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40422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docx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24讲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

第24讲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下)

题一:

pC类似pH,是指极稀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常用对数负值。

如某溶液溶质的浓度为1×10-3mol/L,则溶液中该溶质的pC=-lg10-3=3。

已知H2CO3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O2+H2O

H2CO3,H2CO3

H++

H++

上图为H2CO3、

在加入强酸或强碱溶液后,平衡时溶液中三种成分的pC﹣pH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pH=9时,H2CO3溶液中浓度最大的含碳元素离子为________。

(2)pH<4时,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中H2CO3的pC总是约等于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浓度的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是一种“缓冲溶液”,在这种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溶液的pH变化都不大,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少量强碱后其pH变化不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M2CO3为难溶物,则其Ksp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现欲将某溶液中的M+以碳酸盐(Ksp=1×10-12)的形式沉淀完全,则最后溶液中的

的pC最大值为____________(溶液中的M+离子浓度大于1×10-5mol/L时,沉淀完全)。

题二:

砷(33As)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氮同主族,砷及其化合物被运用在农药、防腐剂、染料和医药等领域,及其多种合金中。

(1)砷原子次外层上的电子数为_____,砷化氢的电子式为_______。

(2)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是指放了砒霜(As2O3)的酒。

As2O3是两性偏酸性的氧化物,写出As2O3溶于浓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As2O3溶于热水生成的亚砷酸(H3AsO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用于治疗白血病,其水溶液存在多种微粒形态,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图:

①向亚砷酸溶液中缓缓加入NaOH溶液至pH=11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电离平衡常数Ka1(H3AsO3)=________。

③Na2HAsO3溶液呈碱性,该溶液中c(

)_____c(

)(填“>”、“<”或“=”)。

④向含有

的溶液中滴加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题三:

辉铜矿石主要含有硫化亚铜(Cu2S)及少量脉石(SiO2)。

一种以辉铜矿石为原料制备硝酸铜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1)写出“浸取”过程中Cu2S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收S”过程中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不宜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NOx与氧气混合后通入水中能生成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一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滤液M”中加入(或通入)________(填字母),可得到另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a.铁   b.氯气   c.高锰酸钾

(4)“保温除铁”过程中,加入CuO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程中,要用HNO3溶液调节溶液的pH,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四:

银作为催化剂,主要用于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甲醇氧化制甲醛等。

目前银催化剂的市场需求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1)请写出甲醇在银催化下制备甲醛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银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催化活性逐渐减弱、选择性降低,一定时间后必须更换。

某工厂对失效银催化剂进行回收并实现再生,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银催化剂主要成分(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

元素

Al2O3

Ag

MgO

SiO2

K2O

Fe2O3

含量%

82

14.8

1.4

0.9

0.5

0.1

资料:

经X射线衍射仪检测,其中氧化铝的晶型为α型,难溶于酸。

①操作a和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请写出过程Ⅰ中银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2中含有多种金属离子,请简述检验其中K+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化学用语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过程Ⅲ中用氨水将氯化银沉淀溶解的原因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程Ⅳ采用肼(N2H4)作为还原剂,具有不混入金属杂质、还原性强、得到银纯度高等优点,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过程Ⅴ实现银催化剂再生,其简易装置图如下:

写出催化剂再生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五:

某学生探究如下实验(A):

实验A

条件

现象

加热

ⅰ.加热后蓝色褪去

ⅱ.冷却过程中,溶液恢复蓝色

ⅲ.一段时间后,蓝色重又褪去

(1)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是。

(2)分析现象ⅰ、ⅱ认为:

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促进淀粉水解,冷却后平衡逆向移动。

设计实验如下,“现象a”证实该分析不合理:

“现象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次分析:

加热后单质碘发生了变化,实验如下:

Ⅰ:

取少量碘水,加热至褪色,用淀粉溶液检验挥发出的物质,变蓝。

Ⅱ: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冷却过程中一直未变蓝;加入稀H2SO4,瞬间变蓝。

对步骤Ⅱ中稀H2SO4的作用,结合离子方程式,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4)探究碘水褪色后溶液的成分:

实验1:

测得溶液的pH≈5

实验2:

取褪色后的溶液,完成如下实验:

①产生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②Ag2O的作用是。

③依据上述实验,推测滤液中含有的物质(或离子)可能是。

(5)结合化学反应速率解释实验A中现象ⅰ、现象ⅲ蓝色褪去的原因。

题六: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Al与CuCl2溶液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ⅱ.大量无色气体从红色物质表面逸出,放出大量的热

ⅲ.烧杯底部出现白色沉淀

(1)现象ⅰ中的红色物质是。

(2)经检验现象ⅱ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

①甲认为Al与H+反应产生了氢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存在大量H+的原因

②氢气从红色物质表面逸出的原因是

(3)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查阅资料:

Cu+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Cu(NH3)

