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4948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docx

经济学说试题前八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一、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1、色诺芬

1)简述色诺芬对社会分工的主要观点。

色诺芬认为,每个人都不是全能的,因而必须实行社会分工。

分工是每个人只从事一种工作,使工作做得更好。

他还谈到分工和市场范围大小的关系,认为市场大小是社会分工的条件。

2)简述色诺芬的财富观点。

色诺芬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只有用货币交换到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才是真正得到了财富。

色诺芬已经认识到了物品具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2柏拉图

“理想国”:

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

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他们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他们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亚里士多德

1)贡献:

《政治论》《伦理学》。

2)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

一种是家务管理,即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3)亚里斯多德对“经济”和“货殖”是怎样区分的?

亚里斯多德认为,“经济”和“货殖”不同。

他认为,财富是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东西,为了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这种财富活动属于“经济”范围之内,“经济”在于获得自然供给人类有用的东西,所以它是自然的。

而“货殖”是为了获取货币,所以是反自然的。

4、经济学说史的架构框架

四大综合:

第一次(穆勒),第二次(马歇尔),第三次(萨缪尔森),第四次(杜尔哥)

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

1)简述阿奎纳的公平价格学说。

阿奎那认为,实现公平价格的制度条件是,市场上不存在商业欺诈和垄断行为,交易完全出于自愿的原则和共同的愿望。

关于公平价格,掌握两个原则:

其一是效用原则,其二是成本费用的原则。

阿奎那指出,公平价格是保证生产持续所必需的一种报酬,它必须足以补偿生产的劳动成本,此外,还必须足以补偿运输、储存以及可能的风险。

效用和成本的双重原则构成阿奎那公平价格的一般基础。

阿奎那也意识到了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他以小麦为例来说明这个原理。

阿奎那提出效用决定价格的观点,成为效用价值理论的渊源。

2)简述经院学派的财富观。

阿奎纳首先论证了私有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他认为根据自然法,私有财产并不是自然法创立的,一切财富都应该属于上帝。

人类的理智对自然法进行了补充,创立了私有制,并说明了私有制比公有制的优越性。

阿奎纳把财富分为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食物、牲畜和土地属于前者,金钱属于后者。

他认为,取得金银财宝不应成为人生目的,自然经济才是正常的经济,是人类幸福的基础。

他的财富概念指的是实物,而不是货币。

第二章: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盛行17世纪上半期,强调多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

晚期重商主义为保证对外贸易中的出超,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

由于晚期重商主义力图控制或调节商品的运动并发展工场手工业,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1.重商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重商主义还不能说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真正开始,它还不能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只研究流通过程,只涉及经济的表面现象。

但重商主义毕竟是最早从商业的眼光和市场的角度论述经济规律的学说,其论述方法已打破了封建宗教观念,站在商业资本立场上,从经商实践出发,力图总结经商实践经验,并把它从理论上表述出来,不过,由于重商主义直接脱胎于经商实践,从而又带有理论肤浅和片面性的特征。

2、简述重商主义最重要的基本观点。

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是把货币看成财富的唯一形态;财富的源泉来自流通领域,主要是贱买贵卖;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才能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国家应实行干预经济的政策,以保证金银财富的流入。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是对资本主义最初的理论考察。

3、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经济思想?

1)社会财富观念。

重商主义者一致反对古代社会和中世纪思想家维护自然经济、鄙视货币财富的观点。

他们坚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

把财富与货币混为一谈,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把货币的多寡视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

2)财富源泉的观点。

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不是财富的来源,只有流通领域才是国家致富的源泉,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

3)强调国家的作用。

认为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

4)奖励增加人口。

认为人口是国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又是进行武力掠夺的兵源。

主张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同时鼓励外国人口,特别是有熟练手艺和科学技术的人才移入本国。

4、论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和联系及其产生的原因。

区别:

(1)增加货币财富的方法不同。

早期:

通过货币的积累来增加财富。

晚期:

主张货币的运动。

(2)具体的国家干预的措施不同。

早期:

禁止货币输出。

晚期:

允许货币的自由进出。

(3)对待贸易顺差上不同。

早期:

主张在每一次贸易中都要做到出口大于进口。

晚期:

关注于一定时期的贸易顺差。

(4)晚期重商主义重视工场手工业,鼓励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早期重商主义重视金银,主张对外贸易。

联系:

(1)研究对象相同。

重商主义研究的是流通中的问题,增加财富的根本途径是额对外贸易。

(2)研究方法相同。

根据商业实践和观察总结出经验,采用现象描述法,其特点就是经验主义。

(3)都主张国家必须干预经济。

(4)目的是相同的。

总的目的都是要增加国家财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代表了商业资本家的利益。

产生原因:

