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新观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7072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教材 新观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 新观念.docx

《新教材 新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新观念.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 新观念.docx

新教材新观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教育理念更新了,我们才能用新的视觉观察思考一切教育教学行为,才会有满腔的激情去进行大胆的教学探索和创新,才会有无穷的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好措施。

对新教材教学,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让我们放飞自己的新观念,尽快走进新课改,适应新课程。

为此,我特意从以下三方面谈点自己的感受。

1新教材,新观念

  不学有用不知道,学了用后吓一跳。

过去,人们总是固守着“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陈旧教育观念,视教材为“圣明”,把教材看作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中的内容必须是“定论”,这“定论”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故,教师就以掌握“定论”为目标,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强制策略。

如此一来,学生便如同一尊尊张大嘴巴的容器,任意由教师灌、塞。

经过近三年多的新教材课堂教学实践,让我对上述陈旧的教育观产生了极大的动摇,对手中的新教材深深感受到:

教材变了,真的变了!

变成一种范例、一种文化中介。

做为一种范例,它就允许学生对其不必完全接受,只要求师生通过这一中介进行交流,共同认知、分析,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得到发展,最终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这一案例的出现,不但解放了学生,让他们无须再掌握那所谓的“定论”,而且还使师生积极平等地同占教学的舞台。

新教材、新功能的出现迫使教师迅速抛弃“教材即知识”的神话,真正树立起“教材是范例”的崭新观念。

弃旧迎新是新教材教学的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都江堰市无法阻止的。

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掌握好全新的课程理念,与新时代并驾,与新课改同行,才能为断地收获新课改带来的欢欣与愉悦。

2新教材,新角色

新教材的本质及其功能决定了教师专业角色的彻底转变。

新教材要求师生共同交流、对话,共同认知、分析,要求教师把唱“独角戏”的舞台让出来,由师生共同合唱。

那么,是不是教师就彻底下台了吗?

不!

教师在这台戏中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此,教师就像一位船长引领着自己的“员工”在正确无误法操纵着船的航向,是这群“员工”身边最得力引导者。

“员工”只有得到船长富有启发性的引导,他们在操纵中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航行。

2.2教师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亲密合作伙伴。

既然是一位“船长”,他就有责任培养好这群“员工”的独立性、自主性、技能个性。

在实践中引导他们调查、探究,指引他们用创造新理论探究科学方法,发展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此,教师已没有唱独角戏的时间了,教师随时地与学生亲密合作,共同探究,及时点拨,和谐共处,让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是学生学习中最亲密的合作伙伴,真正的良师益友。

2.3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促进者。

有了教师这位亲密合作伙伴的引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是不是教师就可以放手不管学生了?

不!

有了这些是还远远不够的。

教师得用心去观察学生的个性差异,借助他们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迅速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促进是关键。

教师能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促进者,是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4教师还是个性化教学的全新者。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揭动力”。

而民族的进步在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

创新成为了教师肩上最为艰巨的重任。

教师只有有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不断录求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育教学情境,才能在新教材教学中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才能培育出新朝代所需的人才。

3新教材,新策略

在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的基础上,再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我们的教学就将得心应手,如虎添翼。

尤其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必须按以下策略进行教学。

 

 3.1变被动为主动。

主动参与教学是学生发展的前提。

过去容器式的学生总是张着嘴巴囫囵吞枣,硬把老师塞给的知识咽下去,根本没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加工、品味,无法汲取知识的精华。

在新课程理念下,那种“要我学”的教育已变为“我要学”的教育了。

比如,邻居家的张宁的儿子今年上三年级,就在他儿子去年生日的那天,张宁给他买了一挺玩具机关枪,儿子见到机关枪便心急如焚地喊:

“爸爸,快给我,我要打。

”张宁双手把机关枪举得老高,冲着他儿子喊:

“想办法自己来拿。

”儿子眼盯着他,忽然眼珠子骨碌一转,眯笑着端着一木凳走到他面前,站上木凳,伸出双手直往他爸爸的夹肢窝不停地挠。

张宁忍耐不住,立刻双手下垂,机关枪被儿子抱走了。

这样主动的获取方式,育人方式是我们新教材教学可借鉴的。

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既获得了机关枪,以经历了对事物观察的分析、研究,最终获得了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

这种两全其美的教育,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2积极探究。

在教学中,既需要教师积极探究,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

例如,我在上口语交际“春天来了”时,我给学生留了一个课后作业:

春雨是什么颜色?

