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3955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6页,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谈读书时的思考

为什么读书?

通常会有四种情况:

一是为休闲而读书。

随便翻翻,看看小说、散文或非专业的书。

二是为兴趣而读书。

对某个领域有兴趣、为了解某个方面的情况而读书。

比如出国或国内旅游,要了解目的地、景点的情况。

三是为学习而读书。

要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考试或者要求写体会文章而读书。

四是为研究而读书。

也就是为研究问题、做学问而读书。

我所说的读书思考,主要是讲为学习、为研究而读书时的思考。

为学习、为研究,肯定要读书。

尤其是为了研究还必须读很多书。

张培刚先生在哈佛大学写博士论文,9个月时间翻阅了200多部专著,涉及180位学者,最终论文得了威尔士奖。

为学习或研究需要很认真读书,为了说明或检验读书认真,有的还要求整段整篇地背下来,有的还写读书笔记或体舍。

我认为,为学习或为研究而读书,判断其认真程度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记忆,读过之后,记得书的主要内容,甚至能背出其中的段落和句子;第二个层次是理解,能够理解书中所传达的思想;第三个层次是思考。

为学习研究而读书,往往有通读和精读两种方式,有时也会有选择地读或有重点地细读。

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引发思考,都可以因为思考而读懂。

读书时的思考,可能会涉及四个方面。

读书需要平面思考。

要把书、作者以及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思考。

如何理解书的旨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为什么有时直截了当、有时却环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似是而非?

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观察,必须历史地看,必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中看,需要结合作者的人生、风格、追求看。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的中心思想理解准、理解深、理解透、理解到位。

读书需要总结思考。

一本书总是有一定篇幅的,无论是通读,还是精读,必须抓住重点,总结概括出书的主题、中心思想、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最能引人注意的创新点或亮点。

虽然作者、出版单位在推介时会讲该书的看点,包括写作意图,也会有专门的书评,甚至、包括其他人的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但这些只能帮助我们理解,不能代替我们思考。

读书需要关联思考。

要把所读之书与同类书籍、文幸联系起来读,与相关领城的学术体系、学科前沿联系起来思考,搞清楚该书的学术地位、学术价值、原创水平和实际贡献,建立起“由点到面,以面看点”的分析框架。

读书需要启发思考。

无论是为学习还是为研究而读书,目的总是要提高自己的。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性思考,要一边读一边想。

通过读书我们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通过读书我们是否受到激励、触动与启发,这是对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书读得怎么样的最好回答。

1.下列关于读书的四种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

A.为休闲而读书,人们可以没有任何功利心,仅为享受美好的读书时光,如陶渊明的“乐琴书以消忧”。

B.为兴趣而读书,如外出旅游最好先读些书了解当地情况,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如此考虑。

C.为学习而读书,必须读大量的书,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多读书的重要性。

D.为研究而读书,不能光读而不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中的道理是相同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书通常有四种情况,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为学习、研究而读书时,不只要读,还要进行思考。

B.判断一种读书情况是否是为学习或研究,需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三个层次条件:

记忆、理解、思考。

C.为学习研究而读书时,可以有选择地通读,也可以有重点地细读精读,不过要读懂书都离不开思考。

D.人们在读书时不管是进行平面思考还是启发思考,都意味着在认真程度上已经达到了很髙的层次。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书需要平面思考,因为把作者和时代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把书的中心思想理解准、理解深、理解透、理解到位。

B.读书需要总结思考,因为虽然很多外部资料可以帮我们理解,但它们不可能帮我们总结出主题、中心思想等。

C.读书需要关联思考,因为关联阅读同类书籍,既便于明白该书的价值,更可以进一步全面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D.读书需要启发思考,因为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清楚了自己读书后的收获,就可以实现提高自己的目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湖畔雨趣

苏连硕

秋已深深,我以为不会下雨了。

没想到,吃了晚饭,便隔窗闻到了刷刷的雨声。

我惊喜地喊,下雨了,下雨了。

正密,正疾,少顷即淋湿了。

好,好,不密,不疾,还有什么意思呢?

没有一丝风,这雨落得均匀、平实、温柔。

它下它的,我行我的,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步履,不受干扰,若无其事。

正所谓随心所欲,我行我素。

天籁刷刷,我脚步亦刷刷,不过雨疾我缓罢了。

难得的天人和谐共鸣。

水泥路面有些水了,管它,啪唧啪唧地踩,如小孩子般顽皮。

说是这样的说,顽皮一阵子可以,还是下意识地沿没有积水的碎石子路行了。

到得高大的廊亭,雨且疏了,只有棚顶淌下水的滴答声。

摸了摸铁栏,不湿,遂将腿抬上去。

平时我要喊几声的,此刻噤了喉咙,哑了嗓子。

老夫怎忍心“聊发少年狂”打扰这宁静的夜、宁静的雨呢?