(无色),该无色物质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

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CuCl,并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测正确,实验步骤如下:

a.取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b.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

c.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d.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

①步骤c的实验方案是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uCl溶于浓氨水的原因。

(4)探究CuCl产生的原因。

①丙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因为Cu具有性。

②取Cu粉与1mol/L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丙再次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实验方案,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改进之处是

第24讲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下)

题一:

(1)

(2)c(H+)增大后,H2CO3

H++

向左移动,放出CO2,碳酸浓度保持不变;

(3)

+OH-=H2O+

;(4)Ksp=c2(M+)·c(

);2。

解析:

(1)由pC﹣pH图知,当pH=9时,H2CO3溶液中浓度最大的含碳元素离子为

(2)由pC﹣pH图知,当pH<4时,溶液中H2CO3的pC总是约等于3,原因是:

c(H+)增大后,H2CO3

H++

平衡向左移动,导致从溶液中CO2逸出,碳酸浓度保持不变。

(3)向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强碱后,pH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OH-=H2O+

(4)M2CO3(s)

2M+(aq)+

(aq)的Ksp的表达式为:

Ksp=c2(M+)·c(

);c(

)=

,所以pC=2。

题二:

(1)18;

(2)As2O3+6HCl=2AsCl3+3H2O;

(3)①H3AsO3+OH-=

+H2O;②10-9.2;③>;

+H2O+Cl2=H3AsO4+2Cl-。

解析:

(1)As位于第四周期VA族,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次外层电子数为18,其氢化物是AsH3,电子式为

(2)As2O3是两性偏酸性的氧化物,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s2O3+6HCl=2AsCl3+3H2O

(3)①pH=11时,溶液中As元素以

形式存在,H3AsO3几乎完全反应,因此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H3AsO3+OH-=

+H2O

②溶液中H3AsO3存在电离平衡:

H3AsO3

H++

,电离平衡常数Ka1=c(

)·c(H+)/c(H3AsO3),因pH=9.2时,c(H3AsO3)=c(

),则Ka1=c(H+)=10-9.2

③NaHAsO3溶液显碱性,说明

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因此c(

)>

c(

④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把

中+3价的As氧化成+5价,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H2O+Cl2=H3AsO4+2Cl-。

题三:

(1)Cu2S+4Fe3+=2Cu2++4Fe2++S;

(2)温度过高苯易挥发,温度过低矿渣的溶解速率小;

(3)4NOx+(5-2x)O2+2H2O=4HNO3;b;

(4)调节溶液的pH,使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

调节溶液的pH,抑制Cu2+的水解,不引入其它杂质。

解析:

(1)由流程图可知,浸取后有单质硫生成,则Fe3+作氧化剂,Cu2S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4Fe3+=2Cu2++4Fe2++S。

(2)苯的沸点较低,温度过高苯易挥发,温度过低矿渣的溶解速率小,故应控制温度为50~60℃。

(3)NOx作还原剂,根据质量守恒和电子守恒可知,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Ox+(5-2x)O2+2H2O=4HNO3;向滤液M中通入Cl2,将FeCl2氧化成FeCl3,FeCl3溶液可循环使用。

(4)Fe3+可发生水解反应:

Fe3++3H2O

Fe(OH)3+3H+,加入的CuO与H+反应,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导致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Cu2+能水解,加入HNO3溶液可抑制Cu2+的水解且不引入其他杂质。

题四:

(1)2CH3OH+O2

2HCHO+2H2O;

(2)①过滤;②3Ag+

+4H+=3Ag++NO↑+2H2O

(3)将稀盐酸洗过的铂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与酒精灯火焰颜色一致,用铂丝蘸取滤液2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呈紫色,证明滤液2中含有K+

(4)AgCl(s)

Ag+(aq)+Cl(aq),Ag++2NH3=Ag(NH3)

,导致Ag+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氯化银转化成为溶液,有利于过程Ⅳ用肼进行还原

(5)4Ag(NH3)2Cl+N2H4=4Ag+N2↑+4NH4C1+4NH3;(6)Ag++e-=Ag。

解析:

(1)在银催化下,甲醇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CH3OH+O2

2HCHO+2H2O。

(2)①操作a和操作b都是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操作名称是过滤。

②银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3Ag+

+4H+=3Ag++NO↑+2H2O

(3)用焰色反应检验K+的方法是:

用稀盐酸洗净铂丝,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与酒精灯火焰颜色一致;用铂丝蘸取滤液2,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呈紫色,证明滤液2中含有K+。

(4)AgCl存在溶解平衡:

AgCl(s)

Ag+(aq)+Cl-(aq),加入氨水后发生反应:

Ag++2NH3=Ag(NH3)

,导致Ag+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加入氨水后氯化银沉淀溶解,加快用肼进行还原的速率。

