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6982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docx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以铺地景观为例

第25卷第2期Vo.l25No.2中州大学学报JOURNALOFZHONGZHOUUNIVERSITY

2008年4月

Apr.2008

论景观的符号学含义

以铺地景观为例

任素华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二院,上海200093

收稿日期:

2008-01-01

作者简介:

任素华(1972,女,河南柘城人,硕士,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二院主任景观师,工程师。

摘要:

铺地景观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各个时代的文化信息,具有符号学意义。

本文以此作为理论基础,首先解析了文化符号、文化景观及铺地景观的概念含义;其次概述了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景观和现代铺地景观的表象特征,认为各时代的铺地景观具有不同的特征,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含义;再次,着重分析了古典园林和现代景观形成的文化成因,包含了社会制度、人文思想等因素;最后,对我国铺地景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全球化时代将是铺地景观表征多元化的时代,铺地的物质形式在现代形式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发展,表现出材料多样、纹样多样的表征,其所代表的符号含义将是文化理性和现代科技文化的结合。

关键词:

文化景观;景观符号;铺地景观;古典园林;现代景观

中图分类号:

J3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3715(200802-0069-05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地面铺装是景观组成的一个重要元素,如我国故宫天坛的金砖铺装,苏州古典园林的/四方灯锦0、/海棠之花0等铺装图案,以及像重庆瓷器口、丽江古镇中的青石板铺装路面;日本园林中的飞石、敷石等,构成了独特的景观文化。

当然,目前在城市景观中也出现了大量不愉快的铺装实例,如广场光面花岗岩地面滑倒行人,自行车道铺花岗岩下雪后跌伤行人,等等。

这有喜有忧的现象是发人深思的,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因素呢?

/景观是一个符号传播的媒体,是有含义的,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历史0。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从文化符号角度研究铺地景观,试图破译景观的符号学意义。

二、景观文化符号的理论回顾

(一文化符号景观是传播文化信息的符号1.景观作为符号的文化含义

/运用符号学的观点、方法分析社会文化中各种物质的、精神的和行为的现象,包括各种部门符号学,如建筑、电影、戏剧、仪式符号学等等,都属于文化符号学的范围。

0

景观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是人类传播文化信息的符号。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有句名言:

人是/符号的动物0。

/景观的核心是在于为创造一种合理的人类户外生存环境0。

景观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物质媒介,其符号特征是显

而易见的。

2.铺地景观的概念

铺地景观是构成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景观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是界定景观空间或场所的第一要素,是人类为了其某种需要或目的而给予地面以某种特定形式,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景观。

因此本文所说的铺地景观是指在各种景观空间中,为了某种需要而被人为地改变了的硬质地面。

(二文化景观理论的发展

美国地理学家苏尔(CarlO.Sauer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地理学家们的文化景观的理论。

1925年苏尔发表了经典文章5景观的形态6(TheMorphologyofLandscape,他在文中引用了施吕特尔(Schluter所发展的景观(landschaft概念,将其概念带入美国的地理学界,更将文化的议题带入了景观的研究中,使得一向专在艺术、自然风景的景观,初次探索人对于大自然的影响与文化的作用,并探讨不同文化社会对于景观造成的不同结果。

20世纪50年代,杰克森(J.B.Jackson是研究文化景观影响力最大的学者之一,他最大的影响力在于藉由景观,连接了日常生活经验与地域认同,透过集体记忆的符号,联系外在环境与群体的历史感。

他提到的景观考虑了各式各样的文化多样性,然而也强调景观是一个自身历史的結果。

70年代以来,新文化地理学诞生。

对文化景观的研究逐渐从早期的仅局限于对表象静态经验分析,走向动态的、深入

到景观内部不同层次、进行整体结构与功能的综合研究。

景观学科对文化景观的研究,由于其学科本身历史不长,其研究深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自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先驱F.L.奥姆斯特德在哈佛成立景观设计专业以后,其对景观规划的研究侧重于与生态设计的结合。

美国哈佛大学文化景观研究会(CLSI的研究,尤其注重文化与景观的关系,将文化作为研究景观规划设计与自然之间的方法和视角。

三、铺地景观的符号学特征

(一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景观的符号学特征符号象征与图腾崇拜

中国古典园林里经常可以看到大量的装饰图案,用以表达一定的思想,如图腾图案、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及故事性图案等。

