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7022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docx

至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合肥八一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默写填空。

(1)树叶子却绿的发亮,__________。

(朱自清《春》)

(2)_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

(《世说新语》二则)

(5)在《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借归雁来传递家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表达

2.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医生表示,杀菌剂,消毒剂使用不当,反而有害健康。

②家里并不是医院,除非家中有传染病患者,否则没必要声势和规模很大地消毒。

③特别是对于孩子,他们的免疫力要经常参加训练。

④如果家里太过干净,孩子一接触到细菌,免疫系统立即就缴械投降,所以就会经常生病。

(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意见是:

(2)请用一个成语替换第②句中的划横线部分。

(3)将第③句中划波浪线部分改成比喻句,使表达更生动。

三、名著阅读

3.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天庭两次招安孙悟空,请简述这两次招安的原因与结果。

(2)鲁迅在读《二十四孝图》时,认为“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一类的做法是可以勉励仿效的;“哭竹生笋”就可疑,“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忧了,而最使他不解的甚至反感的是“”和“”两件事。

四、综合性学习

4.综合性学习。

(1)学期开始,班主任让同学们自荐和竞争各学科科代表的位置,你很想担任语文科代表,但你这科的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怎么说才得体并能取得同学的信任支持呢?

(80字左右)

(2)你的发言获得了全班的高票支持,当选了语文科代表,语文老师交给你一个统计两班同学阅读情况问卷的任务,你完成了下表。

根据表格信息,回答①②两题。

①你统计好了两个班级的阅读情况,将反馈给老师一条信息。

②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写一条建议给班级同学。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澈如水晶

林清玄

①从花莲回来,走苏花公路,到崇德隧道口附近,看到几个工人在排石板阶梯,他们专注的神情吸引了我,我便下车了。

②工人用一种近乎悠闲的样子排石板梯,他完全不用水泥或任何粘接物,他只是把造型都不同的石板沿山坡调整,让石板密实在山坡上,并与下一个石板接合。

③这看起来不甚费力的工作,事实上是孕含了极独运的匠心,以及全副的精神,工人必须要完全了解每一块大小不同的石板和每一寸不同斜度的山坡才做得到。

④不远处,就是海了,一层青、一层蓝、一层靛的,完全没有污染的海。

⑤“这石阶可以通到海边吗?

”怕惊扰了他的工作,我小声的问工人。

⑥他正一分一分地挪着手上的石块,约三十秒后,他头也没抬地说:

“往下走,转两次弯,就到海边了。

⑦我兴奋地沿石阶跳跃而下,心情欢愉像一个孩子,我发现阶梯的两旁开满牵牛花,比平常看到的还要硕大,是最美丽的浅紫色,色泽清丽,还带着今天清晨的露水。

⑧到了海边,看到海岸的卵石美丽不输给牵牛花,粒粒皆美,独一无二。

一艘渔船正顺着波浪在海岸不远处载沉载浮。

⑨我蹲下来捡石头。

⑩我向来都喜欢海边的卵石,因为这些石头从来没有隐藏,也不故意显露,它只是在海岸如实呈现它的美与风采。

它不怕人笑,也不排斥别人的掌声。

⑪这石头、这海洋、这路边的牵牛花、这专心排石阶的工人,都如是如实地在演出自己,既没有隐藏,也没有显露。

这样一想,使我震惊起来:

呀!

呀!

原来我们身边最美的事物,无不如实、明白、澈如水晶。

⑫只可惜这水晶映现的沛然万象,凡俗的眼睛都把它当玻璃来看待。

⑬如果我们要看见这世界的美,需要有一对水晶一样自然清澈的眼睛;如果我们要体会宇宙更深邃的意义,则需要一颗水晶一样清明、没有造作的心。

5.作者一路走来,看到了哪些景象以及心境如何?

请加以概括。

6.文章以“澈如水晶”为题,有什么好处?

7.赏析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语。

8.第④段写大海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浇花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

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株状的杂草。

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

“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

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差了点!

