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915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docx

执业医师考试重点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1

第8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本章重点

本章是考试重点,但内容相对较少,2000~2009年约考过222道题。

其中,甲状腺疾病(约92题),糖尿病与低血糖症(约49题),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约45题)历年必考,每年为5~10题。

其次,下丘脑一垂体病(约13题),肾上腺疾病(约23题)题量少但亦属每年必考内容,每年为1~6题。

考生需重点掌握: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临床表现、诊断;糖尿病的治疗、临床表现及相关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和诊断;低钾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补钾原则;皮质醇增多症的诊断等。

第1单元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概述

重点提示

本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5题,其中内分泌器官及其所分泌激素的功能3题,内分泌疾病的诊断2题。

本单元非考试重点。

本单元为概述性内容,考生需掌握不同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及其主要生理功能,其余内容重在理解。

考点串讲

一、内分泌系统、器官和组织

(一)内分泌的概念

内分泌是人体一种特殊的分泌方式,内分泌组织和细胞将其分泌的微量的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物质(激素)直接分泌到血液或体液中,对远处或局部激素敏感的器官或组织发挥它的生理调节效应。

(二)内分泌系统、器官和组织

1.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激素分泌细胞(或细胞团)及其所分泌的激素组成。

2.内分泌腺包括

(1)下丘脑和神经垂体(垂体后叶)。

(2)松果体。

(3)腺垂体(垂体前叶和中叶)。

(4)甲状腺。

(5)甲状旁腺。

(6)内分泌胰腺。

(7)肾上腺皮质和髓质。

(8)性腺(睾丸和卵巢)。

3.激素分泌细胞

(1)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系统(胺前体摄取和脱羧细胞系统):

分布于脑、胃肠、胰、

肾上腺髓质。

(2)非内分泌组织的激素分泌细胞:

心房肌细胞、脂肪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三)内分泌器官的生理功能

1.下丘脑

(1)体温调节。

(2)摄食行为调节。

(3)水平衡调节。

(4)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包括9种激素。

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②促

性腺素释放激素(FSH.RH、LH-RH)。

③生长素释放激素(GRH)。

④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

(GIHl。

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⑥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MRH)。

促黑色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RIH)。

⑧催乳素释放因子(PRH)。

⑨催乳素释放抑制因

子(PIF)。

(5)控制生物节律。

2.垂体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组成。

(1)腺垂体:

合成和分泌的肽类和蛋白质激素共7种。

①促甲状腺激素(TSH):

控制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刺激甲状腺增生。

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促进肾上腺皮质细胞增生。

③促卵泡激素(FSH):

促进男子睾丸产生精子,女子卵巢生产卵子。

④促黄体激素(LH):

促进男子睾丸制造睾酮,女子卵巢制造雌激素、孕激素,帮助排卵。

⑤生长激素(GH):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合成及骨骼生长。

⑥泌乳素(PRL):

促进乳房发育成熟和乳汁分泌。

⑦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

控制黑色素细胞,促进黑色素合成。

(2)神经垂体:

是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的储藏和释放处(2000)。

①血管加压素:

调节肾脏排尿量,升高血压。

②催产素:

促进子宫收缩,有助于分娩。

3.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1)促进新陈代谢:

促进许多组织的糖、脂肪及蛋白质的分解氧化过程,从而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和产热量。

(2)促进生长发育:

主要促进骨骼、脑和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在婴儿时期。

(3)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其作用为:

①升高血钙;②降低血磷。

5.肾上腺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1)肾上腺皮质:

受垂体ACTH的调节,分泌3种类固醇激素。

①醛固酮:

通过调节肾脏对钠的重吸收,维持水平衡。

②皮质醇:

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抗水肿、免疫调节作用。

③性激素:

包括男性激素(去氢异雄酮等)和女性激素(黄体酮和雌二醇),促进男女性器官的发育。

(2)肾上腺髓质:

受胆碱能神经纤维的兴奋,释放儿茶酚胺,主要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为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使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血压升高。

