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40486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x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2019年春新版)

25赶海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字4个,会写字10个。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和“战利品”的借代意义。

4、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和“战利品”的借代意义。

2、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和“战利品”的借代意义。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字4个,会写字10个。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

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出示()的大海。

板书:

海,用海口头组词。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

赶。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暑假舅舅努努嘴儿束手就擒夹住痒痒的

大虾一捏俘虏偏西满载而归

螃蟹嘿不甘东逃西窜哎哟

大螯咦吹拂哼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难读,读给同学们听听。

相机出示难读的句子.

4、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

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读读。

(配上音乐)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齐读,说说你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

2、指导学生记住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描红,注意坐姿。

四、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和“战利品”的借代意义。

2、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师:

配乐叙述: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

(板书:

趣)

2、观看大海潮涨潮落的录像片。

(教师点击出示赶海的图片,边叙述):

同学们,赶海可有趣啦!

你瞧,开始退潮了,海水哗哗往下退,金色的沙滩上留下了无数海洋里的宝贝。

有海鱼啦,海蟹啦,海虾啦┄┄还等什么,就让我们迎着腥咸的海风,背起小背篓,赶海去喽!

二、找趣

请同学们轻轻把书打开,默读课文2、3自然段,动笔划出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有趣的地方。

三、读趣

1、同学们,你们刚刚学得可真认真呀!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写得有趣的地方读得有趣呢?

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读到哪里想到哪里,读慢些,留给自己想象的时间,谁想象得好,谁就能把这篇课文读得好。

下面,就请大家放声朗读你刚刚划出的有趣的地方,相信你一定会给老师一个惊喜。

生:

练习朗读。

(教师巡视指导)

2、刚刚老师看见赵臻同学划出了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她觉得很有趣。

我们就先请她来读读这一句话。

(指读)

师:

老师提醒你一下,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的“闹”字。

同学们读到这个字,有没有想起自己平时吵着闹着要爸爸妈妈满足自己某项要求的情景。

我们不妨来演一演“我”是怎样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的。

老师来演舅舅,谁来演我的小外甥或小外甥女。

谁闹得最厉害,我就带谁去赶海,先准备一下!

生:

练习表演。

师: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谁自告奋勇上来演一演。

师生:

合演“闹”着赶海的情景。

.

师:

这个小外甥闹得可真够厉害的,连说带拉,一个劲地耍赖,我这个舅舅真拿他没辙,只能带他去赶海了。

我们一起把第一句话读一读,特别注意这个“闹”字。

生:

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3、这一小节中,你还划出了哪些觉得有趣的句子,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

我划出了这句话: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

4、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了,浪花舍不得离开,去了又回来,

真可爱呀!

你们还划出其他句子了吗?

生:

我划出了这句话,(生有声有色地朗读):

“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

从他的朗读中,你们听出什么没有?

生:

我听出了,小作者飞跑着追赶浪花,十分兴奋。

师:

你说得真好!

你愿不愿意也来读一读?

(生读,结合评议)

师小结:

是呀!

海水一浪一浪往下退,小朋友最喜欢在海边玩水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板书:

追赶)是多么有趣呀!

这时,你在这群孩子中的话,你觉得有趣吗?

(有趣)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

(生齐读后面三句话)

5、师过渡: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

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我和小伙伴也正忙着赶海呢!

可有趣拉!

师:

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这一自然段中划出了许多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有的同学甚至把整段都划下来了。

下面,就请你美美地去读读你划出来的句子,读出其中的乐趣。

这一遍读的时候,你可以边读边做动作,脸上还可以带上表情;你甚至还可以走下座位,读给你的小伙伴听,互相提提意见,老师也很乐意为你提供帮助。

生:

练读。

(教师周围围得水泄不通,小伙伴一起读得兴致盎然)

师:

老师发现:

刚才同学们读得可专注啦!

有的同学读得摇头晃脑,脸上还带着丰富的表情呢!

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

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

想读的同学起立!

这么多同学要读,真爱表现自己。

好,我就先请你读吧!

生:

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

师:

你的摸呀摸呀读得真不错,老师把它写下来。

(板书:

摸)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你为什么这样读呀?

生:

因为摸螃蟹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要小心地摸,慢慢摸。

师:

你体会得真好!