看不准湖面的雨点落下的波纹,只有平静复平静,柔和复柔和,温馨复温馨。

多么绮丽的雨夜呀。

蒙蒙的秋雨,濡湿了深秋的天空,滋润了尚未枯黄的草地与花树,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头脑。

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美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秋雨,却总是有所偏见,说它的冷落、萧条与肃杀。

过于强调“一场秋雨一场凉”,缺少对于它的难得的坚韧、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甚或怀着责难,这么凉的天,下什么雨呢?

真讨嫌。

殊不知,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

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还在于它的绵、它的柔、它的韧,跟“春雨贵如油”一样,说“秋雨贵如油”,当秋“乃发生”,“润物细无声”,是“喜雨”,也丝毫不过分。

至少农民会由衷渴望,喜滋滋称快庆幸的。

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连个沙尘也压不住。

秋雨则不然,缱绻连绵,“随风潜入夜”,从早下到晚,淅淅,沥沥,簌簌,沙沙,潺潺,涓涓,丝丝缕缕,袅袅婷婷,蕴涵着坚韧、持久的耐力;多豪爽,多气派。

秋雨也不似夏雨的没正邪——有时凶猛暴戾,有时干打雷不下雨,沥涝、干旱都具有极大的伤害性、毁灭性。

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仿佛甘霖。

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

细腻温情地送走酷烈的夏,含情脉脉地迎迓着冷峻的冬。

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么?

没有宽阔诚挚的胸怀,没有充沛的储备,怎么这么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么匀实,这样耐心,这样慷慨呢?

苍天不老。

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没有惆怅,没有感伤,没有飞扬跋扈,没有大轰大嗡,只有特立独行、真诚坦荡地洒落,那么凉,那么柔,那么韧,那么闲适,那么沉静,那么达观。

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

当你平抚沉静下心来,你会真切地感到,雨毕竟在轻轻柔柔、袅袅娜娜,既很努力很认真又很随意很散漫地落呢。

不只是在脸庞、在眉间、在额头,而是在心灵深处,丝丝清凉,缕缕甘美。

脱了绿叶外衣的高高低低的树木,没有萎靡,伸出裸露的手臂在真挚地呼唤、拥抱着蒙蒙的细雨,脉脉的温馨。

眼前的这般轻微这般柔细的雨,我尤其喜欢。

因为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迎迓着姗姗来迟的第一场瑞雪,默默地传承着启后的信息。

(选自《湖畔散记》,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写“我”在雨中漫步的情景,抒发了“我”被秋雨陶醉,难以抑制惊喜、愉悦的心情。

B.文中写“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而作者却说秋雨是“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说明作者对春雨很反感,只喜欢秋雨。

C.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苍天不老。

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说明作者人到晚年“知天命”,表达了他的宿命观。

D.作者为了表现对秋雨的喜爱,在描写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秋雨匀实、温柔、缱绻缠绵的特点。

5.作者在写秋雨时,还写到了春雨和夏雨,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6分)

6.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秋雨的感悟,其中蕴涵着怎样的人生态度?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黄汲清与中国石油大发现

20世纪20年代美孚公司在中国没有找到石油,再加上“海相生油”而“陆相贫油”在30年代被一些人奉为石油地质的法则,中国由此戴上了“贫油”的帽子。

但是,黄汲清和另外一些地质学家并没有被这一“法则”所束缚。

黄汲清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祖国急需各类战略物资,为祖国寻找石油便成了他和同仁们魂牵梦萦的理想。

他既是运筹帷幄的少帅,又是脚踏实地冲锋在前的战士。

1937年,中央地质调查所与顾维钧的“中国煤油勘探公司”合作组成西北石油考察队,黄汲清选派了孙健初与两位美国专家,结果发现了玉门油田——中国第一个工业油田。

1938年,黄汲清带领所里的青年地质学家陈秉范调查四川隆昌圣灯山的地质构造,他亲自布置钻孔,发现了我国的第一个工业气田——圣灯山天然气田。

就在同一年,他又率队在大渡河边铜街子的茅口灰岩中发现了天然气苗,纠正了德国学者认为四川天然气来自上二叠统煤系、经济价值很小的错误。

1938至1941年,他率领一批青年地质学家在四川威远地区进行了1∶10000地质填图和石油天然气调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威远大气田的发现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初步的胜利鼓舞了胸怀石油大志的黄汲清,他毅然卸下行政职务,投身到西北的石油考察中。

