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总结课.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40125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7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总结课.ppt(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歌鉴赏总结课.ppt

2023/5/31,1,诗歌鉴赏总结课,西宁市第五中学教科研室杨伟平,2023/5/31,2,一、考题分析,1、考了什么,体裁格律诗、宋词、元曲。

题材写景、思乡、咏怀、咏史内容主旨、情感、意境、语言形式动静、虚实、衬托、用典直抒胸臆、情景交融,2、怎么考,内容、形式兼顾限制、开放并举点、面有机结合一般鉴赏与比较鉴赏(平分秋色),2023/5/31,3,二、点评失误,引以为戒,学生在诗歌鉴赏时出现的种种失误,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到原因。

文本:

写的什么怎么写的试题:

问的什么怎么问的答题:

回答什么怎么回答,2023/5/31,4,四、分析病因、引以为戒-诗歌鉴赏中的九大常见病因,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

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病例1:

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

月亮不解我的心(八成那天满月吧);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

病因之一:

以译代析,没有鉴赏。

2023/5/31,5,说明:

“怎样表现离恨苦”,关键是“怎样”二字。

此题考察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有三个要点:

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答题时三者缺一不可。

2023/5/31,6,病例2:

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独的离恨苦。

病因之二:

南辕北辙,答非所问。

病例3:

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病因之三:

笼而统之,以空对空。

病例4:

作者通过对燕子等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离恨苦,衬托出自己的苦闷心情。

病因之四: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2023/5/31,7,病例5:

上阙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离恨苦。

病因之五:

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优秀答卷:

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所思之人的期盼。

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手法,埋怨月光照朱户的无情,以明月“不谙”衬“人谙”。

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苦。

2023/5/31,8,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问1:

诗歌三、四句中的“吹”、“逐”很富表现力,试具体分析二字的作用。

病例6: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想念春天,便梦见春风。

本来梦是人的主观意识,但这里用“吹”,说明作者是因春风而发梦。

“逐”是追的意思,不说春风带我,而说我追春风,是梦吗?

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向往。

病因之六: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023/5/31,9,答案示例,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吹”与“逐”两字都很富有表现力。

“吹”是春风发出的,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象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

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

“逐”是乡梦发出的,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洛阳城,无形的乡梦因一“逐”字而显得有形有态,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形象可感。

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两字出语平易自然,但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非常美妙。

2023/5/31,10,问2:

“春”字在抒发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

病例7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代表着万物复苏,也是给人带来希望的季节。

作者陶醉于春天,体现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抒发了快乐的感情。

病因之七:

望文生义、牵强附会。

病例8:

作者借“春”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为国效忠的强烈愿望。

诗人连做梦都随春风来到洛城,可见诗人怀才不遇,渴望一展雄才的豪情壮志。

病因之八:

无中生有,任意拔高。

2023/5/31,11,优秀答案例1:

“春”字贯穿了全诗,引起思乡之情,又把思想之梦送回家乡。

给人一丝温馨的感觉,并不像秋思那么凄凉悲苦。

例2:

“春”贯穿于全诗之中,触发乡思,引动乡梦,使得原本伤感的乡思乡梦似乎也渗透了春的温馨,抒发了梦境中心灵得到慰藉的喜悦。

例3:

“春”字贯穿全诗,因春天的景物触动了漂泊异乡的情怀,由春触发了思乡,而思乡梦也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春的色彩是明丽的,更多地体现出了乡思的伤感惆怅而减少了沉重苍凉。

2023/5/31,12,庆庵寺桃花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问:

此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病例9:

渲染、夸张、白描、比喻、拟人、象征、起兴、怀古、引用、讽刺、借古讽今、开门见山、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画龙点睛、小中见大、卒章显志,病因之九:

乱箭齐发,泛化技巧,2023/5/31,13,1题目(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朱熹观书有感)2注释(咸阳西楼晚眺咸阳,秦汉两代故都许诨,晚唐诗人)3典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庆安寺桃花4诗眼(许诨“一上高楼万里愁”)病例:

溪云刚刚浮起,太阳却沉下西山,一个“沉”字,使人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日落西山的美景。

山中的雨就要落下来了,金风灌满了小楼,一个“满”字让人顿感秋天的凉爽之意。

鸟儿飞下绿芜点缀着夕阳中秦苑的美景,蝉儿在枯黄的树叶间响亮的鸣叫,为汉宫之秋增添了活力和生机。

诗中流露出作者出对秦汉两代辉煌帝业的向往,寄托了热爱祖国、希望国家振兴的感情。

(0分)5修辞,三、掌握钥匙,解读密码,2023/5/31,14,诗歌鉴赏“意识”八谈,1、“积累”意识古代诗歌鉴赏题是一道最需要文化积淀和知识储备才能够答好的试题。

