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9718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

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

第一单元训练试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请给下列加线字注上音:

餍( )饕餮(   )高山之巅(  )哺育(  )屏障(  )磅礴(  )

潸然而下(  )偌大( )戛然(  )矜持(  ) 鹧鸪(    )艄公(  )

 2.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赏赐    如履平地    盛气临人     有志者事竟成  

 B.座落    门可罗雀    励精图治     不费吹灰之力  

 C.狼藉    要言不繁    纷拥而上     坐收渔人之利

 D.翔实    惊涛害浪    水乳交融     可望而不可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小镇居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雄伟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起来。

 B.为什么厂领导对工人群众批评的厂内个别财会人员违反制度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呢?

 C.你如果不认真体验生活,那怎么写出好小说是可想而知的。

 D.王刚解除劳教回到村里以后,决心改邪归正,重新做人,但周围有些人歧视他抬不起头来。

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

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是朝向(    );可以是面对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

A.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B.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C.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D不停的絮絮叨叨

5.填入语段的空缺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4分)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 ;也许是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    ……便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A.一朵小花 一片砖瓦 一个口信 一双清净的旧鞋

B.一片砖瓦 一个口信 一朵小花 一又洁净的旧鞋

C.一片砖瓦 一朵小花 一个口信 一双洁净的旧鞋

D.一个口信 一片砖瓦 一双洁净的旧鞋 一朵小花

6.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字。

(4分)

打开心灵的窗口,睁开敏ruì(    )的眼睛,莫让一切都随风。

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rǎo(    )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fán(    )恼之泉。

一个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悲惨的结局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南辕北zhé(   ) 。

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3分)

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有人说:

“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

”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8.指出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为了防止类似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患措施。

B.突然,狂风和暴雨一齐倾泻下来。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式启动,拉开了全国一项大型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序幕。

9.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4分)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  ,        , ;

   ,    ;;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10.写出古代诗歌中描写黄河、长江的诗句各两句:

黄河:

长江:

11.解读《弟子规》中的句子: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父亲的那些秘密》完成17—21题。

(14分)

 ①5岁那年,镇里来了个马戏团。

父亲得到消息,就急忙带着他去看热闹。

到了才发现,表演场地被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②父亲就把他举起来,骑在自己的脖子上。

那场马戏,足足演了两个小时。

 ③少年的时候,他和一个小混混到镇长家偷东西,被镇长的两个儿子逮住。

最后他居然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

事后,他得意地夸耀自己混出了名头,连镇长的儿子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④他哪里知道,从不在人前弯腰的父亲,在镇长家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⑤20岁那年,他已考入南方一所大学。

那年寒假,他没有回家。

父亲从北方来看他。

他说老师和同学对自己一直很照顾,要请大家吃顿饭。

父亲拍拍胸脯说,再穷也不能欠人家的情,这客得请。

他选了一个大饭店。

结账时,父亲要求将剩饭剩菜打包,他很尴尬。

父亲急忙解释说,扔了可惜,家里养了两条狗,拿回去喂狗也是好的。

当天晚上,父亲就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⑥他不知道,父亲在饭店结账后,只剩下车票钱。

两天两夜的行程,父亲靠那点剩饭剩菜挺到了家。

    

⑦父亲千里迢迢给他背去一袋大米,不巧,他和妻子外出度蜜月。

当他们回家,发现父亲正坐在门前的楼梯上,手扶着米袋打瞌睡。

那天,父亲把粮食背过来后,待了一会儿就回去了。

他还抱怨着,大米多得都吃不了,干啥费力气背这东西来呢?

⑧他不知道,年近六旬的老父亲,扶着那袋米在他家门前的楼梯上等了一天一夜。

⑨那年“五一”长假,他带着妻儿一起回乡度假。

北方的5月乍暖还寒,小女儿看到门前的池塘里有小鱼,叫嚷着让他去捉。

他犹豫着,正要下水,看到身形佝偻的父亲脱掉鞋,挽起裤腿就下水了,就急忙说:

“爸,您快上来,别着凉。

”父亲笑着说;“没事,不凉不凉。

”但他一只脚刚伸到水里,一股钻心的刺痛就传遍了全身。

⑩他一直不了解父亲,直到自己作了父亲,才发现父亲对自己撒了那么多谎。

他不敢想象,父亲这一生,有多少自己未知的秘密。

(11)这世界上有一个人,他把所有的卑微、屈辱都藏进自己的心里,然后,以一座山的形象,挺立在我们面前。

这个人就是父亲。

12.第③段中“他居然毫发无损地全身而退”的实际原因是什么?

