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1068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docx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第一单元光

实验一:

红苹果实验

实验材料:

红苹果、黑暗的房间等。

实验要求:

在桌子上放一个红苹果,把门、窗户都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掉,房间里完全黑暗了。

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够进入这个房间。

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

实验注意点:

本次实验的难点在于创造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在这个房间中没有光能够进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实验效果。

预测实验结果:

预测1:

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预测2:

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见这个红苹果。

预测3:

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模糊的影子。

实验现象:

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说明了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

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判断物体的。

而在红苹果实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

实验二:

光的传播实验

实验材料:

4张矩形卡纸、手电筒、4个能直立的凤尾夹等等。

实验方法:

①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一厘米。

②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③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④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

⑤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这些小孔。

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⑥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实验注意点:

4张卡纸直立在桌面上,卡纸之间的间隔都是15厘米,并且保持前三张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效果会更好。

这个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先把4张卡纸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卡纸上的小孔,观察光的行进路线。

再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观察光的行进路线。

实验现象:

把4张卡纸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卡纸上的小孔,发现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前3张卡纸上的小孔,照射在第4张卡纸上。

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观察到手电筒的光只能够直接穿过第1张卡纸上的小孔,不能穿过第2张卡纸上的小孔,在第2张卡纸上留下光斑,第3、4张卡纸上没有光斑。

实验结论: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三:

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

实验材料:

手电筒、杯子、玻璃、纸张、书本等等。

实验方法:

①用干净的透明玻璃片遮住手电筒并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照到杯子上。

②把玻璃片换成一张薄薄的纸,再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照到前方的杯子上。

③把纸张换成一本书,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透过这本书照到前方的杯子上。

实验注意点:

本次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要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效果才会更好。

本次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在这三个小实验中唯一的变化是遮挡在手电筒前面的玻璃、纸张、书本不同,其他的条件不会发生变化。

实验现象:

①用干净透明的玻璃杯遮住手电筒时,发现手电筒的光能够透过透明的玻璃杯照射前方的杯子上,并且看得非常清楚。

②用薄薄的纸片遮住手电筒,发现手电筒的光只能部分通过这张纸片并照射到前方的杯子上,而前方的物体看的不太清楚。

③用书本遮住手电筒的光,发现手电筒的光完全被厚厚的书本遮挡住了,书本前方的杯子完全看不见。

实验结论:

光的传播是会遇到阻碍的。

光在遇到透明的介质时,是不会遇到阻碍的,而遇到半透明以及不透明的物体,光的传播就会被部分遮挡或者完全遮挡。

实验四:

光照射烟雾的探索

实验材料:

水槽、激光笔、线香等等。

实验方法:

在水槽中放入点燃的线香,让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

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气的水槽,观察水槽中发生的变化并解释自己看到的现象。

实验注意点:

这是一个过程实验,线香的烟气慢慢充满水槽,浓度越来越高,在这一过程中,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光在照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这次实验使用的是激光笔,在实验中不能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眼睛,防止眼睛受伤。

实验现象:

随着水槽中烟气浓度的增加,我们会发现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的阻碍越来越大,透过烟气的光越来越弱。

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光在行进的过程中会遇到不透明物体的阻碍。

为什么在大雾弥漫的天气中我们看不到阳光,看不到周围的物体?

因为大雾弥漫,太阳光、周围物体发出的光等都被弥漫的浓雾遮挡,因此我们很难看到阳光和周围的物体。

实验五:

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

探究的问题:

将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这一杯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吗?

实验预测:

预测1:

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预测2:

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

实验材料:

一杯水、实验记录表、激光笔等等。

实验方法:

关好门窗,保持实验室的黑暗,让激光成为实验室的唯一光源。

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观察光线的传播路线是否会发生变化。

如果发生变化,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实验注意点:

本次实验要保持实验室的黑暗,让激光成为实验室的唯一光源,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实验效果。

不要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眼睛。

实验现象:

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了变化。

实验结论:

光透过空气斜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实验六:

把铅笔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探究的问题:

将铅笔分别倾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看看铅笔会有怎样的变化?

实验方法:

将铅笔分别倾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实验现象:

将铅笔倾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一样。

将铅笔垂直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铅笔看上去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

光透过空气斜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实验七:

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

实验材料:

三棱镜、强光(白光)。

实验方法:

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让教室尽可能的变黑暗。

让一束强光(白光)通过三棱镜,仔细观察看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

当一束强光(白光)透过三棱镜之后照射在墙上,白光变成了色光。

实验结论:

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三棱镜能够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将白光分解成色光。

实验八:

制作一个彩色轮,将色光混合成白光

实验材料:

硬纸板、水彩笔、火柴头、棉线等等。

实验方法:

①用硬纸板剪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在圆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用水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

②圆纸片中间扎一个小孔将火柴头插在圆纸片中间小孔中。

③快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发生的变化。

或者用棉线穿过彩色轮,高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彩色轮旋转时发生的变化。

制作彩色轮的注意点:

