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496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1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docx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

专题十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竞赛要求]

1.生殖(包括蕨类和苔藓)

无性生殖(无性繁殖系的形成)

有性生殖

2.花的结构

3.传粉

4.双受精

5.种子植物、蕨类和苔藓的世代交替

6.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

[知识梳理]

生殖的类型:

有两大类

一、无性生殖

一切不涉及性别,没有配子参与、没有受精过程的生殖。

这在生物界很普遍。

1.裂殖:

细胞一分为二。

单细胞生物中常见,如细菌、草履虫、眼虫等。

2.芽殖:

水螅和酵母中常见。

母体一定部位出芽,分裂后的子核移入芽中。

旺盛生长时,

可成一串。

3.孢子生殖:

真菌,藻类营养体产生孢子→度过不良环境。

4.再生作用:

生物修复损伤的一种生理过程。

再生作用可以产生新的个体。

如插条发育为新植物。

例子:

(1)鞭毛藻:

群体鞭毛藻:

脱离群体的单个细胞可发育成新群体(脱离后发育程序重新启动),而失去细胞的群体不能恢复(发育程序已固定)。

(2)伞藻:

海生绿藻,单细胞,有假根、茎、叶(伞)三部分组成。

核位于假根中。

伞藻是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研究中的一种很好的实验材料。

很多基础的遗传学、生物化学研究工作是在其上做的。

伞藻的再生能力很强。

独立的根可再生出茎、伞,继续生活,独立的茎可再生出伞和根,但由于缺少细胞核,最终死去。

(3)高等植物的营养生殖:

营养体的一部分根、茎或叶来繁殖新个体。

有些植物主要靠营养繁殖,如竹子、水仙、马铃薯等。

人工繁殖扦插、压条、嫁接等,还有组织培养也属于营养生殖。

二、有性生殖

两个性细胞,即配子(大小相似)或精子(小)和卵(大)融合为一,成为合子或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一代。

1.减数分裂:

配子(或精子和卵)由配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

特点是DNA复制一次,而母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产生的细胞是单倍体的。

(1)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I:

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

每对染色体之间形成一个特殊结构,称为联会丝复合体。

染色体缩短变粗后,可看到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形成交叉,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互换,结果每一条染色单体就不再是原来的染色单体了,而已含有对方的基因成分。

随染色体向两端分开,交叉也向两端移动,即端化。

同染色体分开时,交叉也消失,核膜、核仁解体,中心粒完成复制,两个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

此期持续时间很长,男人精子形成过程中,前期I持续约二十几天。

女人降生时初级卵母细胞就已进入前期I,以后停止发育,一直到性成熟时(约14岁)才开始依次完成减数分裂。

中期I:

成对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I:

同染色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两极各有一个染色体组,其中的染色体是父母双方的染色体随机组合。

末期I:

染色体解旋变细,但不完全伸展,仍然保持染色体形态。

核膜也不一定全部恢复,只是细胞质分裂而成两个子细胞,然后就进行间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

分裂后的两个子细胞中,已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减少一半。

这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每条染色体的两姐妹染色体单体分裂,DNA分子数也减少一半。

(2)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形成的细胞是双倍体的。

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的细胞是单倍体的。

无“联会”

有联会,因而有交叉、重组等

联会:

同源染色体配对成四分体,发生在前期I。

(3)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

有三种情况

终端减数分裂:

人;受精卵先发育成二倍体,再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中间减数分裂:

种子植物;孢子母细胞→大小孢子→配子体(花粉和胚囊(n))→精子

和卵→合子→孢子体(2n)→有丝分裂

始端减数分裂:

衣藻;合子→配子体→配子。

(4)减数分裂丰富基因组合

a、染色体交换:

交叉、基因重组等。

b、染色体随机分配组合:

受精卵含有2组染色体组,来自于父本和母本。

减数分裂的2个同源染色体都是随机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去的,因而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组合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人有223=8388608种组合,精子和卵都如此。

2、性别进化

(1)细菌的有性生殖:

大肠杆菌的遗传学:

2个在代谢功能上有缺陷的菌株,分别不能合成甲硫氨酸和生物素、苏氨酸和亮氨酸,假如细菌间无基因交流,在缺少上述四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则不能生存;而实验结果却相反,出现与野生型相似的大肠杆菌。

这说明有基因交流。

大肠杆菌F+细菌含F质粒(也称性因子,是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而F-细菌不含F质粒,两者结合后,单链质粒进入F-细菌,而留下的单链则复制成双链。

细菌的接合表现了初步的性分化。

没有繁殖的意义,但有增多变异的作用。

(2)纤毛虫的交配型

也称接合。

不同交配型的细胞结合(初步的性别分化)。

大核退化,小核减数分裂,接着三小核退化,剩一小核分裂一次,形成静止核和迁移核迁移合子分裂(接合体分开)八核核分化四大核,四小核细胞分裂四个纤毛虫。

(3)配子生殖

性别分化完善。

配子是单倍体的有性生殖细胞。

根据配子的形态和功能分化水平,配子生殖分成三类:

同配生殖:

两配子大小、形态相似,都有纤毛,能运动。

异配生殖:

两配子大小不等,但形态相似,都有纤毛,能运动。

卵配生殖:

配子特化为精子和卵。

精子形小,有鞭毛,能运动;卵形大,无鞭毛,不能运动,其内储藏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3.雌雄同体

虽然有雌雄两性的分化,生物体却不一定都分为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很多生物是雌雄同体的。

植物界雌雄同体比较普遍,如两性花;雌雄同株如南瓜。

无脊椎动物如虫、蚯蚓等是雌雄同体。

生物体的性别一般是由基因决定的,如人类,男性XY、女性XX。

但有些动物的性别是由环境决定的。

如后缢,雌虫有吻,长约1米,自由生活。

雄虫无吻,长约1-3厘米,栖居于雌虫的子宫或体腔中,器官大多退化。

这种生殖方式比较经济,有利于受精及繁殖后代。

4.孤雌生殖

定义:

卵不必受精就可发育成成虫。

无脊椎动物中的轮虫、甲壳类动物,某些昆虫。

在环境恶化时,才有雄虫出现,产生精子,精卵融合产生带厚壳的受精卵。

蜜蜂孤雌生殖产生雄峰。

由它产生精子,完成有性生殖。

(三)高等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以被子植物为例

1.花:

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是一变态的枝条。

(1)花柄:

花柄是节间缩短的枝条。

(2)花托:

花托是花柄顶端膨大的部分。

它的形态多变,如草莓的花托为圆锥状。

(3)花被:

花萼:

多为绿色。

有离萼、合萼,早落萼(虞美人)、宿存萼(柿、茄)、落萼。

花冠:

比较艳丽。

色彩是薄壁细胞中两个结构所致。

一是质体,含胡萝卜素,呈橙色;二是液泡含花青素,呈紫、红、蓝等颜色,随pH值变化而变化。

(4)雄蕊群:

雄蕊的总称。

雄蕊也是特化的叶,或称小孢子叶。

雄蕊的数目可变。

雄蕊,花丝有分离(桃)、单体(锦葵)、二体(豆)、多体(金丝桃)等类型。

花药二或四个花粉囊,花粉在此产生。

(5)雌蕊群:

雌蕊的总称。

雌蕊的组成单位称心皮,是特化的叶,也称大孢子叶。

一个雌蕊可能只有一个心皮,也可能由多个心皮组成。

有合生雌蕊、离生雌蕊。

雌蕊的柱头是接受花粉的地方。

花柱中有花粉管的通道。

子房一室或多室,内有胚珠,珠被由一层或两层细胞。

子房内壁着生胚珠的地方称胎座。

在形态上,胚珠可分为直生、侧生、横生。

子房在花托上的着生部位有三种形式:

a、子房上位:

原始形式。

如樱桃、李等。

b、子房半下位或称子房周位:

花托中部凹陷,包围子房,但不与子房壁愈合。

如蔷薇、月季。

c、子房下位:

子房壁与花托愈合。

苹果、南瓜(吃的部分主要是花托)等。

二被花:

油菜;单被花:

百合;无被花:

杨;

花的形态多变:

离瓣花:

玉兰;合瓣花:

牵牛;辐射对称:

牵牛;两侧对称:

紫藤。

(6)花序

少数植物是独生花(郁金香)或单生花(紫玉兰),但更多的植物,花以一定的方式排列在花序轴上,这种形式称花序。

样式很多,书上有图解。

(实际比书上画的多的多)。

2.花粉粒的产生

 

 

(1)从孢原细胞到小孢子

花粉壁上有萌发孔,有利于花粉萌发。

花粉的形态多样,而且不易腐烂,因此在古植物学、气候、地层等研究中很有用。

花粉营养丰富,但壁不易消化,因此加工技术很重要。

3.胚囊的形成

(1)从孢原细胞到大孢子:

近珠孔的珠心顶端为孢原细胞(核大,质浓),直接发育成或分裂,上面的细胞参与到珠心组织的形成中,下面的细胞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细胞,近珠孔三个退化,一个发育成大孢子(每一胚珠仅有一个大孢子)。

(2)从大孢子到胚囊:

大孢子进行三次分裂,一个大孢子形成8核,组成7个细胞。

成熟胚囊的组成:

珠孔端有一个卵细胞和两个助细胞。

助细胞能分泌向化性物质,引导花粉管生长。

中央是有两个极核的中央细胞,它受精后发育胚乳。

另一端是三个反足细胞。

它们可能有运输营养物质入胚囊的作用。

4.开花及传粉

传粉是指花粉传递到柱头上的过程。

(1)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豌豆是闭花受精。

单性花进行异花传粉,有利于基因交换。

(2)风媒和虫媒:

风媒花:

结构简单,节省资源。

产生大量花粉,柱头大,而且结构特殊,花粉小而轻,常有翅。

虫媒花:

有吸引昆虫的结构和物质,如艳丽花被,有蜜腺分泌蜜(可作昆虫的食物),发出香味或特殊之味能吸收昆虫的物质。

开花后,花粉和胚囊成熟,花药破裂,花粉粒有由风力、昆虫等传递到柱头上。

5.花粉的发育和受精

花粉传到柱头上后,就能被柱头细胞分泌的一层亲水蛋白粘住。

同种花粉萌发,异种花粉则不能。

存在花粉和柱头的识别作用,保证了植物种的稳定性。

识别机制是亲和力:

花粉壁上有绒毡层分泌的糖蛋白质分子,柱头表面有一薄层蛋白质,其上有特异的受体部位(蛋白质分子),能与同种植物花粉的识别分子相结合。

结合后,柱头分泌某些激活物质,促进花粉萌发。

花粉萌发时,从萌发孔处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珠孔,经助细胞进入胚囊,在此期间两个精子或生殖细胞移入花粉管(生殖细胞在花粉管进入胚囊前分裂成两个精子),营养细胞消失。

接着释放精子,进行双受精。

受精卵发育为胚。

受精的中央细胞发育为胚乳(三倍体),为胚的发育提供养料。

6.胚的发育

受精后,子房和胚珠继续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其他部分则枯萎。

3n的胚乳核立即进行连续分裂发育成胚乳,胚乳含大量营养物质,供胚发育之用。

受精卵一般经过一段时间休眠后,受精卵就分裂、生长,最终分化成胚。

双子叶植物的胚由子叶、胚芽、胚轴、胚根等部分。

单子叶植物的胚一般较小,仅具一子叶,另一退化,胚乳丰富。

其中禾本科植物的子叶特化为盾片。

蚕豆、大豆等我们食用的是子叶,而谷物则为胚乳。

7.果实的类型

果实的类型可以从不同方面来划分:

按果实的来源分为真果和假果:

①果实的果应由子房发育而成的,称真果,多数植物的果实是这一情况。

②除子房外,还有其他部分参加果皮组成的,如花被、花托以至花序轴,这类果实称为假果,如苹果、瓜类、凤梨(菠萝)等。

另外,一朵花中如果只有一枚雌蕊,以后只形成一个果实的,称单果。

如果一朵花中有许多离生雌蕊,以后每一雌蕊形成一个小果,相聚在同一花托之上,称为聚合果,如莲、草莓、玉兰等。

如果果实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来,花序也参与果实的组成部分,这就称为聚花果(复果),如桑、凤梨(菠萝)、无花果等。

