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5036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一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卷面分值150分,共6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题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9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要塞(sài)  琐屑(xiè) 秀颀(xīn) 屏息敛声(liǎn)

B.仲裁(zhòng) 濒临(bīn)  迂腐(yū) 恹恹欲睡(yàn)

C.炽热(chì) 婆娑(suō)  翘首(qiáo) 潜滋暗长(qián)

D.虬枝(qiú) 镌刻(juàn)   颓唐(tuí) 锐不可当(dāng)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辟邪    鲜腴    不折不挠   眼花潦乱   

B.俯瞰    蜷怠    坦荡如砥   和颜悦色

C.馈退    遏制     旁逸斜出    惮精竭虑   

D.由衷    浩瀚    一丝不苟 摧枯拉朽

3.下列关于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郦道元的《水经注》全书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历史名著。

D.《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字指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 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 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 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 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中自然哲理。

⑤ 俗话说:

“万物皆有理。

” 

⑥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 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⑤⑥⑦①④③②                            B. ④⑥⑦①③②⑤ 

C. ④①⑦⑥⑤③②                            D.⑤⑦⑥①②③④

5、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7分)

 【活动一:

结伴而行】八年级女生丹丹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国学问题。

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她选哪个最适合?

(   )(2分)

A. 不惑岁月 B. 豆蔻年华  C. 而立之家    D. 弱冠一族

【活动二:

互动之趣】下面是朋友圈中好友关于中秋节的留言,请你也写出两句关于中秋的对联与微信好友互动。

(自己创作,使用古诗句均可)((2分)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灯火万家同一梦,金菊千朵共三秋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加友之辩】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

(50字左右)(3分)

50

6、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

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

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拽不到任何同志, 结果没有能出席。

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红星照耀中国》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美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分)  

(2)文中的“我”是谁?

                 (1分)

(3)下列有一本书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是(    )(2分)  

A、《 共产党宣言 》   B、《 资本论 》   

C、《 阶级斗争 》   D、《 社会主义史 》 

7.古诗文默写(共19分)

(1)上下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7分)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3)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松枝一何劲。

(刘祯《赠从弟》)

(6)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中有奇树》)

(7)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根据提示默写。

(每小题2分,共6分)

①晏殊在《浣溪沙》中以诗入词,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千古名句的是:

 ,。

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诗歌的高度评价,请你默写《使至塞上》一诗中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篇段默写。

①②题选做其一,将所选题号在答题卡上涂黑,不涂不得分;不写题目和作者;此题共6分,每错、漏、添一字减1分,减够5分为止。

①曹操的《龟虽寿》全诗。

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原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51分)

(一)阅读《红色玻璃球》,完成8-11題。

(12分)

红色玻璃球

[美国]威廉•贝纳德

①在美国艾达荷州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名叫米勒斯的菜商。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米勒斯先生在路边摆了个小菜摊,人们下班的时候路过这里,顺便采购一些新鲜的蔬菜,那个时候,钱和食品非常匮乏,所以,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十分流行。

②镇上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他们经常到米勒斯先生的菜摊跟前晃悠。

当然,他们不想买菜,只是来欣赏一下那些当时非常珍贵的物品。

尽管如此,米勒斯先生也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就像招待每个到这里买菜的大人一样。

③“你好,巴里!

今天过得怎么样?

④“你好,米勒斯先生,我过得不错,谢谢。

这些豌豆看起来真新鲜。

⑤“是的,巴里,你妈妈身体好点没?

⑥“是的,正在好转。

⑦“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

⑧“不,先生,我就是看看,这些豌豆真的很不错!

⑨“你想带点回去吗?

⑩“不,先生,我没有钱。

⑪“可以用东西交换啊!

你有什么东西跟我换吗?

⑫“哦﹣﹣﹣我只有几个刚赢来的玻璃球。

⑬“是吗?

给我看看。

⑭“给,你看,这个多漂亮。

⑮“嗯,是这样的。

不过这是蓝色的,我想要个红色的。

你家里有红色的吗?

⑯“好像有。

⑰“这样,你把这袋豌豆带回去,下次把那个红色的玻璃球带来。

⑱“一定,谢谢你,米勒斯先生。

⑲每当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讨价还价”是,米勒斯太太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面带微笑。

她很熟悉这些“交易”,也很理解丈夫的行为。

除了巴里,镇上还有两个穷孩子,他们的家里拿不出钱来买菜,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来交换。

为了帮助他们,又显得自然,米勒斯就这样假装和他们为了一个玻璃球进行谈判。

就像这次巴里有个蓝色的玻璃球,可米勒斯先生却想要红色的,下次他带红色玻璃球来的时候,米勒斯先生又想要绿色或橘红色的了。

当然了,每次打发这个男孩回家的时候,总会让他带上一袋新鲜的蔬菜。

⑳许多年以后,米勒斯先生去世了。

镇上的人全都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并且向米勒斯太太表示慰问。

在长长的告别队伍的最前面,站着三个引人注目的年轻男子,一位身着军装,另两位身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衫,头戴礼帽,十分体面庄重。

