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6144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docx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21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

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默写(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一时多少豪杰!

(4),天阴雨湿声啾啾。

(5)浔阳江头夜送客,。

(6)庄生晓梦迷蝴蝶,。

(7)君子生非异也,。

(8)渔歌唱晚,;雁阵惊寒,。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尊贤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

"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

"弦章对曰:

"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

杨因见赵简主曰:

"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

"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

今君有士,见过八矣。

"简主曰:

"子不知也。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

"治国何如?

"孔子曰:

"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

"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曰:

"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

达到

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

横渡

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

地位低下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

同“仇”,仇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欲霸王者托于贤

B.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C.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D.子路问于孔子曰:

“治国何如?

4.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其孰能讥之乎?

C.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2分)

译文:

②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土,故走来见。

(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②。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俭梳妆:

“俭”通“险”,怪异的意思;险梳妆,就是奇形怪状的打扮。

②斗画长:

画出长长的眉毛去同别人争妍斗丽③压金线:

用金线刺绣;压:

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手法。

(1)清人沈德潜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第十六),请结合具体语句简析本诗是怎样刻画贫寒士人形象的。

 

(2)这首诗有怎样的艺术特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1分)

9.下列各项中,对故事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A.关羽得知荆州失守,马上率兵从樊城赶回来救援,但连遭吴兵伏击,兵力锐减,军心尽乱,只得带领残军屯守麦城,差关平往上庸求救但上庸守将刘封、孟达记恨关羽,袖手旁观。

关羽只好带十几个骑兵弃城往西而逃,结果被吴兵俘获,拒降被斩。

B.曹操与袁术大战时,由于粮食不足,管粮官建议改用小斛分发军粮,权且救一时之急,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

后来军中纷说曹操欺骗士兵,士兵嗟怨不已。

于是曹操将管粮官斩首示众,纷乱的军心终于稳定下来。

C.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煮青梅喝酒。

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

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惊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

突然天降大雨,雷声大作,刘备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

曹操认为刘备胆小如鼠,再也不疑刘备了。

这就是“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D.文聘追赵云至长坂桥,见张飞立马桥上,疑桥东有伏兵,不敢近前。

曹操大军赶到。

张飞睁圆环眼,厉声大喝日,声如巨雷,曹军股栗。

曹操想起关羽曾说张飞勇武无敌,便下令不可轻敌。

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

曹操颇有退心。

张飞挺矛再喝,夏侯杰惊毙。

操回马而走。

E.刘备伐吴,命黄权屯驻江北,不久刘备战败,黄权撤退之路被吴军封死,黄权遂率军投降曹魏。

有人建议刘备逮捕黄权的妻、子,刘备认为是他的过错导致战败,才使黄权没了退路,投降曹魏是迫不得已之举,不准有关部门逮捕黄权的家人,并“待之如初”。

10、下列各项中,对故事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A.聂赫留朵夫抛弃了马斯洛娃后,为了使自己忘掉犯下的过失,竭力不去想这件事。

当马斯洛娃受一起人命案的牵连时,他和贵族柯察金一家正打的火热。

当人们在议论他要娶柯察金的小姐时,他正和某县的一个贵族的妻子私通,对方想了结关系,所以他很烦恼。

B.一次女邻居到涅赫留朵夫姑姑家,喝完茶后到草地玩"捉人"游戏,也带了卡秋莎,玩了几回也轮到卡秋莎和涅赫留朵夫一起跑,他们拍了三下手,卡秋莎格格的笑,一直跑花坛后面。

卡秋莎向他示意,涅赫留朵夫心神会,涅赫留朵夫不小心摔进小沟,卡秋莎笑迎面上相互握紧手,两者贴近,涅赫留朵夫吻了好她,从此他们形成了纯洁的爱恋。

C.根据陪审员的决定得出的结论:

马斯洛娃没有盗窃,没有抢劫,却无缘无故毒死了一个人。

庭长认为这结论很荒唐,但严厉的法官一直要判马斯洛娃有罪,庭长怕耽误约会,便匆忙结案。

最后法庭宣判马斯洛娃押送西伯利亚苦役十六年。

D.玛丝洛娃怀孕后,被涅赫留朵夫抛弃,但仍非常想见他,一次听说他会在晚上经过某火车站,就赶到那,在车窗外找到他所在那节车厢,这时火车开动了,玛丝洛娃边敲着窗子,边跟着火车跑,头巾吹掉了,她还是跑,火车无情地远去了,她倒在了地上,抱头痛哭。

她当时想到了死,但想到孩子,于是慢慢地站了起来……

E.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

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

这在当时的封建贵族中是相当叛逆的。

11.简答(两题可任选一题作答)(5分)

(1)简述“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2)简述马斯洛娃过失杀人的原委

第()题答:

 

12.阅读《孟子》章节,按要求回答(6分)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

“子欲子之王之③善与?

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

使楚人傅诸?

  曰:

“使齐人傅之。

  曰: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③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①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

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1)下列各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孟子对呆不胜说:

“假定有个楚国大夫在这里,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话,那么请齐国的人教他呢,还是请楚国的人教他呢?

”孟子其实心里明白,故意一问罢了。

B.如果一个楚国人向齐国人学习齐国语言,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天天用鞭子打他,逼他学齐国话,他也不可能学会的。

孟子强调的是环境的影响。

C.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也一定会变好的。

D.薛居州是个好人,如果大家都如同他一般,那么社会也会变化的

(2)孟子强调环境的重要性,意在说明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三、现代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秋天的味况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

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

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声息也没有。

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

于是想到了烟,想到这烟一般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

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所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

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

烟也有和烈之辨。

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

倘是烧得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哔剥的声响,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

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

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

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

“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

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

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

”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林语堂,作于1941年)

13.文中写到“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这“秋的意味”具体指的是什么?

