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995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课标版仿真模拟卷二含答案

2018高考仿真卷·语文

(二)

(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卷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重要环境。

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

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

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维护家庭关系、家庭模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

“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

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

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

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

“百善孝为先”。

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

由孝道形成的浓厚的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

“立爱自亲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广到报师长教导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

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里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

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进取的精神和坚忍的意志。

这是家族乃至民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家庭关系的另外一个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是夫妇之道。

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待另一方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

历史上,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朝以后比较严重,这当然是需要批判的。

但即便在封建社会,也有许多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真君子。

如东汉时期的宋弘,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难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

汉代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这些事例对今天的中国人仍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没有稳定和谐的夫妇关系,就不可能有稳定、和谐的家庭。

对传统夫妇之道进行合理扬弃,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郭齐家《家和万事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男尊女卑不是自古有之,而是经过了历史的演变,汉唐时出现,宋朝是最严重的。

B.家庭对一个人很重要,能够提供丰富的物质、精神保障,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幸福。

C.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要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唯有如此家庭才可能成为和谐的整体。

D.传统的孝道强调从孝顺父母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最终达到报效祖国的高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强调了“父慈子孝”是孝道的内容,论证了“孝道”对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B.文章论证传统夫妇之道时注重辩证论证,提出对其合理扬弃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C.文章先总论家庭和睦的重要性,然后列举家庭和睦的表现,从而论证家和万事兴。

D.文章用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华文化是通过家庭来培育“懂得报恩”的品质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一个家庭充满矛盾,一家人不能同心协力发家致富,家庭就不会幸福。

B.西方通过宗教、中国通过家庭培育熏陶,报恩思想在中西方的获得途径及内涵截然不同。

C.一代代继承祖辈志向、理想、事业、精神和意志是家族、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D.一个家庭只有每个成员间的关系和谐,才能保证家庭关系、家庭模式的稳定,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老羊倌的年

朱华胜

太阳挂在山梁,洒下金色的光芒,有的树叶已经泛绿。

老羊倌像往常一样,大年三十这一天,早就把羊赶到山上,让羊吃个饱。

他养着两只羊,一条大黑狗。

他说,养多了我管不过来,养两只羊、一条狗作伴,我都七十三岁了。

他看着这对奔跑的羊和身边吐着舌头的大黑狗,心里乐开了花。

自从儿子走了以后,每年过年乡政府都会给他送来过年的大米、肉、油,还有一个红包。

特别是在城里工作的那个小石头,每年春节这个小子都要回来过年,给他带两条烟。

这不,昨晚又给他送了两条红烟来。

想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包。

凑近鼻孔,使劲闻了闻,好香。

现在不能抽,回家再抽。

自己是看山人,更要防火。

虽然村里几年前就不要他看山了,说年纪大了。

但他跑得动,坐不住。

还是像往常一样,太阳出来他上山,太阳西落他下山。

日日坚持巡山。

有人说,老羊倌憨得很,自己守了一辈子的山,还把儿子也培养成一个守山人。

谁都知道,守山人很穷,成天在山林里走着,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山林又不是他一家的,也不能给他家带来富裕,他这是何苦呢?

像他这样一家人都守山的并不多见。

乌蒙山山连山。

几年前,大小山谷里私挖乱采严重,不像现在管得严。

有几个外地人来山上偷砍树木,要卖到矿井里做厢木。

老羊倌的儿子发觉了,在纠缠中,儿子不慎滚落石沟里,抢救无效死亡。

儿子死后的第七天,老羊倌赶着羊,背上斧头,向山里走去。

这一走,就走到现在,就是十五个春秋。

儿媳在儿子离去的第三个年头,在他的催促下,改嫁到邻村,逢年过节,都要领着孙女来看他。

知足吧,老羊倌自言自语,我活一天,就要巡山一天。

他走到山顶眼神里亮了起来。

山那边还是山,山山相连,这是人赖以生存的山。

山脚是溪水,水连着水,这都是咱们祖祖辈辈的命根子啊。

山上生长着很多树和花,他闭上眼睛就能数出它们的名:

青松、罗汉松、壳松、青梨、刺叶梨、杜鹃、毛栗子等。

有村民说,老羊倌爱山林,那儿有他儿子的味道。

儿子已经化成一棵树,一年四季,与他相伴。

夕阳向晚,村子里传来零星炮竹声。

今天是大年三十,他决定早些下山。

春节的山村,喜气洋洋,村娃一群群,嬉闹追打。

红灯笼,红年画,红对联。

家家飘出肉香味,伴随袅袅炊烟,在村子上空弥漫,久久不散。

“爹!

