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4391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docx

完整word版学案8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病句总结资料133

(学案8)一、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导写

(一)、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数学家高斯18岁时解开了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

多年后,高斯回忆说:

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多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

海伦•凯勒说:

我没有见过这个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一位中国作家也说:

不知者无畏。

请以“不知者无畏”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二)、审题分析

1、用因果分析法审题立意:

何人做何事,说明了什么。

背景由三个材料构成,第一个材料是说高斯在不知道那道数学题是两千年来无人能解的数学悬案的情况之下,竟然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它解出来了。

那么假设一下,如果他知道这道题的背景,他能这么快又这么顺利的做出来吗?

那这个材料暗示的意思是,对命题难度的无知,才使得他没有任何压力与负担,在不知中完成了这道数学题。

这个材料我们也可以延展到对权威、权力、知识、常识、能力、水平、管理、技术、地域状况、事物特性等有关无知的问题上来。

第二则材料是美国的盲人作者海伦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因为看不见这个世界,她无知这个世界,所以她想象这个世界都是美丽的。

如果把海伦的话作一个反向的理解,那就是说因为我们能够看见,我们有知,所以我们不会只描绘这个世界的美丽,因为在我们的眼中,这个世界是复杂的,并不像海伦想得那样单纯,它有阴暗,有阴险,有不公。

针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延伸,一个人如果把眼前的障碍、困难、挫折等估计得不足,即不知,他就能爆发出无穷的勇气去面对当前的这些障碍、困难、挫折。

正因为这些人的不知,才能使出勇气去面对自己并不知晓的领域,他们果敢,勇猛,不胆怯,不退缩,在未知领域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以上两则材料所产生的结果是正面的,说明命题人对它的态度是肯定的。

这个命题的重点是肯定“不知者无畏”的精神,强调不知者正是由于不知道,而没有心理负担,不会产生畏难的心理,最终获取成功。

那么这就意味着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与命题人的态度保持一致。

不能写不知者无畏所产生的恶果,比如有的同学写:

不知道吸毒的危害,所以染上了毒瘾;有的人在食品里添加三聚氢氨,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就属于此类错误。

第三段话的意图主要是对上述材料的中心作的一个说明,并引出命题。

不知≠无知。

不知:

不知道真相、实情,属于中性词;而“无知”往往是指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缺乏知识和重要常识,是贬义词。

不知≠未知。

我们所认为的不知是对现有的、既成的事实或真相的不知。

而对于未来的不知道,不适宜作为材料来写。

比如有同学写道:

韩信因为不知道将来刘邦会杀他,所以他才能够在战场上无畏杀敌;司马迁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代史学大家,所以才无畏接受了宫刑。

就属于此类错误。

综合以上分析,“不知”与“无畏”属于条件关系,即只有不知,才能无畏,或因果关系,因为不知,所以无畏。

我们可以做如下立意:

(1)因为“不知”,所以才可以无所畏惧(顾忌)而不受太多约束,敢于去想,去做,去冒险。

(2)不知道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存在,才能不惧权威。

(3)因为不知道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才不畏惧权威。

依次类推。

用这些问题去观照作文题,就可发现,材料都是正面的,命题者似乎在说:

做一个无畏的不知者吧,它会让你更接近成功。

现实中也有很多所谓的知者,他们因为有太多的禁锢而不敢越雷池一步,最后与成功擦肩而过。

“小悦悦事件”中的很多路人,不就是听多了救人者反被诬陷的事而不敢伸出援助之手吗?

从大的方面讲,我们社会之所以取得进步,不正是无数的不知者勇于探索而取得的成果吗?

从现实意义来讲,提倡“不知者无畏”的精神,是有价值的。

当然,如果辩证一点思考,不知者无畏,放之四海而皆准吗?

自然不是,就拿“初生牛犊不怕虎”来看,牛犊因为没有见识过老虎的凶猛,因此面对老虎时无所畏惧,但事实是牛犊最后击退老虎的情况少,被老虎吃掉的时候多。

看看现实,我们也有不少“不知而无畏”人,因为没有全面思考所面对的问题,只凭自己单纯的理解去做事,而酿下苦果的,“大跃进”等不用说是这样,当今很多决策者为追求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也是这样吗?

有疑问,看看现在煤炭大省山西吧。

所以,“不知者无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倡,最好的情况是“知而无畏”。

那就是,做事之前尽可能对所面对的事有全面的了解,有价值而无害的事就坚决去做。

从这个角度切入,立意就会更深刻一些。

三【存在问题】

1.判断作文中心立意时错误,将“不知者无畏”理解为不懂做事原理而去蛮干,结果遭到失败,这类立意有违材料设定的构想,即背离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

不知违反交通的厉害关系,所以撞车;不知吸毒的危害,所以吸毒;小偷不知偷窃的后果,所以偷东西。

2.不理解“不知者”的意思,把“不知”理解成了“无知”,没有知识,不懂道理。

3.作文中心侧重在“无畏”上,强调人只要有无畏的勇气,就将克服一切困难,这类立意忽视了导致无畏的原因——“不知者”。

只审出了命题的一半,另一半则置之不理。

这类作文最多只能得38分。

比如说,贝多芬失聪,成就了他后半生的音乐。

可是他的“不知”在哪儿呢?

