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996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3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docx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汇编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

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解析版)

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点一:

两极世界的形成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34,4分)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关于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上体现了美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制,A选项排除。

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C选项排除。

材料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对抗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D选项排除。

2.(2019年天津卷,1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

这反映美国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为了适应美国政府关于军备的特殊订单,美国大小企业都在合同方式上作了与之相应的调整,这体现了国家政策与公司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故选A。

军备竞赛只是冷战政策实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可能是美国的根本国策,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就业的相关数据,只是提到了大小公司合同方式上的改变,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军备竞赛会引发的消极影响,只是在陈述一段事实,排除D。

3.(山西省2019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二模)下面漫画中的人物是杜鲁门和斯大林。

该漫画反映出当时

A.美苏两国实力势均力敌

B.美苏对峙局面日益加剧

C.两大阵营开始军备竞赛

D.美苏间核战争一触即发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杜鲁门和斯大林,两人都抱着颗子弹站在秤的两边,体现这一时期美苏对峙的局面日益加剧的状态,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秤两边杜鲁门和斯大林拿着武器的漫画主要体现了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对峙格局,而不是美苏两国实力势均力敌,故A选项错误;漫画内容主要体现了这一时期美苏两国的对峙格局,无法得出两大阵营开始军备竞赛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漫画只能得出二战后冷战格局背景下美苏为首的两国的对峙格局,无法得出美苏间核战争一触即发,且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赫鲁晓夫在任时期,故D选项错误。

4.(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二模)如图中的漫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某一历史事件,丘吉尔的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

对如图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创作目的是反对法西斯主义

B.该事件标志冷战开始

C.漫画对该事件持否定的态度

D.丘吉尔对希特勒不满

【答案】C

【解析】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丘吉尔背后是希特勒的影子,实际上反映出作者认为丘吉尔思想实质是法西斯主义思想,这反映了作者对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否定,故C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所以漫画创作的目的不是反对法西斯主义,故A项错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故B项错误;二战结束希特勒已经死亡,故D项错误。

5.(北京市通州区2019年5月高三模拟)下框为某部历史著作中列出的大事年表(节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主要关注的是

A.战后世界的重建

B.世界的军事冲突

C.西方国家的合作

D.两大阵营的对峙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显示的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故选D。

材料的主旨在于表现对抗,而不是合作和重建,排除A、C;材料中的马歇尔计划属于美国对抗苏联在经济层面上的表现,军事冲突只能反映材料局部,排除B。

考点二: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2019年北京卷,23,4分)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

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

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

这说明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日本成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美国为了减少日本对自己的威胁,对日本经济进行了粗暴干涉,因此可以说明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故选C项;此时处于两极格局对峙时期,故排除A项;题意主要反映了美国对日本经济的干涉,没有体现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故排除B项;“开始建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2.(2019年江苏卷,13,3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

“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

”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政治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出现,因此中美关系缓和的世界环境是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C选项符合题意。

中美重返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不能说改变,A选项排除。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基本矛盾基本消除的说法明显错误,B选项排除。

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虽然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时期,但是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D选项排除。

3.(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二模)如表为法国不同人物关于“欧洲联合”的主张。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时间

人物

主张

1306年

法国外交家杜布瓦

为了避免战争,建立“基督教共和国”

15世纪

法国国王亨利

建立由欧洲国家君主委派代表组成的总理事会

1713年

法国思想家圣皮埃尔

提出《争取欧洲永久和平方案》,建立“欧洲联邦”

1932年

法国外长白里安

“法国和德国和解”,建立“欧洲联邦”

1950年

法国政治家让莫内

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管理之下,并对西欧其他国家开放

A.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中世纪

B.法国在对德政策上一直主张和解

C.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已出现

D.欧洲一体化是法国人努力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中世纪是错误的,当时只是一种设想,并没有付诸实践,排除A。

法国对德的政策并不是一直主张和解,二者之间还有矛盾,排除B。

从材料可以看出,从中世纪开始就存在着欧洲联合的思想,故选C。

材料表面上看出来是法国人的思想和政策,只能看出法国人在推进欧洲一体化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不能说欧洲一体化是法国人努力的结果,排除D。

4.(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模拟)美国之音是美国重要的对外广播媒体,其所传达的讯息与美国当时盛行的政治观点是一致的,下表为美国之音对部分国家广播节目时间的变化。

