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514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docx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目卷语文模拟试题3

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

学业(升学)考试试题卷语文模拟试题(三)

(考试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5分)

1.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

(5分)

二、基础积累(28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3分)

A.宽敞(chǎng) 隐匿(nì) 味同嚼蜡(jué)

B.应和(hè)蜿蜒(yán)兼而有之(jiān)

C.花苞(bāo)骤雨(zhòu)一丝不苟(ɡǒu)

D.嘉肴(yáo)隧洞(suì)觥筹交错(gōng)

3.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3分)

A.斡旋   雕粱画栋   入不敷出

B.涣散   饥肠辘辘   迥乎不同

C.恻隐   岸芷汀兰   所向披靡

D.陨落   故弄玄虚   物竞天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B.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C.有人把新闻和小说嫁接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新文体,称之为“新闻小说”。

D.在美国,提供各种不同主题房间的酒店、客栈每年都在增加,或是高贵古典的宫廷式房间,或是乡村山野的小茅房。

5.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支持下,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D.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好坏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赠序,即临别赠言。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耀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作品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

作者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C.《天下第一楼》是何冀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话剧,每一幕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没有密切联系。

D.《春》《背影》都是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的作品。

7.名著导读。

(5分)

(1)下列关于《水浒传》中人物与情节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3分)

A.武松    醉打蒋门神

B.宋江误入白虎堂

C.鲁达血溅鸳鸯楼

D.李逵拳打镇关西

(2)下面片段分别节选自法布尔的作品《杰出的建筑师——蟋蟀》和《大孔雀蝶》。

(2分)

片段一:

然而,蟋蟀则要比它们中的任何一位聪明得多。

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

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

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洞穴,因为这些洞不合适,没有安全保障。

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处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

因此,它拥有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拥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

片段二:

为了结婚——它生命的唯一目的,具备了一种奇妙的天赋。

它能飞过长距离,穿过黑暗,越过障碍,发现自己的意中人。

两三个晚上的时间里,它用几个小时去寻觅,去调情。

如果不能遂愿,一切都完了:

极其准确的罗盘失灵了,极其明亮的灯火熄灭了。

那今后还活个什么劲儿啊?

于是它便缩到一个角落里,清心寡欲,长眠不醒,幻想破灭,苦难结束。

8.默写。

(8分)

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②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③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④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⑤《礼记·大道之行也》一文的总纲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⑥王绩《野望》中化用典故表达隐居不仕愿望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阅读能力(45分)

(一)现代文阅读。

(27分)

火车上的见闻 许 锋

虽然是冬日,但广州不太冷,尤其是拖着行李箱,挤了一阵子地铁,在人丛中穿梭、摩擦,浑身竟有些燥热。

今年车站将进站口“前置”,几十个口子“一”字排开,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着车次,坐哪趟车,就从哪个口进。

大学生志愿者精神饱满,耐心地为返乡心切的人们提供问答服务。

如此疏导,秩序井然。

我们往西去。

很幸运,“抢”到了卧铺票,一家三口,一上,一中,一下。

先安置妻女,有一个行李箱很重很大,我往下铺的座位底下塞,塞不进去。

我吃力举起箱子往行李架放,行李箱摇摇欲坠,我也摇摇欲坠。

一个壮小伙儿眼尖手快,迅速托住,我顺势借力,箱子妥妥地归位。

我说了声谢谢,壮小伙儿说不用。

我一扭头,人不见了。

一对愁容满面的小夫妻边走边打电话,说的是乡音,我听了个大概:

他们仨,上来俩,还有一个,是他姐,还在赶地铁。

这时离开车不到二十分钟估计赶不上了。

我也替他着急。

春运一票难求,亲人赶不上这趟车,就要改签,但改签恐怕连硬座都没有。

退票也不行,退了更难买上,真是急煞人也!

果然,直到列车徐徐启动,落下的人还没上来。

幸好事情还是解决了,怎么解决的?

