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6997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 生物圈中的动物.docx

济南版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案第3专题生物圈中的动物

专题七 生物实验与探究

【课标诠释】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被列为十个一级主题之一,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够理解科学探究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理解科学探究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

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

选出控制变量。

设计对照实验。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实施计划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

收集数据。

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描述现象。

处理数据。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

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本专题的重点:

1、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分析探究实例。

2、能够自主设计简单的探究方案。

3、能够独立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本专题的难点:

设计探究方案

本专题的考点:

1、考查变量:

需要理解对照实验中变量的设置,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2、考查结论:

根据所给的实例分析探究的结论。

3、考查设计: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案。

4、考查纠错:

指出并且改正所给探究方案的不足或错误之处。

【知识梳理】

一、探究的一般过程:

作为学习生物科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探究的基本过程如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质疑。

2、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之后,我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相关资料等,作出相应的种种假设。

通过讨论,对于提出的假设要做合理的保留或删除。

3、制定计划。

计划的制定要紧扣所作的假设进行,包括探究对象、对照装置(如容器)、区分标志(如标签)等材料用具的选择和准备,设计方案的形成和实验步骤的安排。

要注意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

4、讨论和完善计划。

自己制定出初步探究计划之后,在探究计划实施之前,可以把计划提交小组,通过小组成员讨论或反复研究,对不周到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

因为科学探究实验要胆大心细,周全考虑,稍有不慎,会前功尽弃。

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探究材料如何选取,探究装置是否合理,探究步骤是否完整等方面。

5、实施计划。

严格按照探究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翔实地记录实验结果。

6、得出结论。

分析探究结果,与所作的假设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结论。

7、表达与交流。

通过小组内部讨论和组间交流等形式深入分析主题。

特别提示之一:

当结论与假设矛盾时,首先要反思探究过程的科学性、严密性。

其次考虑重新做出假设,重新设计探究实验。

正确结论有时候可通过一次探究获得,也可能需要多次探究获得。

科学探究往往要经历许多次失败才能够柳暗花明。

特别提示之二:

探究实验必须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为了迎合假设而改动实际观察的数据和结果。

二、探究实验的种类:

根据提出的问题不同,探究实验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定性分析实验和定量分析实验。

定性分析实验一般需要设计对照组,定量分析实验一般要采用取样(如五点取样法)或重复(如重复做三次取平均值)的方法。

三、探究实验中的对照:

1、对照实验的概念: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探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实验变量:

也叫控制变量,简称变量,即对照实验中不同的条件。

两组对照实验中只能设计一个控制变量。

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两组对照装置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

变量的设计是对照实验的关键。

3、实验变量的设计:

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假设,要具有可对比性,除了变量以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该相同。

4、对照实验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一般要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四、解答探究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探究实验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才可以减少误差,结果才能更反映真实情况。

2、定量探究实验如果只做一次或者只做一组,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所以结果不可靠。

应该在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反复做三次,才能尽量减少误差的影响。

3、两组对照实验中只能设计一个控制变量,如果是多重对照实验,要先找出实验组,即与假设相一致的组,然后将各对照组注意逐一与实验组对比,找出各自的变量,再进行分析思考。

【精题解析】

【例1】在光下测量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不显著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利用了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的进行抑制了呼吸作用的进行

C、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放出的

D、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不出二氧化碳

解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在光下不仅进行光合作用而且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正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这样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吸收,所以通过测量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而测定呼吸作用效果不显著。

应该在黑暗的地方,即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时来测量。

答案:

A

【例2】做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误滴9%的氯化钠溶液或蒸馏水,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解析:

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无机盐的浓度为0.9%,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细胞才能保持正常的形态,如果浓度大了,细胞会失水,发生皱缩;如果浓度大大的小于0.9%,细胞会吸水过多而导致细胞破裂。

答案:

细胞皱缩,细胞破裂成碎屑。

【例3】下图中的四粒玉米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损伤(阴影部位表示有损伤)。

请你判断哪一粒种子肯定不会再萌发?