1941年夏,黄汲清率领甘肃探油队踏上了河西走廊石油考察的征途。

他们沿河西走廊西行,一路考察了沿线的地质。

他们对玉门油田及周边地区做了详细调查,并向南进入了高耸入云的祁连山,向北进入龙首山做穿插考察。

这次重要的地质实践,为以后“陆相生油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初步的地质基础。

1942年11月,黄汲清率一批精英组成石油地质调查队奔赴新疆,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组成自己的科学考察队对我国西部边陲进行的科学考察。

考察队在天山南北的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进行了为时半年的广泛而深入的地质调查,了解到天山北山麓带的油苗,有许多是源自侏罗纪的生油岩,如独山子的石油,这些生油层都属于陆相沉积。

1943年他们完成了著名的《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在报告中,黄汲清展现了其卓越的科学洞察力,他确定“这里有圈闭很好的构造,以及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油田”。

他科学地预见:

“虽然我们无意夸大新疆油田的远景,但是将来在天山山麓带和前山带及其他有利地区,很可能发现与独山子油田同样大小,甚至更大的油田。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结合1941年玉门、河西走廊的调查结果,黄汲清在报告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大型盆地的生油层是多期的,而沉积性质往往是陆相的,从而提出了著名的“陆相生油论”和“多期多层生储油论”两个学说。

黄汲清说:

“‘陆相生油论’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关系重大。

如果准噶尔盆地和酒泉盆地,即中国西部的陆相盆地,可以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田,那么中国东部的陆相盆地也可以形成同样的油田。

黄汲清理论上的优势立即在圈定石油普查区域上体现了出来。

1954年黄汲清等人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生油理论”,编制了中国第一张系统而全面的油气远景预测图——《我国含油气远景分布图》,圈定含油远景地区125万平方公里。

1955年2月,我国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

作为技术总负责,黄汲清积极组织中青年地质学家全面研究已有的地质资料,分析对比各主要沉积盆地和沉积区的油气因素,成功优选了五大盆地,亲自布置石油普查。

到1957年3月,在地质部石油普查专业会议上,黄汲清展示了一幅更为精准的1∶300万的《中国含油远景分区图》,并做了《我国含油远景分区的初步意见》的报告,用醒目的橘黄色把松辽、华北、四川、鄂尔多斯四大盆地标示为重点远景区。

他坚信多年实践得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坚持实施松辽平原油气勘探。

后来,大庆等地大规模储油构造的相继发现,充分显示了黄汲清先生的远见卓识。

从玉门到大庆,中国石油大发现雄辩地展示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完美的科学过程。

黄汲清有幸成为这个全过程的奠基人、领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摘编自何民《黄汲清与中国石油大发现》等)

相关链接:

①在“陆相生油”的理论探索方面,前有潘钟祥在美国发表论文《中国陕北和四川白垩纪的非海相成因》,提出了陆相生油可能性的初步论说,后有陈贲、李四光等人从不同角度论述石油与陆相沉积的关系,但是最完善并且经受了最多的实践检验的,还要算黄汲清的《新疆石油地质调查报告》及由此发展起来的“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

(摘自茅矛《地学泰斗黄汲清》)

②手把锤子出大门,上高坡,下深谷,越大山,爬峻岭,前行前行复前行。

/不必怕,不要紧,我们都是征服自然的人。

/前行前行复前行,莫忘积石西倾和秦岭,莫忘长白与大青。

/横断山高,贡嘎峰峻,祁连积雪厚,天山明月照坚冰。

/锤子在手囊在背,前行前行复前行,莫辜负少年好光阴。

(年轻时代的黄汲清写的言志诗篇)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汲清领导有方,用人得当。

与顾维钧的公司进行合作,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工业油田——玉门油田。

B.黄汲清率队考察,发现了圣灯山天然气田,纠正了德国学者的错误,在四川威远地区进行天然气调查并为后来威远大气田的发现提供了科学基础。

C.黄汲清通过对河西走廊沿线的石油考察,提出了“陆相生油论”理论,并为这一理论奠定了初步的地质基础。

D.黄汲清对新疆天山南北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找到了陆相沉积生油的实例,完成了《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20世纪30年代一些人把“海相生油”而“陆相贫油”奉为石油地质的圭臬,美孚公司之前也曾给中国戴上“贫油”的帽子,但黄汲清等人没有被此束缚。