并要求他们到花丛中、田野上、山林里去找答案。

两周后,学生的回答精彩极了。

他们说:

“春雨是粉红色的,因为她染红了桃花。

”“春雨是白色的,因为春雨过后,梨花白得像雪。

”“春雨是绿色的,因为她给小草和柳树换上了绿色的军装。

”“春雨是无色的,因为从窗口看去,它是无色透明的水帘。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小小年纪竟能说出诗意般的语句。

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竖起了大母指。

让师生足够的时间去积极探究吧!

它会让你看到思维的火苗在兴旺,理想的太阳在前得。

3.3共同合作。

维果茨基指出:

“在儿童那里,发展来自合作。

尤其是在当今的新教材教学中,有些教学是非合作学习而不能完成的。

”比如,我上新教材苏教版中的《春笋》一课,须由一群学生来扮演这样的角色:

10多个快要出土的尖头春笋娃娃,6个隆隆的春雷公公去唤醒沉睡的春笋娃娃,8个暖暖的春风姐姐去吹拂春笋,一群无限慈爱的阳光母亲和一群沙沙的春雨姑娘,正在滋润着春笋,这样,春笋才能“一节,一节,又一节。

”“向上,再向上。

”在这个角色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各自淋漓以致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又在相互密切地配合着其它角色的转变。

在整个过程中各个角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此,孩子们既懂得了怎样去配合别人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又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既获得了对课文精华的进一步感悟,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最终获得了个人的充分发展。

3.4联系生活。

生活即教育。

手捧新教材,教师必须要加注重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必须努力去挖掘蕴藏于生活之中积极向上的一面,引导学生对其充分认识、体验,并产生情感上的升华。

例如:

我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一《识字2》时,我找来了世界冠军张怡宁、王励勤,04年中国女排等许多运动员身披国旗走向领奖台时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赏、口味,他们都能为祖国体育事业的振兴感到自豪为。

这样,课文与生活紧密相联,既丰富了学生体育运动的知识,了解了生活中的实事,又潜移默化的熏陶了他们对祖国体育事业热爱的情感,进一步渗透了人文教育。

可以说,生活与教育一肓挑,这是新教材教学必须不可少的重环节。

总之,新教材,新观念;新教材,新角色;新教材,新策略。

就让我们以一个改头换面、脱胎换骨的新人投入到新教材的教育教学行列中,真正做到“手捧新教材,放飞新观念”。

这样,我们才无愧于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无愧于天底下最光辉的伟大事业——教书育人!

 

一、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初步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注重体现教材的“民族性”特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讴歌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4.努力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宣传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成果,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教材内容的安排立足于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教学目标集中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给教师留有余地,给学生留有空间。

    6.注意从我国丰富的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汲取精华,从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中吸取营养,并且注意研究、学习国内外其他版本的母语教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7.坚持选文的高品位和典范性。

其标准是:

(1)所选课文力求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富有童心童趣;

(2)题材、体裁、风格力求丰富多样,整本书或整套书的内容应体现合理的文化构成;(3)广开“材”路,多编少搬。

    8.坚持“集思广益,开门编书”。

二、教材的框架体例和基本内容

    三年级上册属中年级段,其架构主要有四部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课文、习作和单元练习。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该套教科书每册开头都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以图片方式呈现,将小学阶段应该养成的“听说读写”的习惯有序而又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承接前几册教材安排的“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惜学习用品”、“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等习惯要求,本册教材安排了“认真写钢笔字”,“认真写毛笔字”的内容:

以后各册还将陆续安排读报、写日记、收集信息整理资料以及多种渠道学语文等方面的内容。

这样做意在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2.课文。

    全册书分为8个单元安排课文24篇,每个单元安排“课文”2-4篇,综观全册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文化视野比较开阔。

思想、道德,修身、做人,审美、科学,传统、现代,本国、外国,情感、理性等等,诸多方面均有涉猎。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教材在选文上坚持三种价值取向:

    

一是文化性。

即所选的每一篇材料力求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整本或整套教材的文化构成也尽可能均衡合理.有利于学生丰富文化积累,建构他们自己的文化;本册教材的课文:

有写人的如《孙中山破陋习》、《卧薪尝胆》、《军神》;有记事的如《第八次》、《金子》、《掌声》;有状物的如《石榴》、《石头书》;有描写景的如《西湖》、《北大荒的秋天》、《拉萨的天空》、《东方之珠》等等。

    

二是时代性。

即所选课文力求具有现代意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先进文化;反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念,让学生接受新思想,逐步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

    