6.性腺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

(1)睾丸:

曲精细管产生精子。

间质细胞分泌睾酮,作用是促进男性性腺发育、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和性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

(2)卵巢:

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①雌激素:

促进女性性腺、性器官的发育、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和子宫内膜的增厚。

②孕激素:

使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和分泌、促进乳腺腺泡生长并升高基础体温。

7.胰岛胰岛散布在胰腺之中。

(1)胰岛B细胞:

分泌胰岛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糖原异生和脂肪分解,增加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使血糖降低。

(2)胰岛A细胞:

分泌胰高糖素,其生理作用与胰岛素相反,促进糖原和蛋白质分解,减少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

(3)胰岛D细胞:

分泌生长激素抑制激素和少量促胃液素,生长激素抑制激素抑制胰岛素和胰升血糖素(以及生长激素等)分泌,促胃液素促进胃液分泌。

8.肾脏肾脏可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和1-羟化酶。

(1)肾素:

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l,后者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具有调节血容量和水、电解质的功能。

(2)促红细胞生成素:

刺激红细胞生成。

(3)前列腺素:

扩张血管,增加肾皮质血流。

(4)1-羟化酶:

生成活性维生素D。

9.胃肠道内分泌细胞产生多种肽类激素,促胃液素、胰泌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胰升血糖素和胃动素等,对消化器官的运动及分泌功能起调节作用。

二、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内分泌疾病的功能状态

1.激素分泌情况空腹或基础水平激素的测定,如测血TSH、FT3、FT4了解垂体一甲状腺轴功能。

2.激素的动态功能试验临床疑诊激素分泌缺乏时行兴奋试验,疑诊激素分泌过多时行抑制试验。

3.放射性核素功能检查甲状腺131I碘摄取率测定。

4.激素调节的生化物质水平测定电解质、水平衡、酸碱平衡、渗透压、血糖、酮体、游离脂肪酸。

(二)病因、功能和定位诊断

1.病因诊断

(1)化学检查:

缺碘性甲状腺肿患者的尿碘排出量减低。

(2)免疫学检查:

测定血浆中相关的自身抗体,Graves病血中可检出TSH受体抗体。

(3)病理检查:

对内分泌肿瘤可以明确诊断。

(4)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可以诊断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如Turner综合征。

2.功能和定位诊断

(1)血液和尿液生化测定。

(2)激素及其代谢产物测定(2008)。

(3)激素分泌的动态试验。

(4)X线、CT和MRl检查。

(5)B超检查。

(6)核素检查。

(7)静脉插管分段采血测定激素水平。

(8)选择性动脉造影。

(三)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治疗

1.病因治疗。

2.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的治疗

(1)激素替代治疗。

(2)药物治疗。

(3)器官组织或细胞移植

3.功能亢进的内分泌疾病的治疗

(1)手术治疗。

(2)药物治疗。

(3)核素治疗。

(4)放射治疗。

(5)介入治疗。

历年经典试题

1.神经垂体储存的激素是(B)

A.促甲状腺激素

B.抗利尿激素

C.生长激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E.促性腺激素

2.内分泌疾病定位诊断检查不包括(E)

A.磁共振成像

B.放射性核素显像

c.B型超声检查

D.静脉导管分段取血

E.血清激素水平测定

第2单元下丘脑一垂体病

重点提示

本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l7题,垂体瘤6题,其中分类l题,定位诊断l题;泌乳素瘤4题,其中,临床表现l题,治疗3题。

腺垂体功能减退2题,其中,病因1题,临床表现l题。

尿崩症5题,其中,临床表现1题,治疗4题。

本单元几乎每年必考,题量l~2题。

泌乳素瘤和尿崩症的治疗是考试重点,首选的治疗药物必须牢记,已经多次考到。

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腺垂体功能减退及尿崩症的临床表现应该熟悉。

考点串讲

一、垂体腺瘤

(一)分类

1.根据分泌的激素

(1)泌乳素细胞腺瘤。

(2)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

(4)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

(5)促性腺激素腺瘤。

(6)多分泌功能细胞腺瘤。

(7)无分泌功能细胞腺瘤。

(8)恶性垂体腺瘤。

2.根据肿瘤大小

(1)微腺瘤:

直径<10mm。

(2)大腺瘤:

直径>10mm。

3.根据发生部位

(1)鞍内垂体瘤。

(2)鞍外垂体瘤。

(3)异位性垂体瘤。

(二)泌乳素细胞腺瘤

1.临床表现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瘤(2001)。

20~40岁女性多见。

(1)典型症状:

闭经、溢乳和不育(2005)。

(2)压迫症状:

①头痛、恶心、呕吐。

②视野缺损、眼外肌麻痹、急性视力减退。

⑧脑神

经受压。

④癫痫。

⑤继发性垂体功能减退。

2.诊断

(1)血PRL>200μg/L,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CT或MRI)可确诊。

(2)血PRL达300~500μg/L,排除妊娠和药物因素即可确诊。

(3)血PRL达100~200μg/L,高度怀疑。

3.治疗

(1)时机选择:

①大腺瘤一经发现应给予治疗。

②多数微腺瘤不伴血PRL升高者,严密观察血PRL的变化。

③少数微腺瘤血PRL升高,造成性功能减退、泌乳、不育或不孕及骨质疏松等症状时需及早治疗(2006)。

(2)药物治疗:

主要治疗方式。

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溴隐亭(2002、2005)。

(3)手术治疗:

术前应用溴隐亭利于手术切除。

术后继续服药或放疗。

(三)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1.临床表现垂体瘤发病第2位。

男性多见。

(1)巨人症:

发病在青春期前,骨骺未闭者。

(2)肢端肥大症:

发病在青春期后,骨骺已闭者。

2.诊断

(1)典型面貌、肢端肥大等全身征象。

(2)血GH浓度>20μg/L。

(3)X线片骨骼发现。

(4)蝶鞍区压迫症群。

3.治疗

(1)药物治疗:

溴隐亭为首选药物。

无效或复发者行手术或放射治疗。

(2)放射治疗: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3)手术:

适用于放疗后视力障碍加重、视野缩小继续恶化;或未经放疗而视力、视野已严重损害;顽固性头痛、颅压增高、垂体卒中或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患者。

二、腺垂体功能减退

(一)病因

1.垂体、下丘脑附近肿瘤垂体瘤为最常见的原因(2003)。

2.产后腺垂体坏死及萎缩。

3.手术、创伤或放射性损伤。

4.感染和炎症。

5.遗传性腺垂体功能减退。

6.其他动脉硬化、海绵窦血栓等。

(二)临床表现

1.促性腺激素和泌乳素分泌不足症状最早出现,产后无乳、乳腺萎缩、长期闭经与不育。

2.促甲状腺分泌不足症状畏寒、淡漠、行动迟缓等甲减症状。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症状极度疲乏、低血压、低血糖等(2002)。

