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4429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docx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要点

--------------装---------------------订---------------线----------------------

大连海事大学

毕业论文

 

 

二○一一年六月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

专业班级:

轮机管理07级5班

姓名:

杨杰

指导教师:

陈海泉

 

轮机工程学院

 

摘要

本文主要将对育鲲轮减摇鳍装置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包括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组成以及液压系统各工作油路的工作过程,如减摇鳍的收放油路、倾斜油路和减摇鳍的伺服油路等。

然后又针对液压系统存在的一些缺点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育鲲轮减摇鳍装置的液压系统采用定量型主泵存在着油液易发热和功率损失大的缺点,所以本文中尝试采用变量泵来替代定量主泵。

最后本篇文章从液压油和液压设备两个角度介绍了一下液压系统的维护管理。

关键词: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改进;维护管理

 

ABSTRACT

Thisthesisexplainstheworkingprincipleofthehydraulicsystemofthestabilizingsystemin‘YUKUN’,whichincludestheconstructionandworkingprincipleofthecomponentsandtheworkingprocessofhydrauliclinesinthesystem,suchasfinhousingandextending,fintiltingandservicehydraulicline.Afterthatsomeadviceofimprovementareputforwardaboutthesystem.Thehydraulicsystemofthestabilizingequipmentin‘YUKUN’usesthequantitativemainpump,whichhastheshortcomingsofhydraulicoilfeverseasilyandgreatpowerloss.Sothispapertriestoadaptthevariablepumptoreplacethequantitativemainpump.Atlast,thisarticlewillbroughtuptomaintainandmanagethethishydraulicsystemfromtheviewsofhydraulicoilandhydraulicequipment.

KEYWORDS:

hydraulicsystem;workingprinciple;improvement;maintainandmanage

 

目录

1前言1

2减摇鳍装置的液压系统1

2.1减摇鳍装置的液压系统组成2

2.2减摇鳍装置的液压系统原理4

2.2.1减摇鳍叶片伸展和回笼操作的原理4

2.2.2减摇鳍叶片倾斜操作的原理5

2.2.3插装补偿阀的补偿作用原理5

2.2.4负载感应作用原理5

3减摇鳍装置的液压系统改进6

3.1液压系统改进的原因6

3.2液压系统改进的措施7

3.3液压系统改进的分析8

4液压系统的维护管理10

4.1液压油10

4.2液压设备10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

1前言

船舶在波浪中的摇荡运动共有6个自由度:

纵摇、首摇、横摇﹑升沉﹑横荡、纵荡。

对于船舶设备﹑旅客和货物有不良影响的是纵摇﹑升沉和横摇。

在恶劣的海况下,船舶的摇摆以横摇的不良影响为最大,减摇效果也最佳,因此船舶减遥装置以减横摇为目的。

尤其是对于客船等对船舶的平衡程度要求较高的船舶,减遥装置更是不可缺少的。

减摇鳍是迄今使用最多﹑效果良好的减摇装置。

它是在船中舭部或舭部稍上方伸出舷外的一对或数对鳍片。

船舶在航行中,当两鳍向相反方向偏转而具有相反的冲角时,水流就在两鳍片上产生一对反向升力,就会形成一个减摇力矩,减摇力矩等于或大于波浪作用于船的横摇力矩,能有效地减轻船舶的横摇。

“育鲲”轮减摇鳍装置是由机械系统(执行机构)、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的。

其中液压系统为机械系统的动作提供动力,而控制系统通过控制作用使鳍片转到不同的角度达到所需的减摇效果。

“育鲲”减摇鳍液压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叶片的伸展及回笼和叶片倾斜的基本操作,同时也能实现大风浪天气的叶片保护功能。

在叶片倾斜操作中,通过船舶不同的摇晃信号产生不同的电流信号控制转鳍回路的进油量,实现不同的转鳍角度。

这使船舶始终获得最佳的扶正力矩,很好的减轻了船舶的横摇影响。

但是由于本系统所采用的液压主泵为定量泵,其供油量始终为定值,当转鳍角度较小时,所需进入转鳍回路的液压油量也较小,而其余液压油卸放回油箱。

这将会造成功率损失和油液发热,可尝试通过将原系统的定量主泵改为变量泵来改善。

但由于本系统存在着功率损失和油液容易发热的缺点,所以在维护管理中应注意减少不必要的运行和液压油的冷却。

2减摇鳍装置的液压系统

Aquarius减摇鳍液压系统是一套“电—液随动系统”。

随动系统接受控制器信号,完成信号的功率放大,驱动鳍跟随控制信号运动,随动系统能“快速、准确﹑稳定”的工作,使鳍角跟踪控制信号。

液压系统回路按照各自实现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主油路及补油油路、收放油路﹑伺服油路﹑复位油路和锁紧油路。

