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18989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4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docx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实验教案

17-18学年高一上学期必修一实验教案

实验一胶体的性质和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探究胶体的性质。

2.学习简单的方法鉴別胶体和溶液

3.了解实验室制备胶体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性质

定义

应用

丁达尔效应

光束通过胶体时,从与入射光线垂直的方向观察,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是由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对光散射而

区別溶液和胶体

强吸附性

由于胶体微粒具有很大的表血积,故具有强吸附性

明矾净水

胶体的聚沉

在胶体中加人少量的电解质,使胶体粒子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的过程

制豆腐和果冻,明矾净水等

2.胶体的制备方法

(1)反应法:

如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渐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

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溶解法:

如淀粉、蛋白质溶解于水直接得到胶体(又叫高分子溶液)。

三、实验用品

仪器:

烧杯、聚光手电(激光笔)、铁架台、酒精灯、胶头滴管、石棉网

药品:

CuSO4溶液、氢氧化铁胶体、浑浊的水(泥水)、FeCl3饱和溶液

四、实验过程

(一)注意事项

1.实验1:

丁达尔效应是由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对光散射而成的。

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

2实验2:

胶体具有吸附作用是由于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所以具有净水作用,但不具

有杀菌消毒作用

3.实验3:

氢氧化铁胶体制备过程中需加热以促进:

FeCl3与水反应但不能加热时间太长,否则所制备的胶体会发生聚沉,制备氢氧化铁胶体过程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发生聚沉

(二)实验步骤

实验1: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个小烧杯分别置于暗处,用聚光手电简(或激光笔)燃射,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

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的水,再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适的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比较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浑浊程度

实验3:

问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0H)3胶体。

(三)结果分析

实验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思考与交流

1如何用简使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2.氢氧化铁胶体常用来净水,为什么?

3.“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为什么?

4.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甲,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为什么?

5.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粒子不易聚集,主要原因是什么?

实验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结品等混合物的分离的实验基本操作

2.练习蒸馏、萃取等混合物的分离操作

3.了解混合物分离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操作名称

适用范围和实例

装置

操作要点

过滤

(沉淀洗涤)

固液(不溶)――液体分离,例: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1)对析法折叠滤纸后紧贴漏斗壁,用水润湿不出气泡为止,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过滤时加人漏斗的液面低于滤滤纸边缘即“一贴两低三靠”

(2)过滤时,烧杯嘴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与三层滤纸处相接触;漏斗嘴紧靠玻璃烧杯壁

(3)加水,水面高于沉淀,浸洗三次,达净化沉淀。

蒸发结晶

固体与液体分离

(1)蒸发皿可直接受热。

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2)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动防止热液溅出,发现溶液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

 

蒸馏

(分馏)

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1)给蒸馏烧瓶加热要垫石棉网,温度

计水银球放在支管口略向下的位置

(2)冷凝管横放时头高尾低保证冷凝液自然下流,冷却水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

(3)烧瓶中放入碎瓷片以防暴沸

萃取分液

萃取:

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剩中,从而实现分离。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1)将溶液注人分液漏斗。

溶液总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两手握住分液漏斗,倒转分液斗并反复、用力振荡。

(2)把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静置、分层。

(3)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流出。

三、实验用品

仪器:

蒸发皿、坡璃棒、酒精灯、三脚架、坩埚钳,漏斗,烧杯、分液漏斗,滤纸、试管,培养皿、胶头滴管

药品:

KCl(10%)和KNO3(9%)的混合物、粗盐(含们少量泥沙和Na2SO4、MgCl2),碳酸钠溶液、NaOH溶液、盐酸、BcCl2溶液、溴水、CCl4溶液、粉笔红墨水,蒸馏水

四、实检过程

(一)注意事项

1.实验1:

(1)蒸发皿在使用时不用垫石棉网,因为蒸发皿的材质是陶瓷的,可以直接加热

(2)实验完毕,不要立即把蒸发皿放到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如果必须放到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2.实验2:

可用BaCl2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和稀盐酸来除去食盐水中的SO42—、Mg2+、Ca2+,其加入顺序需注意两点:

-是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后寓加人,因为过量的Ba2+箭要由CO32-除去:

二是盐酸必须在过滤后加人,以除去过量的CO32-、OH-,并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故总结为粗盐提纯有两个先后“先加Ba2+,再加CO32-”“先过滤后加入盐酸”。

因此各试剂的加入顺序可以为:

①BaCl2→NaOH→Na2CO3→盐酸;②NaOH→BaCl2→Na2CO3→盐酸;③BaCl2→Na2CO3→NaOH→盐酸。

3.实验3:

CCl4可用苯代替,其难溶于水且程度比水小;CC14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

由于酒精和水互溶,故酒精一般不作萃取剂

(二)实验步骤

实验1:

现有KCl和KNO3的混合物50g,其中KCl的质量分数为10%,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KNO3的实验方案

实验2,现有粗盐(含有少量泥沙和Na2SO4MgCl4),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盐提纯NaCl的实验方案

实验3:

将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mL溴水,向其中的一支试管中滴加1mL.CCl4,振荡、静置。

观察井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倒入指定的试剂瓶中。

(三)结果分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思考与交流

1.蒸发结晶,冷却结晶、重结晶三种结品有何区别与联系?

