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615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5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设计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有影响力的爱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学生时期的作品有歌曲《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等;

20世纪30年代写了钢琴作品《中国组曲》;

抗战前创作过《早行乐》《何日君再来》等歌曲,“七七”事变后写过《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以及《上前线》等广为流传的抗战歌曲。

建国后,还根据古曲《平沙落雁》改编了钢琴曲《飞雁》)

4、再次聆听歌曲,进一步体会感受歌曲情绪。

同学们,介绍得太好了!

现在,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

歌曲旋律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

四、合作探究,学唱歌曲。

1、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

(教师出示大谱表)同学们看歌曲中出现了哪些你们熟悉的音乐记号?

这些音乐记号有什么作用?

(4/4拍号,反复跳跃记号)

99

/2

2、节奏练习:

我们已经了解了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现在再来观察一下歌曲的节奏型。

有一组节奏型在歌谱中反复出现了多次,你发现了吗?

谁能边划拍边读出这组节奏?

①基本节奏型:

4/4

xxxxx︱x.xx-︱(注意附点四分音符)师:

下面这组节奏我认为有一定的难度,你能读出来吗?

②难点节奏型:

xxxxxxxx︱x.xx.x︱

3、视唱歌谱:

(1)找找、唱唱旋律。

同学们,这么难的节奏你们都能读拍准确,真是太棒了!

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眼力。

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句旋律,并唱一唱。

53535︱i.65-︱

(2)随琴视唱歌谱的第三乐句。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除第三乐句外,其它三个乐句音调基本相同,只在句尾略加变化。

第三乐句的旋律最与众不同,你能试着把它唱出来吗?

(自由练习,分组展示,相互纠正)4/4

21212︱5.32-︱31

23

53

56︱i.6

i.3︱(3)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谱。

5、演唱歌曲:

/3

(1)师: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好。

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Lu把这首歌的曲谱哼唱一遍,老师还要提几点要求,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

眉毛眼睛向上挑,嘴角向上翘,口腔打开,像打哈欠的状态。

学生用Lu哼唱曲谱。

(2)朗读歌词(放乐曲伴奏带),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意境。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那你们能不能把歌词试着按节奏有感情的读一遍?

(3)师:

同学们朗读的真有感情!

那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状态把歌词再试着唱一遍?

(自由练习)

(3)重点指导“一字多音”的唱法。

刚才,在大家唱歌词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唱得不太理想。

——就是“长城外面是故乡”“奸淫掳掠苦难当”这两句。

在这里“城、故、奸、淫、掳、掠”都是一字对应两个音,演唱的时候要注意。

(4)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6、复听歌曲:

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

(放歌曲录音)听后说一说:

歌曲乐句间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速度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7、歌曲处理:

在演唱时开头两句要充满感情,颂扬家乡的富饶美丽,第三句转折,表现对敌人的仇恨,两段的“当”和“乡”从高到低,由强到弱处理要细腻,音要延长,速度放慢,以表达内心的极度悲愤;

第二段是呼吁人们抗战,演唱时应表现出抗击敌人的坚强决心,最后以渐慢的速度带着必胜的信念结束全曲。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

9、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同学们,唱的真棒!

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的振奋!

那么,这首歌曲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

(男女生分组,一领众合……)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你们在课堂中学唱过、听赏过或是在电影中听到过哪些呢?

谁能给大家唱一唱?

《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保卫黄河》……

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就是非常著名的抗日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它鼓舞着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做英勇顽强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就把这首著名的抗日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下面,让我们齐唱这首《义勇军进行曲》。

六、教师小结:

听着这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回顾着那一段段惨痛屈辱的历史,我想每一位同学的心中一定有许多的感受。

那就让我们从歌声中牢记昨天那段历史,珍惜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活,为祖国繁荣富强的明天而努力学习吧!

