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174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docx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光//

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

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

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2.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3.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4.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第五课《认识棱镜》

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4.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5.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现象》

1.我们通常说的镜子“反光”在科学上指的是光的(反射)。

2.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4.湖光倒影就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

第七课《制作一个潜望镜》

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2.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

3.两面镜子可以让光发生(两)次反射。

4.潜望镜里面的平面镜应该以(45)度角放置。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一课《地球的表面》

1.观察地形图时,首先要确定方位: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地形图和地球仪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耕地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和沙漠,(白)色表示冰川。

3.地球表面的形态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第二课《地球的结构》

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厚度最厚的是(地核)。

2.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地壳的不断运动会引起地震和火山喷发,还会导致岩层发生(弯曲形变)。

第三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1.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2.地震会使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

3.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

第四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1.地球内部感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2.岩浆中的大量气体和岩浆,从地壳中薄弱地带喷出,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3.火山按照活动类型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

4.火山喷发有害处,也有益处,如地热资源,稀有矿物等。

第五课《风的作用》

1.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2.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因素相比,风的作用是比较(缓慢)、(温和)的。

3.风能是分布广泛、用之不竭的能源,利用风能发电,可以保护环境。

4.大范围的空气流动引起洋流运动,平街海水的热量分布。

第六课《水的作用》

1.降雨的(侵蚀)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2.大江大河的下游往往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3.沙洲是由河道分割成的小岛,河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认识》

1.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侵蚀。

2.在科学学习中,当我们无法参与真实情境的实验时,可以采取(模拟实验)实验的方式。

比如需要雨水我们可以用(把矿泉水瓶口戳几个洞或者使用喷壹等)来进行。

3.岩石被破坏和侵蚀的现象叫做(风化)。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第一课《时间在流逝》

1.在远古时候人们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昼夜交替形成的(天)成了最早的时间单位。

2.(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长度变化的一种天文仪器。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方向)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第二课《用水计量时间》

1.自制水钟的水滴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2.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漏水孔)的大小,(滴漏中的水位)的高低有关。

3.我们可以利用同样会流动的(沙)来制作计时工具,如(沙漏)。

4.古代有一种刻漏,主要由几个铜水壹组成,又叫(漏壶)。

第三课《我们的水钟》

1.滴水计时水钟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受水型)水钟;另一种是(泄水型)水钟。

2.自制水钟中水流的速度先快后慢。

3.水钟一般是泄水型和受水型相结合进行计时。

第四课《机械摆钟》

1.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同一个单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3.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第五课《摆的快慢》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

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大小无关。

2.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3.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制造了第一座带摆的时钟。

4.伽利略是第一位发现摆的等时性的科学家。

第六课《制作钟摆》

1.摆的摆动快慢只与(摆绳长短)有关。

改变其长短可以改变摆动的次数。

2.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称之为摆的(等时性)。

3.摆钟就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来进行制作的,比较精准。

第七课《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1.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时辰,就是现在的(24个)小时。

2.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方向变化来计时的工具叫做(日晷)。

3.我们现在使用的挂钟一般都是(石英钟),计时比较精准。

4.计时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大,比如跑步时就会用到(秒表)计时。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

第一课《我们的身体》

1.我们必须吃(食物),才能获得能量,吸入(氧气)是为了维持生命。

2.(遗传)、(生活环境)等是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3.(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

第二课《身体的运动》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2.台灯上的蛇皮管类似于脊柱的结构,门窗上的合页类似身体上的(关节),机器上的液压动力装置相当于(肌肉)。

3.人体上肢做伸时运动时,上面的肌肉(舒张),下面的肌肉(收缩),骨头绕着关节移动位置,手臂伸直;在做屈时运动时,上面的肌肉(收缩),下面的肌肉(舒张)产生力量,能牵引骨头,手臂弯曲。

第三课《心脏和血液》

1.食物中的营养和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我们的血液后都将通过(心脏)、(血液)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身体的生命运动。

2.心脏由最有力的肌肉组成,心脏不停跳动,实际上是在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把血液从心脏挤压到全身,又使(血液)回流到心脏。

3.人体心脏的位置一般在胸口的(左边)。

第四课《身体的总指挥》

1.(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

2.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脑干)。

3.脑与(脊髓)相连,将彼此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全身的各个部分。

第五课《身体的联络员》

1.把信号从身体其他部分传入大脑的神经叫(传入神经),大脑发出的命令沿着(传出神经)传到身体的某个部分。

2.从“纸杯接乒乓球”这个游戏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不同的)。

3.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联络员),能把身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