按果皮的性质分有肉果和干果:

肉果的果皮肉质化,肥厚多汁,依果皮来源和性质不同又分为:

①浆果,由一个或几个心皮形成的果实,如葡萄、番茄、柿等,葫芦科植物的果实是浆果的另一种,一般称为瓠果。

②核果,是由一心皮一室的单雌蕊发展而成的果实,通常含一枚种子,如核桃、椰子等。

樟科植物的果实多为核果。

③梨果,果实由花筒和心皮部分愈合后共同形成,如梨、苹果等。

果实成熟后,果皮干燥无汁,称干果,根据果皮是否开裂又分为裂果类和闭果类。

裂果类有:

①荚果,单心皮发育而成的果实,成熟后,果皮沿背缝和腹缝二面开裂,如大豆、蚕豆等。

果,由单心皮或离生复心皮发育而成的果实,成熟后只有一面开裂,如木兰、白玉兰等的果实。

③蒴果,由合心皮的复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子房有一室或多室,每室含多粒种子。

如秋水仙、罂粟,马齿苋等的果实。

④角果,由二心皮组成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

十字花种植物多具这种果实。

闭果类有:

①瘦果,只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分离,由一心皮发育成的果实,如荨麻、向日葵等的果实。

②颖果,果皮薄,只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紧密愈合不易分离,果实小。

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果实。

③翅果,果皮延展成翅,如榆、枫杨等植物的果实。

④坚果,外果皮坚硬,含一粒种子,如榛、板栗等果实。

⑤双悬果,由二心皮的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如胡萝卜、小茴香等的果实。

8.果实和种子的散布

利用各种方法,尽可能散布得较远,以获得较大的生存空间,以利于物种的生存。

风力:

蒲公英、枫杨、榆树。

水力:

椰树:

椰果,果皮有疏松的纤维层,可浮在海上从一个岛漂到另一个岛。

在海水中不会萌发,上陆后,经雨水冲洗,才萌发。

动物:

皮毛:

苍耳、山蚂蝗等。

消化道:

很多肉质果。

引诱动物把种子散布到更远的地方。

9.种子萌发

种子有一定的寿命,一般2年。

少数植物则特别长,如睡莲,在二次大战中,一次大英博物馆被炸,消防队用水救火后,发现数百年前的种子萌发了。

种子成熟,有的可立即萌发,如水稻,如阴雨连绵,在稻穗上就会萌发,造成损失。

但多数种子要经过一段时间休眠后,才能萌发。

休眠原因是需低温或种子中有抑制萌发的物质要降解。

在沙漠中,被子植物的种子只在大的降水后才萌发,这是对此环境的适应。

如条件合适,有适宜的温度、湿度,休眠期等,种子开始萌发。

吸水膨胀,呼吸作用加强,胚细胞开始活跃分裂。

休眠的种子代谢极低,因此才能出现数百年前的种子萌发。

胚根向地生长,形成主根;胚轴伸长,形成芽,向上穿破土层,发育成幼苗。

[典型例题]

例1.在植物生活史中,配子体是由什么产生的?

()

A.经过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配子B.由配子产生

C.由配子囊结合而产生D.由细胞核中具有单倍数染色体的细胞产生

解析正确的是配子体由经过减数分裂过程形成的具单倍数目染色体的孢子产生,但出题者并未将“孢子”一词提出。

A、B、C全是错误的,因具世代交替生活史的植物,它们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是孢子而不是配子,这一点与许多其他生物不同。

一般配子要经过两两结合成合子(或受精卵)才能形成新植物体(孢子体)。

配子囊不能结合。

故选D。

例2.被子植物双受精以后()

A.受精卵立即分裂,受精极核后分裂

B.受精极核立即分裂,受精卵后分裂

C.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同时分裂

D.受精卵和受精极核需要经过一段休眠期

解析双受精后,受精卵要经过一定的休眠期,受精极核则立即进行核分裂,形成受游离胚乳核。

故选B。

例3.有性生殖相对于无性生殖的优点是()