”“爷爷!

”老羊倌定睛一看,那不是儿媳吗?

那不是长高了出落得水灵灵的孙女吗?

她们怎么来了?

“爷爷,你看,妈妈今天一大早就油炸了很多酥肉、豆腐圆子、荞丝洋芋片,还蒸了一碗八宝饭,给爷爷送来了!

”孙女的眼睛亮闪闪的,笑眯眯说着,揭开手里的提篮,香气扑鼻。

“哇,好香!

”老羊倌笑了,咂了咂嘴,花白胡子在跳舞。

“大爹,你再不下山我都要来喊你了。

今晚跟我去过。

”柱子人未到,声音先跑了进来。

“不啦,我一个人自由自在惯了。

你看我儿媳,送来这么多好吃的,再加上你们的,政府给的,够吃到正月底了。

”老羊倌笑容溢满皱纹间。

突然,大黑狗跑了出去,跟在一个人身后亲热跳着。

“爷爷,”隔壁胖丫双手捧着一个大碗,碗里冒着热气,“爷爷,我妈做的牛肉炖山药排骨汤。

随着胖丫说话的声音,村里噼噼啪啪的炮竹声响了起来,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老羊倌泪眼蒙眬,望向墙上挂着的儿子的照片。

儿子望着他,也在笑。

过年啰。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的描述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写出了老羊倌的生活状态,为下文他儿子的意外埋下了伏笔。

B.老羊倌能够闭着眼睛数出山上生长的很多树和花的名字,是因为他喜爱这山林,并认为这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命根子。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来刻画人物,老羊倌“咂了咂嘴,花白胡子在跳舞”,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的开心和满足。

D.小说结尾写老羊倌流下了眼泪,这眼泪既是老羊倌被众人惦挂的感动之泪,也是老羊倌对已故儿子的思念之泪。

5.小说在刻画老羊倌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把时间设定在“大年三十”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材料一 网络电视通过宽带互联网以家用电视机(需配置机顶盒)或电脑显示器为显示终端,来传输包括电影、电视节目等在内的多媒体内容,用户使用时要使用微软等公司的在线视频播放软件来自主点播视频节目。

网络电视可以为用户提供视频点播、直播、录播、数据广播、游戏等服务。

网络电视是信息产业中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相结合的产物,代表着未来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

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电信网三网逐步走向融合。

网络电视一方面改变了互联网免费提供内容的模式,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传统的电视收看模式,带来了全新的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方式,观众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开辟了又一条新的渠道。

(摘自《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现状分析》)

材料二

2008.12—2016.6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和使用率

注2008—2013年,网络视频用户规模都以14%以上速度稳步增长;2014年新增网民对网络视频的使用率在50%左右,网络视频对新增网民的拉动作用减弱;2015年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网络娱乐产业链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用户规模和增长率均大幅提升,2016年上半年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在高位基础上持续增长。

材料三 中国网络视频市场的营收版图中,虽然已经有了会员服务、付费点播、终端销售、游戏联运、版权分销等模式,但广告仍是最主要的盈利手段,虽然近年来广告收入占比比起最早的90%以上已经有了大幅下降,但基本仍然维持在70%左右。

也正是因为如此,年初傲游推出可以快速跳过视频内容中的贴片广告,具有“马上看”功能的浏览器,此举立刻引发各主流视频网站的严重不满,警告信、律师函不断,优酷、土豆和搜狐视频甚至一度全面封杀傲游,屏蔽所有的傲游浏览器用户。

(摘编自《2014中国网络视听产业报告》)

材料四 网络电视的运营主要涉及中央广电机构、地方广电机构、电信运营商三个主体,但这些主体之间由于占有的资源、理念认识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要完全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满足各自的利益诉求还需要不断努力。

