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751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辨证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自然辨证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docx

《自然辨证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辨证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辨证法.docx

自然辨证法

2006年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答案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系统中的新质突现?

新质突现是基于系统内部的相干性:

每个要素的活动方式不仅与自己有关,更与其他要素相关。

特点:

交叉影响:

各要素之间存在物质、能量、信息的再分配,表现出交叉效应;长程相关:

要素变化产生的结果长程传递(大范围的限制);反馈调节:

一个要素所引起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自身,构成“反应环”。

新质突现的内部依据:

相干性交叉影响一—要素之间相互约束限制调整要素的活动方式,造成要素之间的某种秩序和规律性相干性;长程相关一一要素之间协同一致,在长程相关中表现出大范围的非线性协同一致,好象所有要素按照“统一指令”活动,成为一种有序的集体活动模式。

相干性反馈调节:

约束和协同。

2、   科学实验对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

实验方法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人为的变革、控制或模拟客观对象以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

科学实验具有可以简化、纯化或强化研究对象,又可以再现或重演自然过程的特点,故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1)、科学实验可以提供丰富可靠的科学事实,这些感性材料是科学认识的重要源泉;

(2)科学实验中的新发现,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

实验中的新发现往往与原有理论相矛盾,于是提出新的假说或理论以解释新的实验现象,从而推动科学向前发展:

(3)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由于科学实验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因而常作为检验科学认识的基本手段。

3、如何看待系统思维中的目的性问题?

在对机械自然图景产生动摇性冲击的现代科学理论中(主要是生物学、系统论、自组织理论等),目的性思想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

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

目的性概念就是现代科学用以解释生命机体及有机系统的自组织规律的一个基本概念。

目的性就是系统的“寻的性”、“预决性”,是系统要达到的那一最后状态的预测和方向性。

目的性就是系统的负反馈。

协同学创始人哈肯则认为:

目的性就是系统在走向有序结构的点的自组织过程。

现代科学揭示,任何物质系统都有秩序行为,靠系统本身的固有的力量实现自组织、自演化,有秩序的演化遵从最优原则。

系统思维方式引入目的性概念虽然指系统的程序行为和规律性,但也有借喻意识目的性的问题。

4、构思技术原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构思技术原理的基本方法有:

(1)科学原理推演法,即从科学原理推演出技术原理,从而指导技术发明,这在现代重大技术发明中有重要意义;

(2)实验提升法,即从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新发现中提升技术原理:

(3)自然模拟法,即依靠自然原型,通过模拟构思技术原理的方法;(4)技术综合法,即各种技术原理之间的继承、借鉴、移植和置换,或不同技术原理的相互渗透和综合,或通过技术回采,发掘被否定或过时的技术原理,以推动技术的发展。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

科学发展也体现了总结历史经验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辩证统一。

科学发展观还体现了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

它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三、论述题答案要点

1、   耗散结构理论如何统一了进化与退化的矛盾?

为我们理解系统进化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近代以来人们认为系统的演化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即熵增方向和熵减方向。

在热力学系统中,系统的熵S与相对应的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W成正比。

S=KlnW为波尔兹曼常数,W为系统状态出现的概率,而混乱程度越高,出现的概率越大.因此,熵越大,系统越无序,意味着系统的退化。

而生物体的演化方向是:

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图景。

这是一个复杂性不断增加的不可逆过程,与热力学演化的时间箭头相反。

耗散结构理论则从更一般的意义上统一了这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

耗散结构指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耗散运动形成的一种动态稳定的有序化结构,即由原来混浊无序的状态转变成一种在空间上、时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耗散结构论用开拓的眼光去观察不断趋向多样化的变化和趋向复杂性的演化,并力图去描述这些映象和变化过程。

耗散结构论提出,假如改变现有的约束条件,使这个系统愈来愈远离平衡状态,那么,当结构稳定性的条件已不满足时,这个系统就可能向新结构发展,产生一种高度组织化的新型组织。

耗散结构论认为,自然界的进化过程,相对应于一系列的各种动态的平衡过程,这种动态平衡状态的演化导致水平愈来愈高的复杂组织的出现,因此进化可以看做是动态平衡的发展过程。