事实上这些图案往往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话意识和社会意识等的混合物0。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要素被文人当作一种符号表象,动植物、山水势头和构筑物都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用以象征当时文化背景下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园林铺地在园林要素中是完全人工化的产物,当时的造园家们当然不会放弃利用铺地来抒发情怀的机会,其主要的手法就是在铺地上镶嵌各种各样的图案符号,作为一种象征。

据铺地史料记载,图腾纹样较早与铺地材料结合在一起,后来图腾纹样的形式被赋予多种素材,如植物图案、故事图案等。

人们把图腾当作赐福的祥瑞生命符号,是一种吉祥的象征,籍之寻求心灵的保护。

如5礼记#礼运6所称四灵:

麟、凤、龟、龙,都是由远古图腾崇拜演变而成的理想动物。

在皇家园林里龙凤是较为常见的铺地图案(图1。

龙,原为东夷族和夏民族的图腾,它与原始社会创始神话有关,综合了各氏族的图腾,将蛇身、鸡爪、马毛、鹿角、鱼鳞等合成龙体,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成为超自然力量的化身。

龙成为皇帝的代表,被皇家用来装饰各种建筑物、构筑物。

凤,是远古时代鸟图腾的融合与神化,是原始社会人们想像中皇帝的保护神。

后来凤成为龙的雌性配偶,被看作仁义道德和天

下安宁的象征。

图1北京故宫御道利用龙的图腾象征

皇帝的身份(自拍

在私家园林里常可以看到龟鹤的图案(图2。

因龟鹤虽实为动物,却有着较浓的神性色彩,具有非凡的神性力量,所以中国古代龟鹤崇拜非常盛行。

在园林铺地里,龟的图案

常常用来象征长寿、财富等。

鹤,一向被视为/仙0物,称为/仙鹤0。

因鹤被认为与仙家有缘,并与隐士相伴,在园林里常被用来象征境界清幽、官吏清廉

之意。

图2文人园林里运用/松0/鹤0章显个性,网师园/松鹤延年0铺装(源自5说园6

(二现代铺地景观的符号特征

随着中国现代景观的变化,铺地景观也随之改变,写意式的花街铺地被各种石材、木材及各色的整体地面所代替,呈现多元化趋势,铺地景观符号不再是各种的象征性和隐喻性的图案和纹样,而是各种机器美学影响下的简化线条(图3。

因此中国的现代铺地景观符号也不再是中国所仅有的符号,而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大众化

的符号。

图3现代铺装(厦门大学

标识功能是在古代景观铺地的图腾及符号特征的基础上而演变出来的又一特征,如地面雕塑,纪念性地面等。

在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建筑开始走向工业化和标准化,景观的创作受到建筑思潮的影响,开始追求现代化,古典式时期的装饰说法被认为是/扭曲的景观形式0,/创作的障碍0等。

创作转向满足功能需求的生产过程,复制性景观随之产生,工业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图4-5

后现代主义给中国景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影响,中国的铺地景观在经历了工业化美学的影响后,将重新呼唤民族文化的复苏和人性的回归,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似乎正好迎合了这一趋势,既不排斥现代技术带来的先进成果,又提倡地方文化和个性的发挥,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干预下,景观规划设计正成为与传统、历史、文化、自然及意识形态相联系的复杂文化现象。

下面是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图7和岐江公园(图8的照片,多少会看到/后现代主义0对中国景观的影响。

四、景观符号的文化成因

(一中国古典园林铺地的文化成因

1.古典园林中的农耕文化精神

封建社会,中国士人大多出身于大中小地主阶层,拥有一定的土地,这是文人私家园林得以形成的基础。

/归隐田园0为中国私家园林最永恒的主题,在许多士大夫园林里出现了/回归田园0、/泛舟江湖0等主题的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艺圃、

网师园等。

/农耕文明不追求外在刺激,偏重于内向道德型的人格趋向,通过调节自身以适应外在自然,达到内心和外在双重和谐的另一种自有境界。

希望过恬淡、安逸、自在的农耕生活,在日涉成趣的园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品味人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0。