现阶段,网络电视提供的业务主要有两类,一是直播、点播、时移、回放等基本视听类业务。

二是在线教育、电子商务、金融资讯、电视购物等增值类业务。

前者收取基本服务费用,后者通过用户订购收取部分费用。

从收入构成来看,基本服务费占绝大部分,增值业务收入所占的比例极低。

这一业务提供局面,难以集中体现网络电视在互动性和个性化两个方面的优势,不利于提高用户黏性。

由于网络电视起步相对较晚,国内外相关标准尤其是非常重要的编解码标准都还不够统一。

在国内,网络电视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的选择就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标准的不明确、不统一,导致机顶盒等设备厂商很难形成规模效应,机顶盒成本较高。

(摘编自《我国网路电视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材料五 网络电视业务的安全与传统电信业务不同,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即网络电视内容的安全、数字版权管理与承载网安全问题。

国家相关监管机构只能在网络电视涉及的种种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后才允许大规模发展网络电视业务。

(摘编自《中国网络电视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7.下列对网络电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电视是通过宽带互联网依托显示终端来传输多媒体内容(包括电影等)的。

B.用户在收看网络电视节目时,必须在电视机或电脑上安装在线视频播放软件。

C.网络电视的普及和发展,有利于用户文化层次水平提升和广告业利润的增加。

D.网络电视代表着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开辟了新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网络电视不仅为用户提供电影、电视节目、数据广播等,它还能为用户提供所有的数字信息。

B.中国网络视频自2008年到2016年上半年,使用率有起伏,但变化幅度并不大。

C.2008年到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不断增加,近8年的时间里净增5亿多。

D.2014年中国网络视频对新增网民的拉动作用减弱,用户规模增长而使用率却略有下降。

E.2016年上半年,网络视频除用户规模增长率外,用户规模、使用率都在高位基础上持续增长。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国网络电视所面临的问题。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

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

王导为扬州,辟从事。

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

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

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

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

“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

体小不安,令人喘息。

”导觉之,谓和曰:

“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

”由是遂知名。

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

导问和:

“卿何所闻?

”答曰:

“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

”导咨嗟称善。

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和奏:

“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

”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

既练①,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

和谓所亲曰:

“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

”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

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

”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

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

“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

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

若弗纠正,无以齐物。

皆可下太常夺服。

”诏从之。

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

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

注①练:

是练祭的简称,出自《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B.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C.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总角”是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

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B.“表”有“外来”的意思,相对于中原。

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C.“旦”的意思是旭日东升,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

“月旦”就指农历每月初一。

D.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叫“夺服”,与“夺情”意义基本相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

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打瞌睡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尊章重典,以礼规范事物。

他为人处事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戚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

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

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

他认为江夏公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的规制,于是就毅然上奏,给皇帝摆事实,讲道理,并要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

”导咨嗟称善。

 

(2)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4~15题。

汉上逢同年崔八

李 频

去岁曾游帝里①春,杏花开过各离秦。

偶先托质②逢知己,独未还家作旅人。

世上路岐何缭绕,空中光景自逡巡。

一回相见一回别,能得几时年少身。

注①帝里:

帝都,京城。

②托质:

寄身,这里指人在旅途。

14.以下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汉上”指汉水边,点明相逢之地,“同年”指同榜考中者,点明崔八与诗人的关系。

B.首联写去年春天曾和崔八同游京城,杏花落后又匆匆离别,相聚时间很短。

C.第三句中的“偶”与第四句中的“独”形成反差,说明崔八一直漂泊在外。

D.第五、六句写沿途及空中美景不断,乐景衬哀情,抒发了与崔八的依依惜别之情。

E.第七句以“见”和“别”形成对比,连用两个“一回”,强化了感情。

15.诗歌除表达与友人惜别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李煜的《虞美人》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颇多,其中借助想象,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名句是“          ,          ”;以水喻愁,一句“          ”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现愁绪绵绵不断。

 

(2)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          ,          ”,表达了上天对“天将降大任者”进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种种考验的目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时代发展的需求,人民群众对戏曲的热情,使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甚至自操檀板,粉墨登场。

