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9860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docx

名师点评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一位招聘者给应聘大学生的忠告

应届生,我对你“非常不满”

  最近毕业生招聘的专场,开始在全国“铺开”。

  我很少直接去毕业生专场招人。

今天广东的一个综合场,是我第一次参加的毕业生现场招聘会。

  今天我是以多重身份,参与这个招聘会的:

作为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我希望为公司招到一批合适的储备人才;作为一个职业规划研究者,我要深入一线接触准备投身社会就业大军——应届生的特点;作为广东省劳动学会、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的理事,我想藉此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态、以及他们的所想所思。

  到了招聘场,我感到的不是一种兴奋,而是一种压抑。

这是我任职人力资源总监以来的第5年,而5年来,中国的毕业生整整翻了5倍,06年将超过360万。

进场的时间还没到,售票点外已经排起了多条百米“人带”。

这时,我的心中不禁掠过一丝淡淡的伤感。

很多年以前,我也曾经这样在茫茫人龙中,带着满怀的期待排队,每天只能排到3、5个队伍中,去投3、5份简历,而后开始了更加漫长的心里等待……而现在,人龙的规模远远超越我作为毕业生的那个时候。

现在是更多的人可以读大学了,但我无法分清,眼前的这种景象,该是用壮观来形容,还是用悲壮来形容,无法说清,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做了一些统计,也思考了一些细节。

  大学生自提的薪酬水平大致如下:

  研究生:

全部都是说“4000元以上”。

  本科生:

2000-3500元。

  大专生:

基本都是提2000以下。

  其中,技术类的(如WEB开发),相对偏高,在3000-3500之间。

  这些数据,除了研究生略有下降,其它比去年偏高(去年我是在5月份以后,才陆续通知一些人到公司面试)。

一方面也许现在是刚刚开始,大家把握不到竞争线的准绳,另一方面,我希望是因为就业市场在转暖(但是看不到这种迹象)。

  而其中,有不少细节值得一提。

一般情况下,我接过简历的时候,不会问也不会看应聘者是来自那个学校(我从不以学校论学生)。

但是当他们回答薪酬要求的时候,却的确体现了一种差别。

今天主要都是来自广东学校的学生,本科线上,暨南大学、华师大、华工、华农提的要求都比较高,要求在2500元以上;而普通一点的院校,则提2500元以下;专科线上,则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所谓“非正规院校”,比如什么技工类学校、民办学校。

他们提的要求,全部都是在1200元以下——问了一轮之后,我就开始对号入座的猜他们是来自那个学校,然后对照简历,我发现几乎达到“问价格则知学校”的地步。

敢情是学校给了他们一个“宏观指导”?

有几个技工类的大专生,都是说800元,我问他们是不是都是同学,他们说“是”。

“为什么你提这个数字呢?

”,他们说:

“因为我们老师说,我们现在的竞争力大概就是800元”。

这种对学生“批量生产,统一价格”的指导方针,令我为他们感到悲哀。

老师的这一句“指导”,足以给全面摧残他们3年来的系统教育和信心,也足以毁灭这个学校——不可否认,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确市场上是按照这个价格去招聘的(特别是销售)。

但是,学生不是纯粹的产品,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怎么可以做这种统一的指导呢?

为什么不会有个别人更加有自信的提出1000、1500?

我今天感受到的“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差别,最大和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学生自信心的差别。

我偶尔被邀去学校做讲座的时候,我经常会对学生说一句话:

“你优秀,是因为你认为自己优秀。

”学生的自我意想,自我心理定位,会永远的影响他一生。

如果我是校长,我会发给这个认为自己的学生值800块的老师400块的工资,但是我不是给他4张纸币,我会换成400个1分的硬币,然后一个个往他脑袋上砸,直到他清醒过来,或者被硬币埋葬。

因为他摧残了一批学生。

  今天的面试,我给每个人的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

  有一个人我只和他谈了3分钟,留下他的简历,他后面的同学用一种没有希望的眼神看着他,说:

“这么快?

