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0385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docx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

——赴苏州学习考察体会

中共xx区委组织部长贾恒

XX年10月9日至20日,我参加了全省市县党委组织部长赴苏沪培训班,充分领略了苏州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所见所闻,感慨万千。

苏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下辖5个县级市、7个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42.5%。

总人口584万,其中市区人口209万。

改革开放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苏州市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XX年全市实现gdp总量3450亿元,比XX年增长12.31%。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585亿元,比XX年增长14.27%。

全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发展,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标准。

5个县级市中有4个进入全国百强县前10名。

培训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收获很大。

下面从对苏州成功经验的理解和如何将这些经验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两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对苏州主要经验的理解

近年来,苏州创造了惊人的发展速度,以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发展和变化,走出一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创新之路。

苏州的基本经验很多,在学习考察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发展意识强。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苏州对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动摇过,从来没有偏离过,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

上世纪80年代初,苏州不是经济特区,也不是沿海开放城市,但他们积极寻找机遇,出台优惠政策,创造了不是特区、胜似特区的投资环境,成为跨国公司和台商投资比较密集的地方。

谈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苏州有一个最典型的事例给我的启发很大。

1992年4月,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苏州市委明确提出苏州发展战略调整为大开放大开发战略,并且在市委文件上明确提出市县两级都要办开发区,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苏州有16个开发区,除苏州工业园区以外,其它开发区的批件都是在1992年就拿到手的,之后开始名正言顺地进行开发区建设,从而赢得了苏州多年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这种强烈的发展意识很值得我们学习。

1994年,苏州市创办了中新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在我国开了国际合作兴办开发区的先河,创造了比经济特区建设层次更高、与国际合作更紧密的开发区模式。

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苏州干部群众在推进发展上有着良好的精神状态,“谋发展、促发展、求发展、比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

第二,招商引资精。

我在学习考察中得知,苏州各级领导干部全年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抓招商、跑项目、下企业上。

苏州把招商引资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领导身体力行,各部门协调配合,原创:

专业招商人员全力以赴,形成了上下结合、条块配合、举全市之力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

在办理审批手续时,不拖不推,能快则快,主动为外商提供良好服务,就连医院、学校也对外商发放绿卡,尽一切可能提供方便。

他们还十分注重抓好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招商机构都配备懂外语、懂经济、会谈判、会公关的专业人员,必要时还聘请科研专家参与招商活动。

对招商人员明确任务,奖罚分明,比如苏州新区负责招商工作的人员,实行年薪制,重压力、重奖励,全市上下凝聚了一股招商引资的巨大热情和力量。

苏州各地在招商引资方式上,一是精明;二是精细;三是精诚。

已经从当初的招商引资向今天的招商选资转变。

苏州的招商引资工作不单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各部门齐抓共管。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招商引资合力。

第三,人才机制活。

苏州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管理与引进体系。

一是注重加强对全市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宏观指导,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人才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苏州重视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考核和对人才工作的投入,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不断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

二是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

重点培养与吸纳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外向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

建立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形成民主、开放的人才工作机制。

在拓宽识才选才渠道方面,他们加强与开发区、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的沟通,把高级技能人才和青年人才、妇女人才与农村实用人才纳入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努力将全社会更多的高层次人才纳入视野。

三是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了人才成长环境。

苏州加快了研究生城和国际教育园建设,实行开放、联合的办学机制,通过调整专业设置,采取招生和委培等形式,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他们依托开发区优势,强化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了畅通的创业融资、成果转化及交易渠道。

在人才市场建设方面,苏州注重有形人才市场和无形人才市场的协调发展,疏通公有制组织与非公有制组织、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形成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

第四,服务环境优。

苏州各地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努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品牌。

他们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搞行政服务一条龙,建立了一个行政服务中心,将40个职能部门的610个审批及服务事项在中心进行“一站式”办理。

所有的企业要进来,只要在行政服务中心里边跑跑,所有的手续就都办妥了。

在创设优良的服务环境上,他们提出对外商“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并专门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品牌。

苏州工业园区推出了“1对1”特色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个工作人员,就能办妥全部手续。

在苏州,无论哪个部门,办什么事情,都有规范的程序要求。

所需材料、标准、时限、谁负责以及负责人不在时谁接替等内容全部公布上墙,绝不允许外商白跑一趟的事情发生。

苏州强调招商引资过程就是一个全民动员的过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举办的一次汽车博览会,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一个人一上午就与20多家参展企业签定合约,汽车展览涉及的场地征用、资金投入、收益分配等事情复杂而敏感,一个办公室副主任怎么决定得了?