②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山仰止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③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④严冬的巨大雪毡一旦撤去,这时最触目惊心的便是那暴露在眼前的种种污秽杂乱。

依我们的偏见看来,自然也并非生性好洁。

⑤他这人平素爱出风头,工作华而不实,喜欢夸夸其谈,我任他自言自语,不落言筌,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⑥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歇。

文工团的青春岁月,不过是他们的黄粱一梦,梦醒后才知人去楼空,早已面目全非。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近期举行的中法领导人会晤中,中方愿意继续本着合作共赢为原则,密切同法方各领域合作,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

B.当前,企业生产利润如何?

投资方向会调整吗?

记者日前在多省市展开调查,不少靠实业起家、仍依靠实业创新发展的企业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C.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形象,同时也体现了轮椅等残奥会特殊器械的形态。

D.最终,经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黄旭华大胆地取消了用大陀螺保持艇体稳定这种设计,使我国核潜艇的研制没有走弯路。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我常光顾这家小餐厅,因为这里的就餐环境非常雅致,老板也很热情。

B.中秋节快到了,您日前对犬子多有照顾,特请您到我府上小酌,以示谢意。

C.您老是知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当我得知忝列门墙之时,心中狂喜。

D.您在报告中的一得之见,于我而言都是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顿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人长大了,为什么童年时期的记忆会慢慢记不起来了?

科学家近日解释称,人在出生后,脑部记忆区域的细胞增长速度极快,令原有细胞连接中断,①                  。

研究员在测试中刺激成年老鼠记忆细胞增生,发现它们变得较健忘;而无法增生记忆细胞的小狗,②                  。

儿童细胞连接不稳定,仅能记忆数周或数月的时间。

相反③                  ,其记忆能够被很好地储存。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城市绿化是以栽种植物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中绿化生态环境的作用。

城市绿化好,城市的生态系统就一定很好,居民各方面的生活环境也就一定很好。

好的生活环境一定能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也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①城市绿化好,城市的生态系统不一定就很好。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残疾考生小魏,幼年丧父,靠母亲含辛茹苦养大,并考上了清华大学。

他恳求学校能够为他们母子提供一间栖身的宿舍,以帮助他完成学业。

校方承诺会妥善安排,以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贫困学子小庞,父母患病几乎没有工作能力,自己也做过心脏手术,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

很多好心人了解到小庞的情况后,提出向他捐款,但是被他一一谢绝。

这两件事经媒体报道,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人理解小魏的做法,有人佩服小庞的姿态,也有人认为二人的做法都值得肯定。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给小魏、小庞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少于800字。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建平”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8高考仿真卷·语文

(二)

1.D 解析A项,“汉唐时出现,宋朝是最严重的”错误,原文是“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朝以后比较严重”,“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不能推断就是在汉唐时出现的;同时,“宋朝以后比较严重”,不能说明“宋朝是最严重的”。

B项,“丰富”错误,应是“基本”的物质保障;同时,“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幸福”说法太绝对,原文是“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

C项,原文说“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可见,每个成员只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不够的。

2.C 解析考查论证结构。

第一段总论中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维护家庭关系、家庭模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第二、三、四段分别从“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三个方面论述协调之道、“孝道”和“夫妇之道”对家庭和睦的作用。

3.B 解析选项中表达的报恩思想在中西方的内涵不同意思错误,此表述与文中“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矛盾。

4.A 解析小说开篇的描述包含两个部分:

环境描写和老羊倌的生活状态。

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而老羊倌的生活状态部分写的是老羊倌儿子发生意外之后的生活状态,因此不能说这是为老羊倌儿子的意外埋下伏笔。

5.①知足常乐(安贫乐道)。

守山人很穷,很孤独,但是老羊倌却很满足,坚持活一天就要巡山一天。

②爱岗敬业(责任心强)。

老羊倌坚持天天巡山,小石头送来的烟只是闻闻,而不在山上抽,体现了他的爱岗敬业。

③乐观坚强。

面对儿子的死,老羊倌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乐观地面对生活。

④通情达理。

儿子离去的第三个年头,老羊倌催促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