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4719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docx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水和空气第57课

《5.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掌握空气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掌握对无法感知的东西,借助媒介感知的方法。

利用多种方法对物质进行对比。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重点

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难点

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来猜谜。

同学们真聪明,谜底是空气。

(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抢答谜底

讲授新课

证明空气的存在

关于空气,你了解多少?

能整理下面的气泡图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探究,试着完成课本75页的气泡图。

(教师巡视指导,稍后指名回答)

谁来说一下

你们小组的答案?

(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气泡图回答老师的问题。

空气是什么样的?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很轻的气体。

空气由哪些成分组成?

空气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组成。

另外空气还支持燃烧,动物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空气真的存在吗?

你想怎么来证明呢?

和你的同桌商量一下。

谁来回答你的方法?

(对可行的方法给予肯定)

下面请同桌合作来做实验。

将充满空气的袋子扎破一个小洞,

一只手用力挤压,另一只手拿着一张纸条,冲着袋子的小洞,你会发现了什么?

(如屏幕图画这样)

你发现了什么?

纸条向着一定的方向飘动。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空气存在着,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伴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动画。

下面图片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空气存在着。

我们也可以将盛有空气的袋子扎一个小洞,然后放进水里,挤压袋子,发现会有气泡冒出,这也可以证

明空气存在着。

比较空气和水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水,水和空气相比,哪个轻?

哪个重呢?

下面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进行猜想,并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教师巡视指导,稍后指名回答)

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方案?

(对合理方案给予正确肯定。

我们可以掂一掂同体积的社会和空气,充满气的气球浮在水上,都可以说明空气比水轻。

请看下面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水中气泡上升。

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空气比水轻。

你能否说一下证明空气比水轻的方法?

(伴随回答出示答案。

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小组内讨论你打算怎样验证空气会流动?

(教师稍带后指名回答,对于可行方案给予充分肯定)

我是这样来验证的,将手放在嘴的前面,用力吹一口气,感觉到有气流。

由此可以证明空气会流动。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伴随讲解出示动画)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证明空气的流动。

(像彩泡泡随风飘扬,大树迎风摇摆。

都可以证明,空气在流动。

(伴随讲解出示动画)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你会画风了?

请你试着把风画的课本77页。

请看这位同学画的风。

(展示较好的图画)

同学们画的风都不错,你能有办法让人感受

到周围空气的流动吗?

扇子摇摆,带动周围空气流动,形成了风,使人感觉到凉快。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

制造风吗?

气流动形成了风。

想办法让空气流动。

(伴随回答出示答案。

怎么知道风来了?

请大家根据图片说一说。

(伴随回答出示动画。

上面我们对空气做了进一步了解,现在小组内讨论,总结空气与水的相

同与不同,完成课本77页的图表

(教师巡视指导,稍后指名

回答)

相同:

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

生物离不开。

不同:

空气:

看不见,摸不着,很轻。

水:

看得见,摸得着,较重。

(伴随学生的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可是目前空气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你发现了身边哪些空气污染的现象

汽车尾气,森林火灾,工厂废气等都是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空气污染已经严重影

响到了人们的生活。

雾霾影响出行,空气质量很差,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我们每个人应该从自我做起,保护生存环境,人人有责。

关于空气的知识你掌握好了吗?

我们一起去做巩固提升练习题。

 

小组讨论,填图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讨论并尝试回答

 

同桌实验并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讨论并回答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讨论并回答

 

画风

回答问题

 

 

讨论并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巩固提升

1、填空题

答案:

(1)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2)风

(3)轻(4)自然人为

(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2、判断

答案:

√√✘√✘

3、简述空气是什么样的?

答:

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透明的,比空气重的气体。

空气会流动。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回答问题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了解了空气的性质。

知道了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自由发言

板书

我们周围的空气

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会流动、很轻

2、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3、空气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相同:

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

生物离不开。

不同:

空气:

看不见,摸不着,很轻。

水:

看得见,摸得着,较重。

6.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以下几方面目标:

1.知识

目标:

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2、科学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研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倾听和积极交流的习惯,以及根据事实进行分析、猜想和验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让学生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渗透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实现学生原始思维水平的提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玻璃杯、小石头、沙、水、去底矿泉水瓶、水槽、乒乓球、记录单、纸团、抹布等。

教学过程

我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一)由理解“空间”“占据”两个概念导入

1、谈论课前的“抢椅子”游戏。

2、谈论完后,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出示一个玻璃杯,并设计了两个问题:

①哪里是玻璃杯的空间?

②玻璃杯的空间可以被什么占据?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实验:

依次往玻璃杯里放进小石头、沙、水。

4、教师小结:

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用心思考、多动手做实验,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科学现象。

5、谈话:

刚才

,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占据空间,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它占不占据空间呢?

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一:

引导学生探究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

1、想一想:

如果让你把装着纸团的矿泉水瓶放进水里,纸会不会湿?