”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

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

“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

带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妈妈于是说:

“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

“呜呜……那是你的花儿!

我的花儿没有了!

⑧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

说:

“儿子,那哪儿是花呀?

那是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

妈妈把她拔掉了。

⑨不想儿子却说:

“我天天叫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

呜呜……”

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在草从垃圾桶里翻检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

妈妈心想:

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没有意识到呢?

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⑪“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

儿子,你真可爱!

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沾了光!

⑫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

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

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

9.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

称谓

植物

妈妈的态度

忽视

肯定

 

10.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

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11.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12.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3.文中妈妈在儿子的启发下,发现了许多被忽略的花,你的身边是否也有被忽略的花、物、人、事等呢?

并谈谈你的做法。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6.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起守信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期返而食。

"起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

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

等待。

17.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吴)起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18.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0.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七、作文

21.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1)刚上初中,来到新学校,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

请以“我的”为题,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

要求:

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

(2)你曾有过后悔的经历和感受吗?

你曾思考过反思对于成长的意义吗?

请以“后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

(注意)选择上面任一题目作文,都须遵循下列要求:

①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②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参考答案

1.

(1)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3)枯藤老树昏鸦(4)对子骂父则是无礼(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

【详解】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藤、鸦、雁”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2.

(1)将“杀菌剂”后面的“,”改成“、”。

(2)大张旗鼓

(3)他们的免疫能力要像部队一样经常参加训练。

【解析】

【详解】

(1)“杀菌剂,”逗号改为顿号。

(2)“大张旗鼓”张:

陈设,展示;旗鼓:

旗帜和战鼓。

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

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据此修改即可。

3.

(1)①第一次招安,因为龙玉和冥君状告孙悟空大闹龙宫地府,玉帝本意派将降服,太白金星进言招安。

结果是授孙悟空弼马温,管理御马。

②第二次招安,因为托塔天王所率天兵天将为孙悟空所败,太白金星又献安抚之计。

结果是授孙悟空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

(2)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名著《西游记》情节的把握,《西游记》中天庭两次招安孙悟空,第一次招安,因为龙王和冥君状告孙悟空大闹龙宫地府。

玉帝本意派将降服,太白金星进言招安。

结果是授孙悟空弼马温,管理御马;第二次招安,因为托塔天王所率天兵天将为孙悟空所败,太白金星献安抚之计。

结果是授孙悟空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

(2)《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令人发指。

4.

(1)示例:

各位同学:

我想竞选语文科代表,虽然我的成绩不是班级最好的,但我对语文充满兴趣,我也爱读书,希望同学们能给我一个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也给我一个机会为你们服务。

谢谢。

(2)①甲乙两班同学阅读卡通漫画的人数最多,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数最少。

②名著能够陶冶情操,希望同学们多多阅读文学名著。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语言表达能力。

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

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围绕“虽然成绩不是班级最好的,但希望同学们能给自己一个机会锻炼的机会”来回答即可。

注意要有称呼。

(2)本题目考查的是对图表的认识。

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

看图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由图表可知,甲乙两班同学阅读卡通漫画的人数最多,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数最少。

根据图表得出的结论可围绕“要多阅读文学名著”来向同学们提建议。

5.在隧道口看到工人在排石板阶梯被吸引;跃下台阶发现阶梯旁开满牵牛花而欢愉(兴奋);到了海边看到卵石而震惊。

6.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自然清澈的眼睛”和“没有造作的心”比作水晶,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卵石如实的美与风采,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8.景物描写,通过描写大海的清澈无污染,为下文写海边的牵牛花和卵石的如实美丽做铺垫。

【解析】

5.考查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筛选信息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要求,其次要对原文进行加工个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解答。