据此可知美国

语言/小时/日

1984

1991

1997

2010

亚美尼亚语

1.25

1.25

0

0

俄语

61

42

9

0

乌克兰语

4

4

2

0

缅甸语

1

2

2

8.5

汉语

11

24

25

44

韩语

1.5

1.5

1.5

14

A.试图以文化传播干涉国际事务

B.对外宣传重心受国际格局影响

C.放弃了国际关系中的冷战思维

D.在后冷战时期宣传能力的减弱

【答案】B

【解析】从表格数据来看,在1991年苏联解体前,美国之音主要是对苏联和中国进行对外宣传,而在苏联解体后转为主要对中国和朝鲜进行对外宣传,说明美国的对外宣传重心受国际格局的影响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美国“以文化传播干涉国际事务”,排除A项;苏联解体后美国加大对中国和朝鲜的宣传,说明美国没有放弃冷战思维,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美国宣传能力的减弱,排除D项。

5.(晋冀鲁豫中原名校2019年高三联考)1963年9月28日,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概念:

“我看中间地带有两个,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

日本、加拿大对美国是不满意的。

”“过去几年法国人闹独立性,但没有闹到今天这样的程度。

苏联与东欧各国的矛盾也有明显发展,关系紧张得很。

”其意在强调

A.中共放弃传统的革命外交思想

B.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均已瓦解

C.中国外交的孤立局面已经消融

D.世界多极化趋势雏形得以显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演变的相关知识。

题干中毛泽东的本意是要联合西欧、东欧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建反对美苏争霸的统一战线,并没有放弃革命外交思想,故A项错误;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在20世纪60年代仍继续存在,故B项错误;60年代中期中美关系还未改善,中苏关系走向恶化,排除C;毛泽东的话体现了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登上了历史舞台,西欧、日本、东欧等国家和地区与其霸主也存在矛盾,这些均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显现,故D正确。

考点三: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2019年4月浙江选考,25,2分)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

……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

”这个条约旨在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联合的第一步是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标志着法德和解。

根据材料“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可判断出是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C选项符合题意。

马歇尔计划属于美国复兴欧洲计划,主要目的是了防止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A选项排除。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属于欧洲联合的第二步,B选项排除。

欧盟具有政治和经济组织的双重性质,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2019年江苏卷,20,3分)“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

”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可知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A选项符合题意。

文化理念的趋同的说法明显错误,B选项排除。

材料与商业的文化功能无关,C选项排除。

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3.(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下图漫画发表于1995年。

漫画中,德国总理科尔和法国总统密特朗共同驾驶着一艘帆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帆船上写有“单一货币”的字样。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们神情严肃。

漫画作者借此表达

A.法德主导欧共体经济事务

B.欧盟统一货币的进程艰难

C.欧共体加快了经济合作进程

D.欧元正式问世面临美元挑战

【答案】B

【解析】漫画信息显示,德国和法国共同驾驶的“单一货币”帆船面临着波涛汹涌的考验,这说明欧盟统一货币的进程艰难,故B项正确;漫画体现不出法德主导欧共体经济事务,故A项错误;漫画时间是1995年,1993年欧盟成立,故C项错误;漫画没有美元的信息,故D项错误。

4.(河南省新乡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下边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部分活动简表。

据此可知,亚太经合组

时间

活动及成果

1989年

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

1991年

韩国汉城第三届部长级会议确定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活动范围和方式

1993年

美国西雅图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明确亚太经合组织的目标

1995年

日本大阪第七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行动议程”

A.实现了亚太贸易自由化

B.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C.受到了发达国家的控制

D.维护了国际秩序的稳定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亚太经合组织的部分活动简表”列举的活动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B项。

亚太贸易自由化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亚太经合属于具有多边性质的合作论坛,没有受到任何国家的控制,排除C项;亚太经合属于论坛组织,不能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排除D项。

5.(河北省2019届高三诊断性大联考)美国外交学会主席理查德・哈斯指出,美国单极时代的观点是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一个地缘政治时代的结束上,而忽视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一一主要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不是一个颇有实力的对手,而是恐怖主义,核武器的扩散等全球性骚乱和衰退。