2.分离提纯的“四原则”是什么?

3.分馏和蒸馏有何区别?

4.要除去粗盐溶液中的Mg2+应选用OH-,不能选用CO32-的原因是什么?

要除去粗盐溶液中的Ca2+应选用CO32-,不能选用OH-的原因是什么?

5.萃取剂的选择有哪三原则?

实验三常见物质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L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的检验方法

2.会用焰色反应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3.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确定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二、实验原理

1、物质检验的基本步骤

(1)观察外观初步判断→状态、气味、颜色等

(2)实验验证→根据特征反应

(3)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

2.离子检验操作

离子检验时要注意实验操作,一般顺序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2.常见离子的检验有三种方法,见下表

物质

使用试剂

现象

酸(H+)

(1)紫色石蕊试液

(2)PH试纸

(3)加入锌粒或镁条

变红

PH<7

产生可燃性气体

碱(OH-)

(1)紫色石蕊试液

(2)PH试纸

(3)无色酚酞试液

变蓝

PH>7

变红

盐酸或可溶解的盐酸盐(Cl-)

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硫酸或可溶解的硫酸盐

(SO42-)

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但是要注意溶液里是否有银离子)

碳酸盐(CO32-)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产生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可溶性铜盐

(Cu2+)

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可溶性铁盐

(Fe3+)

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

铵盐

(NH4+)

氢氧化钠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无色酚酞试纸,加热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石蕊试纸变蓝或无色酚酞试纸变红

可溶性银盐(Ag+)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可溶性盐酸盐(Cl-)和稀HNO3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可溶性钡盐(Ba2+)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可溶性硫酸盐(SO42--)和稀HNO3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三、实验用品

仅器:

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铂丝(或细铁丝)、蓝色钴玻璃

药品:

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银、稀硝酸、稀盐酸、氯化钡、硫酸钾、浓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纸、氯化钠、氯化钾

四、实验过程

(一)注意事项

1.对于物质检验的实验过程,应按照取样、操作、现象,结论的顺序进行描述:

具体应做到

(1)要“先取样,后操作”,如果是固体试样,根据需要可先配成溶液然后再检验

(2)要“取少量加人洁净的试管中”进行检验,不得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3)“先现象,后结论”,不能把要检验的离子当已知物来叙述实验现象,不要“指名道姓”只能通过现象才能推出“是什么”,即应该说“取少许××溶液,向待测液中加人某某试剂及必要的操作,如加热、振荡、静置等,产生××现象,说明一定有(或可能有、没有)××离子

3.实验1:

铵离子的检验需加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若加人稀氢氧化钠溶液是不合适的;铵根离子的检验需加热以产生更多的氨气,因为NH4C1(稀)+NaOH(稀)=NaCl+NH3·H2O.

实验2:

流加硝酸的目的是排涂CO32-、S042-方-等的干扰。

可以先滴加稀硝酸后滴加AgNO3溶液,也可以滴加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或者先滴加AgNO3溶液,后滴加稀硝酸

4.实验3:

检验SO42-时是不可以先加入BaCl2溶液后加人盐酸,因为若先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无法排阶Ag+的干扰

5.实验4:

观察钾的火焰时,要通过紫色站玻璃,因为钾中常含有微量的Na(K的制备:

Na+KCl=NaCl-K↑),黄色火焰会掩盖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玛可以滤去黄色,某试样的焰色反应某黄色,可以表明样晶中含Na,但不能肯定没有K。

应再透过蓝色钴坡璃观察,依据能否看到紫色火焰而判断有无K,实验室若无铂丝,可以用无锈的洁净的铁丝代替,但不能用铜丝、玻璃丝等代替。

洗涤不能用稀硫酸.原因是硫酸盐的沸点高,不易挥发,而用盐酸洗涤,可以使丝铂上的高沸点杂质转化为较低沸点的氯化物,从而在灼烧时容易挥发出来

(二)实验步骤

实验1: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人2mLNH4Cl、(NH4)2SO4溶液,再各入2mLNaOH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窦验2:

取两支试管,分别入少量NH4Cl、KCl溶液,再滴加几滴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H4)25O4、K2SO4溶液,再各滴加几滴BaCl2溶液和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4:

焰色反应操作流程

取一根铂丝(或细铁丝),放在酒精灯(或煤气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用铂丝蘸取少量KCl溶液,置于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

再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

至无色,醮取少量K2SO4溶液,重复以上实验

思考与交流

1物质检验实验操作的答题规范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2.检验SO42-时,是否可用硝酸代替盐酸酸化

3.检验SO42-时是香可用Ba(NO3)2代替BaCl2溶液?

