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40412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docx

《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docx

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

高一化学化学键导学案

第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第2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必修二第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2时)内容,主要讲述了共价键的含义,形成条以及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对为今后学习有机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面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做好了铺垫,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的分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共价键的概念。

2.掌握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能够对共价键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会判断化学键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有些困难。

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让学生充分预习,由简单的入手,逐层深入,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五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

六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阅读本,填写导学案空白,并结合预习内容找出疑惑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

阅读本,认真备,写教案,出导学案并提前发给学生,上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前后桌为一组,根据实际需要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七时安排:

1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在黑板上展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探究导学案空白。

(三)合作探究,经讲点拨

根据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探究导学案空白

一、共价键

1、共价键

叫做共价键

①成键微粒:

②成键本质:

③成键条:

提出疑惑,小组讨论,老师加以提示,启发,诱导,得出结论: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即若存在离子键,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中,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化合物

中(如NaH、Na22)。

学生根据结论,练习巩固:

老师讲解:

二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

H2l2

②结构式(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

H2N2N2

2

学生根据离子化合物的表示方法,试着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

老师加以纠错,学生自己小结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方法。

练习,巩固提高:

例12H4HlH2NH3

 

H2NH32H4Hl

 

提问学生,填写空白,其他学生加以纠错。

老师强调:

三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2H2:

Hl:

 

小组讨论,老师加以提示,启发,诱导,得出结论: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不写反应条。

练习巩固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

H2:

提问学生,填写空白,其他学生加以纠错。

老师强调

四共价键的分类:

①非极性键:

在双原子单质分子中,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两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共用电子对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电性。

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可见非极性键是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

如:

H-H键,l-l键,Na22中的-键等。

②极性键:

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不同种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的一方,所以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显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一方显电性。

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可见极性键是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

如:

H-l键,NaH中的-H键等。

五、化学键

1含义及其分类

通称为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

化学键的形成与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或实现。

2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在分子内我们称为化学键。

在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

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

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它比化学键要弱得多,它广泛地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但只有在分子与分子充分接近时,分子间才有明显的作用。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都有影响。

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

分子与分子之间。

化学键存在于:

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

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一般说,对于和的物质,,

,物质的、也越高。

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熔点,沸点也相应升高。

4.HF、H2、NH3的沸点有反常现象,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

氢键比弱,比强,所以把氢键看作是一种稍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例如:

H2Te、H2Se、H2S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减弱,因而熔沸点依次降低。

然而H2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分子间作用力骤然增强,从而改变了Te—氢化物熔沸点降低的趋势而猛然升高,卤族中的HF和氮族中的NH3也有类似情况。

练习,巩固提高:

例3下列共价化合物中,以极性键结合的(),以非极性键结合的()

(1)F2

(2)2(3)NH3(4)H4()S2

例4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颜色B状态化学键D原子核

反思总结: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含有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不用箭头表示。

3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包括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当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a22B.Na2.NaHD.al2

2.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键的分子是()

A.l2B.H2.N2D.H4

3.下列关于极性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B.由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分子中必定含有极性键

D.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4.下列化学键一定属于非极性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的共价键B.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H2分子中的化学键D.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HBNalH2DH2S

7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单质碘B氯化镁溴化钾D水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是共价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9.下列微粒中,同时具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是()

A.B..D.H

10.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B..D.

11.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B..D.

后练习与提高:

12有A、B、、D四种元素,A和B两种元素的原子各有两个电子层;、D两元素的原子各有三个电子层。

A和B能化合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AB2,和D能化合生成2D,B和D是同族元素,B离子和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1)这四种元素分别是:

ABD

(2)用电子式表示和D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参考答案:

12BD3A4D67D8AD9BD10AD11A

12A为,B为,为Na,D为S(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作业(预习第三节第2时共价键)

九板书设计:

 

一、共价键

1、共价键

①成键微粒:

②成键本质:

③成键条:

注意:

(1)

(2)

2、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

②结构式

二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共价键的分类:

①非极性键:

②极性键:

四、化学键

1含义及其分类

2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本质

五、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堂小结:

1

2

 

十教学反思:

本节的设计采用了前发导学案,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找出疑惑的地方。

上师生主要解决疑惑的知识,解决重难点,考点,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并边讲边练习巩固,进行适当的拓展提高,效果很好,达到了提高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4分钟,其中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4分钟,讲解13分钟,反思总结8分钟,学生讨论探究1分钟,其余环节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会继续努力,争取设计出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堂,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