  我说:

“你会更快。

如果你不假思索的用两句话描述你的优点,我就招你,1分钟”。

可惜他断断续续,说了一大堆——显然他心理的“谱”,是他彩排好的自我介绍,我“打乱”了他的部署。

  有一个学生,本来我觉得不错,她只用一页的简历,就表达了她的优势和特点,当我决定招她的时候,习惯的问下学期还有没课并看简历,却看不到她的学校名字,“为什么没写学校名?

”,“因为……我的学校不怎么样……”。

我还是问了她的学校,然后拿起笔,在她的简历中帮她写下她的母校,然后在她眼前竖起简历:

“有没写错?

  “没有。

  我今天对所有留下的简历,只是做一个动作(在认为特别适合的,打钩)。

这是我唯一写字的简历,我不知道她明不明白,我是在告诉她什么。

她的做法让我大打折扣。

  如果我是负责教育的,我有一把足够大的铁锤,我会抡起来把所有的中国学校都砸掉,因为现在不会有一个学校敢站出来说:

我们学校是“教做人的”——全部都是“教书”的。

  当然,也有些学生非常善于销售自我,比如,有个应聘网页设计的学生,因为他做的东西都是在学校的内部网,没法把作品展现给我看,他和我说:

“我把作品放到一个叫职友集()上,你可以看。

”还有一个应聘文案助理的,也是将她的文章传到自己的BLOG上。

晚上我回去打开他们的主页,觉得他们放在网上的内容很充实,比如应聘文案助理的学生,上面有很多她的随笔作品,我看到她不错的写作思路和思维水平,我决定明天通知这两个人上班。

他们都是来自那些被人看成“差学校”的学生,但是,他们善于利用多种途径,来表达他们的优势。

比如善于利用“职友集”、BLOG这种新的免费工具,的确成为他们赢得我的信任的关键。

  总结今天的感受,我认为:

  未毕业,先失业,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机会提供,而是就业能力结构失衡;就业难的关键,也不是因为毕业生多,教育水平下降,而是自我认知的能力模糊,就业信心和自我价值期望的下降。

天之骄子的高傲姿态消失,是好事,但取而代之的不是平衡心、平常心,而是一种自卑、浮躁和茫然。

  你可以认为我摆谱、摆资格,但是,作为毕业生,我相信你还是愿意听听一个5年人力资源总监、有过1万人次面试经历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对你的如下“不满”:

  不要递给我花里胡俏的简历,给我一点简洁(不是简单)而能突出你自己的表达——面对成千上万的求职者,你真的以为HR会去看你那封100个人有99个差不多的求职信、和装订得像书本一样的简历模板内容吗?

  不要对我说太多的自我介绍,我不敢说3、5分钟我就准确判断了你,但是30秒之内我就定格了你的第一印象;我之所以很快结束你的面试,是因为你的后面排队的人真是太多,我也曾经作为毕业生这样苦苦的等待,我只是为了给更多的人一个和你一样平等的机会,而后我会挑选请你到我办公室复试;你认为我给你的时间太少,而流露出失望(自己是不是没被看中了?

)眼神的那一刹那,你就丢失了再次获得复试的机会。

我永远坚持:

你的信心就是我的希望。

你的岗位机会不是我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争取的。

  不要一副“只要你招我我什么都肯做”的姿态,这样给我一种“卖身”的感觉,我请你是因为你会为公司创造价值,所以不是你“求”职,而是我“请”你。

这不是叫你抬到姿态,而只是希望你抬起胸膛。

  不要对我拒绝收你的简历,报以晦气的脸色或失望的情绪。

我不接收你的简历,不是你不行,而是不适合我的公司;我不接收你的简历,不是不给你机会;而是不想给你根本不存在的期待(如果我收了,你会等待着我通知你);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而是我不想浪费你和你父母的血汗钱——尽管每一份简历只有1、2元,但是我没有任何理由,去浪费属于你的1分1厘,何况你还是一个纯消费者;我是在帮你节约,让你能够将它投给属于你的机会。