4.本次作文最大问题是套作现象,即在文章中虽明确中心并举例论证,但这些“论据”只是讲述了某个人物或故事,内容与文章中心不能紧密联系,事例与议论牵强附会,甚至根本无法与论点挂钩。

如:

事例﹢正因为某某是“不知者”,所以才成就了他的辉煌。

这是因为不懂得“不知者”的意思,才成了简单的套式化论述。

比如,

(1)贝多芬失聪不知音乐。

(2)霍金不知宇宙黑洞,他才去研究天体。

(3)不知者无畏,有源于心中的希望;不知者无畏,是因为主观意志得到补充;不知者无畏,把所有的困难当作脚边的石头。

5.通篇用的都是反例,偏离了写作的重心。

背景材料是从不知者无畏能产生积极影响的角度来说明命题的,应该以正面事例为主,反面事例为辅。

6.瞎编故事,故事简单幼稚,冗长繁琐,是不值得提倡的。

(三)范文:

1、不知者无畏

人贵有志。

不知者因有志而无畏,自不沉沦不自弃不渺小,然后事乃成。

不知者无畏于困难,因抱有执着追求之志。

聪明人嗤笑愚公之愚、精卫之痴,以为人单力薄岂能移去巍峨大山?

颗粒之石焉可填满汪洋大海?

真不知天高地厚啊。

可愚公自有他的追求,子孙无穷乏,而山不增,又哪有不能移之理?

且山移平地出,为子孙开疆辟土,造福万代。

精卫亦自有她的执着,怀一颗孝心,抱一丝希望,日复一日地含石填海,以救身陷火海的父亲,证明一种精诚。

胆怯者面对赫然屹立不倒的困难,越害怕便越退缩,望而却步,或者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把梦想扼杀在摇篮中。

不知者无畏于艰辛,因怀有坚韧不拔之志。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豫让为智伯刺杀赵襄子,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掩人耳目,皆未能接近赵襄子刺杀成功。

不知不成功便成仁,不知智伯无德小人之辈,冒然为他人两肋插刀,屈身自残历尽艰辛而不顾,若非有坚忍不拔之志,早已是赵襄子的阶下囚、扯线傀儡。

其行可敬。

庸碌者一年到头默而无闻,不是智力难达,而是视艰辛如畏途,想着青春易老,付出可能白费,熬不过别人的质疑,敌不过内心的挣扎,错过了打拼的岁月。

不知者无畏于厄运,因负有匡世救国之志。

匡世救国之士做天下兴亡有责之事,奋不顾身,谁都不知何时即会大祸临头,生杀予夺,他们无畏于奸佞弄臣把权操纵所带来的厄运,无畏于触龙须冒死面刺所招致的厄运,危言直行,竭智尽忠。

乱世中的历史,即如近世所知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等不乏其人,他们有着蚂蚁撼大树的神勇,祈望一点星星之火烧成燎原之势。

就算在伪政府统治之下的粉饰过的太平,学生运动中也不乏有名教授饱学之士不知反动派手段的残忍和肆意的杀戮,就毅然地碰那对准性命的枪口。

偷生者宁天下人负我,在大义凛然的、清廉不阿的人面前总缩小到一粒米的体积,或卖国求荣,或背信弃义,或甘为棋子,记载入卑污龌龊的历史的一页。

志主人灵魂,系功利于事业者,虽难料得失,专心致志而不怨;系命运于国家者,虽难测成败,粉身碎骨而不怕。

不知者无畏亦无惧。

评语:

此文最大的特点是语言流畅精炼,对于历史材料如数家珍,非常善于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证明论点。

跟前面两篇不同的是:

此文不是将题目拆开为“不知”与“无畏“来写,而是将“不知者无畏”当做一个整体来写,重点分析了,不知者无畏是因为有“志”:

执着追求之志、坚韧不拔之志、匡世救国之志。

立意深刻,境界高远,称之为佳作实为当之无愧。

2、不知者无畏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样的人才是无所畏惧的勇者?

有人会说智者无畏,有人会说勇者无畏,但是我想借用一位中国作家的呐喊提醒大家,不知者也可以无畏。

不知者也可以无畏吗?

