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740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docx

理论力学平面力系

第二章平面力系

一、是非题

1•一个力在任意轴上投影的大小一定小于或等于该力的模,而沿该轴的分力的大小则

可能大于该力的模。

()

2•力矩与力偶矩的单位相同,常用的单位为牛•米,千牛•米等。

()

3•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该两力就组成一力偶。

()

4•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它们的力偶矩相等,这两个力偶就一定等效。

()

5.只要平面力偶的力偶矩保持不变,可将力偶的力和臂作相应的改变,而不影响其对

刚体的效应。

()

6•作用在刚体上的一个力,可以从原来的作用位置平行移动到该刚体内任意指定点,

但必须附加一个力偶,附加力偶的矩等于原力对指定点的矩。

()

7•某一平面力系,如其力多边形不封闭,则该力系一定有合力,合力作用线与简化中

心的位置无关。

()

&平面任意力系,只要主矢R工0,最后必可简化为一合力。

()

9•平面力系向某点简化之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

则此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合力偶,且

此力系向任一点简化之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

10.若平面力系对一点的主矩为零,则此力系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合力。

()

11.当平面力系的主矢为零时,其主矩一定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

12•在平面任意力系中,若其力多边形自行闭合,则力系平衡。

()

二、选择题

1•将大小为100N的力F沿x、y方向分解,若F在x轴上的投影为86.6N,而沿x方向的分力的大小为

ib

115.47N,贝UF在y轴上的投影为。

10;

250N;

370.7N;

486.6N;

5100N。

•irir—fc-

2.

已知力F的大小为F=100N,若将F沿图示x、

y方向分解,则x向分力的大小为N,y向分力

的大小为N。

186.6;

270.0;

3136.6;

425.9;

596.6;

3.

2*n

已知杆AB长2m,C是其中点。

分别受图示

四个力系作用,则和是等效力系。

①图(a)所示的力系;

2kn

2kn.i

2图(b)所示的力系;

3图(c)所示的力系;

4图(d)所示的力系。

4•某平面任意力系向0点简化,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力R和一个力偶矩为Mo的力偶,则该力系的最后合成结果为。

1作用在0点的一个合力;

2合力偶;

3作用在0点左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4作用在0点右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5•图示三铰刚架受力F作用,贝UA支座反力的大

小为,B支座反力的大小

为。

F/2;

F/2;

F;

、2F;

2F。

6•图示结构受力P作用,杆重不计,则

力的大小为。

1P/2;

2、3P/3;

3P;

40。

7•曲杆重不计,其上作用一力偶矩为中的反力。

1大;

2小;

③相同。

&平面系统受力偶矩为M=10KN.m

M的力偶,则图(a)中B点的反力比图(b)

的力偶作用。

当力

偶M作用于AC杆时,A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B支座反力的大小为;当力偶M作用于BC杆

2n

 

时,A支座反力的大小为,B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14KN;

25KN;

38KN;

410KN。

9•汇交于0点的平面汇交力系,其平衡方程式可表示为二力矩形式。

ZmA(Fi)=0,=mB(Fi)=0,但必须

①A、B两点中有一点与O点重合;

2点O不在A、B两点的连线上;

3点O应在A、B两点的连线上;

④不存在二力矩形式,匸X=0,匸Y=0是唯一的。

10.图示两个作用在三角板上的平面汇交力系(图

(a)汇交于三角形板中心,图(b)汇交于三角形板底边中点)。

如果各力大小均不等于零,则图(a)所示力系,

图(b)所示力系。

可能平衡;

一定不平衡;

一定平衡;

不能确定。

三、填空题

1两直角刚杆ABC、DEF在F处铰接,并支

承如图。

若各杆重不计,则当垂直BC边的力P从B

—Hi

点移动到C点的过程中,A处约束力的作用线与AB

方向的夹角从度变化到度。

2.图示结构受矩为M=10KN.m的力偶作用。

各杆自重不计。

则固定铰支座D的反力的大小为

方向

M=10KN.m的力偶

3.杆AB、BC、CD用铰B、C连结并支承如图,受矩为

作用,不计各杆自重,则支座D处反力的大小

为,方向

A

6

亠__T

C

 

4•图示结构不计各杆重量,受力偶矩为m的力偶作

用,贝UE支座反力的大小为,方向在图中

表示。

5•两不计重量的簿板支承如图,并受力偶矩为

用。

试画出支座A、F的约束力方向(包括方位与指向)

m的力偶作

o

6.不计重量的直角杆CDA和T字形杆DBE

在D处铰结并支承如图。

若系统受力P作用,

则B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7.已知平面平行力系的五个力分别为

Fi=10(N),F2=4(N),F3=8(N),F4=8(N),

F5=10(N),则该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为

0

:

:

——L<£«

102Q30405DK

&某平面力系向O点简化,得图示主矢矩Mo=10KN.m。

图中长度单位为m,则向点化得,向点B(-4,

(计算出大小,并在图中画出该量)。

R=20KN,

A(3、2)

0)简化得

A(3.2>

9.图示正方形ABCD,边长为a(cm),在刚体A、

»—I"—►—1>

三个力:

F1、F2、F3,而F1=F2=F3=F(N)o则该力系并用图表示。

简化的最后结果为

10.已知一平面力系,对A、B点的力矩为二mA(Fi)

=Bb(Fi)=20KN.m,且ZX^2KN,则该力系的

最后简化结果为

C三点上分别作用了

B、

Li

(在图中画

 

出该力系的最后简化结果)

11.已知平面汇交力系的汇交点为A,且满足方程ZmB=0(B为力系平面内

的另一点),若此力系不平衡,则可简化为。

已知平

面平行力系,诸力与y轴不垂直,且满足方程匕丫=0,若此力系不平衡,则可简化为。

四、计算题

1.图示平面力系,已知:

Fi=F2=F3=F4=F,M=Fa,a为三

角形边长,若以A为简化中心,试求合成的最后结果,并在图

中画出。

2.在图示平面力系中,已知:

Fi=10N,F2=40N,F3=40N,M=30N•m。

试求其合力,并画在图上(图中长度单位为米)。

A.

3.图示平面力系,已知:

P=200N,M=300N•m,

欲使力系的合力R通过O点,试求作用在D点的水平力T为多大。

4.图示力系中力Fi=100KN,F2=200KN,F3=300KN,方向分别沿边长为30cm的等边三角形的每一边作用。

试求此三力的合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线的位置。

5.在图示多跨梁中,各梁自重不计,已知:

q、P、

M、L。

试求:

图(a)中支座A、B、C的反力,图

(2)中支座A、B的反力。

 

6.结构如图,C处为铰链,自重不计。

已知:

P=100KN,q=20KN/m,M=50KN•m。

试求A、B两支座的反力。

7.

图示平面结构,自重不计,

Pi=100KN,P2=50KN,0=60°固定端A的反力。

&图示曲柄摇杆机构,在摇杆的B端作用一水平阻

力R,已知:

OC=r,AB=L,各部分自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欲使机构在图示位置(OC水平)保持平衡,试求在曲柄OC上所施加的力偶的力偶矩M,并求支座O、A的约束力。

9.平面刚架自重不计,受力、尺寸如图。

试求B、C、D处的约束力。

10.图示结构,自重不计,C处为铰接。

Li=1m,

L2=1.5m。

已知:

M=100KN•m,q=100KN/m。

试求A、B支座反力。

11.支架由直杆AD与直角曲杆BE及定滑轮D组成,已知:

AC=CD=AB=1m,R=0.3m,Q=100N,A、B、C处均用铰连接。

绳、杆、滑轮自重均不计。

试求支座A,B的反

力。

12.图示平面结构,C处为铰链联结,各杆自重不计。

知:

半径为R,q=2kN/cm,Q=10kN。

试求A、C处的反力。

13.图示结构,由杆AB、DE、BD组成,各杆自重不计,D、C、B均为锵链连接,A端为固定端约束。

已知q(N/m),M=qa2(N•m),P=J2N,尺寸如图。

试求固定端A的约束反力及BD杆所受的力。

14.图示结构由不计杆重的AB、AC、DE三杆组成,在A点和D点铰接。

已知:

P、Ql。

试求B、C二处反力(要求只列三个方程)。

0q

15•图示平面机构,各构件自重均不计。

已知:

OA=20cm,0Q=15cm,t=30°,弹簧常数k=100N/cm。

机构平衡于图示位置时,弹簧拉伸变形'=2cm,

M1=200N•m,试求使系统维持平衡的M2。

16.图示结构,自重不计。

已知:

P=2kN,

Q=kN,M=2kN•m。

试求固定铰支座B的反力。

2m

2m

2m

 

17.构架受力如图,各杆重不计,销钉E固结在DH杆上,与BC槽杆为光滑接触。

已知:

AD=DC=BE=EC=20cm,M=200N•m。

试求A、B、C处的约束反力。

18.重为P的重物按图示方式挂在三角架上,各杆和轮的自重不计,尺寸如图,试求支座A、B

的约束反力及AB杆内力。

19.图示来而结构由杆AB及弯杆DB组成,

P=10N,M=20N•m,L=r=1m,各杆及轮自重不计,求固定支座A及滚动支座D的约束反力及杆BD的

B端所受的力。

20.