(   )

 

解析:

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果皮)、胚和胚乳,尽管种子的胚乳占大部分体积,但最主要的结构还是胚,因为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植物的根茎叶都是由胚发育而来的。

种子是否能发育,取决于胚是否是完整的,是否是活的。

C种子的胚受到损伤,肯定不能萌发。

答案:

C

【例4】在相对封闭的温室中,绿色植物受到阳光的照射而生长,昼夜测定温室内氧气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

这是关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一道题,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而光合作用只在有光的时候进行,这样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氧气不断减少直到早上,曲线下降;从早上到傍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氧气得到积累,氧气量增多,曲线上升。

答案:

B

【例5】

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某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观察结果如下: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

14滴

8滴

15滴

11滴

据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A、黄瓜B、青椒C、芹菜D、白菜

[解析]不同的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由于维生素C可与高锰酸钾反应使溶液褪色,那么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需要等量的维生素C,因此用的蔬菜汁液滴数越少,说明每滴中含的维生素C越多。

答案:

B

【例6】已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一样均为蛋白质,某同学为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取3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等分为A、B、C三组,分别放入三个饲养笼,给A组幼鼠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B组不注射,C组定期饲喂与组相同量的生长激素,其他生长条件均一致。

一段时间后,A组增重40%,B、C两组增重均为25%,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组和B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C组和B组结果比较,能否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

为什么?

(3)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B组实验,则________组幼鼠会提前成熟。

[解析]该题不仅考查了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还考查胃能消化蛋白质的特点。

答案:

(1)A;促进生长发育

(2)不能;C组饲喂的生长激素被消化;(3)A

【例7】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下列操作步骤错误的是().

A、淀粉煮沸成糨糊,冷却后待用

B、已加入等量糨糊的2只试管,再分别滴加清水、唾液后,需充分振荡试管

C、将加入唾液的试管放入37℃水中恒温10分钟,另一只试管置于常温下10分钟

D、冷却后滴加碘液,检验两只试管内是否变蓝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验证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步骤,其中变量就是清水和唾液,因此温度必须一样,都是放入37℃水中才行。

答案:

C

【例8】根据“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所选择的小鱼应当是尾鳍内________少的活小鱼;

(2)用________把活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是为了保持小鱼体表湿润。

(3)观察前,先要使小鱼的尾鳍平贴在________上,然后用________倍镜进行观察。

(4)在显微镜观察的视野中,毛细血管最明显的识别特征是:

血管中的红细胞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该实验是如何操作的内容,只要学生亲自做过,熟悉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现象,并不难。

答案:

(1)色素;

(2)浸湿的棉花;(3)培养皿低;(4)单行通过

【例9】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mL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50mL、100mL、200mL、400mL电池浸出液;

(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3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

结果如下: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50

100

200

400

鱼活的天数

15天

12天

7天

1天

根据以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________;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

该如何设置?

[解析]本题探究的是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因此通过生物对污染水的反应即可说明问题。

这要求必须有对比实验,其变量只能是水体中的电池容量,而生物体——鱼必须是各种情况都一样。

答案:

(1)假设废电池对水体无污染;

(2)健康的、大小、体重相近的金鱼;

(3)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而且电池容量越大污染越严重;

(4)需要;在第5只鱼缸中只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和同样的金鱼,不加电池浸出液。

【例10】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后,自己设计的一个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

编号

加入物质

水温

时间

加碘后反应

原因

1

淀粉+唾液

90℃

10分钟

2

淀粉+唾液

37℃

10分钟

3

淀粉+唾液+2%盐酸

37℃

10分钟

4

淀粉+唾液+10%氢氧化钠

37℃

10分钟

⑴下面是对反应结果及原因的叙述,请将序号填在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1变蓝;②不变蓝;③温度适宜,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④过酸影响了淀粉酶的催化能力;⑤温度过高,淀粉酶失去活性没有催化能力;⑥过碱影响了淀粉酶的催化能力;

⑵从以上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

唾液中含有________,它必须在一定________和________等条件下,才能对淀粉起到消化的作用。

[解析]该实验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有所拓深,对照实验的设计更加多样,这就使得学生对酶的活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即酶的活性不仅受温度的影响,也受酸碱度的影响。

答案:

编号

加碘后反应

原因

1

2

3

4

 

⑵唾液淀粉酶温度酸碱度

【例11】夏天把食品放在冰箱里冷藏,可延长保存时间,这是因为(  )