4.焰色反应名称中有“反应”这两个字,它是指化学变化吗?

是不是所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均有焰色反应?

 

实验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

1.能够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和误差分析

二、实验原理

1、概念:

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

CB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mol/L

公式:

cB=nB/V,变形公式nB=V×CB(nB指溶质B的物质的量;V指溶液体积,不是溶剂体积,单位是L,不是mL)

2、容量瓶

1、构造:

磨口、细颈、平底。

2、特点:

(1)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和刻度线;容量瓶常见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2)容量瓶上只有一条刻线而无刻度。

3、使用方法:

验漏、洗涤。

注意事项:

(1)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检漏):

加水-塞塞-倒立观察-若不漏-正立旋转180°-再倒立观察-不漏则用;  

(2)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

(3)只能用来配制溶液,不能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4)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规格;

(5)使用时手握瓶颈刻度线以上部位,考虑温度因素。

(6)定容时平视刻度线,使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3.操作步骤示意图:

(以配制100mL1mol·L-1Na2CO3溶液为例)

三、实验用品

仪器:

当溶质为固体时,应选用药匙、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量筒。

其中量筒用来量取蒸馏水,可选不用。

药品:

碳酸钠、蒸馏水

四、实验过程

(一)注意事项

1.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量筒只能量取到0.1mL,不能精确到0.01mL

2.玻璃棒和烧杯内壁必须用蒸馏水洗涤2~3次,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

但量筒内壁残留液不要冲洗。

因为常用的量筒属于“量出式”的量具。

如果用量筒量取20mL硫酸,倒出的液体就是20mL,所以不需要再冲洗

3.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直接使用,不必干燥,对配制溶液的浓度无影响

4.定容时,不慎加水超过刻度线时,应将溶液倒掉,将仪器洗涤干净后重新配制

5.定容摇匀后,若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若再加水至刻度线会导致溶液的浓度偏低

6.若需要480mL某溶液,则计算和配制时都要按照500mL溶液进行,因为没有480m的容量瓶

7.称量时易潮解或者易腐蚀的物品不能放在滤纸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且不易时间过长,如NaOH固体称量时若放在滤纸上,会使NaOH质量减小

二、实验步骤

配制100m0.1mol·1.-1Na2CO3溶液)

1算:

根据n=C×V可知n(Na2CO3)=0.01mol,则m(Na2CO3)=1.06g

2称量

操作:

用托盘天平称量Na2CO31.1g

注意:

固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要在两个托盘上垫相同的两张纸

③溶解

操作:

将称好的Na2CO3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注意Na2CO3的溶解过程放热,故要冷却到室温再移液,因为容量瓶是定量容器,温度会影响它的容积

移液

操作:

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容注意:

引流时玻璃棒下端靠在容量瓶内壁上而不放在瓶口上,是为防止溶液溅出和容量瓶倾倒。

如果转移液体时有溶液洒落在外面,只能重新配制落

洗涤

操作: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注人容量瓶中。

注意:

洗涤时蒸馏水的用量不要过多,以防止定容前溶液已超过容量瓶的容积

⑥定容

操作:

当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眼睛平视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处读数

注意:

在定容之前必须将溶液振荡摇匀,因为不摇匀,瓶内溶液处于不均匀状态,混合后溶液体积可能有变化

⑦摇匀

操作:

塞好容量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注意:

振荡摇匀后,会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时,不能再加水,否则会使溶液浓度变小

装瓶:

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容量瓶不能用做长时间贮存溶液的容器),贴好标签。

三、误差分析

1.误差分析的琿论依据

根据cB=nB/V,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溶液配制过程中引起了nB和V怎样的变化。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B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2.具体误差分析见下表

思考与交流

1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擾作是检查是否漏水,容量瓶如何查漏?

2.选择容量的则—-“大而近”原则是指什么?

3.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却不需要加水的原因是什么?