后五个油路是起辅助功能的辅助油路。

另外为安全起见,系统还设置了一个应急收放鳍回路和手动回路。

2.1减摇鳍装置的液压系统组成

液压泵站

主泵由一个液压泵(16)和一台电动机(18)组装在一起,一个卸荷阀(20)和主泵出口相连。

它是一种定量双联叶片泵,共用吸入管路,泵有两条各自独立的输出管路,其中大流量单元的流量是小流量单元的4倍。

油路板∕集油管板

(1)

主泵出口液压油流向油路板

(1)。

小流量单元的液压油通过止回阀(14)进入油路板

(1),并通过梭阀

(2)分流出控制油,流入油路板

(1),作为电液比例阀(7)的控制油。

从大流量单元流出的流体通过止回阀(15)流入油路板

(1),并能够经过泵的卸荷阀(20)流回油箱。

卸荷阀通过遥控操作。

启动后,在执行除了稳定功能以外的所有其它功能时,大流量单元都处于卸载状态。

油路板

(1)里面安装有减摇鳍控制所需的全部阀门设备。

油路板通过止回阀(14和15)将来自主泵和应急泵的液压油送到一个共享的压力管路,并通过多个出口流出。

其中一路到达电液比例阀(7);一路到达减摇鳍收放阀(5)。

共享压力管段端部有一个手动截止阀(28)与压力计(27)。

共享压力管路通过补偿阀(10)和负载感应旁通阀(29)和回油管路相连接。

回油进入一个类似的共享压力管路,它使所有从系统回流的液压油通过油冷却器(13)和回油过滤器(12)后流回油箱(31)。

比例阀(7)

减摇鳍叶片倾斜循环油路的主要控制组件是电液比例阀(7),该阀是由比例电磁铁操作的。

它控制通向减摇鳍叶片倾斜油缸的油流流量和方向。

双向溢流阀∕旁通阀(9)

比例阀的出口,将工作油引向减摇鳍叶片倾斜柱塞,同时也与两个双向溢流阀(9)内部连接。

双向溢流阀允许高压(超过安全阀的设定压力)从高压管路向回流管路释放,以防系统中压力过高。

系统中还设置手动旁通阀(8)。

当关闭时,A﹑B管路的压力受双向溢流阀(9)设定,系统正常工作;当开启时,旁通A﹑B管路。

减摇鳍收放阀(5)

在收放鳍液压回路工作时,减摇鳍收放阀(5)和平衡阀(3.1和3.2)组合在

一起,实现活塞在收放鳍液压缸中往复运动,从而执行减摇鳍的收放操作。

图1“育鲲”轮减摇鳍液压系统原理图

1-集油管板;2,34-梭阀;3-双联平衡阀;4-测试接头;5-收放鳍控制阀;6-顺序阀;7-比例控制阀;8,33-截止阀;9-双向安全阀;10-负载补偿阀;11,14,15-单向阀;12-回油滤器;13-油冷却器;16,17-液压泵;18,19-电动机;20-卸荷阀;21,32-阻尼孔;22-负载传感换向阀;23-安全阀;24-超越控制销;25-盲板;26-测试接头;27-压力表;28-压力表阀;29-负载感应旁通阀;30-液位测量杆;31-油箱;35-空气滤清器;37-液位温度指示器

负载感应∕插装补偿阀(10)

在减摇鳍叶片收放和倾斜操作中,负载感应∕插装补偿阀组(10﹑22和29)作为一个负载感应器和安全阀而独立工作。

油冷却器(13)和回油过滤器(12)

