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6027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docx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关于公布《郑州市2008—2009学年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研室,市区各中学: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在我市的稳步开展,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课程实施能力,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我室各学科教研人员和部分一线骨干教师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制订了《郑州市2008——2009学年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现予以公布,供全市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郑州市2008——2009学年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针对当前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材重点难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对学年的教学进度和考试进行了安排。

受时间、认识所限,《指导意见》难免会有疏漏之处,请广大教师提出批评意见,共同使之在不断修订中走向丰富和完善,以期在指导课堂教学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附件:

郑州市2008—2009学年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二○○八年九月四日

 

 

附件:

 

郑州市2008—2009学年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学物理科

一、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学科目标

(一)初中阶段的目标

初中阶段课程总目标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初中阶段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

了解新能源的应用,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

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7)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高中阶段的目标

高中阶段的总目标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高中阶段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2)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3)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2)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5)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各年级教学指导意见

八年级

(一)教学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课程目标

新课程明确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对三维目标的落实不能只是简单表面的形式要求,教学中要反对标签式的能力培养和做作的情感教育,要注重对三维目标的本质把握和自然融合。

2.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

在八年级课本中,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教学过程与教材的指导思想溶汇在一起。

教学设计应多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先前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由于教材不再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有了相当大的灵活性。

要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愿意学习物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以及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等等。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

这一章的教学,很多地方都可以通过实验和探究的方式进行,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等。

第二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十分密切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要求做了较大的修改:

反射定律降低到反射规律水平,折射定律降低到认识折射现象上。

降低的目的是,尽量跟学生的认识水平吻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中尝试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获得成功的信心,从而为学生学会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跟知识性的学习一样,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本章安排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有:

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光反射时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具有知识浅、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的特点,由于结论容易获得,适宜初学物理的学生。

第三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透镜及其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教师应紧紧围绕透镜的应用展开透镜知识的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能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四章的教学应该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知道液化、汽化现象,知道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了解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快慢有关;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热现象,动手做好实验,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获得思考的基础,激发学生在探究物态变化跟温度的关系、理解物态变化跟吸热、放热的关系的同时,了解一些重要的科学思维方式。

这一章的许多知识,跟气象现象联系密切,也与化学课的物质内容有关。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教材内容,注意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

第五章的重点是“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中的基本规律。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

为了让学生在开始学习电的时候就能消除恐惧感和神秘感,教材中一方面选取了“电路板”作为章首图直接导入“电与磁”的学习,另一方面,使用配文唤起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电的世界,同时让学生明白“一切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组合而成”的道理。

只要从最简单的、基础的“电”学起,掌握其规律性的东西,“电”就不会那么神秘也不那么可怕,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研究基本的串、并联电路和一些基本测量,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电流和电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家庭电路的学习,受到安全用电的教育。

第六章讲述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在基本测量方面,要让学生在会用电流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电压表。

在理解电阻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知道它在实际电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七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这是本章的核心,也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核心内容。

要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探究过程和结论,知道欧姆定律揭示的是“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电学基本量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对学生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技能的训练,知道“控制变量法”这一重要的实验方法。

第八章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以及与电功率有关的安全用电方面的问题。

重点在于电功率是量度电能转化快慢的物理量,以及电能和电功率的单位;学生应该会读取电能表的数值,并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这一章强调电能的概念,对电功只是一带而过,这种编写方式反映了新教材的两个基本理念:

1、能量是比功更基本的概念,从更深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2、重视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生活经验的作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接触“能量”的概念而不是“功”的概念。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有关安全用电的知识,在新教材中做了较大的改动,把安全用电的教学内容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放到“电流和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三章之内。

这样处理有两个原因:

第一,使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的电的问题多次出现,从不同角度反复学习,意在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第二,加强对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的理性认识。

第九章主要讲述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

这些内容是后面学习信息传播常识和有关电能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章内容大多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电流的磁场、继电器、电动机、发电机等内容要尽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去学、去做,使学生认识物理是很有用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

本章应注重指导学生学习、应用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思想,训练以实验为手段的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

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二是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归纳、概括、想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

同时也告诉学生,任何创造发明都是探索的成果这一基本道理。

第十章主要讲述了电磁波及信息的传递。

首先用组合图的方式对通信发展过程进行回顾,使学生们对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有清醒的认识,了解通信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感悟现代通信的快捷和方便。

在这里要强调信息需要通过载体来传递。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建立探究性学习的思想和习惯

探究式教学就是用知识作为载体,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把传统教育中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化到以学生为中心;把科学内容和科学方法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把只重视传授知识转化到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上。

