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499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docx

丰台高三二模语文

2017丰台高三二模语文

本试卷满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涂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华裔物理学家王中林和其博士生宋金会成功地在纳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下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纳米发电机。

这一最新成果开启了纳米科学和技术的新篇章。

 

  近十年来,纳米科学界对纳米材料合成和应用的研究方兴未艾。

尺寸微小、功耗低、反应灵敏的纳米器件和纳米机器人,一直是纳米学术界的前沿,因为它们可以完成微观医疗以及遥感等普通人力难以启及的使命。

但对于全球众多的研究者而言,最大的问题是:

不管纳米器械做到多小,仍然不得不依赖庞大的外接电源。

如果真正让这些微小器件工作起来,保持纳米系统微小而且体内可植入等特性,小型化的供电系统必不可少。

只有实现了自带电源的纳米器件才可视为真正的纳米系统,也才能在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王中林和宋金会巧妙地利用竖直结构的氧化锌纳米线的独特性质,在原子力显微镜的帮助下,研制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世界上最小的发电装置---纳米发电机。

他们充分利用了氧化锌纳米线的半导体性能和压电效应:

通过外界环境震动,无论是超声波,还是人的行走、潮汐的运动,甚至心脏跳动(如果被植入人体内部的话),使得纳米线因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动能传导,而产生微小的共振、摆动、变形,从而在表面积累起电荷,再由纳米线所附着的电极板输出电流,从而完美地实现纳米尺度的发电功能。

据测算,当时这一纳米发电机竟然能达到17%~30%的发电效率,为自发电的纳米器件奠定了物理基础。

王中林教授早在七年前就敏锐地认识到氧化锌具有独特的半导体、光学和生物特性等其他纳米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带领科研小组,一直致力于以氧化锌为基础的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001年,他们首次合成氧化锌半导体纳米带,这一重大科研成果震动了整个纳米学界。

王中林团队的科研成果表明,纳米发电机的发明势必是纳米科技界的重大科研里程碑,其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取材于《纳米发电机问世》)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方兴未艾:

艾,读作“yì”,为“停止”之意。

B.“难以启及”“潮汐”“附着”三词书写都正确。

C.电荷:

“荷”字与“荷枪实弹”中的“荷”同音。

            

D.震动:

意为“使人心不平静”,可与“振动”替换。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纳米发电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次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

B.具有功耗低、反应灵敏等特点。

C.能为纳米器械工作提供电源保障。

D.在科技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根据“材料一”,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纳米发电机实现发电所需条件的一项是(3分)

A.机械运动B.氧化锌纳米线

C.原子力显微镜D.电极板

材料二

摩擦运动产生的微小能量收集起来能不能发电?

王中林教授的回答是“能”。

2011年,王中林教授发现表面上修饰着纳米结构的塑料薄膜,互相摩擦就有静电产生,而且这种方式产生的电压电流是过去用压电产生的几十倍。

基于这样的发现,王中林团队研制出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并在2014年将其输出功率提高了五个数量级。

从2006年开始,王中林团队先后发明了压电式纳米发电机、热势纳米发电机、混合型纳米发电机、摩擦纳米发电机,用单根氧化锌纳米线实现了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转化。

此外,美国另一科学家与中国科学家联合开发一种能从汽车车轮与地面的摩擦中收获能量的纳米发电机,将车辆的燃油效率提高10%。

而中科院纳米能源所2014年也成功研制出旋转型摩擦纳米发电机,首次实现了恒定电源的输出。

纳米发电机可以收集机械能,如人体运动、肌肉收缩等所产生的能量;还可收集震动能和流体能量,如声波和超声波产生的能量;体液流动、血液流动和动脉收缩产生的能量。

然后将这些能量转化为电能,提供给纳米器件。

纳米发电机在生物医学、军事、无线通信、无线传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例如:

每个人的衣服、鞋子里放置这样的电源,肢体运动时就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为身上携带的电子设备(包括MP3、手机等)提供能量。

还可用来植入皮下,利用肌肉活动来供电,不需要更换电池,就可以检测血脂、血糖和心脏活动。

甚至可应用到安保方面,将传感器安装到门把手上、地面上、屋子里,有人触碰上就可产生信号,实现报警或启动监视状态。

目前,纳米发电机可以预想的主要有三大应用领域:

第一大领域是移动通讯、移动能源,也就是逐渐流行的可穿戴智能设备。

第二个应用是自驱动的传感,包括健康监测、物联网、环境监测方面等等。

第三大领域则较为长远,利用大能源发电。

比如现有的风力发电机,体积庞大,风力太小带动不起来。

而利用纳米发电技术,在一堵墙上做出蜂窝状的小洞,只要有风就可以发电,也就是说,纳米发电机具有大规模收集和转化自然界中机械能的潜力,有望成为绿色能源供给的全新途径。

和传统的电磁发电机相比,纳米发电机具有诸多优势。

例如,摩擦发电机由薄膜高分子材料和薄膜电极材料制成,具有极轻的重量和极小的体积,特别适合于为小型电器提供电能;摩擦发电机的制作材料均为大规模工业化原料,其结构简单,制作成型简便,制作成本大大低于其他发电技术,为其广泛应用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

(取材于《可收集摩擦发电的纳米发电机》)

4.根据“材料二”,下面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1年,王中林团队发明摩擦纳米发电机,并将其输出功率提高五个数量级。

B.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以收集摩擦运动中产生的能量,来提高车辆的燃油效率。

C.纳米发电机可收集机械能、震动能、流体能等一切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D.纳米发电机一旦装上电池后,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

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纳米发电机应用性”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泛B.永久C.便捷D.绿色

6.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电磁发电机相比,不属于纳米发电机优势的一项是(2分)

A.摩擦发电B.体积小、重量轻

C.适合为电器提供电能D.制作成型简便,成本低

材料三

如今,纳米技术几乎涉及到现有的一切基础性科学技术领域,并已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等发生革命性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当人们憧憬着纳米技术将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前景时,也应该冷静地考虑纳米技术将对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负责任的发展纳米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上发展纳米技术的重要理念。

日本于1990年就开展了工程纳米材料毒理方面的研究。

美国自2000年提出纳米技术开发计划的同时,就提出考虑纳米技术的负面影响。

中国自2005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始资助研究纳米科技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的项目。

研究表明,纳米材料在其生产、运输、使用、储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环境中,从而对生态和人体都可能造成影响。

首先,纳米粒子通过肺呼吸、皮肤渗透、肠道系统以及医疗过程中被有意的注入(或由植入体释放)进入人体,可能对肺部产生炎症,可能会穿过血脑屏障向脑组织、血液或者其他组织迁移,并对机体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其次,人工纳米材料由于其尺寸较小,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因此人工纳米材料进入环境之后,还可能与环境中的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对环境中的微生物、植物、动物等产生生态毒性效应,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失稳,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刚刚开展,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但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除此之外,纳米技术可能会完成许多超乎想象的工作,彻底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也对社会伦理道德存在潜在的威胁。

如果利用纳米技术改变基因和细胞结构,那么人类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去生育后代,从而改变传统的生育方式和人类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方式,到时传统的父母双亲的概念就不存在了。

如果结合转基因技术等新技术,也许未来人类的寿命将得到不断的延长。

如果每个人都可长生不老,那么必将导致地球有限的空间人满为患,而且再也没有人去珍惜时光,追求生命的价值,这样的社会也必将衰落。

这对人类的伦理道德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取材于《纳米技术的潜在风险研究进展》)

7.根据“材料三”,下面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纳米技术可以触及到基础性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并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B.研究纳米科技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表明了中国在发展纳米技术时具有负责任的态度。

C.纳米材料进入环境之后,就会与环境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进而产生生态毒性效应。

D.如果利用纳米技术改变人类基因和细胞结构,那么传统的父母双亲的概念就会消失。

8.纳米技术将会在哪些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加以概括。

(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

又一女赘曹宁为婿,相助工作,甚相得也。

二牛生一子曰三宝。

女亦生一女,因住母家,遂联名曰四宝。

其生也同年同月,差数日耳。

姑嫂互相抱携,互相乳哺,襁褓中已结婚姻。

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

小家不知别嫌疑,于二儿嬉戏时,每指曰:

“此汝夫,此汝妇也。

”二儿虽不知为何语,然闻之则已稔矣。

七八岁外,稍稍解事,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不相避忌。

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锦夫妇并殁。

曹宁先流转至京师,贫不自存,质四宝于陈郎中家——不知其名,惟知为江南人——二牛继至,会郎中求馆僮,亦质三宝于其家,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

