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5800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docx

MBR调试方案管理手册

本部分包括:

调试条件、调试准备、试水方式、单机调试、单元调试、分段调试、接种菌种、驯化培养、全线连调、检测分析、改进缺陷、补充完善、正式试运行、自行检验、正式提交检验、竣工验收。

1、调试部分

1.1调试条件

(1)土建构筑物全部施工完成;

(2)设备安装完成;

(3)电气安装完成;

(4)管道安装完成;

(5)相关配套项目,含人员、仪器,污水及进排管线,安全措施均已完善。

1.2调试准备

组成调试运行专门小组,含土建、设备、电气、管线、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与建设方代表共同参与;

(1)拟定调试及试运行计划安排;

(2)进行相应的物质准备,如水(含污水、自来水),电,药剂的购置、准备;

(3)准备必要的排水及抽水设备,堵塞管道的沙袋等;

(4)必须的检测设备、装置(PH计、试纸、COD检测仪、SS);

(5)建立调试记录、检测档案。

1.3试水(充水)方式

(1)按设计工艺顺序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

(2)构筑物未进行充水试验的,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1/3、1/3、1/3充水,每充水1/3后,暂停3-8h,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

特别注意:

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

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

(3)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1.4单机调试

(1)工艺设计中单独工作运行的设备、装置或非标均称为单机。

应在充水后,进行单机调试。

(2)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作用和管线连接。

2)认真消化、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机座是否固定牢。

3)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

无异常时方可点动。

4)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润滑脂)加至油标指示位置。

5)了解单机启动方式。

6)点动启动后,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

7)点动无误后,作3-5min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作1-2h的连续运转,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50-60℃,除说明书有特殊规定者,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

单机连续运行不少于2h。

(3)单车运行试验后,应填写运行试车单,签字备查。

1.5单元调试

(1)单元调试是按水处理设计的每个工艺单元进行的,如格栅单元、气浮池单元、MBR单元、污泥浓缩脱水单元的不同要求进行的。

(2)单元调试是在单元内单台设备试车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每个单元可能有几台不同的设备和装置组成,单元试车是检查单元内各设备连动运行情况,并应能保证单元正常工作。

(3)单元试车只能解决设备的协调连动,而不能保证单元达到设计去除率的要求,因为它涉及到工艺条件、菌种等很多因素,需要在试运行中加以解决。

(4)不同工艺单元应有不同的试车方法,应按照设计的详细补充规程执行。

1.6接种菌种

接种菌是针对生化部分处理单元而言的。

(1)接种量的大小

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

只要按照规范施工,好氧菌可在规定范围正常启动。

(2)启动时间

应特别说明,菌种、水温及水质条件,是影响启动周期长短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讲,低于20℃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

因此,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两次投加,以每天6000m3为例,建议第一期,在好氧池中投加(注意应采取措施防止无机物污泥进入)12t活性污泥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3-7d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连续进水20-30d,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向两池分别投加10-20t活性污泥,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

(3)菌种来源

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拉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

1.7驯化培养

(1)驯化条件

一般来讲,微生物生长条件不能发生骤然的突出变化,常规讲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驯化过程应当与原生长条件尽量一致。

(2)驯化方式

驯化条件具备后,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递增幅度的大小按厌氧、好氧工艺及现场条件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好氧正常启动可在10-20d内完成,递增比例为5-10%。

1.8全线调试

(1)当上述工艺单元调试完成后,污水处理工艺全线贯通,污水处理系统处于正常条件下,即可进行全线连调。

(2)按工艺单元顺序,从第一单元开始检测每个单元的pH值(用试纸))、SS(经验目测)、COD(仪器检测),确定全线运行的问题所在。

(3)对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工艺的单元,全面进行检测调试,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4)各单元均正常后,全线连调结束。