A.冰箱内有杀菌物质B.低温可使细菌产生不利变异C.细菌具有趋向高温的特性D.低温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解析:

在冰箱内贮存食物时间长,是因为温度低减慢了细菌的繁殖速度。

另外,用保鲜膜也可延长食品的贮藏时间,是因为缺乏空气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答案:

D

【例12】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能迅速前进,而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几乎不能前进,其原因是(  )

A.蚯蚓不能在土壤以外的地方爬行B.玻璃板上摩擦力大C.玻璃板上不能粘住蚯蚓身体D.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的活动

解析:

蚯蚓的运动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

体节长有刚毛,可以钉入土壤中,固定身体,增大摩擦力,防止在原地伸缩。

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刚毛无法钉入,因此无法增加摩擦力,也就无法前进。

而在粗糙的纸板上,刚毛可以钉入,因而可以前进。

答案:

D

【例】13小明同学为探究如何保鲜肉汤作了以下实验。

(图)

小明将甲、乙装置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都放在室温25度的环境中,若干天后,甲肉汤变味,乙肉汤仍然保鲜。

请问:

(1)乙试管中的肉汤没有腐败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验组,________是对照组。

(3)实验后,小明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在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说明细菌繁殖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探究实验的能力。

这类题目综合考查了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时,材料选择、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计、实验条件控制等方面需注意的事项,这比一般的实验设计题难度稍大些,失分率较高。

答案:

(1)无菌

(2)有无细菌乙甲(3)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4)适宜的温度(温暖)、水分(潮湿)、营养物质(有机物)。

 

典题演练

一、选择题(1——30小题为单选,每小题1分,31——40小题为多选,每小题2分)

1.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要确保湿度、温度等条件都相同,只有光照作为实验中的变量,这样的实验叫做()

A.探究B.对比C.对照D.进一步探究

答案:

A

2.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中,测定的地点和时间是()

A.固定一处,一次测得B.早、中、晚各测裸地一次

C.早、中、晚各测裸地、草地和灌丛一次D.早、中、晚各测裸地、灌丛一次

答案:

C

3.计算空气湿度数据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A.求平均值B.分别做平均值曲线

C.同一坐标中绘出不同环境的平均值曲线D.以上三者

答案:

D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若光线强时,应选用()

A.大光圈、凹面镜B.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

答案:

C

5.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菠菜叶的徒手切片时,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镜未调节好B.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好D.微镜物镜损坏

答案:

B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标本偏向视野的右前方,要想把标本移到视野的中央,则应当把标本移向()

A.左后方B.右前方C.左前方D.右后方

答案:

B

7.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时,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视野亮度和细胞数目的变化使()

A.变暗、增多B.变亮、减少C.变亮、增多D.变暗、减少

答案:

D

8.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偶尔会看到黑色的圆圈,这种结构最可能是()

A、特殊的细胞B、气泡C、食物的残渣D、液泡

答案:

B

9.用洗净的刀片刮取少许黄瓜表层果肉,涂抹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而制成的玻片标本为()

A.切片B.涂片C.装片D.临时装片

答案:

D

10.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地盖上,其原因是()

A.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B.防止水溢出

C.增加透明度D.防止实验材料移

答案:

A

11.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共8个,此时显微镜的镜头组合为:

目镜10×、物镜10×。

如果目镜不变,将物镜换成40×。

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A.1个B.2个C.4个D.32个

答案:

B

12.显微镜下草履虫的运动过快,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在培养液滴中放几团棉花纤维B.在培养液滴中放几丝棉花纤维

C.在载玻片中多滴几滴培养液D.在培养液滴中滴几滴清水

答案:

B

13.如图所示,在草履虫培养液滴外侧缘

放小粒食盐,则出现的现象是

A.草履虫向左移动B.草履虫不动

C.草履虫向右移动D.草履虫聚集在培养液中

答案:

A清水培养液

14.将籽粒完整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发芽情况是()

A.甲先发芽B.乙先发芽C.同时发芽D.都不发芽

答案:

C

15.将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切开,在断面上浸一点碘液,这时,会看到的现象是(   )。

 A.胚变成蓝色  B.胚乳变为蓝色  C.子叶变成蓝色  D.种皮变为蓝色

答案:

B

16.洗面口袋时,最后常会在口袋布上留下一些淡黄色的小颗粒粘在上面不易去掉。

这样的小颗粒是种子中的()。

 A.蛋白质B.淀粉C.脂肪D.无机盐

答案:

A

17.有些北方农民常把收获的马铃薯白菜等贮存在地窖中。

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看一下油灯是否燃烧正常。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主要是为了照明B.测量地窖内氧气的含量

C.测量地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D.测量地窖内一氧化碳的含量

答案:

B

18.“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①把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③②⑤①⑥      B、④③②⑤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答案:

B

19.课外探究观察猪的小肠绒毛,最正确的做法是()。

A.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生理盐水中观察;

B.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生理盐水中观察;

C.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生理清水中观察;

D.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生理清水中观察;

答案:

D

20.在有植物油的试管中,我们尝试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能使植物油消失的是()。

A.唾液、胃液、胰液B.唾液、胃液、胆汁

C.胆汁、肠液、胰液D.肠液、胃液、胰液

答案:

C

21.测定肺活量时,每人需重复测三次。

测量结束后,根据下列哪一项确定被测定者的肺活量()。

A.取三次中的最大值B.取三次中的最小值

C.取三次中的平均值D.取三次的和

答案:

A

22.用手捂住右眼,用左眼看光亮的地方,过几分钟后,捂住右眼的手放下,此时两眼的瞳孔是()。

A.两眼的瞳孔都放大B.左眼的瞳孔大,右眼的瞳孔小

C.两眼的瞳孔都缩小D.左眼的瞳孔小,右眼的瞳孔大

答案:

C

23.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时,在同一视野中观察到数目最多的血细胞是()。

A.红细胞B.血红蛋白C.白细胞D.血小板

答案:

A

24.刚挖出的蚯蚓放在干燥的环境里,不久就会死去,原因是(  )

A.蚯蚓怕光B.神经系统被破坏C.循环系统被破坏D.无法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答案:

D

25.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  )①空气②水③有机物④适宜的温度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A.①②B.③④.②③④D.①②③④

26.为观察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①分组剪掉不同鱼鳍进行对比实验②直接观察③用模型来实验④捆扎鱼鳍⑤只剪掉鱼鳍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③D.③④⑤

答案:

A

27.一般鸟类的身体中,最发达的肌肉是(  )

A.颈肌,因为颈灵活转动B.胸肌,因为它牵动两翼飞行

C.尾肌,因为尾控制飞行方向D.后肢肌,因为后肢在地上行走

答案:

B

28.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  )行为

A.先天性行为B.迁徙行为C.经验行为D.学习行为

答案:

D

29..蚂蚁和同伴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是(  )

A.声音B.动作C.色彩D.气味

答案:

D

30.导致花生果实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

A.品种不同B.外界环境条件不同C.遗传物质基础不同D.生物性状的变异

答案:

D

31.在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中出现污点,,则可以判断()

A.污点可能在目镜上B.污点一定在目镜上

C.污点可能在装片上D.污点可能在物镜上

答案:

A、C、D

32.观察叶的下表皮时,用镊子撕下一小块蚕豆叶的下表皮,做成装片,用低倍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细胞的特点是()

A.细胞不规则,彼此嵌合着B.细胞长方形,排列紧密

C.细胞内有叶绿体,呈现绿色D.细胞无色透明

E.细胞之间分布有很多成对的保卫细胞

答案:

ADE

33.用体重相近,发育正常的甲、乙、丙3只雄性小狗进行内分泌腺切除实验,以研究激素对动物的影响。

甲不做任何处理,乙、丙分别切除某种内分泌腺。

几个月后,它们血液中的激素含量如下表(单位:

微克/100mL血液):

激素

小狗

甲状腺激素

3

0.1

2.8

生长激素

6

5.8

0.1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狗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B.乙狗被切除了甲状腺

C.丙狗被切除了垂体D.手术后,乙狗发育正常,丙狗生长停滞

答案:

A、B、C

34.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危害的主要方面有:

()。

A.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

B.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使湖泊中鱼虾死亡;

 C.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D.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

饮用酸化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没有害。

答案:

A、B、C

35.飞行物离眼越来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