郎中家法严,每笞四宝,三宝必暗泣;笞三宝,四宝亦然。

郎中疑之,转质四宝于郑氏,而逐三宝。

三宝仍投旧媒媪又引与一家为馆僮久而微闻四宝所在乃夤缘

入郑氏家数日后得见四宝相持痛哭时已十三四矣。

郑氏怪之,则诡以兄妹相逢对。

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遂不疑。

然内外隔绝,仅出入时相与目成而已。

后岁稔,二牛、曹宁并赴京赎子女,辗转寻访至郑氏。

郑氏始知其本夫妇,意甚悯恻,欲助之合卺而仍留服役。

其馆师严某,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昌言排斥曰:

“中表为婚礼所禁,亦律所禁,违之且有天诛。

主人意虽善,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见悖理乱伦而不沮,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

”以去就力争。

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

后四宝鬻为选人妾,不数月病卒。

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或曰:

“四宝虽被迫胁去,然毁容哭泣,实未与选人共房帏。

惜不知其详耳。

”果其如是,则是二人者,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瞑不视者矣。

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

或又曰:

“是非泥古,亦非好名,殆觊觎四宝,欲以自侍耳。

”若然,则地狱之设,正为斯人矣。

(取材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

【注】

夤缘,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甚相得也得:

契合

  B.然闻之则已稔矣稔:

成熟

  C.则诡以兄妹相逢对诡:

假装

  D.后四宝鬻为选人妾,鬻: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二儿虽不知为何语四宝虽被迫胁去

B.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笞三宝,四宝亦然

  C.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见悖理乱伦而不沮

  D.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以去就力争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家不知别嫌疑

屋子小不知道怎么躲避嫌疑

B.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

适逢康熙辛丑年到雍正癸卯年,年年歉收

C.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

这是促成别人做坏事,不是君子的行为

D.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三宝发疯跑出去,没有人知道他去哪儿了

1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三宝仍投旧媒媪又引与一家为馆僮久而微闻四宝所在乃夤缘入郑氏家数日后得见四宝相持痛哭时已十三四矣。

13.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

(3分)

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

(3分)

14.文中结尾处,有人评价严某“是非泥古,亦非好名”,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

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5~18题。

(18分)

早 春

【唐】刘长卿①

微雨夜来歇,江南春色回。

本惊时不住,还恐老相催。

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

岂堪沧海畔,为客十年来。

【注】①刘长卿,字文房,工于诗。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一夜微雨,江南春回,一派生机盎然,但丝毫不含有诗人热爱春色之情。

B.颔联写作者微妙的心理变化,本已惊叹时节变换不停,又恐惧时间流逝催人衰老。

C.尾联进一步抒情,人事变迁,长期客居在外,这种辗转流离之苦叫人怎能禁受。

D.全诗开篇写早春之美,收笔时却已触及人生苦痛,情感自然转化,行文跌宕生姿。

16.刘长卿《早春》“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两句,伤春感怀。

下面诗句与此两句内涵最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冰消泉派动,日暖露珠晞。

已酝看花酒,娇莺莫预飞。

(【唐】刘威《早春》)

B.听鸟闻归雁,看花识早梅。

生涯知几日,更被一年催。

(【唐】畅诸《早春》)

C.一种和风至,千花未放妍。

草心并柳眼,长是被恩先。

(【唐】李中《早春》)

D.野树花初发,空山独见时。

踟蹰历阳道,乡思满南枝。

(【唐】储嗣宗《早春》)

17.古人对刘长卿的诗曾评价道:

“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

”“兴在象外”,即指不再拘泥于诗中一花一草的细微意象,而是指向诗外的无穷境界,追求“象外”之美,“有余味不尽之妙”。

请分别赏析刘长卿的《早春》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象外之兴。

(6分)

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

①刘长卿《早春》写春雨夜来,杜甫《春夜喜雨》也写了春雨夜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

②刘长卿《早春》感叹“花无百日开”,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身世也有类似诗句:

“______,______。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刘长卿《早春》感叹“作客十年来”,杜甫《登高》也有类似感叹:

“____,____。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扒火车

 ①父亲扒过火车,在浙赣线上。

  ②他扒的是拉煤的货车。

火车经过车站时,父亲挑着一担米糖,身影如风,和火车进行赛跑。

他的脚下,像装了风火轮一样,越跑越快。

就在火车驶离站台的一瞬间,父亲纵身一跃,一手稳稳地托住肩上的担子,一手凌空攀上车门边的把手,三下两下,身手敏捷地上去了。

彼时,天边夕阳正在缓缓坠落,在这个背景的衬托下,父亲站在火车顶上黝黑的剪影,伟岸,如松。

  ③其实,这是我理想中的父亲,和儿时连环画上的铁道游击队差不多。

父亲个子瘦小,身单力薄,别说是挑一担米糖追赶火车,就是让他在平地上挑稍微重一点的担子,也是吭哧半天,举步维艰。

但是,他确实扒过火车,在浙赣线上。

  ④我老家丰城以产煤而闻名江南,素称煤海,浙赣铁路特意在这里设了一个小站,每天挖出山一样的煤炭,从小站的煤场装运出发,过樟树,过新余,过宜春,过萍乡,一路西行到达湖南株洲,然后换火车头,转京广线南下或者北上。

我的家,就在小站二十里地开外的一个小山村。

  ⑤1977年冬末的黄昏,万物萧条,母亲挑着一对空箩筐,走在去镇子的路上,父亲袖着双手,缩头缩脑,亦步亦趋,跟在母亲的背影里。

寒风凛冽,如刀,从平原那边一刀一刀割过来。

两个人走到镇上时,又冷又饿,几乎要虚脱。

母亲娘家的舅舅住在镇上,开一爿铁匠铺。

母亲带着父亲在她舅舅的店里,厚着脸皮喝了两碗稀粥,仰仗舅舅担保,在镇子东边的糖坊里赊了六十斤米糖。

  ⑥和往年一样,母亲摸黑又送了五里路,把担子搁下,紧了紧父亲扎在破棉袄上的腰带,叮嘱道:

“小心点儿,一家人能不能过个年,就看米糖能不能卖出去了,就指望你了。

”黑暗中,父亲点了点头。

母亲又从怀里掏出两枚煮熟的鸡蛋,放进父亲里面衬衣的口袋里,说:

“明天你生日,带上吧。

”父亲又是点了点头,然后在母亲的注视下,挑着六十斤米糖,一步三颤,嘴边呼呼地冒着白气,像只鸭子一样摇摇晃晃,朝煤矿火车站的方向一路歪下去。

  ⑦不远处的村落,隐在荒凉的山坳间,灯火稀疏,偶尔几声狗吠,在寒冬的夜空中,空荡荡地响起,空荡荡地落下。

父亲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凌晨四点,终于到了煤矿火车站。

偌大的车站,空荡无人,几盏昏暗的路灯,亮在半空中,异常冷清。

  ⑧父亲观望了一阵,然后蹲在铁路脚下,从箩筐里摸出两个用针线缝补起来的大蛇皮袋,将箩筐套在里面扎牢固,还特意在外面留了很长的麻绳。

忙完这些,他爬上火车尾部的一节露天车厢,手攥住麻绳的另一头,像用水桶在井里打水一样,站在车顶边沿,将那两个大口袋吃力地拽了上去。

  ⑨这时,一盏马灯从扳道房里游离出来,灯光昏黄如豆。

父亲忙猫腰隐在旮旯里,心里无比恐慌。

那盏马灯一路逡巡,从车头到车尾,走走停停,走到父亲这边的车厢停住了,父亲听见脚底下有男人瓮声瓮气的嘀咕声:

“今天老汉我六十岁生日,高兴哩,每人发六个馒头。

”紧接着,车下扔上来一个塑料袋,准确无误地砸在父亲头上。

父亲瞬间明白了什么,忙站起身去看——一个穿铁路制服的老人,举着马灯,左脚有些跛,已经踅回身,一高一低地朝车头摆去,不时往车厢里扔东西。

  ⑩原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还有一群同路人,更没想大家早已在老人的眼皮底下。

父亲看着老人远去的灯光,温暖无比,他想说些“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之类的祝福话,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

父亲捏了捏自己衬衣口袋里两枚圆溜溜的熟鸡蛋,踮脚望了望老家小山村的方向,眼泪无声地涌了出来。

  ⑾火车是在第二天下午才出发的。

火车一声长鸣,浑厚深沉,惊醒了沉睡在煤堆里的父亲。

他蓬头垢面,全身黑乎乎的,像一个挖煤工。

父亲探出脑壳,警觉地看了看四周。

冬天的下午,没有阳光,天幕低垂,病恹恹的,满是阴霾。

远处,是枯瘦的山水,空旷的田野,还有一排排光秃秃的直刺向天空的白杨树。

火车过樟树,过新余,过宜春,一路呼啸,向西驶去。

火车头喷出的一团团白雾,在暗哑的黄昏里,炊烟一样袅袅升起,把父亲看得如痴如醉。

  ⑿父亲心想,家里该喂猪打潲,做晚饭了。

(取材于夏阳的同名小说)