米勒斯太太站在丈夫的灵柩前,年轻人一个一个走上去拥抱她,低声安慰几句。

然后,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注视着他们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

这三个年轻人就是当年和米勒斯先生用玻璃球交换蔬菜的穷孩子。

他们告诉米勒斯太太,当年他们是多么感激米勒斯先生,感谢他当年换给他们的蔬菜。

(21)现在,米勒斯先生不用再和他们为了玻璃球的颜色和大小讨价还价了,这三个孩子也不用再靠他的救济度日,可他们一生都会记住他。

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都没发过大财,可在镇上人们的眼里,他是艾达荷州最富有的人。

在他已经失去生命气息的右手里,正握着三颗亮晶晶的红色玻璃球。

(选自《中国学生必读的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8、阅读这篇小说,请简要概括小说的两个主要情节。

(2分)

①  

② 

9、文中划线句中加点词语表现了米勒斯太太怎样的心理?

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4分)

①每当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讨价还价”是,米勒斯太太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面带微笑。

②然后,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注视着他们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

10、阅读第③~⑱段,指出这部分文字运用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11、“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都没发过大财,可在镇上人们的眼里,他是艾达荷州最富有的人。

”为什么米勒斯先生是“最富有的人”?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13分)

妈 妈 的 额 头

蒋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

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

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

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

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

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

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烦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

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

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

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

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

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

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

“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

”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

“妈,谁说您老呀。

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

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2.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分)

(1)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

(2)                     

(3)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

       

(4)                     

(5)母亲用额头为孙女诊断病痛。

13.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3分)

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14.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①段与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4分)

(1)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2)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15.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2分)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①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②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

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

③ 因为是通过网络传送,因此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对讲。

其实微信相当于另一个QQ。

但是不同于QQ的是,它在交友这块表现的更具时效性,也更强大。

不论是塞班、安卓还是苹果的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了微信,就可以进行跨手机平台的畅通聊天。

④ 而微信交友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独特,那么微信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交友的?

微信怎么用?

微信的使用方法其实非常简单的。

它与所有的即时聊天软件一样,需要注册与登入。

但相对于其它即时聊天软件,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更加的方便。

QQ微信注册账号:

如果你拥有QQ帐号,就可以不需要注册而直接使用QQ帐号登入微信。

如果你不想使用QQ帐号登入的话,可以用手机号码进行快捷注册。

只要选择好自己所在的国家,然后填下手机号码与登入密码就可以了,非常方便,10秒钟就能搞定。

注册成功之后,你就将拥有一个微信帐号,你下次除了使用QQ帐号、手机号码登入之外,还可以使用微信帐号登入。

⑤ 说完微信注册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微信都拥有什么独特的交友方式吧。

⑥ 一:

查看附近的人。

微信将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样开启这项功能的人,使用户轻松找到身边正在使用微信的他们。

这个距离在100-1000米之内,只要是开启了查看附件的人的微信用户,都能在列表中看到。

也许,就因为这个功能,你就找到了心目中的TA。

二:

摇一摇。

摇一摇是微信最独特也是最强大的交友方式。

支持通过摇一摇手机找到同时也在摇手机的朋友。

只要是在同一时间摇动手机的微信用户,不论你在地球哪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这个功能认识彼此,非常强大。

三:

漂流瓶。

微信支持扔漂流瓶匿名交友。

相信大家对于漂流瓶都不会陌生,就是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瓶子,将它扔进水里,等待有缘人拾取。

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

漂流瓶可以让你将自己想说的话装进瓶子,扔进大海,等待有缘人拾取。

基本上,微信的交友方式就是这三大类别了。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微信号进行添加。

⑦ 除了这几个给力的交友方式,微信还拥有很多辅助功能,比如QQ离线助手,微博私信助手等等。

⑧ 对于喜欢交友的朋友来说,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

16.阅读全文,“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 2分)

17.文段④主要运用了作比较来说明什么?

  (2分)

18.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⑥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2分)

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

19.根据文意理解⑧段中画线句子“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中“神器”的含义。

(2分)

20.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四)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1——24题(14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

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

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

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幸甚幸甚!

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

①嚣嚣:

喧哗,吵闹。

这里指沸沸扬扬。

 ②恂恂:

恭谨温顺的样子 

③不售:

不中。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2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四时俱备   俱           

②夕日欲颓   颓        

③或好作诗古文 或           

④恐因愤激之久 恐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24.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

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请简析。

(4分)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

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作文素材。

(1)请你以“那一次,我读懂了    ”为题作文。

要求:

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

(2)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

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帮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