我从不想当我拿不了那么多简历回公司的时候,把你的希望孤伶伶的留在招聘场地里;我更不希望,当招聘会结束以后,你的简历会在冷清的场地,像其它被丢下的简历一样,雪花般漫天飞舞,任人践踏——我决不加入这样的行列,而宁可以拒收给你打击(你也必须开始懂得直面这样的打击),因为你熬了多少个夜晚做出来的那个简历,代表的就是你,上面写着你的价值,和你的尊严。

我始终认为,任何人都可以狠狠的批判教育制度,但是绝对不可以否定你的价值,更不可以践踏你的尊严!

  不要不敢说出和写下你毕业的学校,无论她是如何的差,你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因为我绝对不会要这样的人:

看到他父母的时候,因为他们的背景不好而不敢认他们;或者有一天离开我的公司,去到一个更大的公司面试的时候,不好意思说我是来自一个不是500强的公司。

对公司来说,你的价值和价值观,决定了一切。

英雄莫问出处,如果你是一个狗熊,哪怕你从天堂走出来,也还是狗熊。

  不要给我罗列一大堆你的学习成绩和从事的所谓实习(因为很多毕业生也曾经到我这里来兜一圈,参观一下,盖个章名曰“实习”),你只需要挑选一件特别的事情,要点式地说明过程和结果,让我知道你是怎样做事的。

  不要不敢用眼睛看着我,你不敢瞧我的时候我也瞧不起你。

  不要在回答“你的薪酬要求”的时候,多了那么多废话。

我不想听每个人都重复着“因为我是毕业生,没有社会经验,所以如果公司觉得这个要求太……我也可以……”,我的钱也许也是刚刚从人民银行印出来的,但是它们不会因为还没有被流通转手,而减损它的价值。

其实我不在乎你说的是5000,还是1500,我在乎的是你说出一个数字的那种语气、眼神。

我尊重每个人都有自估劳动力价值的权利(但公司自有它的薪酬制度,不会特殊对待你),但我喜欢干脆利落的同事,干脆利落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做事风格,也是一种做人态度。

我会固执的认为:

你说出这个数字前后带了多少个字符,就表示你做事有多拖泥带水;或者你的自我认识和自信是多么摇摆不定。

  人生简短,价值无限,告诉人家你是独一无二的,你就是你,你成就你。

简历:

细节是魔鬼

你是不是正在为自己的简历总也不能脱颖而出而烦恼?

是不是正在为过不了面试而发愁?

相信这位招聘者的体会对各位求职者大有帮助。

潘丽达:

工商管理硕士,上海启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

潘女士1991年加入启明,是资深的人力资源经理,有丰富的招聘培训经验。

吸引眼球,别让你的简历被Delete

启明软件公司的招聘基本上都在网上进行,求职者通过Email投递简历。

通常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职位空缺,每天可以收到500多封Email。

而初级秘书这样的大众职位,刚放上网,2-3小时内就会收到不下300封简历。

潘经理每天要浏览大量应聘简历,从中挑选初步合格的人。

大部分简历将被淘汰,对落选的简历她根本没时间回复,一般都是直接Delete。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简历不被Delete?