2、“落实”意识诗歌鉴赏的复习重在落实,切忌粗枝大叶走过场。

不然的话,当你面对试卷上的题目时,就会感到虽然似曾相识,但就是无从下手。

“落实”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情感等属于内容的范畴,一定要看懂;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属于形式的范畴,也要有所了解。

3、“文本”意识文本指的是诗歌作品本身。

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同学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出一个“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空对空地说表现了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的理由与根据,结果使赏析流于笼统空泛。

这是一个大忌。

一定要注意从诗歌中寻找答题根据,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分析。

这对防止把题答偏是大有帮助的。

2023/5/31,15,4、“表达”意识诗歌鉴赏这道题,全国卷全是表达题,北京卷一道选择题一道表达题。

作为表达题,语言的准确、简洁、明晰、流畅是十分重要的。

“准确”是说要把话说准,表达语言要恰如其分,不能“过”,也不能“不及”;“简洁”是说不要啰里啰唆、拖泥带水;“明晰”是要求把意思说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流畅”则是要求连贯通顺,不能疙里疙瘩。

作为表达题,语言的好坏肯定会影响到考生的得分的。

5、“比较”意识学会比较鉴赏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两首或几首诗歌时,要能看出相同中有不同,也要看出不同之中也有相同。

如果是比较两首“托物言志”诗的异同,有可能两首诗“托物”相同,而“言志”不同;也可能“言志”相同,“托物”不同。

如果能根据题目要求准确辨析这同与不同,就容易得到评卷者的认可。

2023/5/31,16,6、“咀嚼”意识读诗要懂得咀嚼品味,对于一些感情色彩很强的副词、动词、形容词尤当如此。

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道是“古”道、风是“西”风、马是“瘦”马,一系列感情色彩强烈的形容词,营造出的是萧索的风景、疲顿的旅途这样色调暗淡冷寂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气氛,对表现作者天涯孤旅的情思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可见这些重要词语对理解和鉴赏一首诗的重要。

2023/5/31,17,7抓“点”意识读懂一首诗,既需要调动平日大量的积累,也需要懂得利用试题提供的已有信息点,而且,这“已有信息点”对于完成眼前的试题往往是最现实、最直接、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点。

为此,千万不能小看诗词的题目和诗下的注解,它对你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主题、理解诗中难句都可能有你想象不到的帮助。

另外,见到作者的名字要适当联想一下他所处的年代、社会背景以及诗人的政治态度和创作风格等等。

2023/5/31,18,8“分层”意识“分层意识”是答诗歌鉴赏题所必需的。

首先是由于题干问的可能就是两三个问题,需要层次分明地去回答。

另外有时即便问的只是一个问题,但还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分层去回答。

譬如,当见到试题中问“这样写的好处是”或者“在文中的作用是”等问题时,就往往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去回答更为保险,也就是一方面要考虑到这种修辞手法、写作技巧本身的特点和作用,一方面别忘了和作者的情感、诗歌的主题联系一下,说说对表现中心、表达作者感情的影响。

2023/5/31,19,2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3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4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5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1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2023/5/31,20,【练习1】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2023/5/31,21,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2023/5/31,22,4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2023/5/31,23,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2023/5/31,24,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2023/5/31,25,【练习2】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2023/5/31,26,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2023/5/31,27,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2023/5/31,28,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2023/5/31,29,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2023/5/31,30,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2023/5/31,31,5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答:

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2023/5/31,32,【练习3】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2023/5/31,33,1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2023/5/31,34,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2023/5/31,35,5答题示例:

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2023/5/31,36,【练习4】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改为: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2023/5/31,37,1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2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2023/5/31,38,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2023/5/31,39,5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2023/5/31,40,答: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2023/5/31,41,【练习5】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有人认为“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002年高考题),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2023/5/31,42,1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2023/5/31,43,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有人认为“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002年高考题),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2023/5/31,44,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2023/5/31,45,诗歌专业术语小结一、语言风格平淡、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二、思想内容,2023/5/31,46,三、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抒情可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描写可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描写顺序有:

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

表现方法有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相结合、情与理的结合、欲抑先扬、欲扬先抑、铺排、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

一些常用的辞格有比喻、讽喻、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委婉、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2023/5/31,47,四、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郊寒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壮爱国等。

此外词还有婉约、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分。

总的来说,诗词曲的特征分别是“诗庄”、“词媚”、“曲俗”。

2023/5/31,48,五、篇章结构,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详细得当,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2023/5/31,49,策马扬鞭,成功就在咫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