所有回油经过油冷却器冷却,然后进入回油滤器,再进入油箱。

这样可使再次进入循环的液压油保持合适的油温和清洁度。

2.2减摇鳍装置的液压系统原理

减摇鳍的液压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减摇鳍叶片延展和回笼操作、叶片倾斜操作、插装补偿作用和负载感应作用。

2.2.1减摇鳍叶片伸展和回笼操作的原理

减摇鳍的叶片伸展和回笼操作主要由减摇鳍收放阀(5)﹑平衡阀(3.1和3.2)和收放鳍液压缸组合而实现。

在伸展操作中,减摇鳍收放阀(5)的右端通电则油路平行通,液压油流入平衡阀(3.1)侧并通过单向阀流入液压缸中。

在液压缸中产生液压力推动活塞向右移动,使减摇鳍逐渐伸展直到完成伸展操作。

由于右侧平衡阀(3.2)受到左侧平衡阀(3.1)前管路中油压的控制,所以在左侧进液压油的同时,右侧平衡阀(3.2)打开使液压油经减摇鳍收放阀(5)返回油箱。

在伸展操作完成后,减摇鳍收放阀(5)断电回到中位,油路中进油中断。

平衡阀和液压缸之间的液压油被锁闭,由此液压力使减摇鳍叶片保持伸展状态。

在回笼操作中,减摇鳍收放阀(5)的左端通电则油路交叉通,液压油流入平衡阀(3.2)侧,同时打开平衡阀(3.1)。

液压油通过平衡阀(3.2)侧单向阀进入液压缸中,推动活塞向左移动,使减摇鳍逐渐的收回直到完成回笼操作。

液压油通过平衡阀(3.1)和减摇鳍收放阀(5)返回油箱。

在执行正常的伸展和回笼操作的同时,平衡阀(3)还能实现减摇鳍执行机构防风浪保护的功能。

当减摇鳍收放阀(5)断电回到中位,平衡阀到液压缸之间的液压油路被单向阀和平衡阀的背压下锁闭,叶片在液压力的作用下保持伸展。

当船舶在上航行遇到大风浪时,风浪在叶片上产生的作用力过大会使液压缸到平衡阀之间的油路产生较高的压力。

当此压力超过平衡阀(3)的阀后背压设定值(210bar)时,则相应侧的平衡阀打开,回路中液压油经减摇鳍收放阀(5)泄放回油箱。

2.2.2减摇鳍叶片倾斜操作的原理

减摇鳍的叶片倾斜操作主要由比例阀(7)和转鳍液压缸完成。

在减摇鳍叶片倾斜操作中,二位三通电磁阀通电,卸荷阀(20)关闭,主泵全部流量去执行减摇鳍叶片倾斜动作。

在静止时,由于比例阀(7)的导阀两端电磁铁都未通电,所以导阀处于中位。

导阀的中位机能属于“Y”形,将主阀两端的控制油卸放到到油箱。

由于比例阀(7)的主阀为弹簧对中型三位四通液动换向阀,所以其在弹簧力作用下保持中位。

由于主阀的中位机能为“O”型,所以来自主油路的液压油被锁闭在比例阀(7)的进油口。

由于没有液压油的流入,转鳍液压缸的两端被主阀锁闭,活塞保持静止,叶片同时在原位保持静止不动。

在进行叶片倾斜操作的过程中,比例阀(7)的导阀两端某一侧通电,导致导阀处于左位或者右位,相应的主阀控制油路交叉通或者平行通,使主阀左端或者右端的控制油被卸放至油箱。

主阀则相应的处于右位或者左位,来自主油路的液压油相应的平行流入流出或交叉流入流出液压转鳍回路,使活塞在转鳍液压缸中向左或向右移动,即叶片向相应的方向倾斜。

2.2.3插装补偿阀的补偿作用原理

插装补偿阀(10)是一个可变的安全阀,与定量泵(16∕17)一起使用。

当和比例阀(7)一起使用时,插装补偿阀的(10)分流来自泵(16∕17)的流量,其比例要视比例阀的开度而定:

比例阀零开启—油流量全部流过插装补偿阀(10);比例阀完全开启—流过插装补偿阀的(10)的流量最小(或者为零)。

根据此补偿原理决定补偿阀的最小设定值。

假如泵的输出流量是100L∕min。

如果叶片倾斜速度最多需要90L∕min.为了实现要求的倾斜速度,就必须将插装补偿阀(10)上调,直到它的流量小于10L∕min。

假设这种情况在某一压力水平(比如1.5MPa)下发生了,那么这个值就是整个循环回路的基本设定值。

2.2.4负载感应作用原理

当负载感应隔离阀(22)不通电时,泵的输出压力或负载压力可以传递到补偿阀(10)盖上的溢流阀(29).随着压力不断地增加,直到压力强行打开阀(29),使补偿阀(10)顶部控制油通油箱,这时,溢流阀(29)成为收放鳍系统的安全阀。

当负载感应隔离阀(22)通电后,负载感应功能生效。

无论哪一个倾斜柱塞受到的压力更大,该压力会通过梭阀(34),传递到补偿阀盖上的溢流阀(29),并控制补偿阀(10)顶部的控制油压。

在基本设定压力和负载感应压力作用下,补偿阀(10)盖上的溢流阀(29)即可开启,压力管路通油箱,泵卸荷。

3减摇鳍装置的液压系统改进

减摇鳍液压系统能较好的实现收放鳍﹑叶片倾斜等基本操作,也能通过比例阀(7)、收放鳍控制阀(5)和平衡阀(3)的节流作用保证减摇鳍叶片的收放和倾斜动作平缓可控的进行。

但是系统液压主泵采用定量的设计会使系统不能根据减摇鳍叶片所执行动作的需要适当调节油泵供油量,以减少系统功率损耗和油液的发热量。

3.1液压系统改进的原因

在“育鲲”轮原液压系统中,主泵单元由一个液压泵(16)和一台电动机(18)组装在一起。

液压泵是一种定量双联叶片泵,共享吸入管路,输出管路为各自独立,且大流量单元为小流量单元流量的4倍,且在大流量单元出口有卸荷阀(20)。

减摇鳍装置启动和停止及其它不需要执行稳定操作时,液压泵的大流量单元所供液压油经卸荷阀(20)返回油箱。

当减摇鳍装置处在运行中时,由于船舶在风浪中航行,船舶会不断地摇晃。

这会导致减摇鳍叶片需要不断的改变叶片的倾斜角度以产生最佳的扶正力矩,减小船舶的横摇。

由于船舶摇晃的信号不断地变化,输入到比例阀(7)的电流信号不断地变化,导致比例阀(7)开度不断地变化,从而也使进入转鳍回路中液压油流量变化和不同的叶片倾斜角度。

当船舶摇晃信号较大时,需要较大的叶片倾斜角度时,则比例阀(7)开度较大,进入转鳍回路的液压油流量也相应较大。

反之,当船舶摇晃信号较小时,需要较小的叶片倾斜角度时,则比例阀开度小,液压油流量也较小。

在此调节过程中,由于主泵的供油量不变,多余部分的油液从插装补偿阀(10)流回油箱。

当转鳍所需液压油流量较小时,则大部分油液会经插装补偿阀(10)泄放回油箱。

由此可以得出:

(1)功率损失方面:

在液压泵的运转期间,大流量单元除了处于短暂的卸载以外,还始终有相当度分的油液从插装阀(10)卸放回油箱。

这浪费了一部分的功率,降低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2)油液发热方面:

由于系统油路中总有一部分液压油被卸放回油箱,会造成油液的发热。

如果装置中回油管路上的油冷却器(13)冷却效果不佳,则会造成油箱中油液的温度较高,进而促进油液的氧化变质,使液压油理化性能发生改变,影响装置的各项操作。

同时液压油的氧化变质也会对液压系统中的密封组件造成腐蚀,加快其老化速度以致损坏。

(3)液压油漏泄方面:

由于主泵采用定量泵形式且运行期间供油量较大,所以系统中液压油的漏泄量也会相应的较大,造成油液的损耗。

3.2液压系统改进的措施

从降低系统液压油发热量和减少功率损失的角度,可将系统主泵的大流量单元设计成带有流量补偿控制器的高性能非平衡式变量叶片泵。

如图2所示,流量补偿控制器实际上是一个负载传感器LS与泵出口管路上的节流阀FC并用,且节流阀的上游压力P1作用于LS阀右端,下游压力P2作用于LS阀的左端。

负载传感阀LS的作用是检测系统负载压力P2,并使泵的供油压力P1跟随负载压力的变化,保持高于负载压力P2一个恒定的压差ΔPf。

这个压差由LS阀的弹簧力设定,称为负载传感控制压差。

ΔPf=P1–P2=Fs/Av(式中:

Fs为弹簧力;Av为阀芯端部有效面积。

若泵输出的流量大于节流阀FC调定的流量,则P1压力升高,LS阀失去平衡,阀芯左移,开启控制阀口,使大活塞C2的控制油接通油箱卸压,定子被小活塞C1推向较小偏心量的位置,使泵的输出流量减小,P1压力降低,直至恢复设定的压差ΔPf为止。

这时泵的输出流量正好与FC阀调定的流量一致。

反之亦然。

图2带有流量补偿控制器的高性能非平衡式变量叶片泵

由于负载传感阀LS所设定的节流前后的压力差ΔPf基本恒定,所以流量只取决于节流口的通流面积,只要调节FC阀的开度,就能按比例地改变所选择的工作流量。

所以可以将图中的FC阀改为电液比例调速阀,用船舶的摇晃信号控制电液比例调速阀的电流控制信号。

图3电液比例调速阀

图3为电液比例调速阀。

定差减压阀的进油口压力为P1,出油口压力为P2,K是主弹簧的刚度,Y0是主弹簧的预压缩量,调好后它是一个常数,x为主阀芯开口位移,一般弹簧的预压缩量比阀芯的开口量x要大得多,其对弹簧力影响可忽略不计。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

P1-P2=K(x+Y0)/A。

式中,A为阀芯有效地承压面积,等号右侧符号均为阀的结构性能参数,调定后基本不变,所以使等号左侧的进出口压差保持不变。

在有效行程区,比例电磁铁具有水平的位移—力特性,所以一定的控制电流对应一定的输出力,即输出力与输入电流成比例。

比例电磁铁的输出力作用在节流阀阀芯上,与弹簧力、液动力、摩擦力相平衡。

对于一定的控制电流,对应一定的节流口开度。

通过改变输入电流的大小,即可连续成比例的改变通过调速阀的流量。

当船舶摇晃信号较大,则产生较大的电流信号,电液比例调速阀的开度也较大,泵输出较大的流量用于实现较大的转鳍角度。

当船舶摇晃信号较小时,产生较小的电流信号,电液比例阀开度也较小,泵输出较小流量实现较小的转鳍角度。

当减摇鳍执行收放鳍操作等非稳定操作时,电液比例调速阀的电流信号为零(即无电流信号),比例调速阀开度减到最小(或关闭),大活塞C2的控制油完全卸放至油箱。

则定子被小控制活塞推至偏心距为零,则泵的流量即为零。

所以在减摇鳍执行非稳定操作时,泵停止供油。

3.3液压系统改进的分析

当采用上述的改进措施后,当减摇鳍装置执行收放鳍等非稳定操作时,液压主泵的大流量单元在本身变量机构的作用下停止向系统供油,代替了原系统中大流量单元通过卸荷阀(20)进行卸荷。

在进行稳定操作时,液压主泵的大流量单元能够根据船舶的摇晃信号对自身的供油量进行比例控制,减少了经插装补偿阀(10)卸放回油箱的油量。

所以原系统液压油的发热量和主泵功率损失都能明显减少,提高了系统的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但是改进之后的液压系统主泵的供油量不再是恒定的,所以插装补偿阀的压力设定不能根据原系统的确定方法来设定。

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原系统中液压泵的总供油量Q1为大流量单元的供油量和小流量单元供流量之和。

