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9927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docx

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7年广西省来宾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是37℃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mmD.一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1/3.6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于18cm,在26cm=260m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声体一定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

D.发生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

(3)声音的品质叫音色,也叫音品,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解答】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此选项正确;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此选项正确;

D、不同材料或结构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此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以及音色差别的原因,是声现象基本规律的考查,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平面镜中的像B.路灯下的人影C.天空中的彩虹D.“弯折”的铅笔

 

【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

混合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色散的特点是形成了光带.

【解答】解:

A、平面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B、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合题意;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符合题意.

D、“弯折”的铅笔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光色散现象的判断,牢记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是形成了彩色的光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

4.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B.公路上禁止汽车“超速”行驶

C.汽车超载时,要卸下部分货物D.驾驶员和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

【分析】

(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生活中即要学会利用惯性为我们服务,又要防止惯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解答】解: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是利用运动员的惯性提高跳远成绩,故A正确;

B、禁止汽车超速行驶,是因为速度越大时,汽车由于惯性刹车的距离往往越长,容易带来危险,故B错误;

C、禁止汽车超载行驶,是因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卸下部分货物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伤害,故C错误;

D、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是防止由于惯性而带来的危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由于物体惯性的存在,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哪些对我们生活有利的惯性要加以利用

5.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D.手机在通话时涉及到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

【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

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

A、阳光中的可见光是电磁波,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B超”中的超声波是声波,常温下,空气中大约为340m/s;故A错误;

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说话;故C错误;

B、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因此,手机在通话时涉及到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要能区分电磁波和机械波的不同点,熟悉电磁波和声波的应用,属基础题.

6.三个悬挂着的轻质带电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甲、乙、丙的带电情况(  )

A.甲、乙球带异种电荷

B.乙、丙球带同种电荷

C.如果甲球带正电荷,则丙球带负电荷

D.如果甲球带正电荷,则丙球带正电荷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判断,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

三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均带电,

由图可知,甲、乙相互排斥,乙、丙相互吸引,

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所以,甲、乙带同种电荷,乙、丙带异种电荷,故AB错误;

如果甲球带正电荷,则乙球带正电荷,丙球带负电荷,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了解与掌握,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7.某同学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天屋顶结的霜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吸热

B.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是凝固现象,凝固需要放热

C.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放热

D.夏天,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看到“白气”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汽化和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放热.

【解答】解: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

B、矿泉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

C、涂在皮肤上的酒精迅速蒸发,是汽化现象的一种,此过程吸收热量.此选项错误;

D、“白气”是空气中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8.下列是一些与用电安全相关的现象,其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BCD

【分析】

(1)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低压触电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线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线触电;

(2)安全用电的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3)水是导体,不能用湿手去触摸插头;

(4)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

【解答】解:

A、人体是导体,用手直接触摸插座是非常危险的,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安全用电的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从电线上取风筝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十分危险,故B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C、接在电路中的电源插头属于带电体,用湿手触摸时,非常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十分危险,故C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防止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故D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9.人沿水平方向推装满沙子的车,如图,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B.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C.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沙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解答】解:

A、人对车的作用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大小相等,故A错误;

B、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力平衡,人对车的推力等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故B错误;

C、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沙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并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熟知一对平衡力的条件,同时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平衡力的作用,可对选项中的内容逐一判断.