答案很简单,对于这些事情,园区都有明确规定,并早已公诸于众,可操作性也很强。

这位副主任说,就是园区“一把手”去,也是这么做。

苏州还注重为外商提供合格人才,在工业园区内的工作人员都是大专以上学历,80%以上达到英语六级水平,可直接用外语同外商对话。

由于对投资环境、政策、人员素质有了较高的满意度和信誉度,外商们反过来不遗余力地向外推荐苏州,纷纷介绍自己的关联企业前来考察投资,取得了“以商引商”、“以外引外”的葡萄串效应。

二、借鉴苏州经验,做好组织工作,推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在认真总结苏州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规律,深入领会苏州经验和做法的本质与内在精神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学到的理念、做法和经验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

下面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就如何借鉴苏州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谈谈个人体会。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

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先进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都有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问题。

要想实现快速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展意识问题。

我们要把苏州敢闯、敢试的思维观念学到手,就要勇于克服在快速发展问题上的思想桎梏,敢于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

一是要不断强化率先意识。

我们要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一个率先发展的强烈意识。

实现率先发展,标杆一定要定高,如果定低了,经济发展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一个抢机遇、谋发展、争率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树立发展意识一定要完整地把握科学发展观,那就是在保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同时,还要坚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只有完整地把握科学发展观,才能保持率先的态势。

二是要不断强化机遇意识。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对有准备的头脑,机遇到来的时候就可能把它抓住;对没有准备的头脑,机遇就会和他擦肩而过。

我们在干部群众当中,要强调善于捕捉机遇,敢于抓机遇。

苏州在建设开发区方面,就是在1992年抢先抓住了机遇,做到先行一步,从而为苏州多年的经济发展赢得了主动权。

三是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包括思想观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工作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

我感觉,应该在干部队伍中好好地提倡创新精神,选拔干部时要倾向于敢于创新的同志。

创新需要“胆”和“识”两个方面,只有“胆”没有“识”可能就变成违法乱纪;只有“识”没有“胆”可能就会停滞不前。

鼓励干部创新,首先一把手肩膀要硬、眼睛要明、心胸要宽,这样才能鼓励下属进行创新。

第二,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管理经济工作的能力。

要通过强化学习和培训,逐步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把握方向总揽全局的能力。

“理论素养是领导素养的灵魂”,一个领导干部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方向上才能正确。

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提高从政治上把握方向、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才能突破难点,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是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规律,提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能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快发展首要的是加快经济发展。

各级领导干部不论是否直接从事经济工作,都应该认真学习经济理论,把握经济规律,提高运用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的能力。

三是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纷繁复杂。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深刻认识新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新动向、新特点,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管理的本领。

四是加强党性锻炼和作风建设,提高修身和自律的能力。

领导干部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权利、地位、利益的考验,要通过强化学习和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深入群众,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要加强作风建设,使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名利,打牢思想基础,筑牢思想防线,拒腐防变,廉洁自律,把握住人生方向,把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融入于工作实践中。

第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招商引资合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生命线。

工业化要以大量的投入为支撑,招商引资是非常重要的渠道。

苏州利用外资水平逐年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灵活新颖的招商方式。

因此,我们必须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上进行认真的研究,立足于出实招、重实效。

一是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招商队伍。

通过组建专业队伍重点招商、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国内外发达地区学习,进行重点招商;通过已引进外商的成功示范和穿针引线,以“商”引“商”。

要把一些精兵强将,对发展经济有热情的干部选到招商引资工作上来,只有建立了这样一支团队,才能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还要注意“招商选资”问题,就是在吸引外资和民资的过程当中,要看科技含量和产业层次、看投资强度、看产出效益、看对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

要通过这些标准来调控双方的选择,这样招商引资的质量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二是要打造良好的投资经营和生活环境。

有些时候,招商引资并不在招商引资本身,主要是在招商引资之外,也就是要打造良好的投资经营和生活环境,这对能否成功招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人都要有一个招商意识,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发挥出自己的职能作用,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经营和生活居住环境出一把力。