三个扇形大小相同,火柴头要插在圆盘的中间,高速旋转彩色轮,仔细观察彩色轮发生的变化,特别是颜色方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

彩色轮旋转时,红、蓝、绿三种颜色已经看不清,当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时,会看到彩色轮慢慢接近白色。

实验结论:

色光经过高速旋转会混合成白光。

实验九:

光的反射实验

实验材料:

手电筒、黑色卡纸、胶带、白色的纸屏。

实验方法:

①将卡纸剪成比手电筒光圈直径略大一点的圆,在剪好的卡纸中间划开一道缝隙,并用透明胶带将卡纸固定在手电筒光圈上,打开手电筒,会有一道狭窄的光束射出来。

②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先用手电筒照射白板或纸屏,调整手电筒距白板或纸屏的距离,以确保能看清楚一道光斑。

③在白板或纸屏的某处做一个记号,再通过调试平面镜,使光反射到标记的位置。

④不断重复上面的实验,直到你能预测平面镜会将光反射到什么位置。

实验注意点:

本次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下完成,实验时要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使手电筒的光成为教室唯一光源。

在做这个实验时,要不断反复的重复实验,直到自己能够了解光的反射路线,能够预测平面镜会将光反射到什么位置。

实验现象:

利用镜面进行光反射的时候,当镜面呈一个固定的角度时,镜面会将光反射到同一个位置。

实验十:

调整镜子的位置,使反射光到达某一指定地点

实验要求:

通过调整镜子的位置,使反射光达到某一指定地点。

实验方法:

在教室黑板上划出一个区域,要求学生利用镜子反射阳光,使反射的阳光反射到黑板中的规定区域。

不断重复上面的实验,知道你能够利用平面镜使阳光反射到黑板上的规定位置。

观察阳光是怎样从镜子反射回来的,光的反射有怎样的规律。

实验结论:

光的反射规律:

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示意图: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实验一:

了解地震的成因

实验预测:

猜测1:

地壳的运动。

猜测2:

地球板块的挤压。

猜测3:

地球板块的拉伸。

猜测4:

海水的运动。

猜测5:

岩浆的运动。

实验材料:

分成两半的小盒子、塑料薄膜、水、土、小铲子等等。

实验方法:

①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

②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

③等泥变干之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者挤压。

④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注意点:

泥土变干之后,将小盒的两半拉开或者挤压的动作要迅速,不能缓慢,不能拖泥带水,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实验效果。

实验现象:

盒子的两半迅速拉开时,泥土分裂开来;盒子的两半迅速挤压时,盒子中的泥土被挤成一团。

实验结论:

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实验二:

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

实验预测:

猜测1:

地壳的不停运动。

猜测2:

地球内部的岩浆不停的涌动。

猜测3:

地球陆地板块之间的挤压。

实验材料:

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等等。

实验方法:

①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

②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番茄酱适当的稀释一下),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的现象。

实验注意点:

①倒入小洞内的番茄酱要进行适当的稀释,这样实验效果会更好。

②用来封住洞口的一层土豆泥要薄一些,这样有助于番茄酱的喷发。

③在做本次实验时,小组成员需要佩戴好护目镜,距离实验材料要稍微远一些,以免番茄酱飞溅出来。

④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要注意按照步骤操作,时刻注意安全。

实验现象:

通过加热,密封在“火山”内部的“岩浆”不断上涌,最后冒着热气,并伴随着大量气泡,从薄弱的火山口喷涌而出。

实验结论:

火山喷发的成因是由于地壳的不停运动。

地球内部充满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之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从而造成火山喷发。

实验三:

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方法:

①用放大镜观察打磨前的岩石;

②用砂纸打磨岩石;

③再次用放大镜观察打磨后的岩石。

实验报告:

我的观察记录

我的预测

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会产生影响。

观察结果

利用砂纸打磨岩石,发现有白色粉末,岩石表面被砂纸打磨掉了。

我的解释

当大风卷起沙石从岩石上刮过时,岩石的表面会被沙石慢慢打磨了。

 

实验四:

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实验材料:

泥土、有颜色的沙子、报纸、小桶、喷壶、塑料盒等等。

实验方法:

①动手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

②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的顶部,仔细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③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

实验要求:

①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看一看土壤和带颜色的沙子分别是怎样移动的。

②要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用图画描绘出实验前后土壤的样子,或者用文字描述,然后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中。

实验现象:

降雨前后的小山丘有着明显的变化,小山丘顶部的泥土和沙子被雨水冲到了山下。

实验结论:

雨水降落的力量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就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实验五:

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实验材料:

两个塑料盒子、泥土、喷壶、植被模拟的材料等等。

实验方法:

①动手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

②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小山丘从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③比较两个小山丘降水后的变化。

在实验,要注意控制哪些量一样,哪些量不一样呢?