这种农耕文化精神无疑影响了中国的园林,在私家文人园林里尤其明显。

2.古典园林中的帝制因素

在大一统思想支配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统治者的文化是社会的主流文化,而且是通过行政手段实行的,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这里要讲的是,这种文人政治影响了中国园林的思想,中国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都带有文人的色彩。

另外,有一批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为追求清高和个人生活的自由,将聪明才智转向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隐士0,这也是中国园林隐逸思想产生的背景原因。

3./天人合一0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0作为哲学思想的提出可以追溯到西周。

后来/天人合一0演绎为/天道0和/人道0的相通、相类和统一,/自然0和/人为0的相通、相类和统一及/天人感应0。

/天人合一0的哲学思想是使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园林0发展的主导因素。

中国古典园林里/自然0与/人为0的关系始终整合如一,成为古典造园的最高原则。

/虽有人作,宛自天开0,/天人谐和0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最高境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核心。

4.隐逸文化

/隐逸文化0,是魏晋时期特殊环境下生成的一种时尚文化。

另外,古代文人的隐逸文化与古代文人的/山水情结0密不可分。

大自然山水的生态环境是滋生士人隐逸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士人隐逸行为的最广大的载体。

于是,山水成为园林最基本的抒情物质建构,奠定了中国园林的山水格局。

园林写意的色彩越来越浓,园林山水体积越来越小,园林思想却越来越丰富。

隐逸思想是中国创作写意园林的重要思想源泉之一,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格局并促进了写意型园林的形成。

就连气势辉煌的皇家园林也已受到隐逸思想的影响,而成为皇帝暂时避开政务,恢复身心或饮酒作乐的地方。

5.文人思想

文人思想的存在,使园林要素成为情感载体和文化符号,园林中广泛采用/诗0/画0艺术常用的比拟、联想等艺术手法,借助花木、铺地、山体等赋予人格意义,表达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

例如:

园林中常采用/松鹤延年0的铺地,就是以松树象征长生不死;园林铺地中常见有梅花的图案,是因为梅花被文人看作纯洁、坚韧、执著和气节等的象征。

同时,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

首先,是文学诗词的影响;其次,是山水画对园林的影响。

诗文、绘画是影响园林发展最深刻的文学艺术因素,它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

(二现代铺地景观符号的文化成因

1.工业化的影响

说工业化对现代景观影响巨大,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化的进程促使了现代景观的产生;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化的机器化给景观的物质表现形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一方面,现代景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尤其是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古代的造园从根本上为现代景观所代替。

/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变革巨大而深远,到了19世纪,被称为-美国景观建筑学之父.的奥姆斯特德(F.L.Olmsted和英国建筑师沃克斯(Vaux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1858年的建造,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0。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0。

另一方面,20世纪初期在西方兴起的工业设计思想革命掀起了工业设计的狂潮,演绎了现代意义上的空间环境设计思想美学,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影响人类整整一个世纪,对人类在文化进化史上写下了岂今为止最为光辉的一页。

而工业设计和现代意义上的空间环境设计美学带给人类社会的是对科学和技术的完全依赖。

例如/极简主义0审美观是工业文明典型的机器美学观念的产物,一切事物在工业文明时代变得那么富有规律、简洁,可是/规律0和/简洁0的背后却找不到文化价值。

机器美学创造出来的是/万能式0的工业产品,创造力变得无关紧要。

/现代主义对景观建筑学最积极的贡献并不在于新材料的运用,而是认为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这一理念,现代景观及建筑从而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赋予了景观建筑适用的理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0。

工业化社会中,机械复制和大众传媒成为现代艺术生产的重要手段,并规约着艺术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进程。

(图9-

10

工业化促使了现代景观的形成,也影响及改变了景观的形式,其带来的是文化精神对技术理性的屈从和机器化美学观的形成。

以/功能性0和/技术性0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正在促使景观艺术创作上文化失语症的形成。

2.中西文化的冲突

在中国社会还没做好转型准备的时候,/短时期内无法形成一种支撑现代化进程的相对统一的、主导性的文化精神0。

/转型时期0的文化冲突反映到景观实践上,就是景观的/复制0和/模仿0一种全盘西化的现象,和固守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保守派。