三是审美性。

即追求选文的美育价值。

从文章内容到语言表述,从课文插图到装帧设计,都力求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在读课文、看图画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作品富有儿童情趣,图文并茂,相信会为儿童喜闻乐见。

翻开苏教版第五册语文实验教材,欣赏着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精美插图,朗读着一篇篇童趣盎然、文质兼美的课文,感悟着一次次唤醒学生潜能、激活学生记忆、开启学生心智、放飞学生情愫的习作与练习,我们的内心强烈地感受到:

新教材,它带着新课程的理念、高品位的文化底蕴以及鲜明的时代气息,走向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引领着我们走向教育的理想境界。

纵观全册教材所选编的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语文,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启迪,情感熏陶提供了充裕的材料,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

从内容看,既有反映历史人物、事件的课文,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卧薪尝胆》,又有表现当代社会风貌的课文,如《东方之珠》;既有讴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伟大的品格的课文,如《孙中山破陋习》、《军神》,又有歌颂普通劳动者可贵精神的课文,如《金子》;既有赞美祖国自然风光的课文,如《西湖》、《北大荒的秋天》,又有介绍儿童喜爱的植物的课文,如《石榴》;有的课文则主要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如《学会查“无字词典”》,有的则主要介绍自然科学知识,如《航天飞机》等。

从体裁看,除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

如果再把本册教科书中的选文,放到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来看,它又涉猎古今中外。

以上特点,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2

3.习作。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段开始安排“习作”教材。

为切实帮助教师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该教材在“习作”部分的编排上作了如下尝试:

  第一,突出位置,明确目标。

    ——明确“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课程标准》)

    ——还“习作”应有的位置,精心编写专门的“习作课文”,使“习作”教材独立成章、自成体系。

    ——明确习作教学的年段目标,3—4年级应在低年级段写话的基础上进行作文起步训练,以片段教学为主,不拘文体,不必成文,让学生自由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

同时提出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的要求。

  第二,降低门槛,培养兴趣。

    习作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习作要求力求适度明确,少写命题作文,不给过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重视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写放胆作文,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话说明白,把句子写通顺,把字写工整。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  [习作1]:

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

这就是作文!

第三,例文引路,模仿起步。

    儿童作文,需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虽然学生口头语言已有了相当的发展,但若要他们用准确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毕竟还有些困难。

为此,该教科书中年级段“习作”大都安排了“例文”。

“例文”多来自小学生,用的是孩子的语气,写的是孩子的生活,抒发的是孩子的感情,且篇幅短小,格调清新,使学生读了倍感亲切。

“例文”均由小学生按规范格式誊写在作文纸上。

这样,旨在从形式到内容,为学生的习作提供良好的示范。

对“例文”,教材还有简明的点评或提示,每次习作要求均与“例文”有关联,便于学生从“例文”中获得启示,并通过模仿学习作文。

这种编排,有助于学生在理解与表达、学习与运用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降低起步作文的难度。

  第四,以说促写,读写结合。

    在低中年级,“以说促写”、“以说引写”、“说写结合”是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该教材对此作了有机地吸收和借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积累越多,写作的基础才越雄厚。

“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更是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该教科书在读写结合上,采取了“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的编写策略:

所谓“长短结合”是说一方面致力于长期积累,不急于求成,以“厚积薄发”。

另一方面也因“课”制宜,搞一些模仿性的迁移训练。

“长线”贯穿始终,“短线”相机渗透;所谓“大小结合”是指课本既有专项的习作训练(大作文),也有随课文安排的“小练笔”(小作文)。

3

本册习作教材共安排了8课,各课的内容与要求如下:

课次      内容      要求

1      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先打草稿,然后念一念,改一改,直道自己满意了,再誊写到习作簿上。

让人看明白就行了。

2      给自己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习作。

      画好自画像以后,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再写成习作。

建议把自画像和习作一起张贴在班级的壁报上。

3      先在课本图中添上几种动物,再给整幅图涂上颜色,然后写一篇习作。

      先简单写一写图中的景物,再写一种或几种你添上去的动物。

题目自定。

4      写一处景色。

      走出校园,观察迷人的秋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然后选择一处景色写下来。

5      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为它设计一张名片。

      名片设计要与众不同,别人读了能对这种动物有所了解。

名片与图片一起贴在习作簿上,请老师看一看。

建议在班里举行一次“动物名片设计大赛”。

6      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

      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7      把自己喜爱的玩具摆一摆,玩一玩,再编一个童话故事。

      先把自己所编的童话故事大意讲给同学听,然后写下来。

比一比,看谁写得有意思。

8      写一篇关于古诗词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可写出以下内容:

诗句出自哪首古诗?