有人会怀疑,有人会否定。

我想,怀疑的人、否定的人是不理解不知者的含义。

不知者不是无知者,不知者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对一般常识、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一无所知,它是于有知中生无知,于无知中见有知。

比如数学天才高斯18岁时就解开了一个有两千多年的数学悬案,如果他对自己的数学专业一无所知的话,这个结果根本不会存在的,他的不知是在他对自己熟知的数学领域里的有知中的无知,他不知今晚教授给自己留的这道题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于是他从容,他淡定,他无畏,宁静致远,他以一个平常之心利用自己的有知解开了历史的悬案。

所以不知者无畏就是面对权威的不迷信、不畏惧。

它让你不必患得患失,它让你不用瞻前顾后,自信地做好眼前的工作。

不知者无畏还可以是面对困惑的不动摇,面对杂念的不犹豫。

当今社会,金钱、地位、前途、荣誉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人,有时他会影响你的判断,有时他会改变你的是非,让你心存畏惧,犹豫不决,甚至不敢想、莫敢为。

但是也有人相反,皇帝新装的小女孩竟敢在大人们的夸张的惊恐中喊出一句真话,甘肃某县小学生在给当地成年人公务员考试监考时敢于抓住作弊的大人,美国某部队召开会议总是让年轻人先发言,他们在事实面前敢想、敢说、更敢做,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毫无疑问就是这些年轻人的不知,他们还不知现实社会的所谓游戏规则,他们还不知那些成熟之人的所谓的困扰,所以他们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猛劲,有种不知者无畏的勇敢。

我想说这世界需要这样的无畏的不知者,因为他们是敢于创新的勇士,是敢于面对真实的猛士,这世界更需要这种不知者的无畏,因为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敢于挑战权威、世俗的镇静与淡泊,是一种敢于袒露自己内心的一种勇敢与真实。

3、不知者无畏

常言道:

“初生牛犊不怕虎。

”牛犊为什么不怕虎呢?

因为它不知虎的威势,不知虎的凶残。

的确,不知者无畏。

自然界很多现象是这样的,飞蛾扑火,它也是知道追求光明,却不知火的厉害。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这些现象中得到启发:

“不怕虎”、“扑火”的行为其实也是敢想敢冲敢干的行为,只有在不知的前提下,才会创造性地敢为天下先,敢于开拓和创新。

不知者无畏,其实就是一种勇于挑战自我,勇于探索世界,勇于寻找真理的精神。

只要回想人类历史,前行一步,都有不知者凭着大无畏的精神勇于开拓,勇于创造的。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因为他对于新航路的不知,凭着一路闯关的无畏的精神来创造奇迹。

试想,如果他知道沿路有这么多的艰难险阻,他还会去冒险吗?

正因为他不知,才会凭一腔热血沿着自己的目标无所畏惧地奋勇向前,才会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发现了新大陆,为人类开辟新航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哥伦布的不知,是对前路的艰苦不理会,有了这一点,他就能无畏于任何艰难险阻,最后成就辉煌。

同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如此。

他知道,只有尝试,才会有机会成功。

于是,他够着胆子吃下了。

在科学发展史上也是如此。

乔布斯就是一个不知者无畏的杰出代表。

他有敢于创造奇迹的精神,创造性地改变了世界的生活方式。

他的苹果公司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大无畏精神,勇于创造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他在科学领域中不知的空间里,无畏任何困难,最终创造了引领潮流的平版电脑,把手机功能和电脑功能融为一体。

这就是不知者无畏!

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中国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不知者无畏,无畏者自强。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特区人,凭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无畏精神,在不知的领域里创造了深圳模式。

深圳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先锋。

自此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潮流,中国的发展也创造了奇迹。

当然,不知者无畏,要有进取的精神。

否则,也会陷入深渊。

如前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他的所作所为可谓无畏了,但最终却使苏联分裂。

总而言之,我们要有不知者无畏的精神,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那么,美好的明天定会出现!

不知者无畏,是勇者的行为,更是勇者的品格!

点评:

引用法得出中心论点,举例从个人(哥伦布、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乔布斯)到国家,循序渐进,最后总结提出希望。

(四)可用事例

1.无畏者才能成功。

【分论点。

段首概括】哈尔滨青年杨光双目失明,他不知(看不见)这世界的光芒,但他无畏艰难,他用那惟妙惟肖的模仿,高亢激昂的歌声,乐观自信的性格征服了亿万观众,让我们看到了他发出的耀眼的光芒。

(孙膑受刑著书光照千古,海伦身残志坚感动五洲)

2.最后一片叶子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

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她说:

“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

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3.伽利略不迷信权威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从少年时起,就好学不倦,喜欢思考。

有一次老师讲胚胎学时说:

“母亲生男孩还是女孩,是由父亲身体的强弱决定的。

父亲身体壮,母亲生男孩,反之母亲生女孩。

”伽利咯发问道:

“我家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壮,从来没见他生过病,可他老婆一连生下5个女儿,怎么解释?

