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6494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考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高考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高考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高考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高考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山东高考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山东高考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山东高考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高考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山东高考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考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高考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

山东高考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考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二者的含义:

①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二者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考点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而为了生活,首先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考点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人力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考点四: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②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阶级斗争,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和政治关系,使社会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1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2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了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考点五:

人民群众的概念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人民群众的概念

(1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人民群众通过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考点六: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点一:

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

(1价值的含义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③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考点二: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3、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

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考点三: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

人们既要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又要进一步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后者称为价值判断。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产生的。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做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5、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1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

①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差异,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

②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3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关系

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没有发生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考点四:

价值的实现方式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的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

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考点五: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它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

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特任、以及自己的需要。

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

第二是,人的价值的另一方面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了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2、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3、人生价值两个方面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又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二者缺一不可。

4、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岁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5、要承认人生价值的多层次性。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生价值是多层次的。

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又可分为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