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6971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docx

句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020

句容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

第一章总则

句容市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带,南京都市圈核心区,隶属镇江,东连镇江、西靠南京、北依长江并与古城扬州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约1385km2,总人口约60万人。

句容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

市区东南坐落着著名的道教圣地茅山,西北有我国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

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句容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十一五”期间,句容市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得到宣传普及,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得到了增强,为“十二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随着句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建设不断增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为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人与地质环境的和平共处,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根据新时期、新形势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在完成全市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句容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

1、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能力和水平,有计划地开展句容市地质灾害防治,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从实际出发,依靠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加强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从而推进句容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制,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群专结合地质灾害监测手段,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实现对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控和预测预警,加强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有效遏止地质环境恶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3、编制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0〕21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28号)、《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年)》(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镇江市地质环境保护办法》(镇政规发〔2009〕7号)、《句容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4、规划适用范围、适用期限、基准年

规划适用范围:

句容市所辖行政区域。

规划适用期限:

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规划的基准年:

2010年。

第二章地质灾害的现状、发展趋势与防治工作进展

1、地质灾害的现状

句容市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特殊类岩土(膨胀土)等。

1滑坡、崩塌

前期调查资料显示,句容市已发生滑坡2处、存在滑坡和崩塌隐患的不稳定边坡多达36处。

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山丘陵地带,南部茅山、赤山、龙山有零星分布。

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则主要分布在废弃采石场。

2地面塌陷

句容市地面塌陷类型为采空区地面塌陷,主要隐患点分布在东培山硫铁矿、老人峰铝铅铜矿、铜山钼铜矿、磁山头铁矿、仙人桥铜矿、石砀山铜矿、东风煤矿、湾山煤矿等采空区,塌陷区面积约5.77km2。

3特殊类岩土(膨胀土)

分布于市区中部河谷阶地、垄岗和山前丘陵地区,地形坡度平缓,结构致密,土内分布有裂隙,易出现浅层滑坡,旱季出现地裂缝和剥落,雨季则出现表面滑塌。

除赤山湖、句容河等漫滩相沉积区域,全市均有分布。

2、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在规划期内,句容市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发生明显变化的可能性极小,气候因素和人为活动将是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的变化,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增多的趋势。

1滑坡、崩塌

规划区内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集中在下蜀镇、宝华镇境内312国道周边,由于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切坡等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引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此外在南、北部开山采石区,区内废弃露采矿山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有可能成灾。

2地面塌陷

句容市现有地下采空区6个,随着开采规模扩大和时间推移,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危害将进一步加剧。

3特殊类岩土(膨胀土)

膨胀土具有明显的湿胀干缩效应,坡面常见浅层塑滑坡与溜坍、地裂;新开挖坑(槽)壁易发生坍塌。

在地下水位变化或地表水下渗的诱因下,地质灾害有增大的可能性。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近年来,句容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滑坡、崩塌等灾害的防治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㈠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前期区域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基本查明了句容市地质灾害类型、发育分布特征、危害、形成机制和发展变化趋势等,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提供了依据。

㈡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体制健全

规范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成立由句容市人民政府牵头,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了市、镇(街道)、村三级地质灾害防治机构,成立了市汛期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落实了相关职责;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制度、防灾预案制度、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等。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日趋完善

对市内地质灾害点(含隐患点)按照分类常年观测,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市、镇(街道)和村(社区)三级巡查监测网络,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完善监测记录,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上述监测点网的建立对防治本市地质灾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绩显著

“十一五”以来,低山残丘地区的潜在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取得明显的成绩,基本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组织-分级落实-群众参与(先由专业队伍指导),由下至上的群测群防体系。

全市所有露采矿山全部关闭,并按计划对关闭宕口分期分批进行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政府确立了“确保安全、先急后缓、绿化美化、经济合理”的防治原则,充分激发动力,不断完善机制。

近年来随着治理工程的实施,灾害数量、规模与损失成逐年下降趋势,全市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