 (1分)

13.第⑤段中“父亲要将剩饭剩菜打包”时,他为什么感到“尴尬”?

(2分)

14、第⑩段中说“直到自己作了父亲,才发现父亲对自己撒了那么多谎”,根据本文来看,父亲对儿子撒了哪些谎?

(4分)

(1)

(2)

(3) 

(4) 

15.概括出本文记叙“父亲”的五件事。

(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他”,现在让你对你的父亲说上几句话,你将会说些什么?

(2分)

 

三、阅读下列歌词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给下列汉字注音。

萦(    ) 烙(    ) 澎(    ) 湃(    )

标题中的“我”指。

句①中的“只”应怎样理解。

第④句中的“我的中国心”的含义是什么?

第⑧句中“烙”的作用是什么?

“中国印”具体指什么?

歌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祖国的“河山”,借代祖国,形式上排列整齐,音律和谐。

读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加粗字、词对句意表达的作用。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这首歌词的语言有丰富的内涵,其中“重千斤”把不可以用斤两计算的对祖国的感情,用斤两表达出来,形象地表现祖国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歌词中还有类似的例子,请你找出来进行简单分析。

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单分析:

                                                                

读了这首诗,请以“我欣赏这首诗的 ,因为       “的句式写至少两段话,注意要概括出这首诗的至少两个特点。

我欣赏这首诗的             ,因为               

我欣赏这首诗的                ,因为                                                    

第一单元检测

(二)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潸然(  ) 如履平地(  ) 狂lán(  ) qiè意(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照耀得你向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愈。

B.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伐子。

C.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D.可以看出不曾有过的矜持。

3.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

(2分)

⑴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

⑵那神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又像在公园人工湖上的渡艇上戏弄着微波。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B.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C.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D.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5.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分)

《三国演义》中有个望梅止渴的故事:

曹操带兵来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

士兵们口渴难忍,叫苦不迭,对找到水源失去了信心。

曹操心生一计,说:

“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梅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

”士兵听了,都流出了口水,不再喊渴,终于走出了那个鬼地方。

6.口语交际:

(2分)

有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了一个丰盛的晚宴。

席间有一青年在大文豪面前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的天才,好像自己天南海北样样通晓,大有不可一世的气概。

起初,萧伯纳闭口不言,洗耳恭听。

后来,愈听愈觉得不是滋味。

后来,他终于忍不住了,便开口说道:

“年轻的朋友,只要我们两人联合起来,世间的事情就无一不晓了。

”那人惊讶地说:

“未必如此吧!

”萧伯纳说:

“怎么不是,你是这样地精通世界万物,不过,尚有一点欠缺,就是不知夸夸其谈会使丰盛的佳肴也变得谈而无味,而我刚好明了这一点,咱俩合起来,岂不是无一不晓了吗?

萧伯纳的言外之意:

7.语文活动探究:

走进图书馆(4分)

⑴在“走进图书馆”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要求某一小组借阅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请你说说查找的方法。

⑵活动中,老师要求探究《朝花夕拾》反映的主题,你如果是小组组长,将如何安排这次活动?

⑶走进图书馆,小刚看到高高的书架,密密的书册,优点不知如何是好。

假如你要向他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说?

(注意:

内容要切合作品本身特点)

⑷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海盗’生活”的精彩片段之后,句子“林子里弥漫着深沉的静寂和安详,给人一种甜蜜的安泰与和平的感觉。

没有一片叶子在颤动,没有一丝声音干扰大自然的沉思,一滴滴露珠凝在树叶和青草上”深深感染了小刚同学,他想做读书卡片,该怎样设计?

(至少含3个基本信息)

 

 

7.阅读理解

黄河颂

我站在高山之巅,啊!

黄河!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你伟大坚强!

金涛澎湃,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掀起万丈狂澜,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浊流宛转,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结成九曲连环,啊!

黄河!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你一泻万丈,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浩浩荡荡,

啊!

黄河!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从你这儿发源,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多少英雄的故事,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在你的周围扮演。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8.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部分描绘的是什么?

有没有不是“我”所“望”到的景?

(2分)

9.从“啊!

黄河!

”到“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部分的中心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热情赞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伟大的力量和深远的国际影响。

B.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歌颂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和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C.歌颂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贡献,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黄河两岸的游击健儿抵抗日寇的侵略,为全国人民所赞颂。

D.充分肯定了黄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展望黄河辉煌灿烂的远景,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情感。

10.“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是什么意思?

(2分)

11.诗中“啊!

黄河!

”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分)

12.“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

为什么?

(3分)

13.诗人写《黄河颂》的目的是什么?