所谓吸引眼球,指的是实实在在的能力,符合企业需要的能力。

有些年轻人也许是励志书看太多了,满简历的豪言壮语,自己如何战胜逆境。

拜托,每天500份的简历,潘经理们哪有心思和心情看你的心路历程。

潘经理认为,简历制作是否能吸引眼球,取决于对应聘职位的认识。

举例来说,事业部招一个秘书,其中一条基本要求就是日语2级(或者3级),在招聘广告中写得清清楚楚。

但是,她还会收到许许多多简历,一个劲说自己的英语多好多好———牛头不对马嘴。

对这样的一个职位,很显然日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制作简历时,你得千万百计与日语扯上关系。

哪怕你日语是二外,哪怕你只是在日企工作过等等,只有这样,人事经理才会对这份简历多看一眼。

而你的英语,此时对人事经理来说“毫无用处”,最终只能被Delete。

成败就在细节处

应聘者必须把握面试机会,极力展现自己。

告诉大家一个“内幕”:

较之业务,招聘者更看重素质;较之能力,招聘者更看重态度。

素质和态度就由应聘者的一言一行体现出来。

1.你来面试什么?

简历制作时,求职者需要对应聘的职位进行分析,做到心里有底。

对于面试也一样,应聘者应该非常清楚面试的部门、面试官。

不少应聘者来面试的时候,对究竟面试什么部门,谁来面试都一无所知。

一来就说“我是来面试的”,然后对应聘的岗位、部门等一问三不知,对这样的人前台小姐非常头痛。

潘经理所在的启明软件公司,事业部非常多,各个事业部都需要软件工程师、程序员。

对人力资源部推荐的候选人,他们会分别通知进行面试。

如果应聘者事先上上公司的网站就可以知道公司的组织架构,也就明白多个事业部并列存在。

那么应聘者在接到面试通知电话时,完全可以问一下究竟是哪个事业部门要面试;谁来面试,主管还是经理,搞业务的还是人力资源部;有多少考官。

2.迟到一样被录用?

潘经理说,守时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这个人也不会是她想要的。

但是,潘经理也说,在她经历的面试中,迟到者屡见不鲜,最夸张的一次是有人迟到了整整2个小时。

这种态度想要成功实在很难。

其实大部分人事经理也是通情达理的,有时候遇上堵车真是很难控制时间。

所以,也会有迟到者被录用的,那就得看求职者的态度了。

有的人明明迟到了,却不做任何解释。

这种一声不吭的态度非常不好。

其实,假如求职者估计赶不及了,不妨及时打电话通知面试官,解释一下迟到的原因。

“我现在堵在××地方了,大概还要30分钟才能到,非常抱歉!

”“很不好意思,2:

00的面试我赶不上了,如果方便的话能再安排一个面试时间吗?

如果可以的话,能延迟到3:

00吗?

”如果应聘者能这样处理迟到,就人事经理而言,不会怪他们的。

相反,这种诚恳的态度让人很难拒绝再给他们面试机会。

潘经理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

某天市场部经理面试了一个小姑娘,应聘市场部的网页制作。

小姑娘迟到了10分钟。

一进办公室,满脸通红,气喘吁吁。

看她的样子,潘经理已经知道她确实赶时间了。

小姑娘进门后,立马对着面试官90度鞠躬,连连道歉:

“不好意思我迟到了。

实在是堵车太厉害。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看她这样,一向严厉的市场部经理都不忍心责备她了。

面试后,潘经理和市场部经理当场拍板录用了她。

最初的那一鞠躬,可以说奠定了她的成功。

因为这一举动,考官看出了她的态度,有了非常好的印象分。

3.凭什么指手画脚?