小流量单元供油流量恒为Q2,大流量单元的供油量为小流量单元的4倍,即为4倍的Q2。

所以液压主泵的供油量,即为Q1=5Q2。

船舶的摇晃信号产生控制比例阀(7)的电流信号,使比例阀(7)移动相应的距离,成比例的控制所需的输入流量。

改进后的系统可以利用控制比例阀(7)电流信号同时控制变量叶片泵的电液比例调速阀的开度,相应的改变大流量单元的供油量。

则改进后的液压主泵供油量Q1可从理论上近似的表示为与电流信号成正比的一次函数形式,即Q1=KI+Q2。

而比例阀(7)的通流量Q也从理论上可以近似的表示为与电流信号成正比的一次函数形式,即Q=HI(K,H分别为比例调速阀和比例阀(7)的比例作用,I为电流信号)。

图4电流-流量曲线

曲线如图4中所示,L代表原系统液压泵的供油曲线,L1为改进后液压泵的供油曲线,L2为通过比例阀(7)的液压油流量曲线。

从图中可看出,改进后的供油量比原系统更为合理,减少了液压泵不必要的供油和直接卸荷的液压油量,降低了功率消耗和油液发热量。

在不同电流信号时,两斜线的纵坐标差值代表了从插装补偿发(10)卸回油箱的液压油流量。

在电流信号最大时,二者之间的差值最小,即可根据该值确定改进后插装补偿阀的压力基本设定。

4液压系统的维护管理

由于原液压系统采用定量主泵,存在着功率损失大和油液易发热的缺点。

在日常管理中应特别注意油液的发热和减少减摇鳍不必要的运行。

所以要对液压油进行严格的管理,尤其要控制好液压油的温度,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油液的清洁和防止系统进气而氧化。

在系统设备的管理方面,要注意油箱中油位和液压主泵长期大流量运行造成的发热以及保持设备的密封元件工作良好减少液压油的漏泄等。

4.1液压油

(1)对液压油温度进行严格控。

,对液压油进行良好充分的冷却并适时注入些新油,防止油温过高或过低,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最适合的工作油温是30℃—50℃,高于50℃时应使用油冷却器。

工作油温一般不超过60℃,超过70℃时一般应停止工作,查明原因加以解决。

(2)对液压油的清洁度进行严格控制。

平时应注意滤器前后压差,按要求及时清洗或更换滤芯。

应注意滤出物属性及增长情况,以判断其来源,预测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

初次使用或系统大修后,要注意及时清洗滤器。

要保持油箱加油口或透气口处滤器的完好,冲入或补入系统的新油应严格过滤,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系统。

(3)液压油的工作油压应按说明书要求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且系统油压最低处也要确保压力高于大气压力,防止空气和杂质的进入。

系统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主泵的工作油压,防止管路中油压过高造成系统的漏泄等故障。

4.2液压设备

(1)液压泵工作油箱的油位应保持在油位计2∕3高度左右。

油位过低时应及时补油,如果油位异常下降或升高,应及时检查系统是否发生了漏泄或进入了水分。

注意检查油箱顶部空气滤清器,及时的进行清洗。

(2)泵和电机等机电设备不应有过热现象,否则应及时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进行收放鳍或转鳍操作时,主泵的排出侧油压远低于额定的工作油压。

主泵的吸入压力应不低于由补油条件或吸入条件所确定的正常数值。

泵的运转应平稳安静,如有异常应即查明原因,设法去除。

定期检查设备绝缘,检查和清洁触头,检查和防止各接头松动,及时更换损坏的按钮,开关等组件,保持电气设备﹑仪表和指示灯等完好。

(3)经常检查油缸、阀件、油管及接头等处的密封,不应发生油液的泄漏。

油缸填料处出现漏泄,若少量调紧压盖不能消除,应及时换新V型密封圈。

更换时拆开压盖,用专用的工具取出压环和填料,或者借助手摇泵或主油泵小排量建立一定油压,慢慢挤出密封圈。

安装时垫圈、各道密封圈和压环要安放妥帖,不得歪扭,压盖要均匀适度上紧。

(4)油缸柱塞或活塞杆的暴漏部分应保持清洁,并浇涂适量的工作油,以减少杂质经挡尘圈和密封圈进入系统的机会,降低对柱塞表面和密封圈的磨损。

长期停用时,这些表面应涂布润滑脂防锈。

如果发现柱塞表面有划痕应用细油石或研磨膏打磨光滑,如有较深的划痕,特别是纵向划痕,应送厂修复。

结论

本文首先对“育鲲”减摇鳍装置的液压系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随后又根据自己在实习过程的对设备了解和查阅相关的资料对减摇鳍装置液压系统现存的油液易发热和功率损失较大的缺点提出了一些改进性的建议。

但此建议只是个人的见解,其在实际运行中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随着船员和旅客对工作环境舒适性的要求逐渐提高,更高质量的减摇鳍装置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