/5

《长城脚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脚下》体验作者的思乡之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教学重点:

正确哼唱《长城脚下》的旋律;

能有感情地朗诵、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朗诵歌词、学唱歌谱,能了解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

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

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

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6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

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

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教师总结

/7

卢沟谣

课型:

唱歌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歌曲的学唱,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品味它经历的百年沧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唱《卢沟谣》,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增加学生对音量的控制力,并进一步调整学生歌唱时的声音状态。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及力度、速度的变化表现歌曲丰富的内涵。

教学重点:

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教师唱一个音符,学生找其上方三度音符,并体会和声效果。

2、教师唱一个音符,学生找其下方三度音符,并体会和声效果。

3、总结合唱技巧,介绍三度关系在合唱中的应用。

二、图片导入

/8

1、观赏卢沟桥的照片和千姿百态的狮子。

2、教师简介卢沟桥的历史。

3、学生读P32拓展资料,了解“七七事变”。

三、学习《卢沟谣》

(一)初听歌曲,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歌曲唱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讲了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和悠久历史,第二段讲了七七事变和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故事。

2、歌曲采用了哪些演唱方式?

朗诵、齐唱、合唱。

(二)突破难点

1、找出出现合唱的乐句。

每段第三句和最后一句结束句。

2、教师范唱,学生找出两个声部之间的关系。

(三度关系)

3、高、低声部分别学习。

4、两个声部配合演唱。

(三)复听歌曲

1、一边听,一边跟随音乐默唱。

2、学生总结朗诵部分的节奏特点,自主学习朗诵部分。

3、问题:

歌曲的两段乐谱为什么不用反复记号,而是分开写的呢?

学生比较两段旋律的区别,并唱一唱。

4、小组讨论:

为什么使用了装饰音(前倚音)?

/9

模仿语言中的二声,使语言与旋律相融合。

(四)完整演唱

1、教师钢伴,学生演唱两段旋律。

2、听原唱,学生体会情绪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

3、跟伴奏完整演唱。

提醒高声部同学在高音部分不要喊唱,把控高位置的声音,通过腹部力量增强音量。

四、课堂小结

1、情感升华。

2、课后查阅相关背景资料。

/10

《哆来咪》教案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正确打节奏,唱谱,感受歌曲活泼的风格。

2、灵活运用柯尔文手势,理解各音阶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

教学重难点:

大附点、八分音符、四分音符节奏的打法以及演音线的运用。

一,师生问好

七个音符进行练习6、7、2、3、4、5、2、检查柯尔文手势学习情况,由1二、复习《茉莉花》1、上一节课的内容《请你和我跳个舞》《茉莉花》注意节奏和波音的正确唱《请你和我跳个舞》注意律动和动作。

法三、新课教学1、播放视频片段,引入课题ABC)提问学生:

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是从什么开始学起的呢(、根据黑板出示的乐2doremi)那我们学唱歌又应该从什么开始学起呢(四二拍击法谱进行分析:

①大附点节奏的正确打法↘↗↘↗②四分音符节奏↘↗

③八分音符节奏↘↗④延音线:

相同的音用一条弧线相连,第二个音不演奏,节拍保持

⑤反复记号‖︰︰‖99

/11

3、师生一起手打节奏嘴唱谱(重复多次)

4、跟着钢琴唱谱(继续打节奏)

5、利用打击乐器击拍四二拍并唱谱

6、分组合作,分成七个小组,分别演do,re,mi,fa,sol,la,si

7、集体演唱,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

使用铝片琴,碰铃,手鼓,手铃等乐器击打节奏,分别展示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八三拍,八六拍节奏。

五、总结:

通过学习哆来咪这首歌曲,让学生对音阶更加的熟悉,对音乐音高有一定的了解,并学习掌握乐理知识,有利于往后的歌曲学唱。

教学反思:

/12

《妈妈格桑拉》教案

教材分析:

歌曲《妈妈格桑拉》是小学音乐三年级下期第四单元“献给爸爸妈妈的歌”的唱歌教学内容,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儿童歌曲。

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

歌曲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了解认识藏族民歌,感受母子深情,赞美母亲、感恩母亲,用自然甜美的声音完整演唱;

2.通过聆听、模仿、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唱会歌曲、唱熟歌曲、唱好歌曲;

3.通过学习,初步认识歌曲中的反复记号、反复跳跃记号,能划分乐段,完成拓展部分的二声部合唱。

用自然甜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赞美之情;

创作简易的二声部合唱。

新授课教具:

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师生问好!