面试时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考官。

潘经理以为,过于自信或者过于谦虚都是不可取的,做到自然最好。

假如遇到的面试官是非常强势的,那应聘者就稍稍弱势一些,不要和面试官比气势,硬碰硬对应聘者没有好处。

假如面试官比较随和、中庸,应聘者可以多阐述自己的想法。

但切记不要对面试官说教,不要对应聘公司的事务指手画脚。

毕竟你还是一个外人,考官对企业的了解度和熟悉度绝对超过你。

在回答问题时,要善于从提问中获取信息并做出回答。

很多时候,考官会就公司的新业务或者未来的计划提问,让应聘者给出自己的方案。

应聘者不要贸然给出几套计划,最佳做法是先询问公司目前的打算和态度。

然后以探讨的口吻给出自己的意见。

就启明而言,搞业务的都是IT背景,理工科的人逻辑思维很强,说话也非常直接,会用大量的专业问题考察应聘者。

有的小伙子年轻气盛,当遇到面试官意见相左时,便自以为是地批驳他们。

应聘者在那里夸夸其谈,觉得把考官比下去很过瘾,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机会。

请记住,不要小看了面试官,毕竟他们比你更有实践经验。

大学生求职10种不健康心理

羞怯心理。

在求职现场丢了自荐书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这样的人自然难受用人单位赏识。

     仕途心理。

“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哪知这些地方是实力和关系的大比拼,远非常人所能进入,其结果大多是碰得头破血流。

     攀比心理。

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园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

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惟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苦和冷清。

  

     依靠心理。

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出外见工总爱拉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翼日后相互照应,这种无主见和魄力的毕业生只会被用人单位抛弃。

  

     依附心理。

自己不急着找工,整天想着攀哪个亲戚朋友的关系,拿点钱买个职位,这样买来的职位恐怕难做长久。

    乡土心理。

这些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业,另一些人则早早登上爱情方舟,毕业后为与另一半留守同一战壕而死守一方,这样的人鼠目寸光,难有作为。

    保守心理。

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长处及特色,虎气、义气皆无,这样的人自然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低就心理。

与保守心理相反,这些人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买家草草卖出。

对于一些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闭着眼睛签订,给日后工作带来严重隐患。

    厌世心理。

这些学生思想激进,新潮前卫,处处摆“酷”,不愿出去找工作,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不好,一说找工作就是自己要当老板,钱没找着不说还倒欠了一屁股的债。

    造假心理。

假学历、假证书、假荣誉等并非敲开就业大门的救命稻草,假的终究长不了,反而只会误了自己名声,毁了自己前程。

 

选择单位应注意什么问题

(1)要看单位有没有促进自己发展和提高的机会, 也就是说单位给自己提供什么样的舞台。

在签订协议之前, 你最好是有个充分的了解, 单位现状如何, 你去之后干什么, 有无培训和深造的机会, 自己在单位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等, 要不怕繁琐了解清楚。

(2)要看适合不适合自己的特点和兴趣。

选择职业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兴趣, 才能敬业、乐业; 只有以长补短、才能有所为。

绝对不可勉强自己去担任兴趣不浓甚至豪无兴趣的工作, 更不能选择用己短不用己长的工作。

(3)要看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发展状况。

一个企业其主导产品如果是陈旧落伍或即将被淘汰的产品, 那么企业就没有什么前途。

有些企业在转产、改造过程中可能存在暂时的不利条件, 有些新兴产业刚刚起步, 会面临重重困难。

只要它是前景可观的“朝阳”产业, 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就不要放弃它, 趁年轻去选择开拓性的事业, 这对自己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相信其前途肯定是光明的。

(4)不要急功近利, 不要好高鹜远。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首先应考虑发展, 然后考虑奋斗, 最后考虑待遇, 如果鼠目寸光, 则将自食其果, 如果好高鹜远, 则将一事无成。

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切忌华而不实、眼高手低。

就业心理向导

第一次求职面试,心情的紧张是必然的。

眼见周围强者如林,前来应聘的竞争对手个个气度不凡,越发使自己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这对面试是很不利的。

应从以下几点出发,做好自己的心理调适。

一、要从心理上战胜自己。

要深知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在,应考虑在面试时怎样才能扬避短,巧妙地避开或弥补自己有所欠缺的地方,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长处。

只有战胜你自己的过分紧张状态,才能在面试时保证正常发挥的基础上争取超常发挥。

二、对理想职位的期望值不要过高。

有一种说法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意思是说无论对什么事情,期望值都不要太高。

因为事情的结果往往和所预想的有一定差距,要有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的思想准备。

若理想职位期望值过高,势必会对较不理想的结果过分恐惧而产生不必要的紧张,当然也就无法正常发挥了。

事实证明,适度的紧张是有益无害的,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你更加严肃认真、注意力更集中,而过度的紧张只能破坏心理平衡,使头脑迟钝、思维混乱、发挥失常失败。

三、要正确对待求职面试。

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此处不识君,自有识君处”。

即使应聘不成,也只不过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只要是千里马,何愁遇不见伯乐!