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人?

诗句是什么意思?

三、教材的主要特色

1、“新”、“实”、“简”、“美”

“新”:

理念新,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都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98页)

“实”:

新教材把读好书,写好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上。

(99页)

“简”:

新教材从学生理解程度、语言规律出发,语言结构简单

明了,文笔流畅,笔调生动,容易为学生理解。

(100页)

4

“美”:

新教材在文章内容的版式设计、绘图和装帧设计、语言文字的锤炼等方面,无不尽显其美育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陶冶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100页)

2.崇尚“人文”。

    

——教材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提供了优良凭借。

    ——教材的文化构成比较合理,视野广阔,文化的覆盖面比较大。

并且注意尊重多样文化,有一定的包容性。

有利于学生丰富文化积累,全面提高文化素养。

    ——教材富含人文情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3.强调“基础”。

    

——教材删繁就简,轻装上阵,头绪比较简单,表现方式也比较质朴;教材突显基础目标,着重安排那些对学生发展特别是终身发展有用的内容,强调把书读好,把字写好,把话说白,把文章写顺,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遵循母语教育规律,注意从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中汲取营养。

在教学中倡导多读、多写、多背,强调积累和感悟,注重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4.注重“综合”。

    

——教材内容的安排讲求整合。

把字、词、句、篇的内容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的要求整合起来,把语文与其他领域的学习联系起来,把课内课外有意识地沟通起来。

使教材便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便于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教材的练习设计(课后练习与单元练习)注重综合。

不仅具有复习巩固的功能,更有拓展的功能和促进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的功能。

  

——有计划地设计一些语文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专题,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研究”和“发现”,在有趣的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5.体现“开放”。

  

——教材富有弹性,留有空间。

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课后练习重点突出,留有余地;单元练习形式多样,讲究综合;习作倡导个性化,儿童化。

这些尝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促进教学生动活泼局面的形成。

    ——教材的编排、装帧具有现代感和时代特征,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视野和追求。

5

四、教学建议

(一)关于“习惯”教学

1、达成的目标

(1)认真写钢笔字。

(认识各种钢笔;掌握钢笔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在稿纸上钢笔书写的要求与行款;巩固良好的写字姿势。

(2)认真写毛笔字。

(了解毛笔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初步了解“文房四宝”;学会如何使用和保护毛笔,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毛笔字的书写行款,初步学会欣赏毛笔字,爱写毛笔字。

2、写字习惯的本质内涵(124页)

(1)主体性内涵  

(2)文化性内涵  

3、教学的过程(126-128页)

(1)主体实践贯穿全过程。

(2)巧妙看图各有侧重点。

(特写图片重点看;作业图片对比看;辨识图片参照看;操作图片连观看。

4、教学建议(102-103页)

(1)以图为师,明确要求。

(2)以贴为范,模仿练习。

(3)反复历练,形成习惯。

(4)瞻前顾后,整体发展。

5、处理好几组关系

(1)需看图,更重体验。

(2)需明理,更重历练。

(要求教师要有耐心与毅力,去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要从小处抓,起点不妨低些,但又要严格要求,扎实有效;将写字习惯与日常作业、课内外活动结合起来,化整为零,潜移默化;要全过程贯穿习惯培养思想。

(3)需指导,更重探究。

6

(二)关于“阅读”教学

1、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分角色朗读指定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践,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能在阅读理解课文中,初步感觉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语、精彩句段,学习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背诵优美诗文不少于10篇。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2、年段目标

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

各年段有所侧重:

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

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大意;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训练,都要重视词和句的教学;再者,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不能割裂开来逐一培养,而应既有侧重,又要整体推进,螺旋上升。

7

3、选文特色(101—103页历史性课文——拓展精神空间;古代诗歌——培植审美情操;现代散文——提审审美情怀;寓言神话——享受自由精神。

4、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三个侧重点

  读书能力:

在坚持抓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为加快阅读速度打好基础;理解能力:

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拓展积累:

拓展阅读范围,拓宽阅读视野,加速有效积累。

5、阅读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学生在“三读”上下功夫:

a.读通:

三个基本要求:

(用普通话朗读,读准确,读清楚,读得字字响亮、字字落实;做到五不:

不误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不重复一字;句段分明,停顿恰当,不唱读。

三个基本步骤:

(导情——初读——读评——再读)

五项注意点: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是“引领着”、“参与者”;指名读时要面向全体;初读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