第二关 

A、填一填 

26毫米+54毫米=(    )毫米=(     )厘米 

98厘米—58厘米=(    )厘米=(     )分米 

1分米—3厘米=(    )厘米 

2千米—(    )米=1000米 

9千米=(    )米+(     )米 

B、在○里填上> < 或 = 

8千米○6000米      9分米○2米 

50毫米○5厘米 300分米○300厘米 

(3)第三关:

 

第三关呢,师傅让八戒量一间房子的长和宽,八戒一听,这太简单了,可师傅又说了,不能用尺量。

同学们想一想,让你量这间房子的长和宽,你会怎样量?

独立完成、订正。

 

三、课堂小测试 

1、填一填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38米+54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

50毫米-4厘米=(    )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小明身高138(   ),他的大拇指宽约(    ),手腕一圈长约12(   )   

小兔子身长4(    ),尾巴长约7(  )。

   

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

 

四、课后反思你发现了什么?

  

第四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

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

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

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

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 师:

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

吨的认识)。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

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1)提问:

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集装箱的货物重2吨,货物列车载重60吨) 

(2)思考:

我们知道“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3)谈话:

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

100×10=1000(千克) 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4)提问:

1吨里面有几个1千克?

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体验一吨有多重

每袋大米重100千克,十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1吨=1000千克

3、吨与千克的换算。

 (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交流、说方法。

 

4、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一头大象重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吨?

一辆卡车质量5吨,是多少千克?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练习七”中的第1、2题。

 

2、完成“练习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

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

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

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

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

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

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

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

“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

如果1次呢?

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

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2吨卡车

3吨卡车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

(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

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第一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

教学目标

1、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过程,理解进位加法的原理。

2、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过程,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进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类群

种数

鸟类

271

爬行类

122

哺乳类

31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

 

例1:

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用加法计算:

271+122=393

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

1+2=3,十位:

7+2=9,百位:

2+1=3

271一定注意从个位加起,数位数位要对齐

+122

393例2:

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用加法计算:

271+31=302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

1+2=3,十位:

7+3=10,十位满十向前进一位。

百位:

百位上的2加上十位进来的1是3,即时2+1=3

271一定注意:

从个位加起,数位数位要对齐+131

302

二、想一想:

271+903,怎样计算?

问:

百位相加满十,怎么办?

小组讨论:

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像这样连续进位的加法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满十像千位进一。

三、应用

课本第37页38页做一做。

三、总结:

1、根据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八1、3、9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1、列算式。

提问: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怎么列算式?

板书:

445+298=比较:

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小结:

前者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后者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谈话:

前面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法,这节课也同样学习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那么,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事实上,今天所学得内容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教学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你觉得它的竖式计算方法会是怎样?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

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

同桌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

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

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追问:

如果是445+243,你还能用刚刚的方法进行口算吗?

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这种方法进行口算?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45+298()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

(5+8=13)个位上怎么写?

(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

(4+9+1=14)为什么要加上1?

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

(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写()。

(3)百位上写几?

(2+4+1=7)板书:

445+219187434、思考: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

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

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

(先让学生探究交流)生:

用验算的方法。

师:

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得数是否正确。

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验算方法。

那么,加法该如何来验算呢?

生:

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98+41415743提问:

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

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

这说明什么?

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

应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八第3-8题.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连续进位加法练习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40页练习八的第5至9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算连续进位加法。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万以内的计算,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1、口算下面各题7+8+15+9+16+4+13+9+17+5+19+6+12、笔算下面各题649+273786+245392+508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二、课堂练习1、练习八的第3题。

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并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1)学生列式计算

(2)集体订正2、练习八第4题,指名学生读题,出示本题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

3、练习八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

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评议。

4、练习八的第6题,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提醒学生看清数字,认真计算。

5、练习八的第7题,找出这几题中的错误,指出该如何改正。

说一说平时自己计算中常用的错误有哪些。

6、练习八的第8题,要求把和是1000的两个数连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前位凑9,后位凑10)7、练习八的第9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

说一说你的走法。

通过计算,找出最近的路。

让有余力的同学做选作题和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四、课后小记:

学生们能够准确的计算,但是存在马虎现象。

五、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万以内的不退位减教学内容:

教材P41的例题1、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计算法则,学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学会结合具体的试题进行估算。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减法,并从旧知识体验减法的计算方法,总结万以内连续退位的方法。

3、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的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退位的笔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仔细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咱们来解决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435-322=2、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3、教学估算:

(1)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大家能用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