一方面,国门的开放使景观的建设/重新发现西方世界0,中国的现代景观开始引进了西方景观的形式、风格和工程技术,也引进了新的设计理念、思维。

而另一方面,/中国古典园林风0也烽烟正燃。

以儒学为核心的/天人合一0精神是中国古典园林一直倡导的理想自然观,至今对中国人的影响也非同寻常。

面对先哲们倡导的自然哲学观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日渐淡化的危机,中国的一些文化精英大声疾呼,提倡景观的本土化,于是,一些古典园林开始出现。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此古典园林已非彼古典园林,因为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本源意境已发生改变。

本文无法讨论这两种景观/地域复制0和/时代复制0现象的对错,而可以肯定的是二者均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社会文化的冲突使景观暂时还没有找到一种适合于中国理性的、主

导的景观文化。

当然,寻求一条理性之路将是必然趋势。

3.城市美化和化妆运动的影响

游览中国的城市不难看到有这样一些广场:

规划布局非常壮观,广场材料极尽豪华,带给人们非常强的视觉冲击,但是在广场上却难以看到数人。

另外还有一些/景观大道0尺度过大,绿化很美,地面材料光亮照人,然而却带来行人过往马路的困难,也失去了往日小街的惬意和场所精神。

这种现象一时间遍布中国的大中小城市,成为美化城市的/典范0。

事实上,这是城市美化运动在中国的再现。

在这种城市美化运动中,景观被认为是最易见效的城市美化手段和树立城市新形象的最佳途径,这使得现代景观在城市建设中迅速发展,而且伴有明显的/美化、化妆0倾向。

景观寄托了人类的理想和追求,现今中国城市美化运动本身反映了一个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意识形态。

与历史上的城市美化运动相似,中国/城市美化0运动的典型特征是为视觉的美而设计,为参观者或观众而美化,为城市建设决策者或设计者的审美取向而美化。

纵观欧美各国城市的美化运动及其在中国所产生的后果可以看出,城市美化是/期望通过创造一种新的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而失去的视觉美与和谐生活,以创造或改进社会。

0事实上,城市美化的这种目的并没有实现,却带了城市空间的失意。

这种被认为是/特权阶层为自己在真空做的规划0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这项工作对解决城市的要害问题帮助很小,装饰性的规划大都是为了满足城市的虚荣心,而很少从居民的福利出发,考虑在根本上改善布局的性质。

它并未给予城市整体以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0

景观由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个层面组成。

/城市美化运动0过于追求物质化的表面性形式,抛离了景观的社会文化需求,难以解决中国城市的不和谐问题。

五、中国铺地景观的发展瞻望

全球化时代将是铺地景观表征多元化的时代,铺地的物质形式在现代形式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发展,表现出材料多样、纹样多样的特征。

首先,科技的进步将使铺地材料更加丰富多彩,铺地景观的创造将越来越越小地受到材料的制约,创造者可以为所欲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次,文化意义的复兴将促使铺地景观以越来越丰富的形式来传达思想。

铺装不仅仅满足于行走需求,必须带来更加悦目的精神方面的满足,同时后现代景观的公共性决定了文化主体的多元性,因此,文化意义的复兴必将促使铺地景观形式的极大丰富。

另外,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铺地的形式将获得更多的参照物。

今后一段时间景观将会出现以下表征:

(一文化复兴的铺地景观

1./新理性文化精神0的产生说明人类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纯形式主义0和/实用主义0的反省,人类将重新认识到文化意义对景观环境的作用,科学不是万能的,失缺文化内涵的景观无法满足人类对景观高层的精神需求,这本身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种倒退,后现代铺地景观的形式将重新具有意义。

/后现代呼唤文化的回归、景观的人文性和创造性的回归0,/那种藐视历史、只知追求现代功能又显得毫无人性的城市构造可以休矣0。

2.景观民族文化的再现:

后现代的铺地景观将充分发挥地方优秀的民族文化,从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中提取文化符号,利用现代科技手法表达出来。

