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甘井子区地质灾害现状及防灾建议.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1395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市甘井子区地质灾害现状及防灾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连市甘井子区地质灾害现状及防灾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连市甘井子区地质灾害现状及防灾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连市甘井子区地质灾害现状及防灾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市甘井子区地质灾害现状及防灾建议.doc

《大连市甘井子区地质灾害现状及防灾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市甘井子区地质灾害现状及防灾建议.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连市甘井子区地质灾害现状及防灾建议.doc

大连市甘井子区地质灾害现状及防灾建议

摘要:

大连市甘井子区为地质灾害多发区,近年灾害性天气、人为因素诱发隐患点大增,正确认识地质灾害现状,研究其成因及发展规律,分析地质灾害防灾措施,为新一轮地质灾害防治及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质灾害;现状调查;防灾;大连市甘井子区

  

前言

大连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工业、贸易、旅游城市,又是我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甘井子区是其重要外围区,该区位于大连市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8°47′-39°07′,东经121°16′-121°45′,东北与金州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南与沙河口区、西岗区为邻,西南与旅顺口区毗邻,东南临黄海,全区总面积464.51km2。

甘井子区共辖6个镇和11个街道,人口43.6万以上。

该区经济发达,工业、农业、水产业、养殖业均有显著发展,尤其是矿山采掘业比较突出。

近年来,全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十分迅速,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本地区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使甘井子地区的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公路边、建筑物附近、矿山一带,崩塌、滑坡灾害发育突出,它们和具有潜在性的海水入侵地质灾害给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地质灾害现状

调查区内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非突发性地质灾害为海水入侵。

通过本次调查,目前已发现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点有115处,总影响面积为155.46km2。

分布于甘井子区各街道、镇,其中修路与建筑形成者有50点,采矿形成的斜坡为65点,在暴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这些灾害点会不同程度地威胁、影响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非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为海水入侵,分布于毛茔子、大连湾、革镇堡、营城子,总面积108.5km2。

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房屋损毁,土地毁坏,公路受损,河渠破坏及企事业单位损失等,其中人员伤亡情况是:

伤3人;房屋损毁总面积13650m2,土地毁坏总面积36833亩,公路受损中路面、绿化带破坏1.10km2,崩塌堆积土石方量67500m3。

已经造成的总经济损失达2.0258亿元,预测经济损失达8498.18万元。

目前,交通建设突飞猛进,许多公路沿山脚或开山、辟山形成,建筑物也多在山脚处,形成了很多陡峻的斜坡,其组成物质为坡洪积层、黄土、破碎的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差,在尤其在讯期暴雨、地震等诱发因素作用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

因此,甘井子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现处于一个活跃阶段。

海水入侵作为一个长期的地质灾害,始终影响地下水环境,影响输水管线、输水设备、生活用水、农作物生长土壤等,处于长期活跃状态。

地质灾害防灾措施

1崩塌、滑坡的防灾措施

崩塌、滑坡是本区最为发育、最为活跃的地质灾害,建议对危险斜坡采取防灾减灾措施:

①设立警示牌,危险地带禁止游人参观过往;

②设立木桩及标尺,派专人监测危岩体的变形情况,一有险情,立即禁止游人、车辆通行,并立即上报甘井子区政府和规划与国土资源局;

③成立抢险组,若危岩体崩塌发生伤人事件,“抢险组立即将人送往医院抢救;

④清除危岩体,防止突然掉落,危及行人的生命安全;

⑤削减坡体,灌浆锚固,重新修筑挡土墙。

2海水入侵的防灾措施

海水入侵地质灾害在区内发育突出的地区为毛茔子、大连湾、南关岭、周水子、革镇堡、营城子等地,建议对海水入侵采取防灾减灾措施:

基本措施包括行政措施、工程措施和长期监测措施。

(1)行政措施:

制定相关的法规,建立地下水开采模型和地下水长期监测网,合理开采地下水。

(2)工程措施:

适于本区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拦蓄补源、人工回灌、建造地下帷幕坝,其中毛茔子地段、大连湾地段、革镇堡地段、周水子-甘井子-南关岭地段,应采取建造地下帷幕坝和人工回灌等措施;甘井子地段、营城子地段应采取拦蓄补源、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3)长期监测措施

为有效地预防并掌握海水入侵的基本情况,必须对本区海水入侵进行长期监测,在全区建立长期监测点10个以上,分布于各区段。

长期监测方法如下:

①监测人员:

具有专业技术或经培训的人员2人。

②监测工具:

电测水位计、电导仪、皮尺、钢卷尺、测钟。

③监测时间:

每月的5、10、15、20、25、30日测一次水位,每月30日取氯离子水样并分析化验。

④监测内容:

水位埋深、水位标高、水质。

⑤记录方式:

以专用记录本或专业卡片记录。

地质灾害防灾建议

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是由内、外因素决定的,根据其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是可以避免发生的,或对其进行预防,从而减轻灾害的损失。

针对上述地质灾害现状及防灾措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各级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要针对各类地质灾害的不同特点建立适宜的行政法规,加强对地质灾害的行政管理并实行防治规划。

2、对区内其他因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现状,应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预审、报批制度。

同时对评估提出的防灾措施和建议应进行投入与重新选址的方案对比。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山体和植被的破坏,因施工造成的裸露石土应实施绿色屏障加固。

3、对采矿所形成的一些矿坑、矿碴场等闲置地,抓紧时间进行土地复垦。

对区内人为因素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应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研究,为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对各类地质灾害要分区、分类地建立地质灾害长期监测网点,并实施长期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进行微机处理,及时录入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

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建设;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地质灾害防灾信息化水平,确保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治,对可能存在的迅、疾、快的地质灾害配置预警通讯系统,做到及时预报。

5.结论

综上所述,区内地质灾害现状具有灾害点数量较多、分布广、灾种较集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但仍存在不足。

因此,正确认识地质灾害现状,研究其成因及发展规律,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害是当今迫在眉睫的大事,查明甘井子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分析地质灾害防灾措施,为新一轮地质灾害防治及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