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6902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docx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考纲】

1.西周的建立.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朝的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4.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考点突破典例讲练】

考点一1.西周的建立.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

(1)目的

A、武王建立周,为了实行分封。

B、周公东征,为了,扩展,再次分封。

(2)内容

A、分封的内容与对象:

周天子把一定的和分别授予、、,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B、诸侯的义务与权利:

a.义务:

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的命令,有为天子、、和的义务。

b.权利: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而且可以设置、建立和征派,有相对独立性。

C、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天子的命令;对不履行义务的诸侯天子有权进行处罚和征讨。

(3)作用

加强了的统治,巩固了政权。

开发了,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网络。

形成了对周王室般的政治格局。

(4)瓦解

A原因:

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

B表现:

在实力增强之后,各诸侯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争霸局面。

王室土地被吞并,逐步失去分封大权。

宗法制

(1)与分封制关系:

西周王族的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

(2)含义及目的:

用规定宗族内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稳定。

(3)特点:

(4)内容:

嫡长子大宗小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作用:

形成了森严的,保证了贵族在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的稳定与团结。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

考点对应例题

例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

解析:

A“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例2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解析:

B.祠即宗祠,据此既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法制。

考点对应训练

1.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尊宗敬祖B.世卿世禄C.嫡长子继承制度D.按血缘确定爵位

2.《左传·桓公二年》载: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昭公七年》载: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于宗法分封制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的表述()

①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②形成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

A.①正确,②错误B.①错误,②正确C.①②皆错误D.①②皆正确

3.“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4.下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叔虞立国之处),晋国属于()

A.功臣封网B.商族后裔封国C.姬姓贵族封国D.古圣王后裔封国

5.中国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贵不以贤”。

该制度始于()

A.夏代B.商代C.周代D.秦代

考点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重难疑点突破

秦的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统一日益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

秦始皇又派兵北击匈奴,南征夷越,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空前统一的秦帝国的建立,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也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1.皇帝制度:

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

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执掌群臣,下达皇帝,兼理国家;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其地位与丞相一样,但秦始皇并未任命太尉,而是。

制:

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实行。

郡县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

郡、县属于皇帝直接控制的地方政权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完全听命于皇帝,无独立特权。

郡县制推行是中央集权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地发挥应有效能;制定细密、严苛的秦法,秦法成为赢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

3.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或君主专制)。

具体表现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

秦始皇创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皇帝的命令通过中央政府官员,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直达百姓,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提高了行政效率。

在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下,皇帝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4.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巩固统一:

随着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秦朝国力增强。

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平越族,疆域不断扩大,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秦统一后,秦始皇颁布通行全国的秦法,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移民边疆等。

这些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2)影响深远: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3)负面影响:

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考点对应例题

例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解析:

抓住题干材料的有效信息——封泥上的郡名和县名。

答案:

C

例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

解析:

C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楚国、鲁国等。

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

应选C项。

例3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上述材料说明秦始皇()

A.赞同分封制B.赞同郡县制C.反对分封制D.反对郡县制

解析:

题干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据此根据题目要求判断。

要注意理解秦始皇的主张,虽然秦始皇赞同郡县制,但材料中却体现不出这一信息,所以不能选择B项。

答案:

C

考点对应训练

1.CCTV--8热播的电视剧《卧薪尝胆》反映的政治局面是()

A.封邦建国B.诸侯争霸C.秦灭六国D.藩镇割据

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

3.权力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下列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①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②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③皇帝神化,权威超越世俗④皇帝独断,体现个人意志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4.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中央政权机构,其直接意图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自恣

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6.秦《峄山刻石》中说: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上述材料反映出秦始皇的一项重要措施是()

A.海内为郡县B.统一货币、度量衡

C.制定严苛的秦法D.北击匈奴,南征夷越

7.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信息可以作为研究秦朝哪些措施的第一手材料()

秦权云梦睡虎地秦简

①海内为郡县②统一度量衡③官吏考核实行的“殿”“最”制④“轻罪重刑”的立法指导思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②以至高无上的皇权为核心③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④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影响深远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考点三

1.汉初推行制

2.王国问题的解决

3.州郡县三级制的形成:

后期,设州为,设监察和。

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地方权和权。

东汉年,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区,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

唐朝制

1.分工: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掌审议,负责;省负责。

2.特点:

相权;三省互相,保证了。

3.影响: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1.背景:

综合蒙汉政治制度

2.措施:

中央设为最高行政机构,领六部,行使职权;设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统领和管辖地区。

3.特点及影响:

元朝的政治制度在加强皇权方面又有了新发展。

1.开创:

加强了,巩固了。

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的开端。

2.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置。

考点对应例题

例1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

“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解析:

A刘邦的话是两层意思:

一是限定只有刘姓才能当诸侯王,二是没有刘姓皇帝的批准,非刘姓的人没有大功是不能被封侯的。

很显然刘邦此举之目的在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考点对应训练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

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D.颁布“附益之法”

