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9676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考化学讲义第35讲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Word版含答案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

第35讲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1.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及使用

(1)加热仪器

(2)计量仪器

(3)分离提纯仪器

续表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用于蒸馏或分馏时冷凝易液化的气体

②用于液体回流

①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蒸馏或分馏时冷凝

②球形冷凝管通常用于回流

③冷却水下口进上口出

洗气瓶

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其中广口瓶可换作大试管或锥形瓶

①一般选择能与杂质气体反应的试剂作吸收剂

②装入液体量不宜超过容积的

③气体的流向为A进B出

用于干燥或吸收某些气体,干燥剂为粒状,常用无水CaCl2、碱石灰

①注意干燥剂或吸收剂的选择

②一般为大口进气,小口出气

(4)夹持仪器

(5)其他常用仪器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②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液体

①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置和倒置;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

②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

①广口瓶用于贮存固体药品

②细口瓶用于贮存液体药品

①不宜盛放易挥发物,盛碱性物质时应改用橡胶塞

②盛放氧化性药品时一定要用玻璃塞

③见光分解的物质要用棕色瓶盛装

制取气体的发生器(用于固体+液体―→气体)

①固体为块状

②该气体溶解度小

③反应无强热放出

续表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装配反应器

下端应插入液面下,否则气体会从漏斗口跑掉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①药品取用原则

粉状不沾壁,块状防掉底,液体防污染,标签防腐蚀。

②药品取用三忌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不得品尝药品的味道。

③药品用量

若无说明,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通常取出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防污染;也不要丢弃,应放在指定容器内。

④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要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而不能沾在管口和管壁上。

取用块状和大颗粒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固体放在试管口,倾斜试管使固体缓慢下滑落至管底。

⑤取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取用较多的液体用倾倒法,注意试剂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

向容量瓶、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2)仪器的洗涤

①洗净的标准:

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凝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②常见残留物的洗涤

待清洗仪器

污物

清洗试剂

做过KMnO4分解实验的试管

MnO2

浓盐酸

做过碘升华的烧杯

酒精

长期存放FeCl3溶液的试剂瓶

Fe(OH)3

稀盐酸

长期存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CaCO3

稀盐酸

做过银镜实验的试管

稀硝酸

做过油脂实验的试管

油污

NaOH或热纯碱溶液

续表

待清洗仪器

污物

清洗试剂

做过硫实验的试管

二硫化碳或热的NaOH溶液

做过苯酚实验的烧瓶

苯酚

NaOH溶液或酒精

(3)试纸的使用

①类型及作用

——定性检验碱性溶液

——定性检验酸性溶液

——定量、定性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检验Cl2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

②使用方法

a.检验液体:

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b.检验气体:

一般先将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出气口,观察颜色的变化。

③注意事项

(4)物质的溶解

①固体的溶解

一般在烧杯或试管里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采用研细、搅拌、振荡或加热等措施,但FeCl3、AlCl3等易水解的固体溶解时不能加热。

②液体的稀释

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体积待稀释的液体和溶剂,先后加入烧杯中搅拌而稀释。

但对于稀释放热较多的液体,往往先加入密度较小的液体,再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密度较大的液体,边加入边搅拌。

如浓H2SO4稀释时是把浓H2SO4沿烧杯内壁慢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③气体的溶解

a.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b.对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以防止产生倒吸的现象。

(5)物质的加热

①固体的加热

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②液体的加热

a.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擦干,以免炸裂试管;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中上部,管口向上倾斜,不得对人,以防液体沸腾时溅出烫伤人。

b.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③加热的方式

加热方式

适用范围

直接加热

瓷质、金属质或小而薄的玻璃仪器(如试管)等

隔石棉网加热

较大的玻璃反应器(如烧杯、烧瓶等)

浴热(水浴、油浴、砂浴等)

a.需严格控制温度的(如硝基苯的制备)

b.需反应混合液静止的(如银镜反应)

c.蒸馏沸点相差较小的混合液

(6)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7)其他基本操作

①洗涤沉淀的方法

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刚好浸没沉淀,使水自然滤出,重复2~3次。

②化学实验中应该记住的几个数据

a.酸碱指示剂的用量一般在2~3滴。

不宜多加,否则会造成较大误差。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烧杯、玻璃棒要洗涤2~3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一般加到距离刻度线1~2cm处,再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c.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

d.酸碱中和滴定时,一般变色后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即可判定为滴定终点。

③化学实验中的几个标志

a.沉淀完全的标志:

继续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沉淀剂,无沉淀生成。

b.沉淀洗净的标志:

取最后一次洗涤滤出液,检测被洗去离子时无现象。

3.化学试剂的存放及实验安全

(1)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金属钠、钾起火

用沙土盖灭

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浓碱液溅到皮肤上

用较多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

先用抹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3%~5%NaHCO3溶液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

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温度计水银球不慎碰破

先用胶头滴管把汞吸回试剂瓶,再用硫粉覆盖残留汞

液溴、苯酚沾到皮肤上

用酒精擦洗

重金属盐中毒

喝大量豆浆、牛奶,并及时送医院

(2)实验安全装置

①防倒吸装置

②防堵塞安全装置

③防污染安全装置

a.实验室制取Cl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b装置。

b.制取CO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

(3)化学试剂的保存

①试剂瓶选用的四个要素

a.瓶口:

固体药品存放于广口瓶,液体药品存放于细口瓶。

b.瓶质:

与玻璃强烈反应的试剂(如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盛装。

c.瓶塞:

强碱性溶液不可用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来盛装,可用橡胶塞。

强氧化性试剂不可用橡胶塞的试剂瓶。

d.瓶色:

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

②特殊试剂存放的“十防范”

续表

保存依据

保存方法

典型实例

防黏结

碱性溶液用橡皮塞

NaOH、Na2CO3、Na2SiO3溶液等

防变质

现配现用

银氨溶液、氯水等

1.正误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容量瓶、分液漏斗、酸(碱)式滴定管使用前都要先检漏、洗涤,酸(碱)式滴定管还需用待盛液体润洗。

(  )

(2)使食盐水中NaCl晶体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

(  )

(3)用分液漏斗分离苯与四氯化碳的混合物,可将四氯化碳从下口放出,苯从上口倒出。

(  )

(4)做完实验后,剩余的白磷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弃。

(  )

(5)保存液溴时向其中加入少量酒精,减少挥发。

(  )

(6)金属钠保存在CCl4中,以防止被氧化。

(  )

答案 

(1)√ 

(2)× (3)× (4)√ (5)× (6)×

2.茶叶中铁元素的检测可经过以下A、B、C、D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仪器不会全部都用上的是(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和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⑦和⑨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

答案 C

解析 茶叶灼烧需要酒精灯、坩埚、三脚架和泥三角等,A正确;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需要玻璃棒和烧杯,B正确;过滤需要烧杯、漏斗和玻璃棒,不需要泥三角,C错误;检验Fe3+一般用KSCN溶液,因此需要试管、胶头滴管和KSCN溶液,D正确。

考点1 常用仪器的识别及使用

典例1 (2017·四川成都模拟)下列选项中,利用相关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选项

实验器材

相应实验

A

试管、铁架台、导管

乙酸乙酯的制备

B

锥形瓶、漏斗、双孔塞、导管、带火星的木条、药匙

检验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C

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天平

配制500mL1.00

mol/LNaCl溶液

D

三脚架、坩埚、酒精灯、坩埚钳

钠在空气中燃烧

解析 A项,制备乙酸乙酯需要加热,缺少酒精灯,不能完成实验,故错误;B项,MnO2作催化剂,加速H2O2的分解,所给器材能够完成实验,故正确;C项,缺少胶头滴管,故错误;D项,缺少泥三角,故错误。

答案 B

名师精讲

1.下列定量仪器读数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A项读数小于8.0mL,错误;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g,B错误;滴定管读数应为22.35mL,C错误;D正确。

2.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上图仪器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

用KClO3和MnO2制O2应选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用废H2O2与MnO2制O2,并控制产生O2的速率,应选的装置是________。

(3)若用装置X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O2,氧气应从________(填“b”或“c”,下同)端导入。

若瓶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__端导入。

答案 

(1)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2)AE'BD

(3)cb

解析 

(2)KClO3和MnO2制O2属于“固+固

气体”,因而要选用E装置为气体发生装置;H2O2与MnO2制O2属于“固+液―→气体”且要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只能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的H2O2的量。

(3)使用X收集氧气时,用“排空气法”,由于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从长管进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短管进气。