(二)故事引入(师)——情景创设

假期老师外出旅游的时候遇见一位小女孩,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今天99

/13

老师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

我叫格桑措,今年9岁啦,我的家就在西藏那曲高寒草原南边的一个小镇上。

从小,妈妈都离开了家外出打工挣钱,我都是爷爷奶奶照看长大的,每天见到其他的小孩子依偎在妈妈怀里,我的心里好失落。

直到我上小学一年级,妈妈终于回到了家。

我每天喜欢爬到妈妈肩上,对她说着悄悄话,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感受着妈妈的温暖,每天牵着妈妈的手上学,风雨都不怕,听着妈妈唱歌,梦里开满鲜花,妈妈在身边,我觉得自己永远长不大,妈妈在我心里就像童话一样!

(3)揭示课题

多么温馨的场面啊,著名的作曲家敖昌群爷爷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创作了一首歌,名字叫做《妈妈格桑拉》。

“格桑拉”是藏语,表示幸福的意思,“妈妈格桑拉”就是“祝福妈妈幸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藏族歌曲。

二、新课学习

(一)初赏歌曲

1.初听(初次感受歌曲)

2.复听歌曲(师范唱)

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的歌声,一起去感受他们那份母子情深的情感。

(设计意图:

深情的情绪去感受、拉近学生与歌曲的距离)

3.划分乐段(在孩子的心中建立完整的音乐形象)师:

我们一起看看歌谱,你认为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两个或三个

(本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1-17小节,分4个乐句,是在讲述和妈妈的故事,第二乐段18-34小节曲尾,也分4个乐句,是把妈妈比作格桑花,在歌唱妈妈。

/14

(二)学唱歌曲(唱会、唱熟)

1.学习第一乐段,识读乐谱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乐段,请孩子们用“lu”小声跟唱。

请孩子们看看第一乐段,哪一句歌词最打动你的心?

(第三乐句)师范唱这一句。

这一句运用了八度跳跃为我们增加了坚定的信念,我们一起来视唱这一乐句。

(跟琴视唱旋律,视唱时请学生划上拍子打节奏)

现在请大家加上歌词跟唱这一乐段。

(随时纠错)

妈妈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妈妈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呢?

(亲切的)我们一起带着亲切的口吻加上歌词来唱一唱第一乐段。

2.完整聆听,学习第二乐段

(1)认识反复记号

请大家跟着音乐唱第一乐段。

注意听第二乐段的歌词唱了几遍?

?

(认识反复记号、反复跳越记号)

(2)呼唤式的歌唱(师范唱)

大家看看这一乐段,仿佛小姑娘的歌声在呼唤妈妈,她想表达什么呢?

(生:

通过呼唤式的歌唱来赞美妈妈,感谢妈妈对我们的爱?

(3)对唱(用歌词)

现在咱们用来对唱,老师来呼唤第一乐句,你们来回答第二乐句。

(互换)(4)完整演唱第二乐段

现在我们完整的来唱一次,把对妈妈的赞美和敬意唱出来。

(三)齐唱展示(唱好)

1.教师富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原声伴奏)

歌曲中妈妈让我们感觉得是最亲切的,所以,第一段用亲切的口吻来演99

/15

唱。

第二乐段用歌声呼唤妈妈,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来赞美妈妈。

2.小组合作练习

请孩子们根据老师刚才的范唱以小组为单位完整学习演唱。

(教师深入指导)

3.孩子们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跟原声伴奏演唱,教师关注学生情感的投入和方法的正确性。

4.情景展示

听到我们这么动听的歌声,小女孩也想加入我们的演唱中,大家一起来吧!

(师范唱二声部)

三、拓展表演

小女孩在歌曲中哪些地方演唱了?

生……

(一)练唱,教师纠正,直至正确。

(二)齐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和声音程结束。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小女孩除了加入我们的演唱还要带着我们跳起来,她希望用这首歌来鼓励我们珍惜并永远的爱我们的妈妈。

(师带着学生一起跳起来)

四、小结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妈妈,永远的疼爱着我们。

就像歌曲中演唱的一样,妈妈在我们心中永远都是美丽的童话,让我们共同祝福我们的妈妈——永远幸福!