退票,直奔机场。

机票有,虽然贵点,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游子回家过年的脚步。

小夫妻在惠州的一个镇上开餐馆,以川菜为主。

我以为男青年会炒的菜不是很多,不料,看到他手机里的菜谱,密密麻麻,好几张。

我们吃过的川菜,他都会做,我们没吃过的,他也会做,还有很多菜名,我没听过。

一个二十来岁的人,会做这么多菜,不简单。

男青年的餐馆规模中等,食客都是附近工厂的工人。

做餐饮,熬人。

有时候,客人一聊就聊到晚上十一点,只能等。

我问他,你不是有营业时间么?

他笑了笑,哪有赶客人的道理?

要是赶客,人家下回就不来了。

累是累点,但收入还不错。

镇上房价不高,我以为他们的理想是就地安居乐业,可他们却不想买房。

他们的想法是趁着年轻,多干几年,等攒够些钱后,回老家开餐馆。

伴随车轮与钢轨的撞击声,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但有一句话,他说了好几遍,“千好万好,还是家乡好”。

车快到长沙站时,已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年轻的女列车员提前收拾好三大包垃圾,列车停稳,她提着两大包垃圾下车,放在站台的垃圾堆放点,当她返身准备提另一包垃圾时,我顺手提起垃圾袋递给了她。

靠近车门的瞬间,寒风拂面,凉气袭人。

女列车员的发丝在风中飘舞。

女列车员是个勤快的人。

上班时间,一遍又一遍拖地,清理卫生间,干着脏、累、苦的工作。

面对我这个素不相识的乘客的意外称赞,她莞尔一笑,这不都是应该做的嘛!

晚上八点,是列车员换岗的时间。

老车长召集列车员开短会,叮嘱大家,晩上值班格外重要,要确保旅客人身和财物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报告。

老车长最后问大家,听明白没有?

列车员齐齐回答,听明白了!

随后,一个个矫健或倩丽的身影隐没于两侧车厢,开始守护一个个返乡人的梦。

一站又一站,人潮退去又通上,冬日的温暖,一路蔓延。

(有删改)

9.下列内容,不属于表现“青年”身上特点的一项是(D)(3分)

A.吃苦耐劳,好学能干

B.爱乡恋乡,服务态度好

C.关心亲人,重视亲情

D.不怕脏累,微笑服务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主要叙述春运期间一列西去火车上的见闻。

B.车站进站之所以秩序井然,是因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咨询服务。

C.文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如“他们仨,上来俩……”。

D.本文与杨绛的《老王》都选取了生活中的凡人“善”事来表现主旨。

11.选文旁的批注未完成,请补写完整,请指出写法,说明其作用。

(4分)

①“抢”字,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票源紧、下手快的特点,表达出“我”内心的急切心情。

②细节描写,写出了女列车员在寒风中工作的辛苦,暗含“我”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12.请从两个层面各举文中一个事例,简要分析文末“冬日的温暖”的深层含意。

(4分)

①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体现人性的“温暖”。

事例:

壮小伙儿帮“我”托行李;小夫妻为姐姐赶不上火车而着急;“我”为别人赶不上火车而着急;“我”帮女列车员提垃圾;“我”称赞女列车员。

②贴心周到的管理和服务,体现社会的“温暖”。

事例:

进站口“前置”;电子屏幕清晰地告示车次;志愿者耐心提供问答服务;小夫妻耐心为顾客服务;女列车员不辞辛苦打扫卫生;老车长叮嘱列车员认真值夜班,列车员尽心尽责守护乘客。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朱光潜

①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

”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

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

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

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

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一件事实。

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

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②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

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

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周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

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

比如说海上的雾。

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

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

真令人心焦气闷。

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

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

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

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

你的四周全是广阔,沉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

③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

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

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

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

④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

________,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

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

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

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13.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D)(3分)

A.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美。

B.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对人类有实用价值才具有艺术美。

C.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这样更容易发现艺术的美。

D.近处是没有艺术的,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要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距离越远越好。

14.下列选项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A.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

B.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狭窄。

C.艺术的世界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

D.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

15.文章谈到“艺术的欣赏”。

请根据此段内容,就“欣赏艺术”这个话题,用下面句式作简要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合理。

(3分)

在艺术欣赏中,我们……,丢开……,于是……。

在艺术欣赏中,我们要全神贯注的欣赏,丢开“艺术的初感”,于是眼前会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16.下面是刘成章《安塞腰鼓》中与艺术有关的句子。

请比较本文与该句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意图上有何不同。

(4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刘成章《安塞腰鼓》

刘成章描写的敲鼓场面,后生们身上体现的是一种淳朴美,从艺术角度欣赏就会体现不同的美。

比如从欣赏者的角度,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淳朴美,更重要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

(18分)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

“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

”司空①房玄龄曰:

“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太宗曰:

“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

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

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

隋炀帝录宇文述②在藩之功,擢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

此非臣下之过欤?