围绕题目要求,根据一路走来所看到的景象一一梳理,首先是“看到几个工人在排石板阶梯,他们专注的神情吸引了我。

”再是“我兴奋地沿石阶跳跃而下,心情欢愉像一个孩子,我发现阶梯的两旁开满牵牛花。

”最后是“看到海岸的卵石美丽不输给牵牛花,使我震惊起来。

”概括注意语言的简明。

6.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此文题目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把“自然清澈的眼睛”和“没有造作的心”比作水晶,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7.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一要了解词语的本义,二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隐藏”本义指隐蔽躲藏,不让别人发现。

“显露”指明显表露。

这两个词语,将海边的卵石拟人化,突出卵石如实地在演出自己,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8.考查对景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进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

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对“大海”的描写,表现大海完全没有污染,引出下文在大海上看到牵牛花和卵石的如实美丽。

9.称谓:

杂草、植物、花儿;态度:

否定(忽视)、认可(接受)、肯定(尊重)

10.①漾,这里是荡漾、溢满的意思,用在这里指妈妈看到花时眼里溢满笑容,表达对花儿的喜爱之情。

②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的描绘了杜鹃花开时美丽的样子,映衬出妈妈看到杜鹃花还在时的愉快心情。

11.她的心被孩子触动了。

她理解了孩子的做法,体会到孩子对弱小生命的呵护。

她明白了孩子在照顾自己心爱的花的同时也呵护了她的花。

12.渲染杜鹃花开的妖娆,为妈妈专心浇杜鹃花、拔掉儿子的“花儿”作铺垫。

13.列举示例,语言通顺,逻辑合理即可。

【解析】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在妈妈眼里。

儿子的花是“杂草”,后来称为“植物”,最后称为“花儿”。

妈妈的态度从开始的否定,到认可,最后是尊重儿子的想法。

10.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一要了解词语的本义,二要结合具体的语境,①“漾”本义是水面动荡。

这里是荡漾、溢满,传神地刻画出“妈妈”看花时内心的欢畅,表现了她对辛勤培育的花儿的喜爱之情。

②“举着笑脸”这个词使花儿具有了人的特性,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杜鹃花开时美丽的样子,衬托出妈妈的愉快心情。

11.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她理解了孩子的做法,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体会到孩子对弱小生命的呵护。

12.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上有:

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

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这里结构上渲染杜鹃花开的妖娆,为妈妈专心浇杜鹃花、拔掉儿子的“花儿”作铺垫。

13.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

学生能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列举自己生活中被忽略的花、物、人、事等其中一项,语言通顺,表述合理即可。

如亲情、友情。

14.

(1)约定

(2)才(3)离开

15.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16.对比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

注意古今异义词,“期”:

约定。

“去”:

离开。

15.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有:

引:

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16.《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一个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元方父亲按时赴约,友人却“期日中,过中不至”,通过对比,刻画了一个守信,一个失信的人物形象。

【点睛】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17.D

18.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19.老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等他。

20.为人讲信用或待人诚恳。

【解析】

17.ABC是作代词。

D语气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18.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

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根据句意:

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

故停顿划分为: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19.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有:

故人:

旧的,原来的。

食:

吃。

2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结合文中句子“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体现了吴起守信、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

启发我们要为人要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

【点睛】

参考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

老友说:

“好啊。

”吴起说:

“(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

”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

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

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

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

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21.范文:

后悔

自从踏入了初中的校门,我们渐渐挣脱了稚气的约束,强烈的逆反心理正向我们逼近。

初中的我自然也不再像原来那个听话的女孩,时而显出很浮躁,开始不为自己所做的事考虑后果负责任。

也许正是这样,使我深刻体会到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做出的事不能收回,那一次,我真的后悔了。

“哎呀!

等会儿,别催我!

”正在悠闲看杂志的我不耐烦地向妈妈抱怨着心里的不悦。

唉,好不容易到了周末,不用想着天天得考试,又不用顾忌作业写不完,这样一个美好而悠闲的周末,却被妈妈今天新加的一个课外班硬生生的打破了。

想到自己克服了一个星期的早出晚归又“迎”来了新的课程,气儿就不打一处来。

“快点吧!

唉!