1.9抓住重点检测分析

(1)全线连调中,按检测结果即可确定调试重点,一般来讲,重点都是生化单元。

(2)生化单元调试的主要问题

1)要认真检查核对该单元进出水口的位置、布水、收水方式。

2)检查管道所有固定处及固定方式,必须牢固可靠,防止产生通水后管道产生松动现象。

3)进水前排泥管注意排气。

4)检查潜水泵、潜水搅拌机、MBR膜组件的安装质量,不仅要求牢固可靠,而且MBR膜组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高低误差不大于±1cm,检查无误后方可通水。

5)进水淹没潜水泵后,方可启动MBR池潜水泵。

启动鼓风机,观察MBR池的曝气量,气量大、气泡细、翻滚均匀为最佳状态。

6)MBR生物池好氧段反应区应保证DO不小于2mg/L。

超过上述规定将可能破环系统正常运行。

1.10改善缺陷、补充完善

(1)连续调试后发生的问题,应慎重研究后,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予以完善,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2)一般来讲,改进措施可与正常调试同步进行,直到系统完成验收为止。

1.11试运行

(1)系统调试结束后应及时转入试运行。

(2)试运行开始,则应要求建设方正式派人参与,并在试运行中对建设方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运行操作。

(3)试运行时间一般为10-15d。

试运行结束后,则应与建设方进行系统交接,即试运行前期污水站全部设施、设备、装置的保管及运行责任由工程施工承包方自行承担;试运行期,则由施工方、建设方共同承担,以施工方为主;试运行交接后则以建设方为主,施工方协助;竣工验收后则全权由建设方负责。

1.12自验检测

(1)由施工方制定自验检测方案,并做好相应记录;

(2)连续三天,按规定取水样(每2h一次,24h为一个混合样,分别在进出水口连续抽取每天进行检测指标主要为COD、pH、SS),合格后即认定自检合格。

1.13交验检测

(1)由施工方将自检结果向建设方汇报,建设方认同后,由建设方寄出交验书面申请报告,报请当地环保监测主管部门前来检测;

(2)施工方,建设方共同准备条件,配合环保主管部门进行检测;

(3)检测报告完成后,工程技术验收完成。

1.14竣工验收

(1)由施工方向建设方提交竣工验收申请,并向建设方提供竣工资料;

(2)由建设方组织,并正式起草竣工验收报告,报请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3)正式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2.MBR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

本部分内容包括:

MBR污水处理厂操作规程、重要设备操作规程、MBR生物系统管理手册、水质指标检测指导手册等。

1总则

本规程是用于指导污水处理、正常运行的技术文件和依据,它包括职责、管理范围、运行原理、操作守则、化验检测、维护管理等相关内容。

由于各企业情况存在差异,每个企业还应按企业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和岗位职责,作为本规程的细化和补充。

本规程适用于MBR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操作运行员工,也适用于管理、化验、技术和维护检验人员,还可供有关专业人员参考。

污水处理营运人员,应进行相关岗位的培训,应达到懂原理、会操作、能诊断、可排故,同时还可进行简单的维护管理,保证处理效果。

特别提示:

不认真阅读本规程或违规进行操作,将可能造成事故或损失。

2职责

污水处理站员工应保证站内所有设施的完好,并处于良好的运行工作状态,发现故障及时排除,不得带病工作,不得违章作业。

严格执行本规程和企业相关规定,尽职尽责搞好本职工作,实现安全运行,达到废水处理要求效果。

做好营运工作记录和水质检测报表,接受企业主管和相关部门的检查。

对企业污水外排,收费免责,做好污水回收利用,促进企业节水增效。

3管理范围

从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起,至污水流经污水处理站的各个单元,实现达标排放后,排出污水厂或压力外排排入受纳水体的全部建构筑物、设备、仪表、控制系统和绿化、安全系统。

(其单元名称详见工艺流程图)

4工艺过程和功能原理

(1)工艺

采用物化(物理和化学)和生化(生物工程)相结合,以生化工艺为主导的工艺流程,对废水进行处理,经过分离、调节、生化、过滤等工艺单元,将无机污染物以固体分离,有机污染物转换成CO2、H2O和剩余污泥,使污水得到净化。