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活中的父亲跟连环画上的铁道游击队队员差不多,擅长奔跑、跳跃,攀爬火车时身影如风,动作敏捷。

B.母亲娘家的舅舅生活宽裕,但不愿招待亲戚,父母只能厚着脸皮喝了两碗稀粥,这反映出贫困年代亲情的淡薄。

C.母亲精明强干,勤俭持家,小说以母亲这一形象衬托父亲形象,说明贫苦生活能使人由懦弱变为坚强。

D.小说选取冬末的黄昏、夜晚、下午等三个时间点展开叙事,并分别穿插环境描写,使父亲这一形象丰满,富有感染力。

20.赏析第⑤⑥段中的加点词。

(6分)

寒风凛冽,如刀,从平原那边一刀一刀割过来。

(父亲)朝煤矿火车站的方向一路歪下去。

21.在第⑩段中,火车出发前,父亲的眼泪“无声地涌了出来”,而在第

段中,火车出发后,父亲又“如痴如醉”。

这是为什么?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2.小说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23.小说中描述了穿铁路制服的老人无声地帮助扒火车者的情节,这说明在物质生活极度困苦的年代,世上依然存在着一种温暖。

这种温暖,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也能看到,请你从中选取一例,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所体现的人性之美,并对此作出评价。

(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4.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①高中三年,我们阅读了数部经典名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写几条阅读经典名著的建议,供即将进入高中的学弟学妹参考。

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

②不久前,《红楼梦》被网友称为读不下去的名著,这让作家王蒙难以理解:

“如果连这点累劲儿都没有,我们的精神生活就完蛋了,我们就都变成了懒汉、傻子。

”你是否同意王蒙的观点?

请结合《红楼梦》相关内容阐述理由。

要求观点鲜明,自圆其说。

③请以“家”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25.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据报道,焦虑的中国父母试图确定子女的天赋,这引发了基因检测热潮。

一位家长说,经过基因检测,她的大儿子更擅长运动,于是决定放弃国际象棋,重点学习击剑;她的小儿子更擅长绘画,于是决定重点学习美术。

这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请以“懂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有细节,有描写。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8道小题,共24分。

1.C。

【解析】A项“艾”读作“ài”;B项应为“难以企及”;D项“震动”不能与“振动”替换。

2.C。

【解析】A项原文为“首次”“相互转换”表述错误;B项“具有功耗低、反应灵敏等特点”的是纳米器件而非纳米发电机;D项应为“在纳米科技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C。

【解析】“原子力显微镜”是实验所需条件,而非“纳米发电机实现发电所需条件”。

4.B。

【解析】A项“将其输出功率提高五个数量级”是在2014年;C项可收集“一切能量”,表述错误;D项“纳米发电机一旦装上电池后”,表述错误。

5.B。

【解析】文中没有“永久”这一信息。

6.C。

【解析】文中表述为“适合为小型电器提供电能”。

7.B。

【解析】A项“触及到基础性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表述绝对;C项原文为“人工纳米材料进入环境之后,还可能与环境中的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对环境中的微生物、植物、动物等产生生态毒性效应”。

D项逻辑错误。

原文中说,如果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去生育后代,从而改变传统的生育方式和人类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方式”,传统的父母双亲的概念就会就消失。

8.【答案要点】

①开启了纳米科学和技术的新篇章。

②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军事、无线通信、无线传感等方面,给科研、生活等带来便捷。

③可能对生态和人体造成影响。

④能够完成超乎想象的工作,改变人们的生活。

⑤对社会伦理道德存在潜在的威胁。

【评分标准】共5个要点,答及1点1分,2点2分,3点3分,4点5分。

答满4点即给满分。

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6道小题,共24分。

9.B【解析】熟悉。

3分。

10.A【解析】A.连词,虽然。

B.转折连词,然而/代词,这样C.连词,并且/连词,却D.连词,因为/介词,拿。

3分。

11.A【解析】小户人家不懂得分开来消除疑忌。

3分。

12.三宝仍投旧媒媪/又引与一家为馆僮/久而微闻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