①早期产生于商品生产和流通还不发达,对外贸易尚未充分展开,商业资本限于本身的条件,国家迫切需要货币的情况下产生的。

②晚期,从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

托马斯·孟,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贸易论》:

孟认为对外贸易是国家致富的途径。

在对外贸易中争取出超,就可以带来更多的货币,从而使英国致富。

主张尽可能扩大本国商品出口和减少对外国商品的消费。

主张实施关税保护政策,输往国外的商品免税,转口贸易轻税,消费品进口课以重税主张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多出口制成品,减少原料品出口。

主张通过贸易对欧洲农业国进行剥削和对殖民地进行掠夺。

特别重视发展航运业和转口贸易业。

注意到国际贸易中所谓无形进口的项目,诸如运费、保险、旅游开支等等的盈亏孟要求取消禁止货币输出的法令,认为重要的不是在于把货币保藏起来,而在于把货币投入有利可图的对外贸易中去。

公平价格:

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定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

他们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货币差额论:

早期重商主义又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重金主义:

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

贸易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学说。

强调一国应使贸易输出超过输入,形成有利的差额,即顺差,才能增加本国的金银财富。

重工主义:

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第三章: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威廉·配第,其代表作为:

《赋税论》、《政治算术》、《爱尔兰政治解剖》和《货币略论》等。

1、简述配第经济理论的主要特点。

(1)配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2)其大部分观点还没有摆脱重商主义的影响;(3)配第完全摆脱了重商主义的影响。

2、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①配第在价值理论上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②配第还进一步讨论了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事实。

③配第在劳动价值论方面提出了不少科学见解,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

④配第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进一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土地价格等问题,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⑤配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到货币的一般等价物作用;已经认识到货币的一些基本职能,特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还初步讨论了一国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问题。

⑥配第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看成是促进国家财富增长的主要原因;把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看做一国财富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讨论了赋税地国家财富增进的影响;配第的经济增长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和进行财富积累的愿望,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生产了积极的影响。

⑦配第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就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

3、简述配第的利息学说的主要内容。

配地从地租引出了利息的概念。

他把地租成为土地的租金,把利息成为货币的租金,实际上把地租看作了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

关于利息率,配地认为利息率的自然标准,起码应当相当于地租,但应稍高一些,因为存在着风险。

他还认为,利息率高低与货币的市场供求量有关,二者成反比。

他反对国家规定地利息率。

4、简述配第地租学说的主要内容。

地租学说是配第分配论的中心问题,他把地租当成了剩余价值的真正形式,把地租当成了全部的剩余产品。

他把总收获物的价值分成了地租和工资,说明了工资和地租的反比例关系,也说明了工人和地主之间的阶级对立关系。

他最先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但他只提出了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而没有指出级差地租产生的真正原因。

配第以后的经济学家

5、贝尔纳德.孟德维尔,代表作《蜜蜂的寓言,或个人劣行即公共利益》。

他所倡导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对后来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6、大卫.休谟,代表作《论商业》、《论货币》、《论利息》、《论贸易平衡》、《论赋税》,《论社会信用》。

休谟的货币数量论:

一切东西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与货币之间的比例,任何一方的重大变化都能引起同样的结果——价格的起伏。

商品增加,价格就便宜;货币增加,商品就涨价。

反之,商品减少或货币减少也都具有相反的倾向。

第四章: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布阿吉尔贝尔,他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

《法国详情》,《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谷物论》、《法国的辩护书》:

分析和阐述法国贫困的状况和原因,找出增加财富的措施和策略。

他主要指出了两个原因:

1)消费不足。

但是法国产生消费不足的原因是税收的变化无常和分配不公。

2)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

2、试评述布阿吉贝尔的主要经济思想。

1)农产品是真正的财富,农业是财富的源泉。

他在《谷物论》中指出,一切财富都是来源于土地的耕种。

2)财富是一切用于消费的东西。

世界上的一切财富,只是有消费品所组成。

财富不是别的,而只是一种完全收益权,它不仅拥有生活的一切必需品,而且拥有构成欢乐与豪华的一切东西。

3)布阿吉尔贝尔是从物质即使用价值来观察财富的。

从财富的生产门类看是农业产品与工业产品,从对人们的使用重要性来看则是生活必需品、非生活必需品以及其他一切可以满足人们享用欲望的东西。

他的财富观是和重商主义相对立的,只承认衣食等物品是财富,货币的数量与一国的富裕无关。

4)在如何增加财富方面。

布阿吉尔贝尔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各个部门之间的平衡。

他在《谷物论》中说一切贸易往来均衡发展,每个人都能够从中同样得到好处,各得其所。

5)在保持各部门平衡方面,布阿吉尔贝尔认为要听任大自然的安排,遵循自然规律。

他强调只有大自然,而不是政府才能够对各种行业的生产恰如其分的加以调整。

自然规律就是要是一切产品都按比例价格交换,比例价格是指不仅能使生产不亏本,还能继续经营而且盈利的价格

3、坎蒂隆

代表作《商业性质概论》,此书由三部分组成:

1)涉及了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问题,其中主要研究价值和市场价格、地租、工资等问题。

2)主要讨论了货币问题。

3)主要考察了对外贸易问题。

据此,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开始初步形成。

坎蒂隆在紧急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重视农业的经济思想,使他成为了法国重农主义的先驱。

坎蒂隆的价值观:

任何东西的内在价值都可以用在它的生产中所使用的土地的数量以及劳动的数量来度量。

第五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自然秩序:

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来说是最优良”的规律。

纯产品:

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

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1、重农学派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

重农学派理论基础:

倡导自然秩序,反对“人为秩序”;

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

反对重商主义,重视农业发展,只有农业才是国家致富的源泉。

自然秩序、自由放任、重视农业、对土地所有者课税、整体经济

重农学派的学说的两个重要特点:

“自然秩序”观念的重要地位以及封建主义外貌和资本主义实质的矛盾。

2、重农学派的贡献

1)通过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分析财富与商品流转的规律,重农学派为经济学发展为一门社会科学奠定了基础。

2)提出了收益递减规律。

3)最早分析了税收转嫁和税收归宿问题。

4)提倡自由放任,关注政府在经济中的适当作用。

3、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

资产阶级的实质,封建主义的外观

弗朗斯瓦·魁奈:

他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代表作《经济表》,在这本书中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这是魁奈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的创建,是一个杰出的贡献。

1、魁奈关于社会结构理论。

魁奈以“纯产品”学说为基础,依照社会上人们与“纯产品”生产的关系,把社会上的人们分为三个阶级:

(1)生产阶级;

(2)土地所有者阶级;(3)不生产阶级。

魁奈的阶级划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错误,如,划分阶级的依据不对,由于“纯产品”学说的狭隘性,而忽视和错误地对待了工商业中的生产性质和阶级划分,把土地所有者阶级当作一个特殊的阶级等。

2、《经济表》的贡献是什么?

魁奈的“经济表”是经济思想上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分析的首次尝试。

有价值的创见主要表现在:

(1)“经济表”把分析的出发点确定为农业部门本年内的总收成,从本年的收获物的分配开始循环,表明他分析再生产的基础是正确的

(2)他把资金的全部生产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仅仅表现为再生产过程的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把货币流通从属于资本流通,并作为资本流通的一个要素。

(3)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消费和最终消费的关系,都包括到再生产过程中。

(4)把资本和收入间的六同包括在资本流通中。

把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之间流通包括在资本流通中。

把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间的流通表现为下年再生产的要素。

这些见解对于以后关于再生产的分析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3、简论魁奈《经济表》的成就与缺陷。

成就:

(1)魁奈的经济表是政治经济学尚处于初创阶段的一个富有创建的卓越尝试,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宏观分析的第一次天才探索。

(2)马克思对经济表给予很高的评价。

他指出,这个尝试是在十八世纪三十至六十年代政治经济学幼年时期做出的,这是一个极有天才的思想,毫无疑问是政治经济学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天才的思想。

(3)《经济表》的创见有:

①运用抽象法,从前面所述的正确,合理的假定前提出发,抽象掉考察和探索中不必要的因素,而对本质的问题进行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使阐述的主要问题得出明晰清楚的结论。

②《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

可以看出,魁奈实际上已正确的分析了简单再生产的基础。

③魁奈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要素,是为再生产过程服务的,受生产制约。

④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

缺陷:

(1)片面的把农业视为唯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

(2)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因此不能正确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不能从C+V+M价值构成的形式上进行分析,不能科学的论证“纯产品”的真正来源。

(3)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这样的区分虽然有一定价值,但它不能真正理解社会资本的特性,也不可能正确区分社会资本和收入的概念,最终也就不可能从理论上解决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问题。

(4)把工业视为不生产部门,在工业生产中只有“年预付”而没有“原预付”,没有剩余价值生产。

在整个流通过程结束时,没有留下工业品满足本阶级的生产消费和生活需要。

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阶级划分:

三个阶级,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的阶级,其中包括租地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及其丛书人员,国王、官吏和教会;这个阶级以地租和租税的形态从农业阶级取得“纯产品”;不生产阶级,不结果实的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