(2)各单元功能介绍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功能

1

机械粗格栅

1

利用机械旋转筛网将中小颗粒物自动分离。

2

气浮池

1

运用大量微气泡扑捉吸附细小颗粒胶黏物使之上浮,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

3

MBR一体化池

1

泥水通过滤膜分离;

利用生物菌的快速增殖降解功能,

对有机物进行充分降解硝化,实现污水净化。

4

污泥处理系统

1

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干化以及外运;

包含浓缩、进泥、脱水、自洁,回流、干化、堆场等设施。

5

电气控制系统

1

完成各工艺单元的运行;

显示报警和手动、半自动(全自动)运行控制功能。

5工艺单元操作培训规程

1.操作分工

污水站人员按职能分为管理、技术(一般兼化验)、现场运行三个岗位,现场岗位又可按人员配置分成控制、运行和污泥处理等不同职责,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合作运行,也可根据污水厂规模不同的职责合并。

2.班前工作

1)穿工作服做好上班准备;

2)认真进行交接班,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3)在控制室对运行各单元情况进行核对,特别查清运行不正常单元;

4)首先对存在问题的单元进行一次检查,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

5)结合班中巡检要求,对污水站进行一次系统检查,检查运转设备润滑状况。

特别注意水泵、风机润滑油位,严禁少油、无油运转,避免设备事故。

3.操作规程

1)机械格栅应按照设定时间运转,开机停机时间按工程实际状况设定。

2)气浮池中污水提升泵为液位控制自动运行方式,高位开泵、低位停泵,超位水位也可设立两台泵短期同时运行。

电控箱应有工况故障显示,设备故障发生应在8-24h内排除,防止无备泵连续运行情况发生,以杜绝运行事故。

3)MBR一体化池分为厌养、缺氧、MBR池三部分。

MBR反应池按照《MBR生物系统管理手册》进行。

4)污泥浓缩系统按照MBR一体化池排泥时间调节运行状态,具体操作参照《厢式压滤机操作规程》

5)日常化验指标为:

a)进出水:

SS、COD、pH、氨氮、BOD等;

b)MBR生物池:

MLSS、SV、pH、DO、细菌镜检等。

4.主要或关键设备操作要点:

(a)机械格栅及传输设备

1)开机前检查栅前物,清理筛网;

2)检查排渣、润滑、反冲等关键设施;

3)运转应平衡,无异常。

(b)泵类设备

1)水泵开机前检查运转(手盘动)和润滑情况;

2)检查相关阀门是否处于正常位置;

3)严禁空泵运转和超载,正常运转温度应不大于65℃,防止设备事故。

4)定期检查泵叶轮处是否有堵塞现象

(c)潜水搅拌机

1)水泵开机前检查运转(手盘动)和润滑情况;

2)检查搅拌机安装固定是否稳固。

(d)气浮机

1)彻底清扫气浮装置的各个部分;检查溶气水泵、空压机的完好程度,包括水泵的润滑加油、填料的松紧、空压机的加注机油等;检查电源、线路,并作短暂的空载运转,以判断泵与空压机的转向是否正确、有无杂声及发热现象;

2)按要求配置混凝剂,控制好浓度,并根据小样试验,初步确定药剂投加量;

3)对各部分的阀门进行启闭,并按要求分别置于开或关的位置;

4)拆下所有释放器,检查堵塞情况;

5)检查连接溶气罐和空压机间管路上的单向阀的安装是否正确;

6)按照溶气泵最大压力再加29.4kPa,调整好空压机的最低压力限位开关,以保证溶气罐的水不致进入空压机的气包。

(e)检测化验

1)检测化验应严格按标准规定进行操作;

2)所用标准溶液、试剂和滴定溶液必须有明确标定结果;

3)检测结果应多重检查认定,并填写记录备查。

5.班后

(1)下班前应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做好记录;

(2)对水、气、电、药等各种管线阀门进行检查,并应处于良好的备用工况状态;

(3)做好交接班记录,认真交接班。

6.其它注意事项

(1)认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特别是对水池、设备巡检时一定要高度集中,不得跨安全防护栏外作业;

