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6537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仿真试题三语文试题

2012年普通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三)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熨帖(yù)供职(gōng)不更事(gēng)钟灵毓秀(yù)

B.漂洗(piǎo)付梓(zǐ)冠名权(guàn)恒河沙数(shù)

C.甲壳(qiào)间断(jiàn)黄澄澄(dèng)抵掌而谈(zhǐ)

D.柏油(bǎi)馄饨(dùn)弄潮儿(nòng)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撼下马威鞭辟入里两全其美

B.辨证结骨眼工于心计矫揉造作

C.渲泄摄像机曲意逢迎计日程功

D.款识电饭煲食不裹腹群贤毕至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定得再,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的假酒案。

A.不止正确耸人听闻B.不只正确耸人听闻

C.不只准确骇人听闻D.不止准确骇人听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期待已久的《华尔街2:

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既被电影的史诗般的气质所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B.为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决策者们高瞻远瞩,从长计议,制定政策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C.中国制造业的冲击使美国失业率大幅提高,甚至导致美国经济的萧条,对这种祸起萧墙的现象,美国朝野众口一词,将解除困境的希望寄托在逼迫人民币升值上。

D.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著名的澳大利亚小提琴家拉出令我熟悉而深情、悠徐而又感伤的主题旋律时,我觉得整个悉尼歌剧院化成了一朵云,而我正坐在云端。

B.“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荣誉称号,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的城市品牌,通过“创文”活动,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C.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摩梭语,其文化为达巴文化,信奉藏传佛教,摩梭人作为中国唯一仅存的母系氏族,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D.“雅”和“俗”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文学界自古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理不清这个关系,既影响作家的创作取向,又影响读者的阅读趣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大成,其后绵延不绝,及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神家园问题。

孔子讲“乐道”,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讲“养心”,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①之入我口”,皆在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满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悦。

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外王”层面,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

儒学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兼善天下”,强调“立人达人”。

孔子弟子子夏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

“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表面上看,这是提倡一种读书做官论,然究其实质而言,这却是儒家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的最通俗表达。

在一定意义上,入世和用世是儒之为儒的关节点,在天下无道的现实面前,以道家为代表的隐者认为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正因为天下无道,才有变革现实的必要,在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的过程中,人生才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普遍认同与接受。

那么,儒学自身在未来中国将如何发展,或者说如何继承发挥儒学的积极作用呢?

儒学的未来发展、未来前途显然不在于儒学地位的刻意拔高或刻意贬低,不在于将儒学玄学化或庸俗化,而在于实现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

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

“极高明”讲的是,儒学与道学一样。

“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综岁百代”是说儒学乃是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的综合、总结,“广博精微”是说儒学的内涵丰富,见懈深刻。

“道中庸”讲的是,儒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众,很平常、很平实,不是“玄而又玄”的贵族化,玄学化的学问。

然而,现在儒学却被一部分学人弄得“玄而又玄”,即高明而不中庸,特别是现代新儒家的努力,强化了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了儒学的中庸的一面,以至陷入纯粹的形而上学的歧途。

这是一种值得注意,急需纠正的不良倾向。

儒学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从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必须跳出“玄学化”的怪圈,必须走出书斋,走向生活,走向实际,走向大众。

这样说,并不表明儒学的学理探究不必要,不重要,事实上,正常的儒学的学理探究正是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儒学的学理探究的不断深入,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便只是纸上谈兵,或误入庸俗化、低俗化的新的岐途。

应有更多的同仁来做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的工作,这是儒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节选自2010年11月《光明日报》)

[注]①刍豢:

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也指供祭祀用的牺牲。

6.下列关于儒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是孔子所创立的,但孟子和荀子分别为儒学的发展和集大成作出了极大贡献。

B.儒学创立虽然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但发展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

C.儒学将安身立命和经世致用做到了有机统一,“内圣”和“外王”并重。

D.儒学彻底解决了人类社会的精神家园问题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问题。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和孟子都主张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都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

B.儒家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综合总结了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内涵丰富,见解深刻。

C.子夏说过“学而优则仕”,这虽然有提倡读书做官之嫌,但归根结底还是强调儒家的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