只有大方、真诚、坦然地面对求职面试,才能在应试中举止得体、思维敏捷、妙语连珠。

四、不要怯场

你莫以为主考官都是洞察一切的,都是初次见面,你不了解对方,对方对你也不了解。

不要妄自菲薄,不能自己先乱了方寸。

应该这样考虑:

茫茫人海之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个人都各有其长短。

心理上战胜自己的标志是:

不害怕、不紧张,泰然自若、轻松自如。

三、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

一方面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给人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另一方面也常常表现出矛盾的心理。

因此,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择业要知己知彼。

知彼就是要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

知己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德智体诸方面的情况,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

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社会又允许你做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良好的择业心态主要有哪些表现呢?

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适当的就业目标,一个人的择业目标应与本人所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

(2)避免理想主义,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

(3)避免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不与同学攀比。

(4)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自信心,树立敢于竞争的勇气。

(5)不怕挫折。

遇到挫折,不消极退缩,采取积极的态度,勇于向挫折挑战。

四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近段时间一来,有不少毕业生咨询关于就业方面的问题,石家庄馨颖心理咨询中心高玉梅主任针对一些大学毕业生提出的问题,发现虽然大学毕业生对就业持有不同的心态,但其中不乏共同之处:

    1、自我认识过高型:

这样的大学生大都出自名校,雄心万丈,自我期望值非常高,并自认为“不用我是你们公司的损失”。

这样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评价存在着亮度极高的光环效应,即过去成功的经验或过度的赞扬使他们产生对自己的能力认识偏高的现象。

    2、理想脱离实际型:

这样的毕业生多来自大城市,他们向往自由,主动选择暂不就业,将找工作的时间用来寻找自己喜欢的事物。

他们都有一定的理想和希望,但这种理想和希望往往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很难得到实现。

对面临的任务和问题估价过高或过低,因而出现过分欢喜或悲伤。

    3、心理封闭型:

这类毕业生为工作疲于奔命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经历一次次的打击却找不到合适工作。

他们的主要问题是自我怀疑和恐惧社会,表现为多疑,害羞,孤僻,自卑,嫉妒等。

    4、害怕困难型:

逆境能提高人的认知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环境越是恶劣,给人带来的痛苦越大,越是可能促进人进行反思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逆境能使人产生改善自己处境的愿望,从而推动个人走上成功之路,同时逆境能增强个人对挫折的耐受力。

因此不要害怕困难和逆境,应该勇敢地迎接它们。

毕业生求职前的书面资料准备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大部分用人单位安排面试的依据是阅读有关反映毕业生情况的书面资料,对他们来说,这些书面资料就是判断和评价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工作潜力的依据。

无疑,拟定有说服力并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求职书面资料是赢得择业竞争的第一步。

毕业生首次就业的书面资料一般应包括《毕业生推荐表》、自荐信、成绩单及各式获奖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已发表的文章、论文、取得的成果等。

一、《毕业生推荐表》

《毕业生推荐表》是指学校发给毕业生填写的并附有学校书面意见的推荐表。

其中该表的综合评定及推荐意见部分是由最了解毕业生全面情况的辅导员填写,加盖学校公章,以组织形式向用人单位推荐,对用人单位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所以大部分用人单位把该表作为其它书面资料的证明,用人单位历来把该表作为接收毕业生的主要依据。

《毕业生推荐表》由学校统一印制,一般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学历、获奖情况、担任社会工作、个人兴趣特长、自我评价、学校推荐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