(2)机电设备检修应切断电源,在中控室开关处示挂“不符合闸”标示前;

(3)污水、污泥均应严格按规定消毒处理,不得随意挺到、堆放;

(4)所有污水处理用药剂、原料等均不能与生活饮用水源和食品接触,防止中毒事故。

附:

MBR一体化水处理池系统管理手册

1原理

MBR生物系统的厌氧-好氧微生物是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生力军,其原理是生物降解。

2MBR生物系统活性污泥性状

MBR生物系统活性污泥的形、色、嗅活性污泥外观似棉絮状,亦称絮粒或绒粒,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正常活性污泥呈黄褐色。

供氧曝气不足,可能有厌氧菌产生,污泥发黑发臭;溶解氧过高或进水过淡,负荷过低色泽转淡。

良好活性污泥带泥土味。

3培菌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消化施工设计图纸资料及管理运行手册;

(2)检查熟悉系统装备及管线阀门,指示记录仪表;

(3)清理施工时遗留在池内杂物;

(4)加注清水或泵抽河水做渗漏试验,单台调试后联动试车,调好出水堰板至污水处理可正常工作。

4培菌方法

(1)培菌条件

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1)营养物

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5∶1。

2)溶解氧

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

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反应区中,以直径500μ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反应区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控制。

调试一般认为,反应区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

3)温度

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加速,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10-45oC,适宜温度为15-35o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

4)酸碱度

一般pH为6-9。

特殊时,进水pH最高可为9-10.5,超过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

(2)培菌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

在温暖季节,先使反应区充满生活污水,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观察污泥颜色由黑转黄即可开始进水。

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

为加快培养进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汁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

特别注意,培菌时期(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

2)干泥接种培菌法

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

一般按反应区总容积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适量工业废水和浓粪便水。

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需浓度。

3)驯化

在培菌阶段后期,将生活污水和外加营养物量,逐渐减少,工业废水比例逐渐增加,最后全部转为受纳工业废水,这个过程称为驯化。

理论上讲,细菌对有机物分解必须有酶参与,而且每种酶都要有足够数量。

驯化时,每变化一次配比时,需要保持数天,待运行稳定后(指污泥浓度未减少,处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变动配比,直至驯化结束。

小城镇MBR污水厂主要是针对小城镇污水,污水成分中工业污水成分较低,一般驯化阶段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递增幅度的大小按厌氧、好氧工艺及现场条件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正常启动可在10-20d内完成,递增比例为5-10%。

5运行管理

(1)巡视

指每班人员必须定时到处理装置规定位置进行观察、检测,以保证运行效果。

(2)MBR缺氧池观察

反应区曝气期间全面积内应为均匀细气泡翻腾,污泥负荷适当。

运行正常时,泡沫量少,泡沫外呈新鲜乳白色泡沫。

1)反应区中有成团气泡上升,表明液面下有曝气管或气孔堵塞;

2)液面翻腾不均匀,说明有死角;

3)污泥负荷高,水质差,泡沫多;

4)泡沫呈白色,且数量多,说明水中洗涤剂多;

5)泡沫呈茶色、灰色说明泥龄或污泥被打破吸附在泡沫上,应增加排泥;

6)泡沫呈其它颜色,水中有染料类物质或发色物污染;

7)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气泡较粘,不易破碎。

(3)污泥观察

生化处理中除要求污泥有很强的活性,除具有很强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外,还要求有良好沉降凝聚性能,使水经沉淀区后彻底进行泥水分离。

1)污泥沉降性SV30是指反应区混合液静止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体积少,沉降性好,MBR城镇污水厂SV30常在15-30%之间。

污泥沉降性能与絮粒直径大小有关,直径大沉降性好,反之亦然。

污泥沉降性还与污泥中丝状菌数量有关,数量多沉降性差,数量少沉降性好。

2)污泥沉降性能还与其它几个指标有关,它们是污泥体积指数(SVI),混合液悬浮物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浓度(mLVSS)、出水悬浮物(ESS)等。