对全市4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梳理式巡查,对下蜀、宝华所属的4个危重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估,制定了初步治理计划。

截至2011年12月,处于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包括:

下蜀沙地高庄滑坡治理工程、下蜀平顶山滑坡工程、下蜀祝里山西村及边城镇衣庄村东昌茶场滑坡治理工程。

近年已实施主要工程项目见下表(资料截止日期2012年5月):

编号

名称

分布位置

灾害

类型

治理方式

预期效果

经度

纬度

Y1

宝华仓头14-16号

119°05ˊ14〞

32°09ˊ04〞

滑坡

取土削坡

治理效果较好

Y2

宝华隆昌寺(上部)

119°05ˊ01〞

32°07ˊ50〞

滑坡

锚杆格构

边坡基本稳定

Y3

宝华隆昌寺(下部)

119°04ˊ59〞

32°07ˊ55〞

滑坡

锚杆格构

边坡基本稳定

Y4

下蜀亚美酒家

119°11ˊ15〞

32°09ˊ08〞

滑坡

取土降坡

灾害已消除

Y5

下蜀312国道

六里村-3号

119°10ˊ55〞

32°09ˊ00〞

滑坡

取土降坡

边坡基本稳定

Y6

下蜀蜀相路28号

119°11ˊ03〞

32°10ˊ05〞

滑坡

取土降坡,

在治理中

治理效果较好

㈤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得到宣传普及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台等多种媒体,在每年“6.25土地日”和汛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结合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对群众义务监测员及受灾害威胁的群众,进行识灾、防灾、避灾等知识技能的培训。

通过广泛宣传,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保护地质环境和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得到了增强,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㈠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任务艰巨

全市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不够完整,信息系统建设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群专结合、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仍处于建设过程中,监测精度有待提高,乡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技术水平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针对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和信息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

㈡防治经费尚存在缺口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根据句容市目前经济状况,绝大多数地质灾害点,只能通过发动广大群众,在专业队伍的指导下,进行适时监测,一旦遇险,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下组织搬迁避让,这是工作的主体部分;还有一些地质灾害危险点,分布在人口和建筑物相对集中的位置,或直接影响到主要交通干线畅通,避让难度很大,急需进行勘查和治理。

但是,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的防治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使得一些重大隐患点和重要防治工程无法得到及时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已有地质灾害隐患多,各类工程活动不断引发新的地质灾害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交通沿线和村镇居民点等人口集中区不断有新的地质灾害隐患产生。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只注重修建,不注重护坡,切坡加载的边坡遇暴雨常引发滑坡、崩塌。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只注重开采,而忽视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平衡,出现了滑坡和乱堆矿渣引发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现象。

人类工程活动愈来愈强烈,地质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增大了地质灾害发生机率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难度。

因此,协调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控制人类工程活动,避免人为因素引发地质灾害,成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

㈣工程建设设防标准低

工程建设设防至今尚未引起高度重视,有的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在场地选址、设防标准上,由于忽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而留下不少隐患。

此外,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对山体切坡没有进行专门设计,易产生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第三章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与目标

1、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㈠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合理布局工程建设,加强对工程活动的控制、管理和灾害的监测预报。

对已经产生的危险性、危害性高的灾害点分期分批采取“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㈡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分步实施

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地质灾害危害,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应紧密结合句容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从实际出发,合理地部署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等防治工作,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可操作性,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对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依其规模、稳定性分类排序,在监测预警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安排、分步实施,集中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重大的地质灾害点防治上,力争以最少的经济投入达到最大的减灾效益,做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

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地质灾害防治对象是各种复杂的致灾体,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与最小风险、最大效益的有机结合,必须坚持科技创新,运用新理论研究地质灾害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治理地质灾害。

围绕江苏省、镇江市以及句容市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和减灾工程在空间布局和时间安排上要与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增强全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谁引发谁治理