你再读一遍,让大家跟你学一学。

生范读: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

师:

这么小心地摸,有没有摸到螃蟹呢?

谁来读读下半句话。

(指读)

师:

一只小螃蟹被你抓住了,应该很高兴的呀!

你怎么还不够高兴呀?

老师教你一个办法,笑着读,你试试?

生:

笑着朗读:

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

师:

进步真大!

这下可把小作者抓住小螃蟹的兴奋劲全读出来了。

特别是“嘿”这个字,读得又轻又高,看得出小作者是多么高兴呀!

(板书:

嘿)有谁想和他比赛读吗?

(生赛读)

师:

我们都把小手拿出来,一起来摸摸这只小螃蟹。

生:

齐读。

师:

除此以外,你还觉得哪里有趣,谁来读一读。

生:

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

“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师:

老师听出来了,你的“哎哟”一声读得特别有味道!

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呀?

生:

因为被螃蟹用大螯夹住了手,很疼。

所以我这样读。

师:

有没有谁想和他较量一下?

生1:

朗读

生2:

朗读

师:

较量真够激烈的。

你们都是赢家,高兴吧!

师:

你还觉得哪里有趣,来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

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

“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不知在寻找着什么。

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向我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师:

这可是一只不甘束手就擒,正想着法儿四处逃窜的小螃蟹!

你好像很乖,就甘心束手就擒了!

谁不甘心束手就擒?

生1:

朗读

生2:

朗读

师:

好一只不甘束手就擒的小螃蟹!

所以小伙伴只向我努努嘴儿,不作声,可不能惊动了它。

谁来做做努努嘴儿的动作。

生:

上台做努努嘴儿的动作。

师:

我们一起边做这个动作边读这句话,好吗?

(师生一起读)

师:

你还觉得哪里有趣,愿意来读一读吗?

生:

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师:

你读得很认真,都读对了。

老师建议你读“咦”和“哦”这两个字时,可以脸上带上表情读,这样就能读得更好!

(板书:

咦,哦)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给机会吗?

(教师范读)你们学着老师的样,练一练,同桌可以互相提提意见。

生:

练读。

生:

指名上台表演读。

师:

哪里也是有趣的,请谁再来读一读?

生:

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

我来把它读一读:

“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

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

你尽力去读了!

如果想读得更好一点,有谁给他出点好点子吗?

生:

我有一个点子,他读的时候,可以把手拿出来,边读边做摇摆着两条长须的动作,就一定能够读好。

师:

你采纳一下他的建议,读读看。

(生读)

师:

哇!

真够威武的!

好像你就是一员武将!

这个点子真不错,你真要好好谢谢他。

进步这么大,就奖励你继续往下读。

师:

哈哈,你可真牛。

“只一捏”这三个字,读得太好了。

谁来做一个捏的动作?

生:

上台做捏的动作。

师:

对!

捏就是这样,又轻又快。

谁也想来俘虏这只大虾,尝尝胜利者的滋味?

(指读)

师:

我捏大虾可真有趣!

下面,让我们起立,一起来捏一捏这只大虾。

师生:

齐读。

师总结:

是呀!

赶海是多么有趣呀!

摸螃蟹,捏大虾,就算给螃蟹用大螯夹住了手,也觉得高兴。

难怪我要闹着舅舅带我去赶海呢!

让我们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来到海边领略一下赶海的乐趣!

生:

齐读。

6、师:

叙述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并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学生久久沉醉在优美的课文和抒情的音乐中,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

四、延趣.

师总结: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享受了小作者赶海的乐趣,共同享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童年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老师相信大家肯定有各自说不完的开心事。

下面,谁愿意把你的开心事与大家分享?

生:

交流各自的童年趣事。

师:

是呀,我们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这些童年趣事将成为我们心底里最甜蜜的回忆。

下课以后,大家模仿《赶海》这篇课文,把你的童年趣事写下来,它一定会成为你童年最珍贵的一份收藏。

五、作业设计

完成作文《童年趣事》

六、板书设计:

25.赶海

追赶

趣嘿!

摸咦?

捏哦!