相同之处:

两个小山丘的模型布置的要一模一样,特别是地形要一样。

用喷壶喷水时,要从同样的高度降雨,降雨的量也要相同。

不同之处:

两个小山丘的模型,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

实验现象:

两个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是不一样的,没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上的泥土和细沙被雨水冲刷到了山脚下。

而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上的泥沙没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现植物对侵蚀是有影响的。

没有植被覆盖的裸露的山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使土地沙漠化。

而有植被的土地被雨水侵蚀的影响较小。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实验一:

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实验材料:

一根香、插香的盘子、打火机、秒表等等。

实验要求以及方法:

①取一支香分别在香的1/4、1/2、3/4处做标记。

②点燃这根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③填写燃香时间记录表。

实验现象:

一根香平均分成了4部分,每一部分燃烧所花的时间基本相同。

实验结论:

一炷香燃烧的时间为半个小时。

通常情况下,一炷香燃烧的时间都是均匀的,因此在古时候没有钟表的时代里,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可以用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大概计量时间。

除了可以用香燃烧的时间来记录时间,我们还可以用蜡烛燃烧的时间来记录时间。

实验二:

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

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量桶、塑料瓶(去掉底部,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铁圈(用来固定塑料瓶)、计时器、自来水等等。

实验方法:

①按照图中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②用刚才的瓶子装200毫升的水,同样让水从瓶盖的小孔中流出,并用量杯接住从瓶中流出的水。

③用计时器测量量杯里的水集聚到50毫升时用了多长时间?

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④利用同样的方法测一测积聚到100毫升、150毫升的水分别需要多长时间。

实验现象:

杯子中的水每增加50毫升,需要的时间基本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杯子中集聚5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都是基本相同的。

实验结论:

这说明水的流动速度是均匀的,不存在忽快忽慢的现象。

实验三:

自制一个摆,观察摆运动的特点

实验材料:

一根细绳、一个小重物、铁架台等等。

实验方法及活动要求:

①拿一根细绳,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做成一个简单的摆。

②让我们的摆自由摆动,幅度不要太大,测量并记录他一分钟摆动的次数。

③重复多次活动,测量并记录我们的摆一分钟摆动的次数。

实验现象:

自制摆一分钟摆动次数是一样的。

实验结论:

单摆具有等时性特点。

1.2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2课,本课的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这个问题对于成人是基本常识,人们很早以来就是通过对光照射下的物体和影子的观察,提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本课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先让学生从经验的角度,推测光的传播特点,再通过实验观察光行进的路径,并初步建立“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核心概念。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第二部分——探索,猜想光是怎样传播的,并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

第三部分——研讨,学生通过观察,解释“光是直线传播的”,利用光的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

列举出光和声音的传播都有哪些特点,并加以比较。

【学生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有了简单初步的了解。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不够严谨,考虑问题不周全,因此,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去寻找证明自己假设的依据是本课的一大难题。

本节课通过实验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与声音的传播对比,发现光的传播特点。

2.能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3.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4.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难点:

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黑色幕布1块(宽度>学生身高)、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4个能直立的夹子,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情境设计:

请一名同学到讲台前,隔着黑色幕布对全班同学说话:

“你们能听见我说话的声音吗?

你们能看到我吗?

教师提问:

我们能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

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

光是怎样传播的)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用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来引发学生思考,光和声音的传播到底有哪些不同。

二、探索

(一)你认为光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

教师板书,梳理学生的猜想。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

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让学生推测光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

寻找推测的依据,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师在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时,一定要求他们说出依据。

科学探究中推测很重要,然而推测的依据更重要。

学生寻找推测的依据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自然光条件下及种种生活现象中寻找更多的证据,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现象,以及我们在之前研究的光源的特点,都可以作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依据。

(二)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

提问:

我们对光传播路线有了自己的猜想,用什么方法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1.我们想证明光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就需要设计实验,帮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

4张矩形卡纸、4个能直立的夹子、手电筒。

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设计这个实验。

设计意图:

使学生意识到研究需要有明确的方法,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同时,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3.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6页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明确实验思路和实验任务。

教师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教科书上介绍得很清楚,且操作简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阅读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操作的能力。

交流实验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的观察及规范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操作如下:

(1)在3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1厘米;

(2)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

(3)每张卡纸之间间隔约15厘米,并保持所有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4)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5)关闭所有灯光,并合上窗帘,保证手电筒的光是唯一光源。

(6)观察并记录:

①把手电筒放在离你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直接穿过这些小孔,观察纸屏,并在活动手册表格图中标出光行进路线。

(实验3次)

②把中间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活动手册表格图中标出光行进路线。

(实验3次)

5.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需做3次;

(2)手电筒的光不能照射同学的眼睛;

(3)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

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验证实验,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中要进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记录要真实、完整。

记录表需要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验和记录,这是培养学生记录能力和记录习惯的重要手段。

三、研讨

1.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2.你能利用光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

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

学生交流汇报,进一步得出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结论。

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地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在明白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道理后,学生能用这个道理解释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总结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也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板书设计】

光是怎样传播的

沿直线传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