考点2 基本操作

典例2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完全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解析 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A错误;氢氧化钠溶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盛装,B错误;检验氨气应该用湿润的pH试纸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C错误;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过一段时间,长颈漏斗中水的液面不动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D正确。

答案 D

名师精讲

(1)基本操作中的几个首先

①气体制取、气体性质验证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有活塞或旋塞的玻璃仪器——首先检查是否漏水。

③点燃可燃性气体——首先验纯。

④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KI淀粉试纸检验某些气体——首先用蒸馏水润湿,但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不能润湿。

⑤托盘天平的使用——首先调平。

⑥用化学方法检验、鉴别固体物质——首先取样,溶解制成溶液。

(2)检验装置气密性的其他方法:

①抽气法或吹气法

图A: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气压法的拓展)

图B:

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稳定,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液差法的拓展)

②分段法

较复杂的实验装置检验气密性时,可分段检查,方法是常用方法的组合。

如下图装置,可分别关闭K1、K2,分段检查。

③如图,连接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片刻,若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表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漏气。

3.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加热),下列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

试剂B

湿润试纸A

现象

结论

A

碘水

淀粉试纸

变蓝

碘具有氧化性

B

浓氨水,生石灰

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

氨气为碱性气体

C

Na2SO3,硫酸

品红试纸

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D

Cu,浓硝酸

淀粉KI试纸

变蓝

NO2为酸性气体

答案 C

解析 A项,淀粉遇I2变蓝是I2的特性,而不体现氧化性,错误;B项,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错误;D项,NO2使淀粉KI试纸变蓝是因为NO2氧化KI生成了单质碘,体现了NO2的氧化性,错误。

4.(据人教必修一P10T3改编)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玻璃棒抵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要插入液面以下

C.给试管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

D.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答案 B

考点3 化学试剂的保存及实验安全问题

典例3 下列有关药品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保存液溴、白磷要用水液封

B.新制氯水、硝酸银溶液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Li、Na、K要保存在煤油中

D.苏打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解析 白磷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液溴易挥发,所以均要用液封法保存,A正确;HClO、AgNO3见光易分解,所以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B正确;Li的密度比煤油小,应保存在石蜡中,C错误;苏打溶液显碱性,应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正确。

答案 C

典例4 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解析 金属钠着火时生成的Na2O2能与H2O和CO2反应生成O2,且反应放热,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越灭越旺”,A错误;用试管加热NaHCO3固体时,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生成的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B错误;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C错误;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暴沸,D正确。

答案 D

名师精讲

常见化学药品保存口诀

药品状态定口径,瓶塞取决酸碱性;

硝酸固碘硝酸银,低温避光棕色瓶;

液溴氨水易挥发,阴凉保存要密封;

白磷存放需冷水,钾钠钙钡煤油中;

碱瓶需用橡胶塞,塑容存放氟化氢;

易变质药放时短,易燃易爆避火源;

特殊试剂特殊放,互不反应要记清。

5.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

的是(  )

A.C2H5OH B.HNO3 C.NaOH D.HCl

答案 B

解析 C2H5OH不具有氧化性和腐蚀性,A错;HNO3是常见的强氧化剂,同时具有腐蚀性,B对;NaOH只具有腐蚀性,不具有强氧化性,C错;HCl不具有强氧化性,D错。

6.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以下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①在点燃H2、CO、CH4等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③浓碱液对皮肤有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⑤点燃添满酒精的酒精灯 ⑥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A.⑤⑥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⑥D.全部

答案 C

解析 ⑤装满酒精的酒精灯容易洒出引起燃烧,为了使酒精灯正常燃烧,酒精的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故错误。

微专题仪器的创新应用

1.球形干燥管的创新用途

2.简易启普发生器的创新设计

3.测量气体体积装置及创新设计

(建议用时:

4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8分,共72分)

1.(2017·天津红桥区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

B.将1mol/L的NaCl溶液保存在容量瓶中

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D.用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时,一定要先用蒸馏水湿润

答案 A

解析 为了防止FeSO4被氧化,则应将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A正确;容量瓶不能长时间保存试剂,B错误;有些玻璃仪器加热时不需要垫石棉网,例如试管等,C错误;用pH试纸测pH时,用蒸馏水湿润可能会改变pH,D错误。