D.道家历来主张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而儒家无论何时都将变革现实、变无道为有道作为自身的使命,并以此来凸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儒学既然具有安身立命之用,又有经世致用之效,所以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作为传统文化的儒学的滋养和作用。

这一点即将被有识之士认同与接受。

B.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而“道中庸”体现的正是这一特点。

所以,儒学只要走大众化、平民化的道路就可以健康发展。

C.现代一些新儒家努力在强化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了儒学的中庸的一面,致使儒学被弄得“玄而又玄”。

D.儒学的学理探究正是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断深入儒学的学理探究,儒学才能避免走上庸俗化、低俗化的歧途。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

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

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

“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

”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

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

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腻州军事推官。

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

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

及居蜀,尤有善政。

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

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老捏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

公取俸钱与之,曰:

“用此为生以养。

”母子遂相慈孝。

人皆以公为仁恩。

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

公入谢,上曰:

“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

”公益感激自励。

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

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

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

“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

”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

“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

”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日:

“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

”公邃曰:

“其在衮冕也。

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

”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

天子曰:

“吾不可以数烦公。

“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

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

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

太常议曰:

“谥法:

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

今其状应法。

”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显:

显达

B.务施贷以赒乡务:

致力于

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破:

揭穿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夺:

强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B.吾惭不及古人,而俱后世讥我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其在衮冕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数以告,乃得还第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③⑤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

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第II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

(3分)

(2)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3分)

(3)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4分)

(2)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桑榆非晚。

(王勃《滕王阁序》)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惑矣。

(韩愈《师说》)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4)悲夫!

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苏洵《六国论》)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

五、(12分)

16.把后面的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字横线处,使其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只填序号)(4分)

第一种境界是崇尚聪明和知识的智慧。

,。

然而,在智慧与知识、有智慧与有知识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否则就不会有“书呆子”这个称谓了。

①智慧与知识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②因此,爱智慧与爱聪明之间是有巨大差别的

③没有知识的储备,不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就难以达到很高的智慧

④“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反映了聪明与智慧之间存在着一条并非所有聪明人都能跨越的鸿沟

⑤智慧总是与天赋的聪明联系在一起的

⑥在一些人心目中,智慧就在于具有高出常人的聪明才智,爱智慧就在于不断培养出自己不断增长的聪明才智

17.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仿写句子。

(4分)

落花飞絮,让人倍感身世飘零,顿生乡关之思;,,。

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史,本身就是一部与大千万物纠缠不清的历史。

18.62岁的张景和是江苏徐州的环卫工人,其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孙女由他和老伴带着。

上幼儿园的孙女放学早,他需要边工作边照看孙女。

下面的照片是他在工作间隙抱孙女鼻吻的情景,被以“幸福”为题发到网上,引发了热议。

请结合照片内容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观点。

(80字左右)(4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活着的祖先

马国福

①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

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间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

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们活着的睁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

他们曾经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也曾经和睦。

他们老了,累了,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或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们走了,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

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最终成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代奠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

④在传统的节霹里,尤其是家族里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当后代们把一炷炷香裱在坟前点燃,当一缕缕青烟从坟茔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间渗入泥土,一张张燃尽的纸灰随风飘远,当感恩的叩拜、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祷词自心间涌起,祖先们复活了。

祖先们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仪式结束后,子孙们从坟头经过田头,最后回到自家的檐头。

或许,祖先们思谋着,以何种方式沿着子孙白天留下的脚印回家。

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砖;晚上,祖先们幻化成一阵风,乘着夜色,潜入依旧留有自己气息的院落里,抚摸曾经烙有自己掌纹的农具,哪里多了一片锈,哪里多了一个豁口,心微微作痛。

乘着后代们熟睡的时候,祖先们悄悄从窗缝里潜入粮仓,巡视粮仓是否盈实。

清晨,当晨曦穿过林梢,撒在庭院里,他们已经把每个角角落落看了个遍。

当看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才会安心离去。

⑥这些年来,每逢重大传统节目的夜晚,我常常独坐一隅,反思我们的祖先。

尽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风抚摸后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鸟飞到阳台看我们的粮仓,但我一直觉得祖先并没有远离我们。

他们如同脚下一粒粒泥沙,翻滚着,流淌着,翻滚到他们曾经走过的田间小路,流淌进他们曾经含辛茹苦劳动过的麦田。

以他们灵魂的磷、腐朽肉体的肥,滋养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孙。

⑦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坟上烧纸。

简短的仪式结束后,我坐在坟前的一道田埂上,静静地看着香火缭绕四散。

坟头上一棵棵枸杞树蓬勃如华盖,挂满了红红的果实。

这串串枸杞像一盏盏小小的红灯笼。

莫不是它们在每个夜晚悄然亮起,给潜入村庄的祖先们照明?