26 槐乡五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

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课文的语言如同诗一样的美妙,对称句式的描绘,长句短句的错落、描述抒情的柔和,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这类语言诗化,意境美妙的课文。

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五月“是槐乡孩子们的季节”。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3、出示槐花图片,简介槐花。

4、释题:

“槐乡”顾名思义是因洋槐之多而得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

⑴出示词语。

洋槐坡坡岗岗瑞雪初降酿蜜跨走喜盈盈傻乎乎

拌上咸的蒜泥口福季节槐花飘香醇香漩儿浇上

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

“酿、醇、蒜”。

⑶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

自评。

他评。

4、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齐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重点指导:

维、肩、咸。

2、唱笔顺。

3、描红。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文。

【过渡】你觉得五月的槐乡怎样?

二、精读课文。

(一)赏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

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2、洋槐花美不美?

美在哪儿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交流,赏读。

①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③小蜜蜂飞来了,酿出了……连风打的漩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沉浸在香海中了。

板书:

花多色白

花形不一

花香味甜

4、指导朗读。

5、试着背诵。

(二)赏读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槐乡五月不仅槐花美,而且还怎样?

(人美)

1、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思考:

槐乡的孩子美在哪儿呢?

2、讨论交流。

板书。

勤劳能干

热情好客

淳朴可爱

3、指导朗读。

4、尝试背诵。

(三)齐读第四自然段。

联系课文回答: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照样子,写叠词。

白茫茫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山山洼洼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26槐乡五月

       花多色白

       槐花 花形不一  花美

        花香味甜

        勤劳能干

        孩子 热情好客  人美

        淳朴可爱

27.昙花

【教学目标】

1、会认字1个,会写字8个,理解“雅”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大意。

3、了解和领悟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

4、借助图片,结合文本,欣赏昙花的美,激发学生对昙花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去寻找美,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大意。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美,发现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我们许多小朋友家里都养了花,你喜爱什么花呢?

(学生短暂交流。

你是怎么照顾它的?

(请学生举手回答。

养花不仅能清新空气,还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美丽优雅的花——昙花,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昙花)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叫李小龙的小朋友,他特别喜爱昙花,他和昙花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昙花》。

(板书课题题、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

惊醒淡黄骨碌颜色昙花一现睡得很晚

真雅舒展肢体困了目不转睛吹熄了灯

指名读读,指名领读,齐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

睡醒淡颜雅舒肢困

1 小组交流,怎样写好这些字。

2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重点指导。

3 “睡”“淡”“雅”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雅”字右边有四横,不要漏写。

4 “醒”“颜”“舒”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基本同宽,要注意“醒”字右边里面多加一横,“舒”字右边的“舍”字,一捺变成一点。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汪曾祺的图片和作品)汪曾祺先生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一生作品无数,成就极高。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1997年,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1 填空,完成课文脉络:

老人(送)昙花→小龙()昙花→小龙(盼)花开→小龙()昙花→小龙()昙花

2 用横线画出课文中体现昙花美的句子。

【预设答案:

1.老人(送)昙花→小龙(养)昙花→小龙(盼)花开→小龙(看)昙花→小龙(梦)昙花

2.昙花真美呀!

……真香呀!

香死了!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认识了作者汪曾祺,学习了生字,理解了词语,也找出了文中体现昙花美丽的词句,下节课我们将对这些句子进行细致的分析,同时共同探讨李小龙具体是怎样精心照料这一盆美丽的昙花的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基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对课文整体内容有了初步的掌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昙花》这篇课文,共同分析文中主人公——李小龙的人物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昙花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2、关注昙花,学习描写。

1.小组讨论作者如何写昙花之美

课件出示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昙花真美呀!

……真香呀!

香死啦!

师: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仔细读一读,认真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作者从哪些角度对昙花进行了描绘,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小组讨论后请代表进行汇报发言)

学生发言过后,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作者分别从昙花的外形、色彩、香味三个方面对昙花进行了描写。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昙花比作玉,通草,天上的云,鲜明得突出了昙花颜色的洁白无瑕;再运用“吹”“舒展”等动词,将昙花赋予了人的形态,仿佛一个刚刚睡醒的美人,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昙花姿态的优美,香味的动人。

2.出示图片,学生自主发言,说说昙花之美。

课件出示昙花的图片:

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昙花,用两三句话描绘一下你眼中的昙花。

学生自主发言,师生共同品评。

师:

看来,同学们都是运用语言的高手,很好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值得表扬。

下次写习作,遇见其它的植物,别忘记也可以从色、香、味这些角度进行描写哦。

3、聚焦人物,品味语言。

1.小组讨论分析,汇报发言

师:

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昙花,你觉得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昙花吗?