坚持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有助于减少人为破坏地质环境的现象发生,提高社会公众地质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主要由政府出资治理,逐步形成各级财政资助下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建立社会化防治系统。

2、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㈠总体目标

建立比较完善的与《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相配套的地方法规体系和行政监督管理体系,全面了解并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基本状况、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建立并逐步完善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加强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密落实在人为一切工程建设中,严格控制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使本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明显降低。

㈡分期目标

近期目标(2011年-2015年):

进一步完善市、镇(街道)、村三级地质灾害行政监督管理体系,全面了解和掌握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分布现状、危害程度以及发展动态,初步建立覆盖全市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定期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完成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6处。

远期目标(2016-2020年):

完善行政监督管理体系,建立覆盖全市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成完善的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为减灾防灾和决策指挥系统服务;定期开展地质灾害排查、核查工作,完成市内突发性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建立与句容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实现总体目标。

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防治区的划分

1、地质灾害易发区

句容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规律性。

滑坡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大、人类活动频繁区域。

崩塌地质灾害分布在市区北部和南部的开山采石区。

依据区域性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中查明的地质灾害类型、程度及分布规律,将句容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总面积426.51km2(不含膨胀土灾害易发区面积)。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约35.13km2,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三类,分布规律如下:

滑坡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下蜀镇部分、宝华镇部分、茅山风景区等低山丘陵区,分布特点表现为区内滑坡分布较集中,地形起伏较大,第四系覆盖层较厚,人类活动频繁等。

滑坡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19.23km2。

崩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郭庄镇、赤山湖风景区、天王镇、边城镇一带低山丘陵区,分布特点表现为灾害点分散在山区且与开山采石活动密切相关。

崩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12.05km2。

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北部地下开采矿山的采空区。

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约3.85km2。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面积约201.15km2,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分布规律如下:

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下蜀镇部分、宝华镇、茅山风景区、郭庄镇部分。

分布特点表现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周边,区内多分布滑坡地质灾害潜在隐患点,暴雨及人类活动等诱因下可导致灾害发生。

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分布在北部山区地下开采矿区,塌陷区面积约1.92km2。

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膨胀土两类,分布规律如下:

区内滑坡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下蜀、宝华、边城、白兔、茅山、天王、郭庄等镇低山丘陵及山前岗地,面积约190.23km2。

膨胀土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市内阶地和山前丘陵地区,市区中部及周边后白镇、白兔镇、边城镇、天王镇及郭庄镇有广泛分布。

总面积约529.03km2。

2、地质灾害防治区

依据地质灾害现状、易发程度,以人口密集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以及旅游区为防治重点,将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分布在下蜀镇、宝华镇、茅山风景区、赤山、天王镇、边城镇一带低山丘陵区,面积约176.80km2。

区内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较陡,地层主要由灰岩、泥质粉砂岩组成,断裂、节理较发育,残坡积层厚度在1-5m之间,结构松散。

加上前期的开山采石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坡留下了较多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

积极推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严格审批程序;专业监测结合群测群防加强崩塌、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加强区内工程活动的监督、管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其中优先对威胁重要水电工程、大中型矿山、重要的旅游景点及重要交通干线等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分期分批实施治理,近期完成区内6处地质灾害点的治理。

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

除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外的地质灾害防治区为一般防治区。

一般防治区包括崩塌、滑坡一般防治区和特殊性岩土(膨胀土)一般防治区,其中崩塌、滑坡一般防治区面积约321.17km2,特殊性岩土(膨胀土)一般防治区面积约529.03km2。

该区主要是防止人类工程活动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即以预防为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

尽量保持原自然地形、保持场地的稳定条件,避免大挖大填。

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对该区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

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1、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调查

㈠地质灾害跟踪调查

定期开展崩塌、滑坡、特殊类岩土(膨胀土)地质灾害跟踪性调查,适时了解、掌握城乡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问题。

跟踪评价崩塌、滑坡等灾害的预防措施和效果,对已治理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质量及有效性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为下一步《规划》的修编、调整提出合理的意见。