4.用量筒量取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时俯视、仰视量筒读数会造成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5.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俯视、仰视刻度线,会造成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实验五氯气与氯水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了解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3.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实验原理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有毒、1体积水溶解2体积Cl2

2.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一些还原性物质反应,如:

2K1-Cl2=2KCl+I2

(2)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2Na+Cl2=2NaCI产生白烟)

2Fe+3Cl2=2FeCl3(产生红棕色烟)

Cu+Cl2=CuCI2(产生粽黄色烟)

(3)与水反应

①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

②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自性,溶于水的Cl2部分与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l2+H2O=

HCl+HClO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4)与碱反应

制漂白粉: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有效成分:

Ca(ClO)2

制漂白液(有效成分:

NaClO)

3.氯水成分

H2OCl2HCIO

4。

新制氯水的性质:

在不同的反应中,氯水起作用的成分不同,列表如下:

所加试剂

参与反应的微粒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或解释

AgNO3溶液

NaHCO3固体

有色布条

FeCl2溶液

石蕊溶液

镁粉

三、实验用品

仪器:

玻璃棒集气瓶、针筒、试管、胶头滴管、坩埚钳、酒精灯。

药品:

玻璃棉、钠、氯气、有色布条、蒸馏水、铁丝、铜丝、火柴、5%NaOH溶液、pH试纸、硝酸稀硝酸、稀盐酸

四、实验过程

(一)注意事项

1。

在做氯气的相关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因为氯气有毒

2氯气与铁,铜在加热条件下才反应,钠与氯气在常温下便可反应

3。

干燥的Cl2无漂白作用,氯水有漂白作用,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

4。

实验完毕后气体及所有的试剂应按照老师的要求处理,不能随意冲入下水道,需要按相关规定处理

(二)、实验步骤

1氯气的性质实验

(1)实验1:

用一支100mL针筒抽取80mL氯气,然后抽取20mL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2)实验2:

在集气瓶中放置一团玻璃棉,将两小块金属钠放在玻璃棉上,立即向集气瓶中通

氯气,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3:

用坩埚钳夹住一束擦亮的铁丝,将铁丝一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迅速伸入

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4)实验4:

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将铜丝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立刻放入盛

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

实验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1

2。

氯水的性质实验

1)实验5:

将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观察实验

(2)实验6: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和稀盐酸,滴在pH试纸上,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3)实验7: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人2mL新制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和几滴稀

斫酸,观察实验现象

(4)实验8:

用一支针筒抽取80ml氯气,然后抽取20mL5%NaOH溶液,振荡,观察实验

现象

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

实验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实验5

实验6

实验7

实验8

思考与交流

1.足量铁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物是FeCl2吗?

实验六溴、碘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认识氯、溴、碘的单质以及几种卤化物的性质

2.认识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二、实验原理

1.单质的物理性质及其特性

Br2

I2

色、态

通常状况下为深红栋色液体

通常状配下为紫黑色固体

溶解性

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特性

易挥发

①易升华

②绽粉溶液遇碘单质变蓝色

2.溴碘在有机溶剂中的颜色

溴水

溴的CCl4(苯)溶液

碘水

碘的CCl4(苯)溶液

橙色

橙红色

棕黄色

紫红色

3.氯气在许多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

利川氯气的氧化性可以把溴离子、碘离子氧化成

溴单质和碘单质。

化学方程式如下:

Cl2+2KBr=2KC1+Br2、Cl2+2KI+2KC1+I2

三、实验用品

仪器:

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

KBr溶液,KI溶液、CCl4、新制氯水

四、实验过程

(一)注意事项

1.实验用到氯水等有毒物质需要在通风中进行实验,且反应完成后所有药品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集中处理,不能随意倒入下水道

2.实验中重点观察实验1、2中加人CC14前溶液颜色和加入CC14后溶液的分层情况及颜色变化

3.实验中选用的氯水为新制氯水,不能选用久置氯水。

(二)实验步骤

实验1: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观察实验观象

实验2: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1。

K1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观察实验观象

思考与交流

1、实验1、实验2中分别得到溴、碘单质的四氯化碳溶液。

溴、碘单质是怎样生成的?

氯水在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

表现出什么性质?

2、实验1、实验2若加入CCl4改为加入苯,现象有何区别?

3、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是什么?

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是什么?

4、常见的C、Br、I的检验方法有哪些?

实验七金属钠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Na与氧气,水反应的现象及实质

2.过实验探究钠的性质,提高分析现象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1.钠的物理性质

硬度

颜色

状态

导电性、导热性

密度

熔点

沸点

质软

银白色

固态

均良好

97g·cm-3

97.8℃

882.9℃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室温:

4Na+O2-2Na2O

(2)加热或点燃:

2Na+O2=Na2O2

3.钠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三、实验用品

仪器:

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玻璃片

药品:

金属钠、酚酞溶液、蒸馏水

四、实验过程

(一)注意事项

1.实验1注意事项:

(1)待用的钠要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2)取用钠要用镊子,切不可用手接触。

(3)切下来未用的钠要及时放回试剂瓶。

(4)吸过煤油的滤纸要妥善处理,不要乱扔

2.实验2注意事项:

金属钠失火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一般用沙土盖灭。

3.实验3注意事项:

(1)取用的钠一般为绿豆粒大小,最大不超过黄豆粒大小。

(2)钠与水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也属于氧化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