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④子弟,使无愆过⑤,家国之庆也。

”太宗又曰:

“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

”岑文本对曰:

“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

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

”太宗曰:

“然。

【注释】①司空:

古官职名。

②宇文述:

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

③擢:

提拔。

④戒勖:

劝诫勉励。

⑤愆过:

罪过;过失。

1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B.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C.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D.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1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3分)

A.开篇以太宗的“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引出论题,为下文议论激趣。

B.接着,房玄龄发表看法,他认为幼主是从小生活富足,不了解民间真伪和治国安危才导致党政多祸乱的。

C.然后太宗驳斥房玄龄说法,并以宇文化及、杨玄感为例,从正面论证培养臣子子孙的君子品德的重要性。

D.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之品。

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由个人到国家,层层深入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请摘抄本文中说的与之相似观点的句子。

(2分)

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

2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3分)

A.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

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B.皆反,其故何也

公问其故(《左传·曹刿论战》)

C.家国之庆也

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D.此非臣下之过欤

人恒过(《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黄 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21.下列诗词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A)(3分)

A.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陆游《游山西村》

C.李贺《雁门太守行》

D.杜甫《春望》

22.有评论者认为词中“飞”改为“冲”更好。

你认为有道理吗?

请简要说说理由。

(4分)

有道理,“冲”比“飞”好。

“冲”字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在龙舟竞赛时划龙舟人的冲天气势,从众多龙舟中脱颖而出争得第一的豪迈气概,照应题目“竞渡”中的“竞”字,也照应下文的“惊退万人争战气”的“争”字。

四、语言运用(12分)

盐海中学开展“走近科技”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同学们观看科技成果展,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23.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请根据提供的数据,写出两点结论。

(4分)

 

甲、乙公司近四年研发经费统计(单位:

亿元)

甲、乙两家公司近四年研发经费均呈逐年增长趋势;甲公司近四年研发经费支出均远超乙公司。

24.下面是一组展示中国科技进步成果的实物模型,探究发现,它们的命名都很有特色,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分析其命名的深意。

(3分)

①登月探测器——嫦娥

②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③全球定位卫星系统——北斗

选择:

______(填序号),命名的深意:

________

示例:

①嫦娥:

“嫦娥奔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最为广泛的美丽神话。

以“嫦娥”命名中国登月工程实现了古人对“登月”的幻想,可以赋予它更多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气息。

②悟空:

“悟”有领悟的意思,“悟空”寓意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另一方面,寓意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探测器犹如悟空的火眼金睛,可以在茫茫太空中,识别暗物质的踪影。

③北斗:

北斗七星能够帮助我们辨认方向,寓意全球定位系统也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

25.参观科技成果时,学校小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

请根据下面内容,推动小记者提出的采访问题。

(5分)

小记者:

①。

相关人员: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科技公司加大经济投入,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是历史的必然。

它有利于加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提高公司综合实力。

华为就是最好的证明。

小记者:

②。

相关人员: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科技成果命名,不仅交代科技创新思想的来源,还暗示了科技特色,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①示例:

叔叔(阿姨),您好!

我是××中学的小记者。

请问,科技公司为什么要逐年加大科技经费投入?

②示例:

请你谈谈科技成果命名的特色,好吗?

五、写作能力(60分)

26.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等。

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

这是安身立命、功成名就的依托。

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

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期,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

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立意明确,真诚地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感悟。

(2)选择恰当的人称和角度。

(3)文体明确。

(4)不得套作、抄袭。

(5)文中不可透露考生的相关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