4.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症状生长障碍。

5.垂体内或其附近肿瘤压迫症状偏盲或失明最常见。

6.并发症①感染;②垂体危象及昏迷。

(三)诊断根据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发现。

(四)治疗

1.激素替代治疗多用靶腺激素替代治疗。

(1)补充糖皮质激素最重要,先于甲状腺激素的补充。

首选氢化可的松。

(2)补充甲状腺激素从剂量开始。

(3)补充性激素。

2.病因治疗垂体瘤手术切除或放疗。

3.处理垂体危象

三、中枢性尿崩症

(一)病因

1.原发性原因不明。

2.继发性外伤、肿瘤、肉芽肿、感染、血管病变。

3.遗传性

(二)临床表现

1.青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2.突发多尿(>2L/d)、烦渴、多饮。

3.智力、体格发育接近正常。

(三)实验室检查

1.尿量多可达4~20L。

尿比重在1.005以下。

2.血渗透压正常或稍高,尿渗透压多低于300mosm/L(2004)。

3.血浆AVP测定低于正常,禁水后血浆AVP也不增加或增加不多。

4.禁水-加压试验敏感。

(四)诊断

1.尿量多,可达8~10L/d或更多。

2.低渗尿,尿渗透压低于血渗透压,一般低于200mOsm/L;尿比重低于l.005~1.003。

3.饮水不足时,常有高钠血症,伴高尿酸血症。

4.应用兴奋AVP释放的刺激(如禁水等)不能使尿量减少。

5.应用AVP治疗有效。

(五)治疗

1.替代治疗

(1)加压素水剂作用维持时间短。

需要多次注射,不便于长期应用。

(2)尿崩停粉剂赖氨酸加压素,一种鼻腔喷雾剂,每4~6hl次。

(3)鞣酸加压素(长效尿崩停)注射l次可维持3~5d。

(4)DDAVP——人工合成的精氨酸加压素类似物,缩血管作用小,维持l2~24h。

最理想的抗利尿药(2000、2003、2007)。

2.其他抗利尿药适用于部分性尿崩症。

(1)氯磺丙脲。

(2)氢氯噻嗪。

(3)卡马西平。

3.病因治疗

历年经典试题

1.高泌乳素血症的药物治疗首选(B)

A.赛庚啶

B.溴隐亭

C.奥曲肽

D.酮康唑

E.黄体酮

2.中枢性尿崩症患者控制多尿最适宜的药物是

(C)

A.垂体后叶素水剂

B.油剂鞣酸加压素(长效尿崩停)

C.去氨加压素(弥凝)

D.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

E.氯磺丙脲

3.疑为垂体腺瘤时,定位诊断首选(C)

A.脑电图

B.CT

C.MRI

D.放射性核素扫描

E.脑血管造影

4.提示垂体腺瘤有激素分泌功能的表现是(E)

A.双颞侧头痛

B.脑脊液鼻漏

C.视野缺损

D.眼睑下垂

E.手足增大

5.男性,30岁。

烦渴、多饮、多尿2个月。

尿量每天8000ml,禁饮水7h时血渗透压

305mOsm/(kg·H20),尿量lloml/h,

尿渗透压250mOsm/(kg·H20),尿比重

1.006,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3mg后,第2

小时尿量25ml,尿渗透压480mOsm/

(kg·H20),尿比重l.012,诊断为完全性中

枢性尿崩症。

首选的处理是(B)

A.嘱限制饮水量

B.去氨加压素(弥凝)治疗

C.鞍区MRI检查

D.垂体功能检查

E.测定血电解质水平

第3单元甲状腺疾病

重点提示

本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92题。

甲状腺功能亢进54题,甲状腺功能减退7题,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5题,亚急性甲状腺炎1题,单纯性甲状腺肿5题,甲状腺瘤20题。

本单元为考试重点,每年必考,题量约l0题。

本单元知识点较多,由题量分布看出,甲状腺功能亢进为重点,其中治疗43题,为重中之重。

临床表现6题,诊断5题。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3种治疗手段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必须牢记,尤其是手术治疗包括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可以结合外科学一同复习。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应该掌握,常以病例分析的形式出题。

甲状腺瘤中甲状腺癌诊断是常考内容。

细针细胞学穿刺活检对于甲状腺癌的确诊意义重大。

常见类型的甲状腺癌(髓样癌)的临床特点要熟悉。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单纯甲状腺肿的治疗亦是相对重要的内容,复习时应该注意。

考点串讲

一、甲状腺的解剖和生理

(一)甲状腺的解剖

1.部位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

2.血液供应两侧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

3.神经支配喉返神经与喉上神经均来自迷走神经。

(二)甲状腺生理

1.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素

2.甲状腺素生理功能

(1)代谢:

升高体温、升高血糖、降低血胆固醇、负氮平衡。

(2)心血管系统:

提高心率、增强心收缩力。

(3)消化系统:

增进胃肠道蠕动。

(4)中枢神经系统:

促进神经组织分化成熟,尤其对胎儿。

(三)甲状腺旁腺生理

1.甲状旁腺素起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的作用。

2.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3.促进骨细胞放出磷和钙进入血液。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

(一)病因

1.甲状腺疾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毒性腺瘤、碘甲亢、甲状腺炎(亚甲炎和慢甲炎)、甲状腺癌。

2.垂体疾病垂体瘤。

3.伴瘤综合征(分泌TSH或TSH类似物)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多胎妊娠等。

4.医源性甲亢补充过度

5.卵巢甲状腺肿伴甲亢

(二)临床表现

1.女性多见,20~40岁为高发年龄。

2.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症候群。

(1)代谢增高:

怕热、多汗、乏力、消瘦。

(2)心血管系统:

心悸、胸闷、气短,高动力循环状态导致心脏增大、S1增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加、周围血管征;严重者发生甲亢性心脏病(可能导致房颤)。

(3)消化系统:

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多。

(4)神经系统:

脾气急躁、手抖。

(5)生殖系统:

女性月经稀少,周期延长;男性出现阳萎。

(6)血液系统:

外周白细胞数减低,可发生营养性贫血。

3.甲状腺肿弥漫性、对称性肿大、无压痛。

甲状腺大小与病情轻重无关,可有震颤,收缩期

血管杂音。

黯甲亢最有诊断意义(2000、2002、2005)。

4.突眼。

(1)单纯性突眼:

眼球突出;眼裂宽(平视时可见角膜上缘);瞬目减少(stellwag);下视露白(Graefe);上视无额纹(Joffroy);集合运动不良(Mobius);病理改变轻微,主要是由于TH使眼外肌和上睑提肌张力增加;预后较好。

(2)浸润性突眼:

较少见;眶内软组织增生明显;眼内异物感、畏光、流泪、眼痛、眼球突出、复视、眼裂不能闭合。

(三)诊断

1.功能诊断

(1)T3(FT3或TT3)增高、T4(FT4或TT4)增高、TSH降低:

符合甲亢(2003、2005、2006)。

(2)T3(FT3或TT3)增高、T4(FT4或TT4)正常:

T3型甲亢。

(3)T3(FT3或TT3)正常、T4(FT4或TT4)增高:

T4型甲亢。

(4)单纯TSH降低:

亚临床型甲亢。

2.病因诊断

(1)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

甲亢症状明显、眼征、弥漫性甲状腺、TSAb阳性、

碘摄取率高,高峰前移、T3不被抑制。

(2)多结节毒性甲状腺肿(P1ummer病)、毒性腺瘤:

甲亢症状轻、无突眼、、甲状腺扫描为热结节、结节外摄碘率降低。

(3)亚甲炎伴甲亢:

甲状腺疼痛明显,摄碘率低。

(4)桥本甲状腺炎:

可有典型Grave病征象,弥漫性甲状腺肿大,TGAb、TPOAb附|生,摄碘率降低。

(5)碘甲亢:

过量摄入碘史(胺碘酮、造影剂)、摄碘率降低、停药后大多好转。

(四)鉴别诊断

1.与其他甲亢的鉴别见表8—1。

表8—1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其他甲亢的鉴别

疾病甲状腺肿眼征抗体摄碘率T3抑制其他

GD弥漫性、震有TSAb提高、前移不被抑制/

Plummer病结节性无无热结节//

腺瘤结节外低

亚甲炎压痛、疼痛无无降低//

桥本甲状腺弥漫性无TBAbTPOAb早期升高可被抑制有原发甲减

炎甲亢后期降低倾向

碘甲亢可有结节无无降低/用药史、自行缓解

HCG相关不大无无//HCG升高

单纯性甲状弥漫性无无高、不前移可被抑制可发展为碘甲亢

腺肿

2.与非甲亢疾病的鉴别

(1)更年期综合征:

甲状腺不大,甲状腺功能正常。

(2)单侧突眼:

见于眶内肿瘤、炎性假瘤等。

眼球后超声检查或CT可明确诊断。

(3)糖尿病:

无心慌、怕热、烦躁等症状,甲状腺功能正常。

(五)治疗方法及其适应证

1.药物治疗

(1)适应证:

所有甲亢患者的初始治疗(2004)。

(2)优点:

疗效肯定:

一般不导致甲减;方便、经济、安全。

(3)缺点:

疗程长(1~2年);停药后容易复发;导致过敏、粒细胞减少或肝损害(2005、2007)。

(4)抗甲状腺药物:

硫脲类和咪唑类。

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选用顺序为丙硫氧嘧啶(PTU)、甲巯咪唑(他巴唑)、卡比马唑(甲亢平)。

(5)复方碘溶液:

仅用于术前准备减少出血和甲状腺危象(2005)。

(6)β受体阻滞药:

多用普萘洛尔、梅托洛尔登。

用于改善甲亢初期的症状、术前准备、危象抢救、核素治疗前后。

2.放射性l31I治疗

(1)适应证:

药物过敏者或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复发者;、玺~岁以上中度甲亢;不宜手术或术后复发者;某些高功能结节的甲亢患者;非自身免疫性家族性毒性甲状腺肿者。

(2)禁忌证:

25岁监妊娠、哺乳者;浸润性突眼;严重疾病状态、(心肝肾功能衰竭、

活动性肺结核;外周血白细胞<3.0×109/L或粒细胞<1.5×109/L;甲亢危象;甲状腺不能摄碘者(2004)。

(3)并发症:

甲减;放射性甲状腺炎;少数患者突眼恶化。

3.手术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1)适应证:

药物治疗无效或停药复发者;甲状腺肿大有压迫症状;胸骨后甲状腺肿伴甲亢者;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者(2003、2004)。

(2)禁忌证:

较重或发展较快的浸润性突眼;年老或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妊娠早期(第3个月前)及晚期(第6个月后);轻症可药物治疗者(2003)。

(3)术前准备:

要用药物控制症状,HR<80/min,T3、T4正常,术前2周服用复方碘溶液上减少甲状腺充血及术中出血(2000、2006、2008)。

(4)并发症及处理:

①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007)。

②喉上或喉返神经损伤。

熟悉解剖结构,避免手术损伤(2006)。

③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应用钙剂及维生素D(2005、2007、2008)。

④甲状腺功能减低。

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六)主要合并症的治疗

1.甲亢性心脏病

(1)临床表现:

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心衰。

甲亢控制后可恢复。

(2)治疗:

控制甲亢。

2.甲亢合并周期性瘫痪

(1)临床表现:

双侧对称性肌无力,双下肢最容易受累,发作时血钾低、尿钾正常。

(2)治疗:

补钾可缓解(2000、2006)。

3.甲状腺危象

(1)临床表现:

高热、心动过速、呕吐、多次腹泻、黄疸、意识障碍、大汗。

(2)治疗:

首选口服PTU600mg抑制TH合成,lh后用复方碘溶液抑制TH释放,β受体阻滞药可抑制组织对甲状腺素的反应,糖皮质激素可抑制T4向T3的转化,必要时透析清除血中TH。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

(一)病因

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占甲减的90%。

多见于获得性甲状腺破坏,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131I治疗后、手术切除后、缺碘。

2.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由于垂体或下丘脑疾病导致TRH、TSH分泌不足所致。

多见于垂体瘤、手术、放疗后、产后大出血。

3.TSH或TH不敏感综合征由于TH受体减少或受体后缺陷所致。

(二)临床表现

1.成年型甲减。

①多见于中年妇女。

②皮肤黏膜:

苍白、发凉、干燥、脱屑、眉毛外1/3脱落。

③肌肉和关节:

肌软弱乏力、跟腱反射的半迟缓时间延长,对诊断有特殊价值。

④心血管系统:

窦性心动过缓,心音减弱,心包积液。

⑤呼吸系统:

睡眠呼吸暂停。

⑥消化系统:

纳差、腹胀、便秘。

⑦神经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