架在枸杞树上的鸟巢偶有鸟雀飞来飞去,是不是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这远山远野间,还有家的气息?

那叶齿锋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长得茂盛无比,像是守护要地的卫士,个个英姿飒爽,士气十足。

难道它们也在冥冥之中听从祖先的召唤,护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园?

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⑧小小的坟头是一个个路标,祖先在那头,我们在这头。

祖先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我们是一条条游走远方的支流。

祖先已经不在世了,但那一坯坯黄土垒就的坟头,如同静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远发黄的教科书,支撑着我们生命的走向。

19.文章开头说“祖先是寂寞的”,第④段又说“祖先们不再寂寞”,应如何理解?

(4分)

20.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波浪线句子。

(4分)

(1)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

(2)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砖。

21.文章第⑦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2.请结合文章探究“活着的祖先”这一标题的意蕴。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动物预测地震之谜

孝文

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

2009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

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

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

生活在地下水中或者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

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

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

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

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

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

这是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

蛇洞外的温度低于0℃,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

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

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

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

作为博2-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监视。

她回忆说:

“这非常具有戏剧性。

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

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联系。

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

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

他们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表明,蟾蜍的撤离确与化学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地壳能够直接影响蟾蜍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池塘的化学特征。

宇航局地球物理学家弗伦德指出,在受到强大压力时(例如地震发生前的巨大构造力),岩石会释放出带电粒子。

这些带电粒子进入周围的岩石,在抵达地表时,它们与空气发生反应,将空气中的分子转变成带电粒子——离子。

他说:

“空气中带正电的离子会导致人出现头疼和恶心、反胃症状,同时也会导致动物血液中的应激激素5—羟色胺水平升高。

”此外,离子也会与水发生反应,将水变成过氧化氢。

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影响了溶解在池塘中的有机物,将无害的有机物变成对水生动物具有毒性的物质。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

科学家指出,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测试和研究。

格兰特表示,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潜在地震预测机制,水生、半水生和穴居动物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并作出反应。

她说:

“岩层在地震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果动物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那才是怪事。

”弗伦德指出,可以预测地震的现象很多,动物出现的怪异行为只是其中之一,“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号之间如何发生联系,如果发现几个信号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们便可以得出将会发生地震的结论。

(选自《科学之友》2012年2月)

19.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4分)

20.文章题目是“动物预测地震之谜”,这里的“谜”指的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4分)

21.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4分)

22.作为一篇科普文章,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北京大学环保专业研究生苏黎杰,2005年毕业留京后,在大学里教过书,也在公司里任过职,曾一度努力地想融入大城市的生活,但总感觉工作和生活状态不理想,甚至有置身繁华都市之外的落寞感。

2009年12月,她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了家乡河南南阳。

熟悉的乡音乡情,竟让他一下子找到了感觉:

“我感到自己的心一下子踏实了!

”但很快她又面临新的问题,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没有收入,生活还得依靠父母。

2011年初,39岁的苏黎杰看到一家装饰企业免费培训油漆工的时候,就果断地报名参加。

在家乡当起了见习油漆工。

“我从来不觉得体力劳动有什么丢人的!

”她还说:

“这点儿体力劳动,让自己的精神很放松。

要求:

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自拟题目;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文体特征鲜明。

 

2012年普通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参考答案(三)

第I卷

一、

1.B(A.“供”读gòng,C.“澄”读chéng,D.“饨”读tún)

2.A(B.结果眼—节骨眼,C.渲泄—宣泄,D.食不裹腹—食不果腹)

3.C[不只:

不但,不仅;不止:

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正确:

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准确:

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

耸人听闻: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4.D(A.拍手称快:

拍着手大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感情色彩不当。

B.“从长计议”慢慢地多加商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