考点四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重难疑点突破

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丞相制度的废除: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到明初,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2)内阁制度: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重要政务都要皇帝亲自处理。

由于事务繁多,设立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韵商讨。

此后,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阁臣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

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3)军机处的设立: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亲政后,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的局面。

雍正帝增设军机处,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考点对应例题

例1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图一到图三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一统河山巾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统帽

图一图二图三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

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解析:

本题是一道学科内综合题,以古代服饰现象为切入点,考查明朝政治特点。

A、B两项表述不准确,D项是现象,C项才是本质问题。

答案:

C

例2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注意题干关键词语“直接变革宰相制度”,①②不合题意。

答案:

D

考点对应训练

1.唐、宋最高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官制方面采取的措施的相同点有()

A.分割宰相权力B.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

C.设置“中书门下”D.以中书省掌管行政

2.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的正确评述是()

①三省独立,分工明确,互不统属②三省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权总于皇帝③六部隶属尚书省,是中央具体的行政职能部门④三省六部制分散了宰相权力,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说明了明朝()

A.皇权日益加强B.中央机构健全C.相权受到削弱D.地方权力加强

4.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D.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5.史载:

“军国大计……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这一现象始于()

A明朝早期B.明朝末期C.清朝早期D.清朝末期

6.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正确排列是()

①中书门下的设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

④①②③

【方法探究规律总结】

专题复习攻略

本专题复习,一要注意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二要注意把握同一历史时期相关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三要注意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基本线索;四要注意运用政治、地理、语文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

复习方法例说

方法一列表巧记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方法点拨:

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内容多、头绪乱。

逐个朝代分中央和地方设置表格记忆整体性强,纲目清晰,能够增强记忆效果。

目标落实:

朝代

中央政治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

趋势

秦朝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皇权独尊空前加强

两汉

建立中外朝制度

郡国并行制、刺史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唐后期大量设节度使

宋朝

设枢密院

设州郡、置通判、转运使

元朝

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

行省制

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前期

设立军机处

方法二运用比较法把握分封制和郡县制不同影响的原因

方法点拨:

周代推行分封制最终导致诸侯割据。

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把两者对比思考,分析原因,进一步加深对二者不同影响的认识。

目标落实:

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拥有世袭特权,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为形成诸侯割据创造了条件;在郡县制下,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听命于中央,地方上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

方法三多角度评价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历史影响

方法点拨:

君主专制的加强是古代政治的重要特征,要注意运用唯物史观从多角度评价,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看到积极作用,又要注意负面影响。

目标落实:

①秦朝以来,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②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③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

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行有效的管理。

【专题演练巩固落实】

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左传》桓公二年说: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材料说明了

①当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②当时实行的是分封制③当时实行的是宗法制④当时社会是平等的,各有分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3.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爵位世袭制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④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器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四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5.史记记载:

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

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

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所以要边境国梁国多发展

B.皇帝担心梁国成为帝国心腹之患,所以实施“众建”

C.皇帝担心外患,所以要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

D.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所以要提升他们爵位

6.下列秦汉官职中,掌握监察职能的是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监御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比,最能说明其特色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唐代以分权实现了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散到兵部与吏部

8.“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查。

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资治通鉴》)可见当时中书与门下的关系是

A.事务上互相监督B.地位上各不相等C.职责上明确分工D.性质上分属行政、监察

9.假设在贞观年间,黄河某处缺堤,需要补修堤防,在当时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应该是

A.户部B.工部C.中书省D.门下省

10.“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另置参知政事为副,中书门下,并列于外。

别在禁中设置中书,与枢密院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宋代官制的特点是文武分治②宋代二府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行政权③宋代“二府”是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继承和发展④重用文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西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发生的相同原因是

A.内地兵力空虚B.封建统治腐朽C.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D.皇帝不问政事

12.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B.北宋时期C.元朝时期D.清朝时期

13.元朝侍御史高鸣进谏,认为三省的行政效率不如一省。

他说: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世祖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只设中书省B.设三省C.废中书省D设内阁

14.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A、实行行省制度B、实行册封制度C、实行三省六部制D、设置理藩院

15.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六部几乎成其下属机构B.由首辅主持

C.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16.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快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

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

这是下列哪个时期的制度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17.黄宗羲言: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李世民  B.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

18.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的人回答:

“金榜题名。

”有的人说:

“功成名就者快活。

”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19.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

“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内外朝B.唐代三省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军机处

20.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坤,被称为“贪污之王”,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A.发生在顺治时期B.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21.下列现象发生于北宋的是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延不预,一归三司

C.阁臣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习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22.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朝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强化皇权而设立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朝设枢密院和三司D.北宋设置通判

2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

24.中国古代历代相权的发展变化:

①此时丞相一位或二位,“权大位尊”,凡事对皇帝“报备”而已.②宰相人数多员,采分权合议,使政务避免独断之弊.③相权被瓜分,凡事

向皇帝请旨,又容易遭受台谏的制衡④凡事秉命皇帝裁决,不能向部会,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