在新课程理念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一个教学内容,同时还是一种精神,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贯穿本套教材的始终。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初学物理,所以教材中安排的探究过程比较单纯,线索清晰,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少。

为使学生学习探究,在八年级(上),最初的几个探究都是非常简单的、定性的,教师要多注意引导,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步骤,帮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同时涉及两个变量的问题,教师应注意强调“控制变量法”。

刚开始时,许多学生不会、不习惯参与探究,教师要设法鼓励、提示、引导。

学生能干的事情,教师不做;学生能说出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懂的问题,教师不讲。

不顾惜时间,坚持下去,学生就能逐渐学会探究。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

(1)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形成知识结构的习惯,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认识新的知识。

不管是探究活动、课堂讲授,还是资料查询、还是调查,都注意尽量应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2)注意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是教学的最好开端,抓住这个机会,尝试应用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调查讨论等,极为重要。

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动脑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特别是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应因势利导,赞赏和鼓励,以培养他们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兴趣和习惯。

(3)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所必要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方面,新课本示范得很好、很多,所以平常教学中,不惜耗费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从电视、电脑、报刊、书籍、音像、事实、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

(4)注意讨论交流习惯的培养。

探究教学过程的始终,都需要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合作,而交流合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交流讨论,只有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更迅速地设计出更好的实验方案,更快地发现规律。

交流讨论又是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所以我们尽量增加学生讨论机会,以便于讨论习惯的养成,为促进交流讨论习惯的养成,在学习情况评价表中专门设置了“小组讨论发言情况”一栏内容。

2.重视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程应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教师应联系科学、生产、生活实际创设好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检查电路中是否存在故障,应用所学的电学知识排除家庭电路中的小故障。

在练习中要让学生分析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最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理论联系实际的视野可广阔一些,让学生通过参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来提高自己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如使用照相机时,怎样调节才能照得更清楚等。

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创新人格主要表现为:

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怀疑精神、创新意识、不迷信权威;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过程主要经过以下阶段:

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实施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个性。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可以在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如引导学生开展家庭实验,即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学生家庭实验可以利用家庭中、生活中现成的器具或简单加工就可制成的器材,提倡“瓶瓶罐罐作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

3.充分发挥教材中各栏目的教育功能

在新教材的每一节中,都设置有一些栏目,如“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想想做做”、“STS”、“科学世界”等栏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提问角度灵活、设置精巧、有很强的思考价值和教学价值,在教材结构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将这些栏目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可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会收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素质的综合效果。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新颖、典型、兴趣、巧妙。

例如:

“科学之旅中”的吹乒乓球、声波的波形、声波传递能量、投影仪等,都非常好,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重要材料,我们应想方设法全做,并设法增加一些演示,器材不足就借、自制,代用。

“想想做做”、“想想议议”中安排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极利于学生主动动手动脑,教师可以完全放开让学生去议去做,让他们经历和体验。

在发现和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脑动手的能力和习惯。

在议和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协作精神。

“STS”栏目的内容,展示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

有的反映出物理科学的价值,有的反映科学的方法。

这个栏目的内容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紧迫感,都是学生是很想知道很感兴趣的。

“科学世界”栏目,对某些有关的物理科学知识扩展性的介绍,把学生引入了科学的殿堂,其中有奇妙的科学知识、知识应用、教学内容的拓宽、科学的方法、妙趣横生的现象等等,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还有利于兴趣的巩固。

这些栏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与抽测安排

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

第二学期——八年级下册。

抽测安排:

第一学期:

2009年元月中旬,期末质量抽测,范围:

八年级上册内容。

第二学期:

2009年6月中旬,期末质量抽测,范围:

八年级下册内容。

 

九年级

(一)教学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三维课程目标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课程目标。

在九年级教学中,应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增加学生的活动(讨论、探究、制作等)以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自然地融合三维目标。

2.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方法,也是教学内容

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个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的。

在教学中,不仅应当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还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怎样进行探究。

九年级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动都是实验性探究,绝大部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而过去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或测量性实验,相比之下,新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在操作上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在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上,要求却要高出许多。

另外课本中利用身边易得的器材所做的实验比过去多,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身边。

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做实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价值不容忽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做实验,积极开展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九年级新教材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例如质量、速度、重力、杠杆、浮力等概念,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所有的科学内容在引入时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验,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事例,加强了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和各种技术的联系,这点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新课程理念体现出来,使学生理解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同时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平均速度”时,课后设计了一道列车时刻表的问题,这题的计算很简单,但由于列车时刻表是真实的,它提供了很多信息,其中有些是与本题无关的,学生要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也是生活中应具备的一种能力。

4.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2)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3)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使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