A.有大量的后代B.后代中遗传上的多样性

C.分布区域增加D.个体对环境的敏感性降低

解析有性生殖过程中,双亲的遗传物质经过重组(包括连锁互换、自由组合),合后代遗传多样性增加,因而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有重要意义。

选B。

例4.下列有关双受精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现象

②双受精是两个精子在胚珠内和卵细胞以及极核受精的过程

③双受精就是两个精子和两个极核分别受精的过程

④双受精的结果是分别形成了受精卵和受精极核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解析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特有的现象,是花粉管将两枚精子送入胚囊中,一枚与卵受精,另一枚与极核受精,分别形成受精卵和受精极核的过程。

故选D。

例5.在被子植物中,花粉中的精子是经哪种方式进入胚囊完成双受精作用的()

A.花粉在柱头萌发,精子释放游动,经花柱、胚珠孔进入胚珠,经解体的助细胞进入胚

B.花粉在柱头萌发,生出花粉管,花粉管伸长,经花柱、珠孔和助细胞进入胚囊

C.花粉在柱头萌发,生长花粉管,花粉管伸长,经花柱、珠孔及中央细胞进入胚囊,

放出精子

D.花粉在柱头萌发,生出花粉管,花粉管经花柱、珠孔、胚囊的反足细胞而进入胚囊,

放出精子

解析花粉与柱头识别生,柱头将分泌某些物质,刺激生出花粉管,花粉管伸长,经花柱、珠孔和助细胞进入胚囊,故选B。

例6.有花植物孢子体是2倍体,其胚乳是:

()

A.1NB.2NC.3ND.4N

解析有花(被子)植物的胚乳一般是由两个极核和一个精子融合产生的新结构。

由于相融合的三个核通常都是单倍体,因此融合后形成的胚乳为三倍体。

故选C。

例7.下列图解说明绿色植物生活史的各个时期和过程。

下列成对的过程,哪两个对物种的多样性贡献最大?

A.1和2B.1和4C.2和5D.3和4

解析对种的多样性起关键作用的为两个过程,一是减数分裂过程(在孢子形成前);二是受精过程。

孢子前发成配子体,配子体产生配子和合子萌发成新的孢子体对种的多样性没有什么影响。

故选B。

例8.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属于植物的孢子体的?

A.双倍体并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单倍体细胞

B.双倍体并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细胞

C.单倍体并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D.单倍体并通过有丝分裂产生配子

E.由减数分裂产生

解析在植物世代交替过程中,合于萌发形成孢子体(二倍体),孢子体上的孢子母细胞(二倍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单倍体细胞)。

故选B。

例9.一个有8条染色体的细胞发生了二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分裂,有一个子细胞受精了。

下图中A~E各图中,哪一个代表了上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解析二次有丝分裂中,细胞的染色体数不变,均为8条,减数分裂后,染色体数减半,为4条。

受精后,染色体数加倍,仍为8条。

只有C图符合这一规律,故为正确答案。

例10.具有显著的营养繁殖能力的是:

A.滨黎属B.车前属C.款冬属D.菊苣属

解析此题较偏,在中学教材和大学基础课中,对种子植物科以下的内容讲授很少,特别是繁殖能力,除个别外一般不介绍。

款冬属植物在我国并不常见,它通过根状茎进行营养繁殖,所以繁殖能力强。

故选C。

[智能训练]

1.能产生生殖细胞的无性繁殖方式是()

A.出芽生殖B.孢子生殖C.接合生殖D.营养生殖

2.以下植物不能进行无性生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有4强雄蕊的花,共有雄蕊()

A.4枚B.5枚C.6枚D.8枚

4.下列植物中,雄蕊依次为二体雄蕊和多体雄蕊的是()

A.棉花和大豆B.大豆和蓖麻C.萝卜和棉花D.萝卜和蓖麻

5.下列植物的花,属于自花传粉的是()

A.黄瓜B.玉米C.豌豆D.柳树

6.单体雄蕊是指()

A.雄蕊多数、花丝连合成雄蕊管B.雄蕊多数、一枚分离

C.只有一枚雄蕊D.雄蕊多数、花药连合

7.下列植物中,植物的花冠依次为舌状花冠和漏斗状花冠的是()

A.白菜和茄子B.蒲公英和牵牛花

C.白菜和牵牛花D.茄子和牵牛花

8.一个精子和卵结合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和极核结合发育成胚乳,这种类型的双受精现象是哪类植物所特有的?

