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7006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燕子》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观看有关描写春天的文字和录像等。

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课文;之后,运用朗读加探究的方法学习课文内容;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读懂长句子。

感受课文描述的美好画面。

【教学工具】  多媒体、图片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小燕子》的课件。

可以让学生一起跟唱。

  小同学们,春天到了,燕子又要从南方飞回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燕子》这一课,看看春天里的小燕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同桌互读,每人一段,让对方提醒字音。

三、播放《燕子》的课件

  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课件谈谈对小燕子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

  1、提醒学生注意体会生字生词的含义。

  2、充满感情地朗读,将课文读通顺,读连贯。

五、解决生字生词

  要注意生字和读音:

  “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

  “拂”读“fú”,不要错读成“fó”。

  生字方面,你要注意以下的字:

  “燕”的上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

  “演”的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

  “漾”的下面是“永”,不要错写成“水”。

六、布置作业

  1、默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生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这是一个长句子,我们先来缩句,看看它都说了什么意思。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很好。

那么,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重点引导学习:

    乌黑光亮的羽毛。

(乌黑说明颜色黑。

“光亮”呢?

仅仅只是黑吗?

    俊俏轻快的翅膀。

(什么是“俊俏”?

我们平时还可以说谁俊俏?

作者说小燕子的翅膀俊俏,可见它非常──)

    剪刀似的尾巴。

(形状)

  3、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将下面两句话作比较)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让学生自由思考和回答,从中体会到语言的准确性和魅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小燕子的外形,真的很美,除了外形美丽,小燕子其他方面怎么样呢?

我们赶紧来看看吧。

请细细品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你认为表现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

然后可以与同桌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2、讨论:

   ⑴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

     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读懂了吗?

可以按照第一自然段的方法,来看看这个句子主要在说什么意思。

     (主要写燕子飞到柳树下边。

)其它词语呢?

写出了什么?

     “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有轻的感觉。

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斜”字不但写出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掠过”你体会到什么?

     “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

你又体会到什么?

     比较句子:

     如果把这句子改成“燕子飞到柳树下边“,你们还有这种感觉吗?

你们的脑海中还有这飞姿优美的小燕子吗?

     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文章才有味道,大家才爱看。

   ⑵ 有的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也是美的!

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领略这其中的美。

四、学习第四段

  刚才我们欣赏了燕子飞行之美,那么停歇时的燕子又是怎样的呢?

请你读读第四段,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并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朗读课文,同桌进行交流。

  2、分析句子:

   ⑴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为什么不用“停”?

     (落写出了燕子飞行是疲倦是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

   ⑵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师:

为什么用痕,不用根?

     (电线远,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蓝天中只留下一丝痕迹。

   ⑶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大家想一想,这会是一首怎样的赞歌?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这么美丽的小燕子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呢?

下面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

    雨、风、柳、草、叶、花。

  3、为什么说春天是“光彩夺目”的呢?

    想一想:

雨、风、柳、草、叶、花都是什么样子的?

雨是(蒙蒙细雨),风是(微风),柳丝是(带黄色嫩叶),草是(青)的,叶是(绿)的,花是(“各色鲜艳”或五彩缤纷)的,春天里有这么多美丽的景物,美丽的景物又有美丽的色彩,用“光彩夺目”来形容春天是不是很恰当呢?

  4、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会怎么想?

它是怎么来的?

    赶来的,这个“赶”字用的好不好?

表达出了小燕子来参加春天这个集会的急切心情。

  5、用赞美的感情朗读这一段。

【巩固拓展】

  画一画:

用你五彩的笔,画一画这光彩夺目的春天吧。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诵读为主,了解诗歌的大意,通过提问和图片、课件等,唤起学生的共鸣,进而使学生感悟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能背诵两首诗,并懂得诗歌的大意,体会到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工具】  多媒体、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

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

    “咏”,通过写诗作文歌颂、赞美。

咏柳,赞美柳树。

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自己试读课文。

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每句话读通顺。

  3、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4、利用生字卡,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

  5、指导读课文,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1、自读诗歌前两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同学间互相解答,教师相机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碧玉、妆、万条、丝绦等。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诗的大意。

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作者对诗句的分析通俗而形象,第一句总写柳树给人的印象。

作者紧扣“碧玉”一词,用优美的语言阐发双关意义:

以比喻义想象柳叶的色彩、光泽;以借代联想柳树的袅娜多姿,静中有动,这样,就使柳树的意象在鉴赏者心中“活”了起来。

如果说第一句是概述总体形象的话,那么第二句则是写局部,写细节,因此作者就像画家画工笔画那样细细地揣摩诗句的含义。

“万条”写柳枝的茂密,“垂下”写它的轻柔,随风飘拂,“绿丝绦”写了它的颜色和质地,“绿”照应了前句的“碧”,“丝绦”则重在表现柳枝如丝带的柔顺与光泽。

  2、同样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点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

    作者分析第三句和第四句时则侧重于剖析设问,简洁明快地点出那“万条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嫩叶”都来自春风的剪裁。

  3、把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看着插图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评议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使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感情:

    指导朗读可参考下面的节奏示例: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看图练习背诵。

可指名到讲台上看图背诵。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用生字卡读生字。

  2、分析字形,说出难写的字的记忆方法。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仿写。

六、布置作业

  1、会写生字。

  2、背诵课文。

七、板书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

  同学们,春天是美丽的,诗人们对春天是那样欣赏,那样赞叹,他们用自己的诗句把春天描绘德绚丽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描绘春天的名篇,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解题

  出示《春日》。

  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

谁知道题目的意思?

