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6117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9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5页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 人教版.docx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人教版

高考历史必修全3册基础知识演练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目标引导

目标一:

复习“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宗法制的特点和深远影响,了解两种制度互为表里的关系,认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形成的最大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并带有浓厚部族色彩。

目标二:

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掌握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及郡县制的内容、特点,认识秦朝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巩固了秦朝的统一局面,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标三:

复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掌握自汉朝以来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的变迁过程,了解历朝统治者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官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集权;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历史轨迹,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其确立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目标四:

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掌握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和军机处设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标志着封建制度的衰落,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由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私有制取代公有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对王位世袭制理解准确的是

A.嫡长子继承王位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C.兄终弟及D.父子相传

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

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井田制的

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

A.完全割裂的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

5.《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

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而来的

C.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

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

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地方实行郡县制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8.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

9.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统一文字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创始王位世袭制

10.秦能达到“一法制,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的前提条件是

A.生产力发展B.国家统一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D.实行了法治

11.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五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12.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分封制

A.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

13.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

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

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

14。

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

15.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16.元朝时,管理今天西藏地区事务的机构是

A.中书省B.宣政院C.枢密院D.贵州行省

17.在巩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负有监察职责的是

①秦朝的御史大夫②西汉的刺史③唐朝的观察史④明朝的按察司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④

18.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19.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职,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A.中央集权大大加强B.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

C.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D.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20.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

21.明太祖与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A.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及权力

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D.改变选拔官吏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

22.关于清朝的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B.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C.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23.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强

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24.学习明、清史后,有4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最能反映这段历史特征的是

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

25.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的根源是.

A.巩固皇权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C.地方割据混战D.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26.当东方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

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B.开辟新航路

C.进行政治革命,确立民主政体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7.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牢固的血缘关系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C.浓厚的专制色彩D.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一、课标要求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问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

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

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目标引导

目标一:

复习“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掌握列强发动侵华

战争的原因与基本史实,了解《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的基本内容和危害,以及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情况。

目标二:

列举1840~1900年中国军民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实,认识到中华民

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帝国主义始终不能灭亡中国的根本原因。

目标三:

复习“抗日战争”,掌握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滔天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

的凶残本质;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两个战场的抗战史实、特点及抗

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是“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

人民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首次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1.看下图,鸦片战争前,中国沿海某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是

A.香港B.上海C.宁波D.广州

2\是温家宝总理在台湾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日俄战争D.抗日战争

3.《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B.清朝官员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c.列强在中国境内驻军D.赔款4.5亿两白银

4.日本东京的历史档案馆里收藏着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文本原件,从理论

上讲,在除中日两国外的其他签约国中类似的文件应该还有

A.7件B.8件C.9件D.10件

5.下列有关《辛丑条约》及其影响的评述,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①赔款数额居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之首

②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⑧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使中国北方国防门户大开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

7.童谣也能证史。

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

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

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

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

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

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8.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西安事变的推动B.英美的支持C.民族矛盾的突出D.中共的努力争取

9.最能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述是

A.中国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B.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

C.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D.中国进行的抗战最为艰苦

10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队”成立于中国下列哪一地区

A.东北B.华北C.华南D.西南

11.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中,你有幸被邀请做历史讲解员,有人问: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开辟的国外战场主要在哪里?

你的正确回答是

A.泰国B.缅甸C.印度D.老挝

12.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仁安羌附近与日军激战,营救出的另一支抗日军队是

A.美军B.英军’C.英美盟军D.缅军

13.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主要是因为该战役

A.给日本华北驻军以沉重打击B.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有利于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好转D.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转折点

14.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

A.是否利用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B.是否自始至终坚持抗战

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课标要求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目标引导

目标一:

复习“太平天国运动”,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的基本史

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认识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

命的主要力量之一,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也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目标二:

复习“辛亥革命”,掌握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基本概念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目标三:

复习“五四运动”,掌握运动爆发的原因、性质、意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特征。

目标四:

复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掌握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史实,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的政党,它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三、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共同的地方在于

A.都提出了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B.都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

C.都要求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并且各自描写了理想社会的轮廓

D.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3.天京变乱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农民阶级本身具有严重的局限性B.洪秀全已经腐化变质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不可避免D.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5.之所以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

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D.规模大、时间长、斗争英勇

6.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首先要解决的社会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7.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8.《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在当时最实际的意义是

A.确立民主共和政体B.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C.限制袁世凯的权利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9.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革命主要领导人中,有的准备功成身退,有的转移实业,有的醉心于议会政治。

这说明他们①革命性已经丧失②对中国革命缺乏全面和完整的认识③未看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④未认清中外反动派的本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lO.《天朝田亩制度》与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的相同之处是

A.平分土地给农民B.反对封建制度C.提出土地国有D.保护小农经济

11.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在中国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C.封建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

12.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有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一位对孙中山怀有无比敬仰之情的外国人想到孙中山曾经工作、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旅游。

假如你是位导游,你可以给他推荐的地方有①广州②中山市③西安④南京

A.①②④B.①②C.②③④D.③④

14.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5.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是

A.中国当时的形势B.中共的最高纲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及革命任务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6.宋庆龄说:

“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其“内部条件”是指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D.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17.国民革命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这主要表现在革命的

A.指导思想B.领导阶级C.斗争对象D.最终结局

18.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投降主义占了上风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19.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0.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

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21.中共发动百团大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B.为反击国民党反攻逆流

C.中国抗日战争出现空前的投降危机D.克服抗日根据地的困难局面

22.1947年刘邓大军跃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23.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主要条件是

A.中国共产党上升为执政党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c.城市是经济建设的中心D.城市的经济基础雄厚

2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

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⑤“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③④⑤②

25.并称20世纪站在中国历史潮头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三位伟人是①林则徐②孙中山③李大钊④毛泽东⑤邓小平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概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情况,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二、目标引导

目标一:

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和意义.

了解一届人大召开的内容和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主要职能、处理民族关

系的三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实行我国民主政治的特

色。

目标二:

复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举例说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

践踏,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健全法律制度的措施,以及民主制度建设与完善

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目标三:

复习“祖国统一大业”,掌握“一国两制”的基本概念,香港、澳门的回归

以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史实表现,认识“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

方针,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三、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是在

A.北平B.延安C.西柏坡D.瑞金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法律依

A.《论人民民主专政》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下列文献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是

A.《论持久战》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论人民民主专政》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B.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最早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文献是

A.1949年人民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B.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56年的中共“八大”决议D.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

A·上层集中B.基层民主C.分权与制衡D.民主集中制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开始于

A.1949年新中国成立B.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

C·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8.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C.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lO.下列不属于民主党派参政基本任务的是

A.参加国家政权B.确定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1l·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2.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13.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桩冤案是

A.在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的批判B.把刘少奇、邓小平指为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代表人物

C.将刘少奇定为“叛徒、内奸、工贼”,永远开除出党

D.把文化科学教育界知名人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

14.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政治体制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