如公检法部门要开展创建“平安船营”活动;组织人事部门要选好人、用好人;纪委要保证我们的干部勤政、廉政、优政等等。

三是对招商引资队伍,要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把他们的实绩和收入挂起钩,充分调动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第四,要加强人才的引进与管理,搭建人才发展的平台。

在市场化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政府在人才管理和开发上仍然起一个很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工作中,要通过抓规划、制定政策和搭建相应平台,来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这一重要举措。

一是合理制定区域的人才发展规划和吸引人才的政策。

在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要求,分别建立起具有前瞻性的长期预测体系、中期需求预测体系和短期预测体系。

通过这三个预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确立政府在人才规划方面的指导作用、引导作用、落实计划对供需双方组织有效的供需调节的作用。

规划制定后,要有落实机制,制定出吸引人才的政策。

现在从表面看,人才市场上人才很多,但企业还是会觉得它所需要的人才很难找得到,这就是供需结构体的一个矛盾。

政府应该在紧缺人才和重点人才上制定吸引人才政策,为本地企业吸引人才。

原创:

如减少企业在招聘人员方面的费用,降低这些人才来到本地的生活成本,包括住房、培训等各个方面。

开展这方面工作,政府必须要和企业密切联系,知道他们的困难在哪里,然后针对他们突出的困难来制定相应的吸引人才政策。

二是要为人才的引进和管理搭建相应的平台。

搭建平台包括:

搭建工作平台,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搭建创业平台,鼓励自主创业;搭建再教育、再培训平台,使他们有机会再提高;搭建生活平台,解决后顾之忧。

第五,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要加强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建设。

通过先进性教育,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班子成员要围绕中心工作,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二要加强学习,提高党员素质。

通过加强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快速发展”的大局意识,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积极做好宣传群众、稳定思想、理顺情绪等工作,主动分担党委和政府的改革压力,推动城乡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建立完善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为不同层面党员所接受,落得实、效果好的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员、表彰激励、考核评价等相关制度,认真研究探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努力形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

一、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认识

苏州之行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苏州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发展是要讲科学的,不是光靠我们头脑想发展就能发展,想怎么发展就能怎么发展的,发展是受它自身的、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所制约的。

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说,苏州的发展实际上并没有很深的奥秘,它的发展只是遵循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是遵循资本运作规律。

苏州的经济基础原来并不怎么好,是一个农业地区、一个小小的旅游城市。

在1978年的时候,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2亿元,在全国属中等偏下水平。

苏州人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认为,苏州要想发展,必须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从农村经济走向工业经济。

他们充分利用背靠大上海的区位优势,崇尚文化、人文荟萃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家庭手工业和人民公社时期办小工厂的经验,把这些汇集起来,找到了发展乡镇企业这条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

80年代末,苏州乡镇企业达到了16000多家,十年期间,乡镇企业再造了一个苏州。

到了90年代,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1000亿,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经济腾飞基础。

二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到了市场经济时代,苏州认识到私营经济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出台了私营经济振兴计划。

到XX年末,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8.26万户,超过了宁波和温州的总和。

这时,苏州的乡镇企业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最明显的困难就是缺少资本。

他们又想到了大搞开发区建设,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

近年来,苏州利用内、外资合计达到4500亿元人民币,一个小小的地级市,国际、国内有几千亿资金投到这个地方,怎么可能不发展?

发展怎么会不快?

三是遵循科学发展规律。

苏州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通过妥善处理强市与富民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有强烈发展意识。

几天来的考察,感受到苏州人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经济发展意识,所到之处人人抓经济,人人懂经济,谈起当地的经济发展都充满自信,都感到自豪,真正做到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人的一大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敏锐地抓住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基础上,抓住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机遇,彻底进行企业改制;二是在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和观念更新的基础上,抓住国家政策放开的机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成功突破;三是在创优环境、重视人才的基础上,抓住了“入世”的机遇,率先步入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轨道。

由于抓住了这三次机遇,使苏州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飞速发展,原创:

超过了全国所有的地级市。

在XX年,苏州市gdp达到3450亿元,经济总量超过深圳,紧随沪、京、穗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全市一般地方预算收入22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四位,其中市区占42%,县(市)占58%,城乡发展均衡;全市进出口额为1032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三;实际利用外资额95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世界500强企业有96家在苏州落户。