(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

(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自己试读课文。

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每句话读通顺。

  3、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4、利用生字卡,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

  5、指导读课文,把课文读流畅。

四、细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1、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

(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2、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

(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写到黑板上)

  3、教师点拨如下:

   ⑴ 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⑵ 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

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⑶ 泗水滨──泗水河边。

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⑷ 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

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⑸ 光景──风光景物,风景。

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

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⑹ 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一时:

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⑺ 等闲识得──等闲:

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

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

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

识得:

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⑻ 东风面──春风的面容。

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

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⑼ 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

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

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⑽ 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

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4、结合以上的分析,让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

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

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

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五、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评议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使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感情:

    指导朗读可参考下面的节奏示例: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看图练习背诵。

可指名到讲台上看图背诵。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用生字卡读生字。

  2、分析字形,说出难写的字的记忆方法。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仿写。

六、布置作业

  1、会写生字。

  2、背诵课文。

《荷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3、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教师讲述:

  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

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

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吹起泡泡。

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

远看,有青山、楼阁、小桥、游船。

这是多么优美的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啊!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

  (过渡)这样一幅优美的池塘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

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___________,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_________________,里面有莲的果实叫___________________。

荷叶像_______________。

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

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⑴ 学生朗读。

  

   ⑵ 设问:

     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板书:

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

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

“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

    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

 

   ⑶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⑷ (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

看到荷花) 

  2、学习第二小节。

   ⑴ 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⑵ 设问:

     “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

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

(比一比,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确)

  教师讲述:

“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

  (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讲述:

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

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设问:

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讲述:

“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

(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讲述: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

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

(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

  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

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

  (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似的”进行分析。

  这三句话是用什么词语连结起来的?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师讲述:

“有的……有的……有的……”在句子里都含有“多”的意思。

那么,课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了什么?

   ⑶ 引读第二小节。

   ⑷ 这一小节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⑸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背诵第二小节。

   ⑹ 课堂练习。

  抄写:

莲蓬  饱胀  破裂  挨挨挤挤  姿势  舞蹈  翩翩起舞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检查复习

  1、第一、二小节各说了什么意思?

  2、作者具体向我们介绍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设疑: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对照挂图,想像一下,都有哪些姿势?

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

  第三小节连用了几个“一朵”?

有什么作用?

  (连用四个“一朵”,突出“朵数”之多,每朵的姿势各不相同,美不胜收。

 3、指导朗读前两句。

  4、指名读最后一句。

  5、看图:

  图上的景物与课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图上只画了荷塘的一角,不是全部。

  6、比较句子。

   ⑴ 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图……

   ⑵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画……

   ⑶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

   ⑷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这样比较,可以看出第四句为最好。

因为:

    ① “眼前的”指出了作者看到的,与文末“我是在看荷花呢”相呼应。

    ② “大”指明了这一池的整体,与前文的描写相呼应。

    ③ “活”字最富表现力,表现出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与前文“挨挨挤挤”、“碧绿”、“冒出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相呼应。

  7、“画家”这里指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怎样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8、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9、指名读二~五小节,比较这两小节,哪小节写得具体?

是怎样写具体的?

 10、用上课文第二小节描写荷花各种姿态的优美句子或换用自己的话,扩写第三小节中的有关内容。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放录像,同时范读三~四小节,思考:

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文字,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看着这么多又香又美的荷花,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

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设问:

  “仿佛”是什么意思?

“我”是不是一朵荷花?

那为什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翩翩起舞”中的“翩”是形声字,羽字表形,字义一般和鸟有关,“翩翩”也就是像鸟儿飞一样轻盈,“起舞”就是“跳起舞来”,边说边作手势。

谁能到前面表演一下?

  指名学生戴荷花头饰表演,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作者觉得自己忽然变成了一朵荷花,这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我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抓住“翩翩起舞”、“快乐”、“好梦”等词语)

  “好梦”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你能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

(启发学生展开想像)

  3、小结:

    这一小节主要写什么?

 五、学习第五小节

  齐读最后一小节,提问:

  最后一小节不写可以吗?

为什么?

 六、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

七、质疑

八、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荷花

看到

 

荷叶

 

 

 

清香

 

 

挨挨挤挤、碧绿

 

荷花

 

 

 

冒、展开、露、饱胀

一大幅活的画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想到

“我”仿佛是荷花

 翩翩起舞

 

蜻蜓  快乐 

小鱼 好梦

 

《珍珠泉》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以问促读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

  师:

同学们,这是什么字?

它是什么意思?

拿出字典查一查。

    师:

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

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3、课题中还有两个字:

珍珠(教师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谁见过珍珠?

来介绍介绍。

二、以疑促读

  1、请同学们再次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

要求:

  要读出问题来,然后尝试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三、以赛促读

  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课题中要加上“珍珠”一词呢?

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作者家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思考以后在小组比赛朗读交流。

  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

   ⑴ 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

   ⑵ 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四、以评促读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