这表明

A.全球化发展推动单极世界的构建

B.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多极化发展

C.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地位下降

D.全球化导致地区性冲突不断加剧

【答案】B

【解析】当今世界是一个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时代。

材料中“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主要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治多极化趋势明显,B正确;A本身说法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政治多极化的信息,没有提及综合国力的问题,C错误;“恐怖主义,核武器的扩散等全球性骚乱和衰退”并不是全球化导致的,D错误。

 

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

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历史

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4,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B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选项排除。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7,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选项符合题意。

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仍然在地主手里,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选项排除。

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选项排除。

3.(2019年江苏卷,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

4.(2019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模拟)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

……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

这说明

A.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

C.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

D.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

【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小农善于经营,可以上升为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可以上升为大地主,大地主不善经营,也会降为小地主,甚至佃农,也就是说每个人经济地位的沉浮,主要取决于是否善于经营,这就会使人在经营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这体现了封建经济内的竞争性,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个人经济地位处于变化中,发展不稳定,而不是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土地兼并,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信息,排除C项。

5.(2019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农业现实。

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时期

图像名称

牛耕法

耕犁

初唐

陕西三原季寿墓壁画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盛唐

敦煌23窟牛耕图

一牛牵引

直辕犁

敦煌445窟牛耕图

二牛抬杠

曲辕犁

晚唐

安西榆林窟25号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A.曲辕犁普及于盛唐

B.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

C.唐朝犁耕形式多样

D.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唐朝仍然以直辕犁为主,故A表述错误,排除A;根据材料无法得出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排除B;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唐代有“一牛牵引”,有“二牛抬杠”,有曲辕犁,有直辕犁,说明唐朝犁耕形式多样,故C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唐朝铁犁牛耕的推广情况,排除D。

6.(2019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模)据统计,清前期各地农业短工的日工资,就其平均数说,除东北的奉天、热河地区,以及广东安徽地区以外,其他各省最高为八十文,最低为二十文,从雍正十三年(1735)至道光七年(1827)九十多年没有多少变化。

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全国工资价格水平趋向平衡

B.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停滞

C.闭关政策制约海外市场扩大

D.重农思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业短工日工资九十年间没有发生变化,反映出农业发展水平没有大幅度提升,选项B正确;材料农业短工工资“最高为八十文,最低为二十文”,可见当时工资价格水平不平衡,而且从农业工资无法得出全国工资水平,选项A排除;闭关锁国政策与农业发展水平关联性不大,选项C排除;选项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1.(2019年北京卷,12,4分)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

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新疆地区出土了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制品,由此可判断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故选A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出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带有西域特征的说法也无从得出,故排除B项;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东周时期楚国和西域地区的交流,但并不能说明生活方式趋同,故排除D项。

2.(2019年天津卷,1,4分)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件青铜器代表的是三星堆文化,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在地图中表示序号为③,故选C。

①为山东省,排除A;②为河南二里头文化,排除B;④为湖南省,排除D。

3.(2019年4月浙江选考,3,2分)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

唐朝昌南除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

A.粉彩瓷

B.黑瓷

C.青花瓷

D.白瓷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D选项符合题意。

粉彩瓷器是在清朝出现的,A选项排除。

商周时期就已出现黑瓷,但是在唐朝并不出名,B选项排除。

元朝的青花瓷最为著名,C选项排除。

4.(2019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模拟)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断。

对下列史料解释合理的是,当时中国

A.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金属锻铸技术成熟

C.新的生产关系滋生

D.海外贸易占据主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

根据《天工开物》对锚的记载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金属锻铸技术的成熟,故B正确;材料不能得出科技水平领先世界的结论,故A选项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故C选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海外贸易占据主导的信息,故D选项排除。

5.(2019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二模)《国语•齐语》载:

“工之子恒为工。

”《荀子•儒效》载: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唐六典》载: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

A.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C.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D.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

【答案】B

【解析】材料“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反映技术的世代传承,故C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7,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山东是棉花的主要种植地,江南商人将山东棉花运回江南,再运来棉布,说明江南地区是棉纺织的再加工地区,其纺织手工业较为发达。

由此可知,江南地区和山东地区的生产内容不同,地区分工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故选D。

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B项;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排除C项。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7,4分)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

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

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

3.(2019年天津卷,2,4分)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

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

A.农村集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