第六课《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

1.我们的情绪有(高兴)、(愤怒)、(惊奇)。

2.(考试)、(学习)让我感到很有压力。

3.长期的压力会(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我们要学会(管理)压力。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减轻肌肉紧张,还能帮助人们拥有更好的(身体)。

第六课《制订健康生活计划》

1.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身体的一个系统出现问题,会导致其它(系统)甚至整个身体、心理也出现问题。

2.世界睡眠日是(3月21日)。

3.疫情期间,外出活动时应该佩戴好(口罩)。

4.2021年教育部明确规定3个睡眠时间要求,其中小学生每天睡眠应该达到(10)小时。

 

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4课。

本课延续上一节课的内容,研究光的传播特点。

本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者部分穿过物体继续传播,这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材中,用一张图片引出本课的主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

聚焦,提出学习的核心问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第二部分:

探索,前面两个实验,让学生发现光的传播会改变方向,当光垂直地从空气照射进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第三个实验是在学生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的基础上,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三部分:

研讨,把教材中三个实验需要解释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交流,获得结论。

【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

学生经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知道了光能透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继续传播。

而本课的内容是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这对学生来说,之前了解得不多。

在生活中,很多学生见过光的折射现象,例如,筷子放在水中“折”了。

由于解释这一现象需要用到的专业词汇较多,因此有很多学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2.能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难点:

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实验盘、玻璃杯、激光笔、铅笔、鱼缸、金鱼、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装满水的玻璃杯、硬币、激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聚焦核心探究主题

PPT出示图片,复习旧知识并引出新内容。

教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如果光遇到的物体是一个透明的物体,光能穿过物体继续传播。

设计意图: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印象,同时,这一知识点是研究本课内容的前提。

教师:

那么,这时光的传播路线是会发生改变吗?

(板书课题)

学生基于生活中看到的现象进行猜想。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力思考核心问题。

二、探索

(一)激光笔射出的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

1.实验

教师:

为了验证我们的想法,我们让一束光射进水里,观察实验现象。

PPT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1)激光笔不要照到同学的皮肤及眼睛,防止出现伤害。

(2)实验完毕及时关掉激光笔,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

本实验是研究“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吗”这个核心问题的第一个实验,用以验证学生的猜测,侧重于让学生观察光斜射进水里的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获得实验结论。

2.提出问题:

大家看到什么现象了?

学生观察并回答:

射入水中的光线看起来好像折了。

3.提出学习要求:

同学们,把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用光的路线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绘制光的路线图。

(教师板书光的路线图并指导学生)

设计意图:

学生刚开始绘制光的路线图,光的路线图能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所以,培养学生绘制光的路线图很重要。

4.学生汇报交流。

5.小结: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在接触面时发生了弯折。

(二)分组实验:

观察铅笔放入水中的现象

1.教师:

同学们猜一下,如果让光线垂直照射进水里,还会发生弯折了。

如果我们用铅笔模拟光线,将铅笔垂直放入水里和倾斜放入水里,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出示实验要求:

(1)将铅笔分别按照垂直放入水中和倾斜放入水中。

(2)每种情况做三次实验并进行观察。

(3)记录实验现象(用光的路线图记录)。

3.再次提醒:

激光笔不能照射同学。

4.学生分组实验,组内交流并记录。

设计意图:

这个实验,学生能够发现铅笔倾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铅笔好像“折”了。

而垂直插入水中的铅笔没有产生这种现象。

铅笔“折”的现象,正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

这个实验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光由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而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进另一种介质时,则不会产生折射现象。

(三)实验:

鱼缸中多出来一条鱼

教师PPT出示图片,在鱼缸中多出来一条鱼。

教师:

在养鱼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鱼缸里放进一条鱼,有时候却能看到两条鱼。

怎样才能看到两条鱼呢?

请同学们自己变换角度尝试一下,并把看到了现象画下来。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三、研讨

1.问题:

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引发全班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射入水中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是光在空气和水的接触面上发生了折射。

空气和水是两种不同密度的透明介质,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2.问题:

放入水中的铅笔有哪些变化?

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学生充分交流,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得出结论:

如果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比如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

光在两种介质的接触面上是要发生折射的,此时光传播的方向偏离了。

如果是垂直入射,光线不会发生改变,比如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光继续沿直线传播。

3.问题:

怎样能看到两条鱼?

学生汇报:

学生交流如何调整角度,使鱼缸里的鱼看起来是两条。

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解释光的折射原理来解释这种现象。

教师PPT出示光路图。

教师总结:

折射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进而改变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四、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渔民在水面上看到了水里的鱼,捞鱼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到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实例,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能够发现更多关于光的折射的有趣现象。

【板书设计】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进另一种介质时不会发生折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