你觉得它重点写的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师:

写昙花,是为了突出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李小龙。

那么李小龙对昙花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感情呢?

(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细读课文,用笔画一画,找出体现李小龙对昙花喜爱的句子。

再说一说,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

师归纳总结,课件出示:

A.李小龙欢欢喜喜地把花抱回来了。

他的心欢喜的咚咚跳。

分析:

欢欢喜喜,咚咚跳直接体现出李小龙的欣喜之情,表现了他对昙花的喜爱。

B.早上睁眼第一件事便是看看他的昙花。

C.放学回来,连书包都不放下,先去看看昙花。

D.李小龙上课不安心,他总是怕昙花开的时候自己不在近边。

E.晚上,他睡得很晚,守着昙花。

分析:

这几句话分别对早晨起来、上课时、放学后、睡觉时不同的时间李小龙的心理描写,体现了李小龙时时刻刻每分每秒都在牵挂昙花,心都落在昙花上。

F.李小龙在梦里闻到一股醉人的香味,他忽然惊醒了。

分析:

在梦里也能闻到香味,说明李小龙连睡觉心里都记挂着昙花,“惊醒”,表现出李小龙的欣喜惊讶。

G.李小龙一骨碌坐了起来。

H.李小龙两手托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看着昙花。

看了很久很久。

分析:

“一骨碌”体现动作的快,说明李小龙生怕错过昙花盛开的花期;“托着”“目不转睛”这两个动作都生动的写出了李小龙欣赏昙花时的专心;“很久很久”体现李小龙对昙花的痴迷,甚至忘记了时间。

1.睡着之后,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昙花开了。

分析:

李小龙对昙花魂牵梦萦,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

2.自主研读,质疑释疑

师:

文章中还有没有哪些语句是你不能自己理解的?

找出来,先小组交流讨论看法,如果还没有解决,再举手示意,我们全班共同来讨论解决。

预设:

1 “昙花就要开了。

昙花还没有开。

”先说昙花开了,又说没有开,这样写是否前后矛盾?

分析:

“就要”是即将的意思,其实体现了李小龙一直在观察昙花,每天都在期待它开花。

而“还没有”则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失落。

这两句话并没有前后矛盾,而是体现了李小龙盼望昙花开放的急切心情。

2 “他困了。

他想就这样看它一夜,但是他困了。

”前后两个他困了,这样写是不是重复了?

分析:

两个困了,体现李小龙非常喜欢这个昙花,他困了,但是他仍然很想这样看它一夜。

3.教师提出疑问,请学生帮忙解答。

师:

你们的疑问解决了,老师还有几个问题,请你们帮帮忙。

1 课件出示:

昙花茁了骨朵儿了!

师:

这个“茁”字是什么意思?

(植物才生长出来的样子)

师:

这个字用的好吗?

好在哪里呢?

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李小龙对昙花的细心照顾,仅仅是茁出花骨朵儿,李小龙都很快发现了。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句话的标点符号。

为什么句尾不用句号而用感叹号?

(感叹号体现了李小龙的激动,他很期待昙花的盛开。

2 课件出示:

花心淡黄,淡得像没有颜色,淡得真雅。

师:

这个雅字是什么意思,体现了昙花什么样的特点?

(雅字体现了昙花的高雅,表现了李小龙内心对昙花的喜爱)

3 “于是,李小龙有了两盆昙花。

一盆在他的床前,一盆在他的梦里。

”李小龙为什么会有两盆昙花?

师:

两盆昙花,只有一盆是真实存在的,那是夏老人送给他的;而另外一盆是虚拟的,是存在他梦里心里的。

那盆实实在在的昙花是随时都会凋谢的,但那盆梦中的昙花却永远不会凋谢。

美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这个世界上难有恒久的美;但是,我们可以去想象、去梦想、去创造、从而使自己逼近心中那个宏伟而美丽的世界。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拥有不断追求美的心灵。

板书设计

昙花

白淡雅香

李小龙喜爱昙花

不断追求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