(3分)

答:

14.作者认为他心中的秋与传统诗文上秋的含义是不相同的,试用文中的语句概括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4分)

答:

15.文章的标题是“秋天的况味”,作者在文中却不时地提到了酒、烟、陶锅、旧字典、老招牌乃至半老徐娘等,其用意何在?

(6分)

答:

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只有在抽烟时,作者才能真正感受到秋天的况味。

B.四季之中作者最爱秋,是因为秋天最适合寻欢作乐。

C.因作者所处环境与心绪之特别,他对秋的感受就与传统诗文不一样。

D.二八佳人之所以不及半老徐娘,是因为她们识见偏狭。

E.文章在构思上一反传统的思维定势,赋予了秋天以一种新的成熟的意味,这既拓宽了本文的思路,又给读者以新奇感。

四、语言运用题(4分)

17.下面两个句子都是字母的联想,请在“C”、“O”、“S”中任选两个字母,各仿写一句话。

A——为航船指引方向的灯塔。

B——不能只用一只耳朵听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

“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

”那人很奇怪地问其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

那人顿悟:

这是让他借纸逼迫自己写好字。

又有这样一则谚语:

“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

许多时候,我们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草稿还有很多,很多。

其实,属于我们的人生草稿是极其有限的。

人生有别,又怎样在自己有限的人生草稿上写出最好的字呢?

请以“人生的草稿”为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材料范围之内。

注意: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考室座位号

福建省古田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答题卷

一、

(一)1、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一时多少豪杰!

(4),天阴雨湿声啾啾。

(5)浔阳江头夜送客,。

(6)庄生晓梦迷蝴蝶,。

(7)君子生非异也,。

(8)渔歌唱晚,;雁阵惊寒,。

(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2-6题每题3分)

2、()3、()4、()5、()6、()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2分)

译文:

②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土,故走来见。

(3分)

译文: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每题4分)

(1)答:

(2)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1分)

9、()()10、()()(9-10题共10分)

11、简答(两题可任选一题作答)(5分)

(1)简述“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2)简述马斯洛娃过失杀人的原委

第()题答:

12、阅读《孟子》章节,按要求回答(6分,每题3分)

(1)()

(2)答、

三、现代文阅读(17分)

13、(3分)答

14、(4分)答、

15、(6分)答

16(4分)()()

四、语言运用题(4分)

17.下面两个句子都是字母的联想,请在“C”、“O”、“S”中任选两个字母,各仿写一句话。

A——为航船指引方向的灯塔。

B——不能只用一只耳朵听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建省古田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

(1)唯昭质其犹未亏

(2)凄凄惨惨戚戚(3)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4)新鬼烦冤旧鬼哭(5)枫叶荻花秋瑟瑟(6)望帝春心托杜鹃(7)善假于物也

(8)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2.C3.D4.C5.A6.B

【参考译文】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

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

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

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

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

"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

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

"弦章回答说:

"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的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

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

杨因求见赵简主,说:

"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

"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

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

"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

"赵简主说:

"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

"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

子路问孔子说:

"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回答说:

"(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

"子路说:

"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

"孔子说:

"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

"

7.①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

②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

8、

(1)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

(2)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语意双关,蕴涵丰富。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不为世用、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之情。

9、A、B10、A、C

11

(1)为了阻挡司马懿大军出关,诸葛亮拟派人把守街亭,马谡自告奋勇请战,并立下军令状。

(1分)最终,他拿到了守街亭的将令,与副将王平一同赶往街亭。

然而,由于其骄傲自大,听不进王平建议,赶走了王平(令其到山外十里驻扎),而自己违背了孔明布置的防守策略,把当路驻扎改成了在山顶驻扎。

(2分)结果被司马懿断了水道,致使军心大乱,大败而回,被孔明依军令状斩首。

(2分)“失街亭”是蜀魏战争中很有标志性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蜀国最终失败的导火线。

(2)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贪心的茶房和使女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

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马斯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安眠药。

(3分)当时,马斯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很想摆脱他,于是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2分)

12、

(1)B

(2)要让一个国君成为好的国君,不是靠一个人的影响,而是需要很多围绕在国君周围的贤德之士.

13、[解析]文中有“秋是代表成熟”的语句。

[答案]秋代表成熟。

14、[解析]一是温和成熟,一是肃杀凄凉,两者差别明显。

[答案]作者所感受到的秋天是温和、成熟的象征;历来诗文中的秋天却多有萧杀凄凉的传统。

15、[解析]这是作者对秋天况味的进一步体察和拓展。

[答案]铺写这些事物,意在表明:

大凡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东西,都能给人以同样的愉悦。

16、[解析]作者并不是只在抽烟时才感受到秋,而是这抽烟的过程让他联想到了秋,故A错;作者喜欢秋,是因为秋代表着成熟,单纯要寻欢作乐,哪个季节都可以,故B错;表示二八佳人本身识见偏狭,而是人们只懂得欣赏二八佳人却不会欣赏半老徐娘才显得偏狭,所以D也错误。

[答案]C、E

17.(C——打开心扉,让阳光照进来;O——一切从零开始/圆满未必就好。

S——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