让我们再次唱响《妈妈格桑拉》来赞美我们的妈妈。

五、板书设计妈妈格桑拉421F?

稍慢深情地

/16

反复记号:

反复跳越记号:

七、设计理念

本课我设计了三个层级的目标,分别是唱会、唱熟和唱好。

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临听音乐、教师范唱、作品分析、轻声lu唱,实现“唱会”目标;

通过词谱结合、双基训练、不断纠错、齐唱巩固,实现“唱熟”目标;

通过情感范唱、小组合作、情景展示、拓展演唱,实现“唱好”目标。

在音乐拓展上让学生体验了和声音程结束全曲的音乐美感。

/17

单簧管波尔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

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二、重点难点: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音乐活动,老师讲解,初步了解波尔卡这种音乐形式,波尔卡的特点

2、判断波尔卡是中国舞曲还是外国舞曲

3、听A主题曲,这段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情,用不同的拍子跟着旋律动起来。

4、听B主题曲,用线条表示旋律,用喜欢的动作表示旋律的高低。

5、听C主题曲,这段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节奏跟其他俩个主题有什么不同?

6、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认识木管乐器:

单簧管

今天听的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讲解单簧管,让学生了解单簧管,出示B主题曲,找出单簧管的声音。

7、分组负责听这三段音乐,看谁的耳朵最灵敏。

/18

四、课外延伸

课后网上寻找并欣赏《打铁法兰西波尔卡》

/19

音乐在空中回荡

此曲为G大调、44拍、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四个乐句,弱拍起,旋律由低到高后又回到主音,给人以萦绕的感觉,第三、四乐句严格重复。

第二乐段一开始就使用“”高低起伏的六度大跳,给人跌宕起伏、空旷回荡之感。

四个地方使用了“”记号,给人由远到近、又由近到远的感觉,使人回味无穷。

教学内容:

学唱《音乐在空中回荡》。

1、能随着歌曲的歌词把自己的理解用画面想象出来。

2、注意音程的跳动、旋律走向、力度的变化,另外特别注意相同的旋律乐句的变化处理

1、通过欣赏《音乐在空中回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中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以及每一段落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情境。

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机

教学用时:

一课时。

一、导入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20

1、介绍歌曲旋律

第一乐段的第一、二乐句与第三、四乐句曲调是一样的,那么在演唱时就必须要从力度、速度、咬字、吐字方面作区别处理。

第二乐段的第一、三乐句也是完全一样,第二、四乐句只是最后一小节不同而已。

2、聆听歌曲,欣赏歌曲旋律。

3、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感情。

4、提问。

学习这首歌曲后,你对音乐又有了什么样的理解和感悟呢?

5、教师总结。

学唱《音乐在空中回荡》这首歌曲时,我们可以从音乐的情绪、旋律的起伏入手,先聆听全曲,。

因此要学会这首歌是非常容易的事,要唱好这支歌是要付出努力的。

/21

《梦幻曲》

课程类型:

欣赏课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

欣赏《梦幻曲》

1、通过聆听,感受、体验、享受和表现音乐如诗如梦的浪漫意境,初步了解乐曲的音乐特点——主题重复而又带有细微变化的反复出现。

2、通过听、辩、看、说、话等活动理解乐曲,用肢体表现用画笔描绘《梦幻曲》旋律线,体会音乐与美术是相通的。

3、通过欣赏乐曲《梦幻曲》的其他版本,从情感上喜爱这首乐曲,能从声音上区别钢琴与大提琴小提琴,体会不同演奏版本所带来的不同感觉。

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感受乐曲不同的音色和情绪,在聆听、体验的过程中,发展音乐感知力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能够初步感受音乐特点,确定音乐标题)

1、播放《梦幻曲》(童声无伴奏合唱版),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特点,从《童年情景》套曲中的三首作品(《捉迷藏》、《惊吓》、《梦幻曲》)中选择合适的标题。

2、学生聆听后选择,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3、教师明确《梦幻曲》是由德国作曲家舒曼创作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梦幻曲》,并进行简要介绍。

二、再次聆听,感知音乐

1、设问:

这首曲子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听后会有怎样的感觉?

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