10.如图所示,在密闭性很好的玻璃瓶里装一些水,取一段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让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把此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的过程中,玻璃管中液面将(  )

 

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

【分析】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时,发生变化的是海拔高度,而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分析瓶内外压强的变化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

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由于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山顶的大气压比山脚的大气压低,导致玻璃管内液面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而上升.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水气压计,涉及了气压和高度的关系,知道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是解题关键

11.如图,用一个重为2N的动滑轮,把G物=12N的物体在2s内匀速提升0.2m(不考虑绳子的重力和摩擦),则(  )

A.绳子的拉力F=6NB.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0.1m/s

C.有用功W有=2.8JD.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85.7%

 

【分析】

(1)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n=2,不考虑绳子的重力和摩擦,利用F=(G轮+G物)/2求拉力;

(2)物体在2s内匀速提升0.2m,利用速度公式求物体上升速度,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等于物体上升速度的2倍;

(3)利用W=Gh求有用功;

(4)利用W=Fs求出总功,再利用效率公式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

A、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n=2,不考虑绳子的重力和摩擦,拉力F=(G轮+G物)/2=(2N+12N)/2=7N,故A错;

B、物体在2s内匀速提升0.2m,物体上升速度v物=h/t=0.2m/2s=0.1m/s,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2v物=2×0.1m/s=0.2m/s,故B错;

C、有用功:

W有=Gh=12N×0.2m=2.4J,故C错;

D、总功:

W总=Fs=F×2h=7N×2×0.2m=2.8J,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2.4J/2.8J≈85.7%,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动滑轮拉力、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根据题图确定n的大小(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是本题的突破口,利用好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拉力和物重的关系[F=(G轮+G物)/2]是本题的关键.

12.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可以用来演示物理现象或工作原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可演示发电机工作原理B.乙图可演示电动机工作原理

C.丙图可演示电生磁现象D.丁图可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分析】

(1)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要先给导体通电,再将其放入磁场中.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对照各图进行判断即可;

(2)电磁感应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3)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磁效应,即电流能产生磁场;

(4)电磁铁具有磁性,可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进行判断.

【解答】解:

A、此图中有电源,是演示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装置,即电动机原理,故A错误;

B、此图中没有电源,即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即发电机原理,故B错误;

C、是奥斯特实验,演示电流的磁效应的实验装置,即电生磁现象,故C正确;

D、是演示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演示电流的磁效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图中所示的四个实验,是电与磁这一单元最典型的四个实验,它们各自的特点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学习中我们应该加以重点区分才行.

13.如图电路,闭合开关后两灯都不亮,为了检测电路故障,将电压表分别接在a、b两端和c、d两端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将电压表接在b、c两端时,电压表有明显示数,而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A.灯L1短路B.灯L1断路C.灯L2短路D.灯L2断路

【分析】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说明电路是开路;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的偏转,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

【解答】解:

闭合开关后两灯都不亮,说明电路故障为断路,故排除AC.

将电压表分别接在a、b两端和c、d两端时,电压表示数为零,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与电源两极相连,说明电流表和L2之外有断路故障,故排除D.

将电压表接到b、c两端时,电压表有明显示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所以电流表、灯L2完好,故障为灯L1断路,B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情况判断串联电路的故障,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故障是开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开路在电压表的两接线柱之间

14.从比热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用规格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用相同热源同时对两试管均匀加热,实验后,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其中能正确反映该实验情况的图象是(  )

A.

B.

C.

D.

【分析】比热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比热相同,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水和煤油的比热不同,质量相同,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解答】解:

AB、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放在同一石棉网上,同时对两试管加热,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而AB图中反映了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不同,故AB图象错误;

CD、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在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也就是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水温升高的较小.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将物理规律以图象或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应该学会分析此类问题.

15.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放入水中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受到水的浮力为F水;把该物体放入某种液体中,待物体静止时,有3/4的体积浸入液体中,此时受到液体的浮力为F液,液体的密度为ρ液(g取10N/kg),则(  )

A.F液=6N,ρ液=2.4×103kg/m3B.F水=6N,ρ液=0.8×103kg/m3

C.F液=4N,ρ液=0.53×103kg/m3D.F水=4N,ρ液=0.8×103kg/m3

【分析】

(1)求出正方体的体积,然后可求其排开水的体积,利用F浮=ρ液gV排计算受到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和液体中均漂浮,可知在水中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其自身重力,已知正方体的体积,然后可求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再利用F浮=ρ液gV排计算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