全市仅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就有5个,省级开发区11个,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实属罕见,其中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内外资累计投入1000亿美元,无论在城镇规划、管理体制、服务体系,还是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成为全国工业开发区的典范。

3、思想解放敢想敢干。

通过在苏州的所见所闻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树立超前意识和风险意识,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

苏州昆山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没有任何政策、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尝试着自费搞开发区,一度面临着违规的风险,但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并于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一家自费、县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的开发区。

他们勇于创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运作3年,85次进京,终于又在开发区内办下了出口加工区。

通过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来自欧、美、日、韩和港台等37个国家和地区客商投资的1200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65%为台资。

台商到大陆投资总额有十分之一在昆山,也被誉为台商工业园。

昆山市由原来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到XX年发展成为全国百强县(市)的第一位。

张家港市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机遇,自八十年代开始,就到全国抓项目,抓资金,在九十年代迅速崛起。

他们超前运作,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区港合一、以化工物流为主的保税区。

截止XX年底,累计引进各类企业2872家,投资总额37.2亿美元,已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投资载体。

说苏州人思想解放,是因为他们从行动上真正落实了邓小平理论精髓——“发展才是硬道理”;说苏州人敢想敢干,是因为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还在努力为扭亏为盈、落实再就业政策的前五年,苏州人已经顺利完成了企业转制、企业重组。

长期以来,苏州历届政府形成了一套“承担风险——取得实效——做而不说——形成政策——推广经验”的发展思路。

4、注重环境建设。

在苏州投资的外商普遍反映苏州的投资环境、人居环境、自然环境是全国最好的。

在改善环境方面,苏州市下了大力气,努力营造公开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方便快捷的交通、通讯环境;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他们投入巨资搞基础设施建设,把苏州市分为左中右三个区,中间是苏州老城,保持古城风貌,发挥历史文化效应;西面是民营企业开发区;东面是新加坡工业园区,构筑了一个新型大城市的框架。

几年来城市的交通、服务、公共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平方米。

苏州市区通过了“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验收,常熟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昆山市周庄镇、常熟市大义镇等8个乡镇建成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同时,为了给外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苏州市及其所辖的几个县级市,建设了外商医院、学校、高档宾馆、别墅以及高尔夫球场等高消费娱乐场所。

使外商一人投资全家搬来,进得来、留的住、不愿走。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苏州市坚持围绕招商引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干部素质。

制定严格规定,要求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热情服务,全程服务,坚决杜绝吃、拿、卡、要行为。

对所有干部要求,对待投资者要“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相坐,一杯清茶相谈,一份诚心相处。

”实行首问负责制,客商第一次找到谁,谁就必须全程服务,帮助客商办完全部手续。

加大干部培训力度,要求干部要“三会”、“五懂”、“一颗心”,即会讲普通话、会开车、会电脑;懂政治、经济、业务、经营、法律;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

总之,在政策环境上,“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在法制环境上,“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在服务环境上,“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在人文环境上,“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5、坚持以人为本。

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集体经济为主,个人收入较广东、浙江要差一些。

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的重要思路和措施。

太仓市璜泾镇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双带”活动,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签订合同,规定4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和镇所有党委成员必须自己办企业,外地转回来的党员、干部也必须办企业,要求党委委员以上的干部必须有小轿车,提出“没有企业不是好党员,没有企业不是好干部,没有企业不能当干部”的口号,鼓励大胆投资。

昆山市在全市百姓中实施了“三有工程”和“五道保障线”,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有工程”即人人有工作,人人有技能,家家有物业;“五道保障线”,即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失地保障和拆迁保障。

常熟市还提出了发展“五大理念”,第一理念就是富民优先理念。

通过不断完善富民措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51元,全市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60元。

苏州发展经济不以牺牲人的生存环境为代价。

他们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iso14000体系认证,有250家企业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市政府规定,沿太湖1公里内不准搞人工建设,禁止开山采石,禁止开采地下水,禁止在山坡葬坟。

近3年来,张家港市共劝阻或拒批污染项目400多个。

二氧化硫、cod及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都控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水平。

苏州市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两个率先”进展顺利,在《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中,已有15项指标提前达到目标值要求,提前达标率为60%。

二、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几点启示

1、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集中体现。

对待发展,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应当树立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和储蓄率高的比较优势,面临着国际产业重组加快的外部环境,这些都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县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省管县的全新体制改革、国家关于“三农”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特殊历史机遇等,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快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