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5836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docx

15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2010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学》试卷(2010年3月7日)启用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

A.应用学科B.新兴学科C.基础学科D.边缘学科

2.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传统D.科技水平

3.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A.顺序性规律B.互补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个别差异性规律

4.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生涯分成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生涯关注理论的美国学().

A、费勒B、布鲁姆C、费斯勒D、奥恩斯坦

5.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

A.学校教育的形成B.学校教育的类别C.学校教育的层次D.学校教育的历史

6.“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A.个人本位论B.宗教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兴趣本位论

7.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

8.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少、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

A.教学相长原则B.启发诱导原则C.长善救失原则D.藏息相辅原则

9.美国心理学家孟碌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

A.遗传性B.自然性C.目的性D.获得性

10.以下学校机构中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

A.校长办公室B.教务处C.总务处D.教育工会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________。

12.在欧洲封建社会有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________。

13.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__________的重要手段。

14.文化影响着教育的________、课程内容、育人模式和历史传统。

15.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尊师爱生、________、教学相长。

16.义务教育制度最基本的三个特征是强制性、普及性、________。

17.素质教育以提高________为根本宗旨。

18.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称做________课程。

19.道德认识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________两个方面。

20.班主任确立班级目标要注意________、有恒和多样。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1.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22.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

23.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

24.实施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5.简述学生的本质特征

26.简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有待再分析,此题上课没讲)

27.简述教学过程中的基本阶段

28.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9.试述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30.刚上一年级的小刚,在超市的货架上顺手拿了一袋话梅糖就吃起来.同学把这件事告诉老师.第二天老师把小刚叫来谈话:

“听说昨天你拿了超市的糖?

“我吃了一袋话梅,可好吃了!

“你怎么随便拿人家的话梅糖呢?

“我想吃”小刚很干脆地回答

“你想吃也不能自己随便就拿呀!

“我们家吃东西,从来都是自己随便拿,想吃多少就拿多少.”小刚天真的回答.

“你知道家里的东西哪里来的吗?

“妈妈买的.”

“妈妈为什么能买到呢?

“妈妈有钱.”

“妈妈的钱从哪里来的呢?

“公家发的.”

“公家为什么要发钱给妈妈?

“妈妈每天上班干活.”

“对啊!

妈妈为大家工作,公家就发钱给妈妈.妈妈用工钱去买东西,如果不给钱,她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吗?

“不能”小刚若有所悟地摇摇头,“对了,营业员叔叔说我是小偷.”

“你不是小偷,你分不清,拿人家的东西和拿自己家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老师,我懂了,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今后我再也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了.”

“你真是个好孩子!

这段师生的道德对话直接改变了学生的哪一种品德要素?

它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2.B3.A4.A5.B6.C7.A8.C9.C10.D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家庭教育12.骑士教育13.再生产14..价值取向15.民主平等16.免费性

17.国民素质18.广域19.判断20..渐进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1.【对】.正义的政治制度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民主政治对教育权利的保障.非正义的政治制度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专制政治对教育权利的践踏.

22.【错】.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23.【错】.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24.【对】.学校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计划是起始环节,实施是中心环节,检查是中继环节,总结是终结环节.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5.简述学生的本质特征.(P201—202)

答:

发展性、有潜能、差异性、主动性、独立性.

26.简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P114)

答: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2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

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

28.学校育德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答:

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班主任工作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9.论述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关系.

30.答:

这段师生对话直接改变了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俩个方面.道德认知是品德的基础.教师从“知”入手进行教育,为该生改正错误,形成良好品德打好基础.

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因素构成的.育德过程就是培养这四种品德心里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习惯.由于知、情、意、行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有了“知”,即对客观事务的是非善恶有了认识,就会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才能获得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为道德行为作出自觉而顽强的努力,进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

2011年北京市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

一、选择

1、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______

A、柏拉图B、涂尔干C、凯兴斯坦纳D、赫钦斯

2、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______

A、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D、科技

3、“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_______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B、不平衡行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_____

A、相互衔接B、循序渐进C、长善救失D、教学相长

5、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

这种观点属于______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

6、《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_______、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B、工作热情C、工作效率D、工作质量

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______

A、认识的直接性B、学生的主体性C、教学的教育性D、活动的开放性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_______

A、参观法B、演示法C、情景教学法D、欣赏教学法

9、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观点的前苏联教育家是_____

A、克鲁普斯卡娅B、马卡连柯C、加里宁D、凯洛夫

10、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_____

A、说服教育B、品德评价、C指导实践D、陶冶政治

二、填空

11、德国教育家赫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称为科学教育学_____之父。

12、孔子提出“庶、富、_教__”的观点,认为是治国的三个要素。

13、_遗传素质_____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14、2006年我国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制”和_“五四制”____。

15、_教育基本法律____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可以说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的“母法”。

16、我过实施素质教育,以_提高国民素质_____为根本宗旨。

17、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_研究能力_____。

18、2011年教育部颁布《_教育规划纲要_____》,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

19、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_京师同文馆_____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20、我国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它体现在1993年正式颁布的《_小学德育纲要______》里。

三、判断说明

2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答:

错误。

因为

(1)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

(2)一个国家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22.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答:

错误。

因为

(1)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

(2)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的观点是片面的。

2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

错误。

因为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

(2)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生理基础、没有环境的配合,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发挥主导促进作用是不可能的。

2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答:

正确。

因为

(1)我国《教师法》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5.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有效的途径

答:

正确。

因为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

(2)教学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

四、简答

2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

(1)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27.简述《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

答:

(1)遵纪守法的义务;

(2)教育教学义务;

(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

(4)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5)保护学生的义务;

(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

28.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答: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合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29.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

答:

(1)班级组织经律管理;

(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

(3)班级文档管理;

(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30.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答:

(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

(4)研究的循环性。

五、论述

31.论述德语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答:

(1)品德的发展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四种品德因素培养使其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

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培思想品德形成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

所以品德的发展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3)德育过程应该是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全面、和谐、协调地发展。

32.案例分析

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伊尔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x

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

他边举例边板书:

如果P=2个大气压,且衡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

2个大气压x4立方厘米=8

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x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

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

“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

”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的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

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伊尔定律”

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

答:

(1)以上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生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来来的。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3)在以上案例中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知道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同时对于小妮老师对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

“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

”而对于小刚。

而对于小刚,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的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

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2012年北京市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教育学史上,教育思想家们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说是().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交往起源说

2.19世纪后,欧美国家规定宗教不得干预学校教育活动,这体现了现代学校教育的().

A.科学性特征B.世俗性特征C.生产性特征D.国际性特征

3.“拔苗助长”有违人的发展的()特征。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4.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B.学校教育C.主观能动性D.自然环境

5.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自然环境B.物质环境C.学校教育D.主观能动性

6.在实践上,教育目的有不同层次的表述,学科教学目标又称作().

A.国家教育方针B.学校培养目标C.班级教育目标D课程教学目标

7.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各方面情况、特点、原因等进行了解、分析、判断,这指的是教师的()角色.

A.诊断者B.指导者C。

评价者D.研究者

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

A.认识的直接性B.学生的合作性C.教学的教育性D.活动的开放性

9.为检查英语写作能力,张老师以一则新闻报道为内容拟了一份英语试卷,用选择题和判断题考查学生对该报道的理解。

这样的试卷其().

A.效度低B.信度低C.难度低D,区分度低

10.依据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提出来的,区分社会主义学校德育与剥削阶级学校德育根本标志的德育原则是().

A.方向性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教育一致性原则D.教育连贯性原则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人的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_______两个方面。

12._______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3.提出“绅士教育”目的的是英国教育家_______。

14.受教育权作为学生非常重要的权利,在实践上主要表现在学生入学权、上课学习权、受教育选择权和_______。

15.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经历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和_____________。

16.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_____。

17._______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18.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_______。

19.一节综合课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_______、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五个方面。

20.王老师组织全班学生围绕“如何建立绿色校园”这一中心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_______法。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终身教育”是指人人终身接受学校教育。

22.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义务教育法》。

23.人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24.教学即智育。

25.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6.孔子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观点有哪些?

27.我国有关法律关于“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身权”包括哪些内容?

28.简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9.简述班主任的任务与职责。

30.简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施过程。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论述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32.案例分析:

早读的时候,班主任林老师发现著著薄施脂粉,不禁皱眉:

“花季少女,何苦化妆呢?

学生就要有学生清纯的模样,我不能看着她在班里掀起化妆的热潮啊!

再说学校正在进行仪容仪表的检查,要求较严。

然而,林老师理解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当她们认为那一头五颜六色的头发很新潮时,我们的建议无论如何合理都会被认为“落伍”;当她们认为涂脂抹粉很有必要时,我们的阻止不管怎样真诚也都无济于事。

早读结束,林老师把育著叫到教室外,感叹道:

“我们著著长大了!

知道打扮自己了。

”她不好意思地看着林老师笑,林老师也笑着真诚地说:

“我上大学时因为要经常上舞台,也学过一点化妆技巧的。

今天你的粉底打得不错,眼线画得却不好。

下眼线不必画,要画也从中间开始画,眼睛才显得水灵、深邃,你画得太长、太满了!

著著吃惊的目光里带着几分钦佩。

林老师微微一笑,继续说:

“以前我还经常感叹:

看著著的皮肤多娇嫩!

花季少女本身就很漂亮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该有多好!

何必化妆呢?

你是在遮掩你的优势啊!

你这样一化妆,别的同学该向你学习了。

你们又不懂化妆技巧,岂不是要越画越难看?

而且,咱们做学生的,也买不起高档的化妆品,万一把皮肤伤害了,就更得不偿失了。

下午,背著就恢复了以前的素面朝天。

请问:

林老师的做法符合德育原则中的哪一条原则?

请加以评析。

一、选择题:

1.A2.B3.A4.B5.D6.D7.A8.C9.A10.A

二、填空题:

11.体质的增强(增强体质)12.195713.洛克(诺克等同音词)14.升学权(学生升学权)15.创造期16.主体17.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18.设计教学(备方法)19组织教学20.讨论法

三、判断说明题:

21.【错误】说明终身教育的时空延展性。

仅说明终身教育不限于学校中的教育适当给分。

22.【错误】《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3.【错误】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征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或者人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决定了教育必须区别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并且考虑年龄阶段的衔接性。

24.【错误】教学和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

智育的实施处通过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

概括地说,教学和智育的关系式教育的途径和内容的关系。

25.【错误】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才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6.答:

第一.因材施教;第二.启发诱导;第三.学思结合;第四.谦虚笃实。

27.答: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第二.禁止搜身或搜杳学生个人物品;第三.禁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