构架如图所示。

重物Q=100N,悬持在绳端。

已知:

滑轮半径R=10cm,L<|=30cm,L2=40cm,不计各杆及滑轮,绳的重量。

试求A、E支座反力及AB

杆在铰链D处所受的力。

第二章平面力系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

1、对2、对3、错4、对5、对6、对7、对8、对9、对10、错11、

对12、错

二、选择题

1、①2、③②3、③④4、③5、②②6、②7、②8④④②②9、②10、

①②

三、填空题

1、0°;90°;2、10KN;方向水平向右;3、10KN;方向水平向左;

4、2m/a;方向沿HE向;5、略6、2P;方向向上;

7、力偶,力偶矩m=—40(N•cm),顺时针方向。

8、A:

主矢为20KN,主矩为50KN•m,顺钟向

B:

主矢为20KN,主矩为90KN•m,逆钟向

9、一合力R=F2,作用在B点右边,距B点水平距离a(cm)

10、为一合力R,R=10KN,合力作线与AB平行,d=2m11、通过B点的一个合力;简化为一个力偶。

四、计算题

1、解:

将力系向A点简化Rx=Fcos60°+Fsin30°—F=0

Ry=Fsin60°—Fcos30°+F=F

R=Ry=F

对A点的主矩MA=Fa+M—Fh=1.133Fa

合力大小和方向R=R

合力作用点O到A点距离

d=MA/R=1.133Fa/F=1.133a

2•解:

将力系向O点简化

Rx=F2—F1=30N

Rv=—F3=—40N

•••R=50N

主矩:

Mo=(F1+F2+F3)•3+M=300N•m

合力的作用线至O点的矩离d=Mo/R=6m

合力的方向:

cos(R,i)=0.6,cos(R,i)=—0.8

(R,i)=—53°08'

(R,i)=143°08'

3•解:

将力系向O点简化,若合力R过O点,贝UMo=0

Mo=3P/5X2+4P/5X2—QX2—M—TX1.5

=14P/5—2Q—M—1.5T=0

•T=(14/5X200—2X100—300)/1.5=40(N)

•T应该为40N。

4.解:

力系向A点简化。

主矢》x=F3—F1COS60°+F2COS30°=150KN

工Y=F1COS30°+F2cos30°=50,3KNR'=173.2KN

Cos(R,i)=150/173.2=0.866,a=30°

主矩Ma=F3•30•sin60°=453KN•m

AO=d=Ma/R=0.45m

5•解:

(一)1.取CD,Qi=Lq

1

艺mD(F)=0LRc—LQi-M—0

2

Rc=(2M+qL)/2L

2.取整体,Q=2Lq

工mA(F)=03LRc+LRb_2LQ—2LP—M=0

RB=4Lq+2P+(M/L)—(6M+3qL2/2L)

=(5qL2+4PL—4M)/2L

艺Y=0Ya+Rb+Rc—P—Q=0

2

Ya=P+Q—(2M+qL/2L)

—(5qL+4PL—4M/2L)

=(M—qL2—LP)/L

艺X=0Xa=O

(二)1.取CB,Q1=Lq

—1

mc(F)=0LRb—M—LQ<|=0

2

Rb=(2M+qL)/(2L)

2.取整体,Q=2Lq

工x=0Xa=0

工y=0Ya—Q+Rb=0

Ya=(3qL2—2M)/(2L)

11

艺mA(F)=0Ma+2LRb—M—LQ=0

222

MA=M+2qL—(2M+qL)=qL—M

6•解:

先取BC杆,

工mc=0,3Yb—1.5P=0,Yb=50KN

再取整体

Xa+Xb=0

Ya+Yb—P—2q=0

工X=0,

工Y=0,

工mA=0,

12

5Yb—3Xb—3.5P—q•2+M=0

2

解得:

Xa=30KN,YA=90KN

Xb=—30KN

7•解:

取BC为研究对象,Q=qX4=200KN

工mc(F)=0—QX2+RbX4Xcos45°=0

Rb=141.42KN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工mA(F)=0

mA+p2X4+P1xcos60°X4—QX6+RBXcos45°X8

+RBXsin45°x4=0

(1)

工X=0,Xa—PiXcos60°—RbXcos45°=0

(2)

艺Y=0,

—Q+Ya—P2—PiXsin60°+Rbxcos45°=0(3)

(1)式得

(2)式得

由(3)式得

Ma=—400KN•2(与设向相反)

Xa=150KN

Ya=236.6KN

取BCD

工mB(F)=0

NdX6—18—XcX4=0

Xc=Xc

Xc=Yc

工X=0

Xc—Xb=0

工Y=0

Nd+Yc—q2X6+Yb=0

 

Nd=52/6=8.7KN

Xb=Xc=4KN

10•解: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L=5m

Q=qL=500KN,sin.義=3/5,cos:

=4/5,ZmA(F)=0

1

Yb•(2+2+1.5)-M-—Q•5=0

(1)