B.在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时,黄汲清带领团队在四川进行了三年的地质考察,取得了重大发现,并为后来威远大气田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C.黄汲清率领考察队在新疆的地质调查中,发现了独山子的石油生油层属于陆相沉积,在后来的相关调查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了“陆相生油”的相关论说。

D.黄汲清根据陆相生油的相关理论,认为如果中国西部的陆相盆地,可以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田,那么中国东部的陆相盆地也一定会形成同样的油田。

E.1949年后,黄汲清等人对中国石油前景做出了乐观的预测,编制了系统的油气运景分布图,为新中国首轮全国石油普查和大庆油田的发现做出了贡献。

9.作为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黄汲清能够为中国石油大发现做出卓越的贡献,其中必有内在原因。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课内知识检测(9分)

10.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B.《楚辞》是屈原的一部诗歌集,因为它具有浓郁的楚地风味,所以后世人称这种诗体为“骚体”。

C.《孙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木兰诗》齐名,被后人合称为“乐府双璧”。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

它是继四言、六言后的又一种成形的诗歌样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重大影响。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言既遂(顺心,满足)矣,至于暴矣

②尔卜尔筮,体无咎(怪罪)言

③彤管有炜,说怿(喜欢)女美

④客从远方来,遗(遗留)我双鲤鱼

⑤及尔偕老,老(总是)使我怨

⑥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用)

⑦徇禄反穷(尽,最偏远的)海,卧疴对空林

A.①④⑦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2.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孔雀东南飞东南: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B.自名秦罗敷名:

用作动词,取名,名叫

C.足以荣汝身荣: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荣耀”

D.三岁食贫贫:

形容词用作名词,可译为“贫苦的生活”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1)《孔雀东南飞》序曰: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2)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彘:

是指猪。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妻适市来适:

到;往

B.妻止之曰止:

制止;劝阻

C.特与婴儿戏耳特:

只是

D.顾反为女杀彘反:

反而

14.对文段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3分)

A.文段

(一)交代了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婚姻不幸经过以及殉情的原因,同时也告诉人们这篇《孔雀东南飞》的由来。

B.文段

(二)曾子的妻子为了不要孩子跟自己去集市,对儿子说:

“我从街上回来后杀猪给你吃。

C.曾子等妻子从街上回来,便准备把猪抓来杀给儿子吃。

D.曾子认为“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也就是说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和老师(学者)那里学来,需要父母和学者们的教导。

15.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⑴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2分)译文:

⑵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2分)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14〜15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而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洋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

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在这美好的淸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篇的抒情蓄势。

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涌出种种复杂的思绪:

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

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

E.这首诗具有隐喻的意味,结尾处佳人发出的对世间美好事物难以恒常的感喟,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显见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仍然难忘世事,内心并不旷达超脱。

17“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两人少年欢快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描绘久别重逢、彼此诉说情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作者表明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不足道,但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微量元素缺乏,会造成特殊的生化紊乱、病理变化及疾病。

②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

③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要防止和克服的是穿靴戴帽、堆砌材料、空话连篇、套话成串、“大而全”、“小而全”等言之无物的八股文。

④在静安区某停车场内,上万辆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统一集运到这里,各色各样,密密麻麻,野生藤蔓随意缭绕,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

⑤每到3月12日,许多人自发走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栽种一片新绿;就连各国政要也都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保护绿色家园。

⑥昨天偶遇睽违多年的老同学,长期分别,短暂相聚,我们却没有拘谨不适,反而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忆起彼时的人事物情,不觉失笑。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⑤D.③④⑥

20.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诈骗分子在冒充各大银行套取事主银行卡密码后,事主才意识到账户被盗,但是为时已晚,账户里的钱被一笔笔地迅速转走。

B.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C.《战狼Ⅱ》的热映启示我们,世界正在奖励认真的人,拍好主旋律电影不是打上“主旋律”的旗号就万事大吉,正确的打开方式仍然是用心制作。

D.10月1日,近10万名群众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国庆升旗仪式,现场放飞了一万多只白鸽送出美好祝福。

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小张接到几个朋友来访的消息,高兴地回答:

“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B.小李在应聘信上写道:

“日前惠顾贵公司的网站,得知招聘网络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C.王主任在招商会上恳切地说:

“欢迎各位投资山区建设,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D.小赵偶遇某同窗好友,寒暄过后询问对方家人情况:

“令慈身体好吗?

令弟大学毕业分在哪里?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6分)

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

在中西礼仪的融合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陷入两个误区。

其一是①________________。

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

其二是②__________________,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

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③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4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淹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

秦始皇、刘邦、唐太宗,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