(3分)

圆明园残简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

诵之吟之,如痴如醉。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带断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

抚之玩之,如梦如幻。

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

“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

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有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

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

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

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

”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我梦中的圆明园哟,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

这儿叫“大水法”,那是老佛爷给它的称呼。

西洋人叫“喷泉”,一个很文明的名词。

大水法,圆明园最壮观的喷泉。

那只威风凛凛的大铜狮,头顶喷出7层水帘;菊花形椭圆喷池中心的梅花鹿,鹿角喷水8柱;两侧10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左右那两座13层的方形喷水塔,塔顶与四周88根喷管交织成网。

若喷泉全部开放,有如山洪暴发,声闻许里。

当年,老佛爷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个奇景。

英国那个“文明”的使臣马戛尔尼,也在这儿瞻仰过大水法奇观。

他觉得这奇观不应该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国,他觉得中国人不配享受这大水法。

这大水法应该搬到英吉利去叫大喷泉,如同将香港掳掠到米字旗下,那美丽的海湾就取了那位女皇亚历山德丽娜的名字,叫做维多利亚湾。

于是英吉利开来坚船利炮就这样做了。

英法联军闯入这宫廷禁地,将珍宝财物抢掠一空,焚烧三天,烟尘蔽日。

万园之园,顷刻化为劫灰。

如今的大水法,孤寂在一片苇丛之中。

如今的大水法,那石龛式门洞如同一颗不屈的头颅,如同一副不倒的铮铮铁骨,昂然屹立在翠绿的苇丛。

它不会流泪了,喷泉早已干涸;它不会声如山洪了,它已喉干嗓哑。

我百年蒙屈的大水法哟,我撕肝裂胆的大水法!

不知道应该怎样称呼你,一米见方的一尊大石雕。

当年你应该嵌砌在那册简牍的哪一个部位?

无论你嵌砌在哪一个章节,无论你组合在哪一个句子,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你都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完美。

我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过你,我在天坛祈年殿外见过你,还有华表,还有金水桥。

你的学名叫一一—汉白玉。

汉白玉,白如雪,洁如玉,一个多么圣洁的名字。

一见到你,我就在心里呼喊,你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国汉子。

你裂身为二,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你躺在大地母亲的怀里,你仰面朝天,经受着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洗刷,仍然棱角分明。

你孤身自守,展示着百年前的愤怒。

有小草与你为伴,绿茵衬托出你威武不屈的英姿,牵牛花爬进你撕裂的伤口,你就有了生命。

你是一种精神,你是历史的铁证,你是中华儿女不屈的身子骨。

我摄下你的身影,我把你珍藏在我的画册里,我把你嵌在我这篇简牍里,你是最美的一个标点,一个句子。

我白如雪洁如玉的汉白玉哟,我宁为玉碎的汉白玉!

14.请你摘录3~5条你喜欢的精练、文雅的四字短语。

(2分)

1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6.举例说明本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简析其作用。

(至少回答一种)(3分)

17.你认为文中的圆明园有什么象征意义?

(3分)

(三)

水之经典

①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翰之水,多的是,在我看来,最富性格最值得一看的是这两处:

都江堰和九寨沟。

②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

飞奔如兽、桀骛不驯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                  ,将浪涛如山变为              ,将凶猛如火变为              ……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常流不懈的生伞活动。

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③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

④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⑤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的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

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澈透明、纤尘不染。

孔雀的蓝色,蓝得让人心醉,让人如同看到教堂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而不敢有丝毫杂念俗念,懂得并真正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美好真诚和透澈的净,就在这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⑥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嗓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

它独自坚持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枝沉木、水藻水锦,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新塑造了自己一番。

尘世沾惹的市俗庸俗、风骚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

⑦九寨沟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神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

⑧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⑨日本黑田孝高在《水五则》中的第一则说:

“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

”第四则说:

“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

”前则,可以送给都江堰的水;后则,可以送给九寨沟的水。

18.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2分)

19.第①段画线句按常理应断句,你认为应该加入什么标点符号?

作者为什么不加标点?

(3分)

20.给第②段文中空白处依次选择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喃喃细吟  珍珠四溢  柔情万缕

B.柔情万缕  珍珠四溢  喃喃细吟

C、珍珠四溢  柔情万缕  喃喃细吟

21.为什么说“都江堰的水,是一种人世的现实的水”?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3分)

22.与第⑨段中“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一句相照应的是第       段的内容。

(2分)

23.你如何理解“水之经典”中“经典”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3分)

24.文中所写的都江堰之水和九寨沟之水各有性格,你更喜欢哪一处的水?

为什么?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