2.下列关于实验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备乙烯时加入碎瓷片,可以防止暴沸

B.用KMnO4滴定H2C2O4时需要用到两支酸式滴定管

C.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必须用到两个量筒和两个温度计

D.实验室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时,需要用到仪器秒表

答案 C

解析 碎瓷片可作沸石,加热时可防止液体出现暴沸现象,A正确;高锰酸钾显强氧化性,用酸式滴定管量取,草酸用酸式滴定管量取,B正确;两支温度计读数时产生的误差不同,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应使用一支温度计测量酸、碱温度,C错误;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时需要用秒表测定时间,D正确。

3.(2017·辽宁重点中学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要配制500mL0.2mol·L-1KCl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量7.45gKCl固体

B.实验室制氢气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硫酸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

C.排出碱式滴定管尖嘴端气泡时,向上弯曲橡皮管,然后挤压玻璃球,排出气泡

D.向FeBr2和FeI2的混合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气,将其溶解蒸干、灼烧,得到FeCl3固体

答案 C

解析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7.45gKCl固体,A错误;稀硫酸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则可以认为是稀硝酸与稀硫酸混合液,金属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导致制备的H2不纯净,B错误;气泡密度小,向上运动,故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可排出气泡,C正确;FeBr2、FeI2与足量的氯气反应生成FeCl3、Br2、I2,加热时,生成的Br2挥发,I2升华,FeCl3水解生成的HCl受热挥发,故蒸干、灼烧最后得到Fe2O3,D错误。

4.(2017·广西重点高中模拟)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答案 C

解析 A项液溴能腐蚀有机物,应用玻璃塞,错误;B项可能会发生倒吸,错误;D项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错误。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

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

答案 B

解析 测定溶液pH时,不可将pH试纸润湿,A错误;滴定管用水洗净后,要用待装液润洗,B正确;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错误;NaHCO3加热分解有H2O生成,若试管口朝上,水会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D错误。

6.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配制0.10mol·L-1NaOH溶液

B.除去CO中

的CO2

C.苯萃取碘水中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答案 B

解析 A错误,应先在烧杯里溶解NaOH(s);B正确,CO2可被NaOH溶液吸收;C错误,含I2的苯溶液应在水层之上,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D错误,实际读数应为11.80mL。

7.(2017·广州模拟)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应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

B.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干布拭去浓硫酸,然后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C.实验室做钠的实验时,余下的钠屑投入废液缸中

D.用如图装置制氨水

答案 B

解析 A项,易发生爆炸;C项,余下的钠可放回原试剂瓶,投入废液缸易发生危险;D项易发生倒吸。

8.(2017·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溶液配制实验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在实验室,学生一般无需查阅资料即可用一定体积75%的硝酸来配制250mL2mol·L-1的硝酸溶液

B.实验室在配制FeCl3溶液时,常将FeCl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C.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mol·L-1)通常需要用容量瓶等仪器

D.用pH=1的盐酸配制100mLpH=2的盐酸所需全部玻璃仪器有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答案 B

解析 准确配制250mL2mol·L-1HNO3溶液,要知道浓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或密度,用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所需浓HNO3的体积,A错误;FeCl3易水解,配制其溶液时,常将FeCl3固体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B正确;用浓盐酸配制体积比为1∶1的稀盐酸,是粗略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不需要容量瓶,C错误;用pH=1的盐酸配制100mLpH=2的盐酸,还需要酸式滴定管,用于量取pH=1的盐酸,D错误。

9.(2017·山西重点中学联考)室温下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甲验证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B.图乙制取干燥的NH3

C.图丙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SO2

D.图丁准确量取一定体积K2Cr2O7标准溶液

答案 B

解析 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故A错误;氧化钙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可加快浓氨水中氨气的逸出,故可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氨气,而干燥管中碱石灰可以干燥氨气,B正确;装置丙中收集不到干燥的二氧化硫气体,因为二氧化硫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C错误;K2Cr2O7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应改用酸式滴定管,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0.(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图中a、b、c均为止水夹):

(1)在进行气体制备时,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将A装置中导管末端密封后,在分液漏斗甲内装一定量的蒸馏水,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A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利用E装置能吸收的气体有__________(任写两种即可)。

(3)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H2时应选用装置__________作为发生装置(填所选装置的字母序号),实验时先在稀硫酸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可使反应速率加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将A、C、E装置连接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