耗散结构理论为我们理解系统进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是系统进化的内在依据,系统远离平衡态才能演化。

其次,系统必须从外部获得物质和能量,这是系统进化的基本条件。

最后,系统内部必须有随机涨落的发生,这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

2、   结合科技发展史,说明科学假说的提出、验证和更替对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1)科学假说是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或科学原理作出的对事物的现象、本质及规律的假定性判断或解释。

(2)假说的提出对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

假说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必要环节和形式,科学事实上升为科学理论,一般都要经过假说这个环节;不同假说之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例如,基因假说、量子假说对有关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地质学上的大陆漂移说与板块构造学说之间的学术争论,对推动科学的发展曾起过重要作用。

假说还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媒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3)假说要上升为科学理论必须要经过验证,包括逻辑验证和实践检验.逻辑检验是分析假说的逻辑完备性与简单性、自恰性,对假说进行初步筛选和确认:

实践检验主要通过观察、实验,对假说进行直接验证或间接验证。

例如,实验中发现中子验证了中子假说;光线经过太阳附近发生弯曲,支持了广义相对论等。

(4)假说的更替对科学发展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如氧化说替代燃素说:

太阳中心说替代地球中心说;夸克学说取代以太说等,都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3、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第一,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的手段,其社会作用或社会后果具有双重性,科学技术是一把:

“双刃剑”。

科学和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但它并非是万能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对社会发展各方面起直接和间接的甚至十分深远的影响,但它的发展和应用也受到社会条件的约束。

展望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光辉未来,可以寄希望于科学技术,但它毕竟不能单独决定一切。

第二,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社会限定条件下进行的。

必须把科学技术本身同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及其社会后果区别开来。

人类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和限制科学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

首先:

要靠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靠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其次:

还需要通过对社会改革及社会革命,对现存社会组织、体制甚至社会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有效的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

 

 

 

2007年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答案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系统的层次结构?

简述自然界的层次结构图景?

层次是具有构成关系的系统系列的概念,若干个要素经相干作用构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又和其同级系统经过新的相干作用构成更大的系统,这种具有构成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系列,就表现为系统的层次结构。

自然界的物质层次可分为非生命系统和生命系统。

根据目前的科学认识水平,非生命系统的最低、最小的物质层次是夸克,然后分别是基本粒子、原予核、原子、分子和物体、卫星、行星、恒星系、星系、总星系;在生命系统中,从小到大的层次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物圈。

2、 简要分析科学与技术的异同。

一般地说,技术的发明是科学知识和经验知识的物化,使可供应用的理论和知识变成现实。

现代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科学的应用。

但是,科学与技术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尽相同的社会文化,二者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二者的区别:

(1)从目的和任务看,科学主要是认识自然,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则主要地是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解决实践过程中应当“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2)从活动过程看,科学乃是对复杂实践感性的理性纯化,技术乃是对理性理论的综合感性化。

(3)从形态上看,科学主要地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从多样到单一;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复杂化。

(4)从评价标准看,科学判断要讲是非,讲真理性标准,技术主要讲合理,讲效用性标准。

(5)从与社会的相关程度上看科学与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没有直接关联,而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意义;技术则是更具现实性的生产力。

(6)从工作主体来看,科学主要是研究员、学者、教授们的事业。

技术家或工程师们的价值取向、地位作用、智能结构、认知风格、心理素质与科学家有较大差异。

3、 如何理解“观察渗透理论”?

“观察渗透理论”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等人提出的,其含义为:

在观察的感性活动中有理性的东西渗透其中。

例如,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为什么观察,就是理性问题,至于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及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处理等更是理性思维的问题。

它们都与人的知识背景密切相关。

同时,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的,因而理论的框架和概念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观察渗透理论”看到了理论知识和理性思维对观察的作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能夸大理论和主体对观察结果的影响,否则就可能否认观察的客观性原则。

在看到理论对观察作用的同时,又必须看到观察对理论的重要作用,汉森等人在这点上是有片面性的。

4、 为什么说对科学假说的检验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

假说提出后还要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

实践检验是假说转化为理论的基本条件,理论论证是伴随实践检验的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对科学假说的检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是因为:

(1)实践对假说的检验的相对性。

观察、实验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它受到自身条件的局限,人的认识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也是有局限性的;

(2)实践对假说的检验是一个发展过程,它不仅需要整体的、各方面的检验,而且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随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它是一个无限的向真理逐渐逼近的发展过程;(3)假说的检验过程始终存在着证实与证伪的矛盾,这更增加了检验的复杂性,二者的相互补充才能使假说逐渐上升为理论。

5、 为什么说产权激励是对技术创新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所谓产权是指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使用的权利。

由于产权规定了人们与创新成果的所有关系,这自然使产权成为激励创新的一个重要制度。

可以这样说人类因不断技术创新导致的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归之于产权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

为了提高人们的创新发明积极性,唯一的方法是在法律上确定人们对新技术这种知识的拥有权,这就是专利制度。

专利制度明文规定发明者对其发明产品有一定年限垄断权。

这就排除了模仿者对创新者权益的侵犯。

由此可见,专利制度的实质是一种对发明创新从产权角度出发进行激励的制度。

总的说来产权的确立是最经济有效、持久的创新激励手段因为确立产权关系的费用并不高,它使资产所有者与资产之间建立最直接的经济关系。

资产所有者因此成为资产能否增值的最直接的当事人。

产权的法律性、持久性又使人们具有一种安全感。

技术创新活动在这样一种制度氛围中会获得强大的激励。

从长远看创新的社会收益要远大于给创新者本人所带来的私人收益。

四、论述题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一方面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另一方面又以科学性作为其根本特征,即突出社会的发展要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为指导,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选择科学的发展模式和策略,促进社会各方面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这两方面的相互促动,体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

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要防止因为强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忽视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只有经济发展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有充分的物质保障。

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

我们强调加快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是目前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具有综合性强和简便易行的优点。

但是,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不能全面反映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

要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候,该国家进入矛盾凸显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处理得好,经济发展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回来。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应积极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

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真正体现了发展的硬道理。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和谐,生态要保护,要将这三种关系统—起来非常难。

生态要求平衡,而经济要求集中发展。

从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出发,则可以找准结合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三个基本点,提高了科学发展的内涵。

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也就是五个统筹,努力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人、资源、环境的协调。

只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实现国民素质不断增强、国土资源开发更趋合理、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宏伟目标。

 

2008年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答案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概念包含哪些要义?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起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特点:

1)开放性依据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区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2)动态性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3)整体性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个组成要素的简单的机械加和。

 4)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有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2、 假说一演绎方法论的要点是什么?

第一,在科学研究的起点上,认为观察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没有“中性”观察,也没有纯客观的经验事实。

因而,驱动研究活动的主要因素是“问题”。

波普尔指出:

“科学开始于问题,而不是开始于观察。

第二,在提出理论(或假说)的方法上,假说一演绎方法则认为纯粹的逻辑方法难以做出创造性发现,应发挥自由想象的作用。

理性和非理性的方法都是被容许的。

第三,在理论的检验上,认为个别经验(即使数量很多),不足以证实一种理论,只能进行证伪。

即在证实的意义上经验是不可靠的,而在对理论的证伪时经验是可靠的。

据此认为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理论或假说不断被证伪以改正错误的过程。

3、 简要回答类比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哪些重要作用?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逻辑思维方法。

类比方法在逻辑学上又叫类比推理,它可以是由特殊到特殊,也可以是由一般到一般。

类比方法有很强的创造性,但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

类比方法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有重要作用。

(1)类比方法是提出科学假说的一个重要推理方法,即通过联想和比较,从已知事物的判断过渡到未知事物的判断;

(2)类比方法也是促进技术发明的重要方法,通过类比进行模拟,在仿生工程、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方面有广泛应用;(3)类比方法还可以促进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移殖。

4、 简要回答技术目标确立因考虑的几个因素及其含义。

技术目标的确立应考虑以下四种因素:

(1)技术的合意性:

指技术性能满足了什么性质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

从内部价值看,性能先进的技术一般是合意的;从外部价值看,合意的一般是效用最优的技术。

能使这两种合意性协调的区域就是技术目标可能设置的区域。

(2)技术的可能性:

指研制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经验依据是否具备,即技术目标在实际中是否可以实现。

一般情况下,只有原则上可能且实现条件已具备,或者原则上可实现,实现条件目前虽然尚不具备但可以立即着手逐步创设的事项,才可进入技术目标。

(3)技术的可行性。

指对技术研制的投入下产出所进行的综合权衡。

其实质是把合意而可能的技术再放在功利的天平上考虑为实现技术目标所付出的代价。

为此,要分析技术的效益分析(投入产出比)、技术投入的等价分析(研制成本在研制期内的时间增值)、技术的敏感性分析(技术可靠性以及对环境反应的敏感程度)等。

(4)技术的正当性。

指所研制的技术对现行法律和道德相符合的程度,技术目标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界限,它不仅应恪守而且也要合理运用法规,用法律保护自己。

技术目标也应重视社会的道德规范。

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和道德观念的演变,对技术正当性的思考将更加重要。

5、 科学发现活动的基本社会规范是什么?

分别给予简要的解释。

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

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立性、独创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为标准。

公有主义规范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

普遍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标准的一致性。

只要是科学真理,不管它来源如何,都服从于不以个人为转移的普遍标准。

科学发现的权利和理论论据的评价是根据发现和理论本身固有的价值和科学的标准来进行的,而与国家、种族、阶级、宗教、年龄等等无关。

无私利性规范要求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牟取私利。

独创性规范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于自己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公布新的数据,论证新的理论或者提出新的学说。

独创性是科学进步的发动机,科学论文的审稿人首先要排除纯粹的模仿研究和显然已经被反复利用的材料。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

四、论述题(15分)

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谈谈你对如何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推动我国企业发展的看法。

答:

狭义的技术创新是指从发明创造到市场实现的整个过程;广义的技术创新则是指从发明创造到市场实现、直到技术扩散的整个过程。

自主创新,一般而言,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所谓自主创新就是能够独立控制和把握创新目标、创新方式与创新进程的技术创新,其核心内容主要有二:

一是以我为主,二是综合集成。

必要性: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要判断,是对未来五年乃至今后较长时间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出的根本性战略部署。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刷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对策: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

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要大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

要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

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

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2009年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答案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 “科学”概念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从科学的发展我们可以这样一些认识:

科学,就其存在方式说,它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就其发展过程说,是一种活动存在方式说,是一种社会建制。

这就是现代科学所呈现出来的基本形象。

2、 为什么说“自然界的演化是过程的集合体”?

自然界是不断运动、演化和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它是“过程的集合体”。

现代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过程,描述了从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到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和人类的诞生的辩证发展图景。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个高温高密物质的大爆炸,经过基本粒子阶段、元素合成阶段、实物形成阶段,形成原始星系,进而演化为成各种星系。

太阳系等恒星系的演化一般经过引力收缩、主序性、红巨星、致密星几个阶段。

地球是与太阳同时形成的,它经过了天文演化阶段和地质演化阶段。

生命是在地球形成后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又经过由低级到高级的长期进化而逐渐形成生物界,直到最高级的生命一一人类的诞生。

3、 如何认识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

认识这一辩证关系有什么理论与实践意义?

系统是以各种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经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新质的整体。

首先,系统由要素构成,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要素的属性影响系统的属性,这是系统的加和性;其次,系统不是各个要素简单相加,而是由要素之间的相干性耦合作用而形成的具有新质的整体,这就是系统的非加和性,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它是系统的重要特征。

系统是加和性与非加和性的辩证统一。

认识这一辩证关系,对于用系统观去认识自然,对于树立整体观和系统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中,必须从整体出发,正确处理好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4、 类比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的作用是什么?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逻辑思维方法。

类比方法在逻辑学上又叫类比推理,它可以是由特殊到特殊,也可以是由一般到一般。

类比方法有很强的创造性,但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

类比方法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有重要作用。

(1)类比方法是提出科学假说的一个重要推理方法-即通过联想和比较,从已知事物的判断过渡到未知事物的判断;

(2)类比方法也是促进技术发明的重要方法,通过类比进行模拟,在仿生工程、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方面有广泛应用;(3)类比方法还可以促进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移植。

5、 在科学理论体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