3)测定水质指标来指导运行

a)BOD/COD之值是衡量生化性重要指标。

①BOD/COD≥0.25表示可生化性好,BOD/COD≤0.1表示生化性差;

②进出水BOD/COD变化不大,BOD也高,表示系统运行不正常;

③出水的BOD/COD比进水BOD/COD下降快,说明运行正常。

b)出水悬浮物(ESS)是衡量生物系统的另一个指标。

①ESS≥30mg/l时则表示污泥沉降性不好,应找原因纠正;

②ESS≤30mg/l则表示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4)MBR反应区控制主要因素

1)维持好氧区合适的溶解氧,一般控制1-4mg/l,正常状态下监测反应区出水端DO=2mg/l为宜;

2)保持水中合适的营养比:

C(BOD):

N:

P=100:

5:

1。

(5)MBR运行模式

MBR生物处理工艺是一种集兼氧、好氧反应及过滤于一体的连续进出水的活性污泥法。

通过膜过滤回流的混合液,增加兼氧池及好氧池的微生物数量及污泥龄,使污水在反应池中处于最佳状态的脱N除P工况,以最大限度地去除N和P。

6污泥性状异常分析及应对措施

异常现象症状

分析及诊断

解决对策

反应区有臭味

反应区供O2不足,DO值低,

出水中氨、氮有时偏高。

增加供氧,使反应区出水的

DO高于2mg/L。

污泥发黑

反应区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析出H2S,其与Fe生成FeS。

增加供氧

污泥变白

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

如有污泥膨胀,

参照污泥膨胀对策。

进水pH值过低,反应区pH≤6,

丝状菌大量生成。

提高进水pH值

沉淀区有大块

黑色污泥上浮

沉淀池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

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

出水中氨、氮往往较高。

防止沉淀池有死角,

排泥后在死角处

用压缩空气冲或高压水清洗。

沉淀区泥面升高,初期出水特别清澈,流量大时

污泥成层外溢。

SV>90%,SVI>20mg/L,

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污泥膨胀。

投加液氯,提高pH值,用化学法杀死丝状菌;投加颗粒碳黏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

提高DO;间歇进水。

沉淀区泥面过高

丝状菌未过量生长,MLSS值过高。

增加排液

沉淀区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

微型动物死亡,污泥絮解,

出水水质恶化,COD、BOD上升,

进水中有毒物质浓度过高,

或pH值异常。

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物,

或引进生活污水,使污泥复壮,

或引进新污泥菌种。

沉淀区有细小污泥不断外漂

污泥缺乏营养;进水中氨、氮浓度高,

C/N不合适;池温超过40℃;

激波传质器紊动过激烈使絮粒破碎。

投加营养物或

引进高浓度BOD水,使F/M>0.1,

停开部分激波传质器。

沉淀区上清液混浊,出水水质差

污泥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完全。

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

反应区表面出现类似厚粥的浮渣覆盖于表面

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发菌过量生长,

或进水中洗涤剂过量。

清除浮渣,

避免浮渣继续留在系统内循环,

增加排泥。

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混浊,水质差;游动性

小型鞭毛虫多。

水质成分浓度变化过大;

废水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

废水中含毒物或pH值不足。

使废水成分、浓度

和营养物均衡化,

并适当补充所缺营养。

污泥过滤困难

污泥解絮

按不同原因分别处置

污泥脱水后

泥饼松

有机物腐败

及时处置污泥

凝聚剂加量不足

增加剂量

反应区中

泡沫过多,色白。

进水洗涤剂过量

增加喷淋水或消泡剂

反应区泡沫

不易破碎,发黏。

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

降低负荷

反应区泡沫

茶色或灰色

污泥老化,泥龄过长,

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

增加排泥

进水pH值下降

好氧处理中负荷过低

增加负荷

出水色度上升

污泥解絮,进水色度高。

改善污泥性状

出水BOD、COD

升高

污泥中毒

污泥复壮

进水过浓

提高MLSS

进水中无机还原物(S2O3-,H2S)过高

增加曝气强度

COD测定受Cl-影响

排除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