(1)正方体的体积V=(10cm)3=1000cm3=1×10-3m3,

则排开水的体积V排水=(1-2/5)V=1×10-3m3×3/5=6×10-4m3,

受到水的浮力F水=ρ水gV排水=1×103kg/m3×10N/kg×6×10-4m3=6N;

(2)正方体在水中漂浮,则重力G=F水=6N,正方体在液体中也漂浮,则受到液体的浮力F液=G=6N,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液=3V/4=3×1×10-3m3/4=7.5×10-4m3,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液体的密度:

ρ液=F液/(gV排液)=6N/(10N/kg×7.5×10−4m3)=0.8×103kg/m3.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关键是利用物体漂浮条件求出正方体的重力,进而求出其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此题难度适中,属于中档题.

16.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内能增加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中温度总是从热的物体传播到冷的物体

D.炒菜时加盐,菜很快“入味”,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

【分析】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2)根据热量的描述进行判断;

(3)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

(4)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

A、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是对铁丝做功,内能增加;故A正确;

B、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

C、热传递中,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的不是温度,故C错误;

D、炒菜时加点盐,菜很快就咸了,说明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扩散越快;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的实质以及分子的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热学的难点,是中招的热点

17.如图所示,在荡秋千时(不计能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最低点时,动能最小

B.到达最高点时,机械能最大

C.整个过程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不变

D.在向下摆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分析】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解:

A、荡秋千时,当人向最低点做下落运动时,其质量不变,速度变快,故动能变大,即到达最低点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选项错误;

B、C、不计能量损失,人和秋千运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也就是机械能是一定的.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

D、在向下摆动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此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此选项正确.

故选C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及机械能守恒,掌握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分析问题的基础.

18.如图甲的电路中,R1、R2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电阻R2两端的电压U1,通过电路的电流为I1,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1;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情况下,用20Ω的电阻R3替换R1,此时R2两端的电压为U2,通过电路的总电流为I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2,则

A.U1:

U2=1:

2B.P1:

P2=4:

5C.R1:

R2=3:

1D.I1:

I2=5:

4

 

二、作图、实验与探究题

19.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请在图甲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可总结为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根据这个特点可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解答】解:

取蜡烛和像其中对应的物点和像点,连接像点和物点,作出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通过确定平面镜的位置,考查了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关键要理解对称性的含义。

(2)根据图乙中通电螺线管的N极,用箭头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分析】利用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结合磁感线的特点可以确定磁感线的方向.

利用线圈的绕向和螺线管的N、S极,结合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进一步可以得到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解:

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所以可以确定螺线管周围磁场的方向是从左向右的.

根据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以及线圈的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中电流是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

根据电流方向与电源正负极之间的关系:

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出,回到负极,可以确定电源的正负极:

左端为负极,右端为正极.

如下图所示:

【点评】解决此题关键要抓住此题的突破口:

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然后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磁感线的方向、小磁针的N极、电源的正负极.

20.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烧瓶中水的温度为______;

(2)水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此时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如图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会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分析】

(1)看清分度值和单位,读出示数;

(2)水沸腾时的特点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水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

(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单位为℃,此时示数为84℃;

(2)水沸腾时的特点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

(3)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故答案为:

(1)84;

(2)不变;

(3)降低;

【点评】该题为热学综合题,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以及做功改变内能,熟知各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屏上会在距凸透镜15cm处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屏上能成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3)当把蜡烛移至某位置时,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总结可得出此类成像条件是____,应用这乙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分析】

(1)焦距为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解答】解:

(1)因焦距指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此时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处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f=15cm;

(2)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当u=20cm时,则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从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焦距,即u<f,并且此时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根据此规律可以制成放大镜.

故答案为:

(1)15;

(2)放大;实;(3)u<f;放大镜.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这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22.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甲、乙、丙三个容器内三根玻璃管液面相平)

(1)电流产生的热量不易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