地质灾害点排查核查

每年在汛期前开展全市地质灾害点(含隐患点,下同)的排查核查工作,分析地质灾害点的稳定性及危害性,为汛期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2、群专结合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

㈠进一步完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重点是群测群防,监测应统一要求,专家指导。

目前,对于危害较大的灾害体已初步建立了群测群防网络,群测群防点共20处。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今后应每年不断补充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在监测的基础上,实施预警、警报、临灾预报。

建立健全应急反应系统

句容市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已初步建成,还应进一步完善汛期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处置制度、防灾预案制度、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等,并落实相应职责。

信息网络建设

2020年前,基本建成相对完善的全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形成数据获取、分析、信息发布等成熟的工作框架,为防灾减灾和决策指挥服务。

3、规划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句容市2012-2015年度规划地质灾害治理重点工程见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地理坐标

灾害

类型

防治措施

预计投资

(万元)

实施年份

东经

北纬

G1

茅山道院盘山路及顶宫路边坡

119°18′45″

31°47′10″

滑坡

崩塌

抗滑桩、锚杆、防护网

600

2012年

G2

赤山边坡

119°03′25″

31°51′28″

崩塌

锚杆、防护网、挡土墙

250

2013年

G3

下蜀中学

119°11′04″

32°10′38″

滑坡

削坡降坡、植被护坡

150

2014年

G4

下蜀镇祝里沟东山

109°10′23″

32°10′18″

滑坡

放坡降坡、坡脚挡墙

180

2014年

G5

宝华312国道北侧-1

119°05′52″

32°09′03″

滑坡

削坡降坡、锚杆格构、土钉墙

200

2015年

宝华312国道北侧-2

119°05′43″

32°09′04″

宝华312国道北侧-3

119°05′33″

32°09′04″

宝华312国道北侧-4

119°05′17″

32°09′04″

G6

下蜀312国道

六里村1号

119°10′50″

32°09′01″

滑坡

削坡降坡、锚杆格构、土钉墙

100

2015年

下蜀312国道

六里村2号

119°10′57″

32°09′03″

4、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安排

句容市十二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所需经费为2130万元,主要防治项目及资金估算见下表:

项目名称

估算经费(万元)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小计1

地质灾害治理

350

600

250

330

300

1830

突发性地质灾害治理

30

30

30

30

120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20

20

20

20

80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0

10

10

10

40

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5

5

5

5

20

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10

10

10

10

40

小计2

350

675

325

405

375

2130

第六章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基本制度,依法实施防灾规划

严格执行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进一步健全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制定地质灾害调查、危险性评估,应急反应,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验收以及地质灾害防范规程细则和要求等相关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实现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化、规范化。

2、建立领导目标责任制、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1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

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由各级政府一把对手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把地质灾害防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城建、交通、气象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方法

①地质灾害年度防灾方案和应急预案制度

地质灾害年度防灾方案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是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对减轻地质灾害损失特别是减少人员伤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防灾方案和应急预案分为市级和县级,由同级政府批准后公布。

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建委、交通等相关部门,每年开展汛前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处置,定期对所辖范围内的重要隐患点进行巡回检查和监测,随时掌握和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

②地质灾害报告制度

建立完备和有效运行的地质灾害报告制度,保证信息畅通,使政府准确把握动态,正确决策,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发现地质灾害险情的单位和个人具有向当地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的义务。

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管理

实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业主、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终身负责制。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严格把关,切实执行。

④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的奖惩制度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违反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的,依法给予处罚。

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不仅要坚持“谁引发、谁治理”,而且要对灾害造成的后果进行责任认定,实行责任追究制。

成立地质灾害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由市国土资源局、发改经信委、财政局、民政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等相关部门组成,市政府统一指挥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指挥和部署。

日常办事机构为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处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

3、建立健全防治经费投入机制

㈠实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经济责任制

①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

小型地质灾害防治以市、街道财政出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