”老师搬出了理论根据,说:

“我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

从这时起,年轻的伽利略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研究,虽然他对物理学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古希腊大学者亚里士多德论断,重的物体下落速度比轻的下落速度快,这个理论一直被人们奉为绝对真理。

但伽利略经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

如果没有空气的阻力,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为此,伽利略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

他在比萨斜塔上扔下两个同样大小的球,一个是木头的,一个是铁的,站在塔下的无数观众亲眼看到两个球在同一时刻落地,大家都惊叹不已。

4.爱迪生不知道哪种材料可以做灯丝,强烈的好奇心使他勇于探索。

二、2011届病句复习总结资料:

从标志辨析语病

(一)看并列短语(并列词语或顿号),要查有无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并列不当(交叉重复)、歧义。

如:

①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②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③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①句中并列短语作“安排”的宾语搭配不当,可改为:

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提出了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②谓语“讨论、发现、解决”是并列短语,语序不当,逻辑顺序应是“发现、讨论、解决”。

③“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歧义。

(二)看数量短语,要查有无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注意:

(1)表数量减少(下降、降低、缩小、便宜等)时不能用倍数;平均不能是约数,当然不能说“以上”;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一类词。

 

(2)数量词加名词与“的”、“和”、“或”,是否有歧义。

(3)数量词作定语,语序是否合理。

  例1、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2004年天津卷)

  例2、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2006年广东卷)

例3、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6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例4、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例5、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1998全国)

  例6、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2004年全国卷)

  例7、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2004年全国卷)

  例8、如何迅速提高课堂效率,这是一个语文老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例9、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例10、考古科学工作者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例11、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2005年广东卷)

  例12、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2005年江西卷)

例13.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

例14.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

  分析:

例1,表意不明,“中旬”本身就是一个表示一段时间的词,应删去“中旬前后”中的“前后”。

例2,数目的减少只能说减少或降低百分之几,而不能说减少或降低几倍,可将“九倍”改为“90%。

” 例5,数量词界定不清,“几个”既可修饰“学校”,也可修饰“领导”。

例6,有歧义,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

有歧义,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表达不清;另外,“三千多余元”中“多”和“余”重复。

例7,“数百位”是修饰“死难者”还是“亲属”,不明确。

例8,语序不当,“一个”应放到“问题”之前。

例9,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

例10,“两干多年前”位置不当,应放在“出土的”之后。

例11,句中定语“180多家”的位置不当,应放“单位”前面。

例12,句中定语“好多种”位置不当,应放在“东西”的前面。

例13用词不当,“人次”是复量词,不可以做主语。

例14用词不当,“人群”是集合名词。

(三)看关联词语,特别是出现了“不仅(不但)……而且(也、还)、甚至、反而”等递进关系,“虽然……但是”等转折关系,“因为、由于”等因果关系;

“不管、不论、无论”+只能带选择性或不确定词语(怎样、多么、或者、还是等)、没发生。

“尽管”后面跟已发生如:

1、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两个分句

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

2、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

团队协作技能。

(关联词不搭配,应改为“不是……而是”)

3、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是递进关系复句,没分

清主次轻重,语序不当。

4、拉斯维加斯是建在沙漠上的城市,这里阳光充足而水源奇缺,每种植一棵甚至一排树花费都大得惊人。

眼前的这一片葱茏,怎不令人惊叹与赞美!

(语序不当。

“一棵甚至一排树”应该为“一排甚至一棵树”)

5、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语序不当)

6、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

(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解”)

7、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自豪,运河文化是全国乃至济宁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语序不当,应为“济宁乃至全国”

8、由于世界性水危机,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日益恶化。

(因果颠倒。

水遭到污染,水质恶化,是造成世界性水危机的原因,应改为“由于地表水……恶化,造成世界性水危机”或“世界性水危机出现的原因是……污染……恶化”。

  9、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顶峰。

  10、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例9和例10,“不管”和“无论”后面跟没发生的事实,“尽管”后面跟已发生的事实,同时“不管”和“无论”都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语,只能带选择性的词语(怎样、多么、或者、还是等)。

例9可将“不管”改为“尽管”,例10“干部和群众”应改为“干部还是群众”。

(四)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1.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

(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2.2003年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当晚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搭配不当,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的”字)

3.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

(语序不当,应将“祈出土的”调至“八千年前”)

(五)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

1.在交通干线上设卡收费的方案必须经地方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公诸于社会。

(“诸”即“之于”,“于”与它重复)

2.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可以堪称一流,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赞誉。

(“堪”即“可以”,“可以”与它重复)

3.听了他对事实真相的陈述,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他。

(“由衷”即有“在心里”的意思,重复)

4.《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

(“躬耕修典”即“编纂”,重复)

注:

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过早夭折”、“过分溺爱”、“卫冕桂冠”、“令寒舍蓬荜生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