怎么又看闲书?

去预习!

一会儿还要上课呢!

”妈妈看到依旧躺在床上的我,没有反应,又开始了催促攻击。

“哎,我好不容易休息,又上?

你想累死我吗?

烦人!

”说完后的我也被自己的语气吓了一跳,我这是怎么了?

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还是原来的我吗?

妈妈被我这席赌气的话气得脸色渐渐发青。

“你!

你!

你还顶嘴!

”“我今天就不去!

”“你和谁学坏了?

变成这个样子,不学你能干什么?

想像废物一样?

靠父母养活吗?

你真是个白眼狼!

你今天必须给我去!

”妈妈的话激怒了我,但委屈的泪水渐渐溢了出来。

我心想:

妈妈怎么能这样?

我再也呆不下去了,冲出家门。

外面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

小雨渐渐变成了倾盆大雨,雨水顺着头发流到了面颊,冰冷了我的身体,也刺痛了我的心。

为什么呢?

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

我不禁仰天望云感叹,“孩子,来,别淋雨了,进来,快来避避!

”我向着声源望去,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奶奶,满脸微笑地望着我。

“孩子,发什么呆呢?

喝吧!

奶奶请的,暖暖身子别感冒!

”看着粥,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好一会儿才开口:

“谢谢您,奶奶,”“傻孩子,你看,我给你一碗粥,你会感谢我,你又何曾想过天天盼你回家,抚养你长大的父母呢?

不要赌气了,回家吧!

”“咦?

老奶奶您怎么知道?

”“因为你的妈妈从家一直沿街找你啊!

找到我这里也问过呢。

而且,在找你时,你的母亲还摔倒了!

”“啊!

”顾不上道谢的我向家冲去。

一冲进门就迎上了妈妈焦急中带着关心的目光,妈妈的头发湿漉漉的,眼眶也红红的。

是因为一直在找我吧。

想着想着我鼻子不由得一酸,流出了眼泪。

“啊,回来就好,跑到哪儿去了,都淋湿了,快擦擦,饭好了,快吃吧。

以后别乱跑了。

”我呆呆地看着妈妈手忙脚乱地又给我擦头又端饭菜,心里如阵阵刀割。

“妈妈!

”我再也控制不住,奔向妈妈温暖的怀抱,泪水浸湿了母亲的衣襟。

悔恨的泪水充盈了我的眼眶,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

她走了那么远,为的只是找我回家!

我怎么能这样对母亲?

也许是内疚,也许是后悔,我不禁地流出了眼泪。

我真的后悔了。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目一是半命题作文。

本题要求写的是新的校园生活,建议结合自己这一段中学生活经历,任选一个话题,围绕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点来写。

以下话题可供参考:

1.我看到的校园景色;2.新学期发生的有意思的事;3.我所了解的新学校;4.我认识的新老师或结识的新朋友;5.我感受到的学习氛围或同学之间的友好气氛;要是写人,题目可以拟为“我的某某老师”“我的同桌”“我的好朋友”等;要是写景,题目可以拟为“我的美丽校园”“我的教室真好”等等。

题目二是话题作文。

就本次作文来说,写清“后悔”的过程与重要意义是文章的重点,只有抓住生活中那些曾经触动过你的典型事例,心灵之水才会源源不断。

你可以写成书信式,向人或物倾诉真挚的“后悔”之情;你可以写成日记式,直接表达对人或物的悔改之意;你可以用QQ来聊天的形式,实录“后悔”座谈会你可以手机短信的形式,进行千里传情。

题目参考: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我从不后悔”“那一次我真后悔”等等。

【点睛】

此作文又是个“二选一”题目。

对于作文“二选一”的新变化,一点都不意外,不新鲜。

对于学生来说增加了选择空间,也挺好的。

写作指导:

二选一个写,怎么选?

不外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体裁一致,都为记叙文,但主题不一,如一篇写人,一篇写物;另一种可能是体裁不一,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

对于这两种可能,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