资本划分:

年预付,每年预付的资本;原预付,几年预付一次的资本。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斯密):

前者为特定物品的效用,后者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劳动价值论: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斯密的教条:

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

按照这个公式,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

货币论:

这种物品是最初的交换媒介物或解决交换困难的“共同衡量标准”。

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又是价值的尺度。

金银价值对其他货物价值的比例取决于一定数量上金银上市所需要的劳动量对一定数量他种货物上市所需要的劳动量的比例。

看不见的手:

自由竞争,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是价值规律的作用。

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

国家与国家之间具有各自的优势。

其中有的是自然固有的,如气候、土质、矿藏以及其他自然条件;有的是后来获得的,如劳动熟练程度,技术水平等。

两种优势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生产上,节约劳动时间,造成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价格优势。

绝对优势是形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根本依据,但相对价格优势也是不应忽视的。

1、斯密关于三个阶级和三种基本收入的划分。

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三个基本阶级。

斯密根据经济地位和收入状况来划分阶级,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斯密的划分基本上较正确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状况。

阶级划分是斯密分配理论展开的前提条件。

根据阶级划分,斯密把社会产品相应地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并指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社会的基本收入,其他收入都是这三种基本收入的派生收入。

斯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论述了三种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并基本接近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

所以,分配问题是斯密全部经济理论的核心。

2、论述斯密的分工和交换学说。

分工和交换学说是斯密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生产力、发展和增进国民财富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因素。

分工的优越性表现为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的缺点是成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分工是从人的交换本性产生的。

他认为,人类的利己心产生交换倾向,而交换倾向导致分工。

分工产生后,其发展会受到交换范围的限制。

斯密把分工与市场范围的大小,以及自由贸易的程度联系在一起,认为一切对于交换市场的障碍和限制自由贸易的措施,都会影响分工的发展,妨碍社会财富的增长,并以此为依据宣传自由贸易思想。

2、斯密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学说。

斯密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学说,是其关于个人分工和交换学说的发展和延伸。

在《国富论》中,斯密区分了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并在反对重商主义“有利的贸易差额”理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原理。

关于分工优势,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优势,有的是自然固有的,还有的是后来获得的,前一种为自然优势,后一种是后来获得的优势,二者都可以形成该国生产上的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从而形成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

此外,斯密还提出了相对优势原理的基本论点,富有国家的相对优势在制造业方面,应当专业化于制造业。

贫穷国家的优势在农业方面,应当专业化于农业,从而形成了以相对优势为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贸易。

3、斯密“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涵义?

斯密认为,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事后达到一致的,利他是利己的产物,社会利益是追求个人利益的结果。

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整个社会的利益也就客观地获得了增进。

主观上每个人都为自己打算;客观上,他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和最有利于社会的方式,最终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这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4、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观点

经济自由主义是贯穿于斯密经济政策观点始终的一个统一的思想。

“自由放任”是其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中心思想。

“自由放任”原则的具体表现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斯密以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广泛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办法进行原始积累,斯密的观点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要求,只要达到了经济自由,理想的经济目标就会顺利实现。

所以,经济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就是最好的经济政策。

5、评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在国际贸易上,则主张自由地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垄断和政府限制政策。

斯密认为,各国之间存在着“地区分工”,这种分工对大家有利,而保护政策却断送了这种本来可以分享的利益。

斯密这一主张的理论根源,在于他在批判重商主义时提出的优势原理。

他把优势区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认为一个社会要实现它的生产目的,必须根据优势进行分工,发展生产,在国际间开展自由贸易,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消费品和必需品。

斯密从一国个人之间的分工和自由贸易推论到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他强调,不论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都要充分利用优势。

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集中在成本分析方面,忽略需求面的影响;所以无法解释贸易利益在各国间的分配问题。

6、评斯密的剩余价值理论。

(1)他明确提出了劳动与劳动条件的分离是剩余价值生产,从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2)利润不是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不是让渡的结果,而是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者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

来报酬他垫付原材料和工资的那全部资本,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的重大理论问题也就是基本上得到揭示。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的全部产物,不可能都归劳动者所有,必须与雇佣他的资本所有者共分。

(3)马克思对此有极高的评价,他认为,斯密不仅“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同时他还十分明确地指出,剩余价值不是从预付基金中产生的”,“是在新的生产过程中从‘工人加到材料上’新劳动中产生的”。

“可见,利润不是别人的,正是工人加到劳动材料上的价值中的扣除部分。

”(4)斯密认为一旦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地主也要不劳而获,对土地的生产物要求地租。

使用土地的劳动者就必须把他的劳动生产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