(5)N2H4被氧化为氮气,银离子被还原为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g(NH3)2Cl+N2H4=4Ag+N2↑+4NH4C1+4NH3

(6)催化剂在阴极再生时的电极反应式为:

Ag++e-=Ag

题五:

(1)I2;

(2)溶液不变蓝;

(3)解释1:

6H++5I-+

=3I2+3H2O

解释2:

2H++I-+IO-=I2+H2O

解释3:

4H++4I-+O2=2I2+2H2O

(4)①2H++2I-+Ag2O=2AgI↓+H2O

②证明上层溶液中存在I-;沉淀I-,排除向滤液中加入稀H2SO4后,因I-被氧化生成I2的可能性

③HIO(或IO-)、HIO3(或

)、H+

(5)现象ⅰ:

部分I2挥发,部分I2与H2O发生反应;现象ⅲ:

淀粉完全水解。

加热时,I2与H2O的反应速率大于淀粉水解的速率

解析:

(1)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根据淀粉的这一特性来鉴定淀粉的存在;

(2)因“现象a”否定了淀粉水解后冷却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冷却后淀粉并未重新生成,因此应该不变蓝;

(3)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冷却过程中一直未变蓝,加入稀H2SO4,瞬间变蓝,说明褪色后的溶液中存在碘元素。

因加入稀H2SO4酸化后才形成碘单质,结合卤素单质在碱性条件能发生歧化反应,酸性条件下能发生归中反应生成单质,可推测溶液中的碘元素是歧化反应的产物,加酸是为了使其发生归中反应,故可解释为:

6H++5I-+

═3I2+3H2O;另外也可能是由于碘溶于水发生类似氯气和水的反应,即溶液中存在平衡:

2H++I-+IO-

I2+H2O,加入硫酸,H+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的碘单质与淀粉作用变成蓝色,故可解释为:

2H++I-+IO-=I2+H2O;最后,也可能是在酸性条件下I-被氧气氧化成I2,故可解释为:

4H++4I-+O2=2I2+2H2O;

(4)①测得溶液的pH≈5,溶液显酸性,I-和Ag2O反应,产生的黄色沉淀为AgI,反应为:

2H++2I-+Ag2O=2AgI↓+H2O;

②根据2H++2I-+Ag2O=2AgI+H2O可知,Ag2O的作用是同时除去I-和H+,证明上层溶液中存在I-;沉淀I-,排除向滤液中加入稀H2SO4后,因I-被氧化生成I2的可能性;

③滤液中加入硫酸和亚硫酸钠,然后加入淀粉,溶液变蓝色,说明了生成I2,因Na2SO3具有还原性,推测滤液中碘元素具有氧化性,可能是HIO(或IO-)、HIO3(或

)。

因溶液的pH≈5,一定含有H+;

(5)由于淀粉水解速率较慢,而碘在水中受热挥发较快,因而实验A中的ⅰ加热后碘挥发,部分I2与H2O发生反应,蓝色褪去。

而实验ⅲ中经过较长时间,淀粉水解完全,因此蓝色最终褪色,故答案为:

现象ⅰ:

部分I2挥发,部分I2与H2O发生反应;现象ⅲ:

淀粉完全水解.加热时,I2与H2O的反应速率大于淀粉水解的速率。

题六:

(1)Cu

(2)①Cu2++2H2O

Cu(OH)2+2H+

②Cu和Al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原电池,Cu为正极,H+在正极表面得电子生成氢气

(3)①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②CuCl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

CuCl(s)

Cu+(aq)+Cl-(aq),加入浓氨水后,浓氨水与Cu+反应生成Cu(NH3)

,Cu+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促进CuCl溶解。

(4)还原;加热

解析:

(1)铝的活泼性大于铜,能和CuCl2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故铝表面析出的红色是铜;

(2)①溶液中存在的H+来自于CuCl2的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2H2O

Cu(OH)2+2H+;

②铝置换出的铜附着在铝表面,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铜做正极,溶液中的H+在铜电极上得电子生成H2,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

(3)①依据实验步骤可知步骤d是验证Cu+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Cu(NH3)

(无色),该无色物质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所以步骤c是验证白色沉淀可能是CuCl,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Cl-,则步骤c的实验方案是:

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②氯化亚铜白色沉淀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加入浓氨水会和Cu+形成Cu(NH3)

(无色),平衡正向移动,促进了沉淀的溶解。

故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解释为:

CuCl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

CuCl(s)

Cu+(aq)+Cl-(aq),加入浓氨水,浓氨水与Cu+反应生成Cu(NH3)

,Cu+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促进CuCl溶解;

(4)①若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元素化合价分析可知铜化合价0价变化为+1价,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铜表现的是还原性;

②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故证明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CuCl,可以通过加热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若加热出现沉淀说明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若不出现沉淀说明Cu与CuCl2溶液不能反应生成了Cu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