()

A.裸子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D.苔藓植物

9.植物的双受精过程()

A.既产生双倍体细胞,又产生单倍体细胞

B.既产生双倍体细胞,又产生三倍体细胞

C.只产生双倍体细胞

D.只产生三倍体细胞

10.香蕉属于哪种类型的果,食用的主要部分属于哪部分结构()

A.蒴果、真果;花托B.干果、假果;内果皮

C.浆果、假果;内果皮和胎座D.浆果、真果;内果皮和胎座

11.下列有关被子植物生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雌配子体内有八个核,其中卵核和极核具有受精作用

B.雄配子具鞭毛,受精时需水分和媒介

C.胚囊内的卵核位于远离胚珠开口端,极核位于中央

D.子房能发育成种皮

12.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是真果,下列是真果的是()

A.黄瓜B.苹果C.山楂D.桔子

13.右边A、B两图表示不同的子房剖面图,柱头上都已沾着花粉粒

(1)请在图中用线条画出花粉管萌发的路径,以表

示受精的情况。

(2)如果A、B柱头上的花粉粒都萌发,生出花粉

管抵达子房内。

那么,会出现瘪子的子房是

()

(3)在哪个子房内,有的花粉管里的精子不能与卵

细胞融合()

14.甜菜和石竹等植物具有外胚乳,在胚珠中发育成外胚乳的是()

A.中央细胞B.珠心细胞C.反足细胞D.助细胞

15.下列具有颈卵器的植物是()

A.菌类、藻类、苔藓植物B.菌类、藻类、蕨类植物

C.苔藓、藻类、裸子植物D.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16.陆生植物的主要进化趋势是()

A.孢子体和配子体阶段有明显的区别B.单倍体阶段缩短

C.无性阶段缩短D.增加配子体的复杂性

17.对于以下概念的叙述请用符号在括号内注明是正确(+)或错误

(一)。

①高等植物是有胚植物。

()

②有胚植物都会产生种子。

()

③有胚植物都会产生胚乳,但有的植物胚乳在发育晚期退化。

()

④高等植物只进行有性生殖。

()

⑤高等植物都有世代交替的现象。

()

18.选择下图中的数字,正确地写出种子萌发和植物发育的过程。

19.画出异形世代交替的主要过程,注明各个环节和染色体倍数,区分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

20.下列有关生物个体发育的叙述,请用符号在括号内表示正确(+)或错误(-)。

①生物的个体发育是受精卵经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新个体的

过程。

()

②高等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种子。

()

③个体发育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并发育成具有繁殖能力的新个体的过程。

()

④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

21.根据下图分析回答适宜用风力传播花粉的特征是()

A.它是两性花

B.它的柱头伸出花外

C.它的花药在柱头之下

D.它的花药产生很多花粉粒

22.下图所示四种果实的切面,请指出果实内的种子哪些是由动物传播的?

()

A.a和bB.a和cC.b和dD.c和d

23.下列增加个体数的方式中,不属于有性生殖范畴的是()

A.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

B.蜜蜂的孤雌生殖

C.蟾蜍未受精的卵细胞经人工刺激后发育成新个体

D.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24.可能出现染色单体交换的事件是()

A.精原细胞的形成

B.蕨类植物中孢子的形成

C.苔鲜植物颈卵器中卵子的形成

D.草莓匍匐茎中第二代植物形成

25.生殖过程中常常涉及由单倍体变为二倍体或者由二倍体变为单倍体的过程,具有右图中所示的变化的生物是()

A.人类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苔藓植物

26.依下图所指出的,确定在世代交替中处于相同世代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