2

ZX=0,-Xa-Xb+Q•sin:

=0

(2)

ZY=0,-Ya+Yb-Q•cosz=0(3)

取BDC为研究对象

Yb=200N

Zmc(F)=0-M+Yb•1.5-Xb•3=0(4)

(1)式得,YB=245.55kN

Yb代入(3)式得

Yb代入(4)式得

Xb代入

(2)式得

YA=154.55kN

XB=89.39kN

XA=210.61kN

11.解:

对ACD

Tmc(F)=0

T•R-T(R+CD)-Ya•AC=0

•/AC=CDT=Q

Ya=-Q=-100(N)

对整体

imB(F)=0

Xa•AB-Q•(AC+CD+R)=0

Xa=230N

iX=0Xb=230N

ZY=0Ya+Yb-Q=0

12.解:

取CBA为研究对象,

ZmA(F)=0

2

-S•COS45°・2R-S•sin45°・R+2RQ+2Rq=0

•••S=122.57kN

ZX=0-S•cos45°+Xa=0

•-Xa=2(Q+Rq)/3=88.76kN

YA=(Q+4Rq)/3=163.33kN

13.解:

一)整体

空=0

XA-qa-Pcos45°=0

XA=2qa(N)

SY=0

YA-Psin45°=0

1

2

YA=qa(N)

ZmA(F)

=0

MA-M+qa•

a+P•asin45°=0

1

Ma=-—qa

2

2(N•

•m)

二)DCE

Zmc(F)

=0

SDBSin45°

1

a+qa・-a-pcos45•a=0

1

Sdb=——qa(N)

2

14•解:

取AB杆为研究对象

—1[mA(F)=0Nb•2L•cos45°-Q•Lcos45°=0Nb=Q

2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ZmE(F)=0

-Xc•L+P•2L+Q(3L-L•cos45°)

-Nb(3L-2L•cos45°)=0

1

Xc=2P+3Q-Q•cos45°-3Nb+2Nb•cos45°=2P+—•3Q

2

ZmD(F)=0

-Yc•L+PL+Q

(2L-L

•cos45°)

-Nb(2L-2L•

cos45°

)=0

Yc=P+2Q-Q•

cos45°

-Q+Q•

cos45°=P+Q

15.解:

取OA,

Zmo=0

-0.2Xa+M1=0

Xa=1000N

取AB杆,F=200

ZX=0

S•

sin30°

+200-1000=0

S=1600N

取O1D杆

\mo1=0

O1D•S•cos30°-M2=0

M2=207.85(N•m)

16.解:

一)取CEF1e(F)=0M+Yc-2=0,

Ye+Yc=O,YE=1Kn

Yc=-1kN-

ZY=0

ZX=Xe=0

)取ABDE

Yb•4-Q•4-Ye•6-P•4=0,YB=6.5kN

三)取BDEZmD(F)=0

Yb•2+Xb•4-Q•2-Ye•4=0,XB=-0.75kN

17•解: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ZmA(F)=0

-M+YbX0.4•cos45°X2=0

(1)

Yb=500/2N

ZY=0Ya+Yb=0

(2)

YA=-YB=-500/2N

ZX=0Xa+Xb=0(3)

Xa=-Xb•••Xa=-500/2N

取DH杆为研究对象,

—K

ZmI(F)=0-M+NeX0.2=0Ne=1000N

取BC杆为研究对象,

—fr

Zmc(F)=0

Yb•0.4•cos45°+Xb•0.4•cos45°-Ne•0.2=0

Xb=250.2N

ZX=0Xc+Xb-Ne•cos45°=0

Xc=250-2N

ZY=0Yc+Yb-Ne•sin45°=0

18.解:

对整体ZmB=0,L•Xa-P(3L+r)=0

Xa=P(3+r/L)

三丫=0,Ya=P

ZX=0,Nb=Xa=P(3+r/L)

对ACZmc=0,

-(Sab+Ya)•2L—T'(L+r)+Xa•L=0,Sab=0

19.解:

取整体ZmA(F)=0

ND•AD—M—P(4+2+1)L=0,ND=18

ZX=0,Xa+Ndsina=0

1Y=0,YA+NDCOSa=0tg3=3/2,tga=3/4

取DEzmc(F)=0

Sbd•cos3•3L+Ndsina•3L—PL—M=0,

Sbd=—1.44N

20.解:

取整体ZmA=(F)=0,

XeL2-Q(3L1+R)=0,Xe=250N

ZX=0,Xa=Xe=250N

ZY=0,Ya=Q=100N

I

取ECGDZmD=(F)=0,

XeL2-TR-Sac•4/5•2L1=0,Sac=189.5N

ZX=0,Xd+Q-Xe+Sac•3/5=0,Xd=37.5N

1Y=0,Yd=-Sac•4/5=-150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