图6是现代庭院的铺地实例,其中铺石和嵌石的运用使其表现出较强的日式氛围,传统符号与现代理念得到恰如其分的融合。

3.景观主体价值观的恢复:

后现代主义追求文化和科技的充分融合,景观作品要反映人的文化价值,特别是使用者的文化观念,要求景观必须体现场所精神。

因此后现代的铺地景观必然体现大众文化,实现功能和精神的结合。

/考虑大众的思想、兼顾人类共有的行为、群体优先,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0。

4.外来景观的本土化:

指后现代的铺地景观不再是对外来景观的单纯模仿,而是吸取外来景观的精华,与本地景观创作相结合,符合地方的需求,从而转化为本地景观的一部分。

(二功能更加细致的铺地景观

后现代铺地景观形式的多元化不再是单纯形式主义的结果,而是伴随着铺地景观功能的多样化相互促进和影响的结果。

随着后现代景观文化的复兴,景观功能的内涵也在进一步丰富和扩展。

六、结束语

铺地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未来的发展之路必然是科学与文化的相互融合,其发展既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又能体现文化主体的精神价值和创造力。

符号表征的多元化将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符号文化意义的复兴将给人带来场所的归属和安全感,而功能的全面细化带给人的将是完全人性化的享受。

科技的进步、文化意义的复兴、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化都会促进铺地表征的多元化;文化意义的复兴则表现在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主体价值观的恢复以及对外来文化实施的本土化;而且铺地景观功能的多样化也与表征的多元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1法2罗兰#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学文,王葵,译.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陈卫星.传播的观念[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

[4]王铭玉,宋尧.中国符号学研究20年[J].上海外国语大

学学报,2003(1.

[5]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毛培琳.园林铺地[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7]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5.

[8]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

(下转第102页

产品时,为了减少盲目性,需要了解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情况,借助别人的研究成果可避免重复研究或缩短研究周期。

图书馆可利用其优势为企业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服务。

(3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定向服务关系。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所处的21世纪将是各国争夺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主动权和优势的最激烈的世纪。

现代企业的竞争,逐步趋向国际化竞争,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

所以,高校图书馆要以现有的特色馆藏优势为基础,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建立起一种长期定向服务关系。

可以采取以下两种长期的定向服务方式。

一是采取/资源开发型0,即与企业签订协议或合同,以相关资料开发为手段,帮助企业攻克科技难关和开发新产品。

一般企业都具备了信息接收、消化、处理、应用的机制,其所需要的信息专业性会很强,而且常常是其技术领域最新、前沿的研究成最果和产品信息,而只有该技术领域内的专业人士才能够准确发掘和识别这些信息,图书馆可以采取联合组织模式,聘请某些技术领域的专家,共同为企业服务。

二是采取/网络联系型0,即与企业协议组成某一特定的组织,形成相对稳定的信息开发网,定期为企业提供各类信息。

市场瞬息万变,过时信息不但没用,有时甚至有害,所以,要随时追踪企业的发展进程,为其收集、整理、分析各种信息资源,并且深加工成时效性强的信息产品提供给企业。

参考文献:

[1]严丽.加入WTO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影响剖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3.[2]冷吕华.当前企业情报信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情报,2005(1.[3]唐虹.图书情报机构是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的主力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9.[4]谢新洲.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态势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2(1.(责任编辑刘成贺(上接第73页[9]陈从周.说园[M].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10]俞孔坚,吉庆萍.国际/城市美化运动0之于中国教训[J].中国园林,2000(1.[11]NavehZInteractionsoflandscapesandcultures[J].Land2.scapeandUrbanPlanningVolume32,.:

1995.(责任编辑刘海燕Issue1,Apri,:

lStudyonMeaningofLandscapeinSybolicmWithPavementLandscapeasanExampleRENSu-hua(UrbanPlanningandArchitecturalDesignInstituteof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Abstract:

Paveentlandscapeisaculturalphenoenon,embodiedtheeraoftheinforationageasymmm,mbolofsignificanceInthispaperasatheoreticalfundationfirstlyanalysestheconceptofculturalsy.,o,mbolscultural、landscapeandpavedlandscapesecondlyoutlinesthesuperficialcharacteristicsoftheclassicalChinesepavement;landscapeandmodernpavementla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