你有什么办法?

2、学生自主发言。

3、教师说明评价方式。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完成表格。

瓶口方向

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认为。

因为。

5、请有代表性的小组学生上台发言后,引导学生小结。

(三)深入探究,强化结论

1、教师进一步提出探究任务:

学们有没有办法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让乒乓球听你的话,随心所欲地控制它在水底、在水中、在水面呢?

2、学生小组讨论,尝试实验,并完善记录单。

3、实验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成功的

实验方法。

重点让学生描述清楚:

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用不同的方法控制空气,空气出来了,让出了空间,水就流进去了,球也就漂上来了。

4、归纳结论。

(四)生活中的应用

1、小组讨论: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例应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3、对各小组进行评价。

4、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多次实验,知道了:

空气占据空间。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科学现象,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多做实验,

就可以让科学现象服务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会成为小发明家。

(五)课外拓展

生活中还有很多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请同学们搜集并记录下来。

下节课来汇报。

【设计意图:

概念迁移到更广阔的生活中,让学生真正能够利用这一科学概念去解释现象、去解决实际问题。

八、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实际,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

⒎空气有重量吗

(一)科学概念:

空气有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设计简单实验,并能够通过实验获取证据,对现象进行解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尊重客观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能针对问题,设计简单实验,并通过实验获取证据。

难点:

制作小天平,并能科学顺利地在实验中获得证据。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说明与提醒

托盘天平、篮球、打气筒

一根长细竹条(上面2枚钉子和一个可以适当滑动的铁圈)、细线、2个气球、胶带、铁架台。

细竹条上面的钉子和铁圈事先安好,铁架台用来悬挂细竹条。

教学流程

提出“空气有重量吗”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再次验证强化结果

活动过程

基础设计

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两袋黑色塑料袋(其中一袋比较重,另一袋是空而鼓的),让个别学生尝试提一下,说说感受。

2.通过一袋轻,一袋重的对比,引出重量的概念。

3.猜猜轻的一袋里有东西吗?

引导说出里面有空气,继而引出课题:

空气有重量吗(板书课题)

二、设计研究方案

1.学生猜测,说说各自理由。

2.你能想个办法来证明空气到底有重量吗?

设计一个实验。

先个别学生尝试说,后小组讨论。

3.小组讨论:

各组可以将你们的方法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

4.全班交流方案,互动点评。

5.教师引导在课堂内可行性的实验方案。

出示一根长细竹条和2个气球,能用它来研究空气是否有重量吗?

引导学生说出方法:

用天平的方法,把气球挂在两端,中间用线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位置,使小天平平衡。

然后把其中一个气球扎破(扎的位置用透明胶带粘一下,防止气球炸裂),继续观察小天平的情况。

三、实验探究

1.学生分组选择方法进行实验。

2.记录本组实验现象,关注其他小组的实验现象。

3.你们小组分别汇报,有什么发现?

如果现象不明显,引导学生说出解决方法,如气球可以吹得更大,或者两端的气球可以挂得多一些。

四、称空气的重量

1.师:

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

2.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

3.师演示:

将一只充满气但未充足气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出重量(让学生来看),然后用气筒给皮球充足气,(需提醒学生注意充足气后,皮球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要保持皮球的大小一致)

4.师演示测量充足气的皮球的重量,请学生帮助观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

思考:

说明了什么?

5.请学生观察对比,托盘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区别。

(托盘天平不仅可以测出空气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较准确地测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板书)记录:

充气气球的重量——

瘪气球的重量——

相差——

6.根据称量的结果分析,你们有什么感受?

空气有重量,但是很轻。

每升空气的质量是1.293克

五、小结

1.今天我们利用简易工具和精确工具帮助我们研究了“空气有重量吗”这个问题,看来工具的发明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科学研究。

2.今天实验活动以后,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

空气有重量吗

扎破

空气有重量,但是很轻。

每升空气的质量是1.293克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对比空气、水、石头,分析知道物质的三种形态。

教学难点:

通过用维恩图和对比表科学分析,理解三种物质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几节课内容,补充完整。

1.出示之前填写的关于水和空气的气泡图,请学生思考:

还有哪些可以补充,原有内容中哪些是不正确的,需要改正。

2.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维恩图)

相同点:

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一种东西,即物质的前概念、生物都离不开等

不同点:

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重,空气轻;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等

二、通过对比表,整理信息。

1.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石头、水、空气对比表。

请学生根据以前的实验情况和记录表完成对比表。

2.根据对比表分析:

这三种物质,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质的图片,把这些物质分为液体、气体、固体三类,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1)固体:

硬的,不会变形

(2)液体:

软的,会变形,没有固定的形状

(3)气体:

看不见、摸不着、很轻、没有颜色

三、寻找生活中的三种物质。

四、单元活动小结,常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