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41016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docx

届浙科版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不属于特异性免疫

B.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分化为浆细胞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进行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所以机体不需要合成其相应的抗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是人体免疫能力太强导致的,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

B、B细胞可以直接接受抗原刺激进行增殖分化,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对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起促进作用,B错误;

C、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后分泌特异性抗体,C正确;

D、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进行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但是仍然需要体液免疫合成其相应的抗体,D错误.

故选:

C.

2.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题5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③为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则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B.若⑤代表某种免疫活性物质,则⑤一定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

C.若某抗体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导致患者肌肉萎缩,则该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D.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该激素的靶细胞一定是垂体细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若③为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则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也可产生抑制,A错误;若⑤代表某种免疫活性物质,则⑤是由效应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或是由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B错误;若某抗体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导致患者肌肉萎缩,则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而不是免疫缺陷病,C错误;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该激素的靶细胞一定是垂体细胞,只有垂体细胞的膜上有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有()项

①体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三B.四C.五D.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1、人体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和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理解、死亡,释放其中的抗原;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免疫疾病:

①自身免疫疾病,抗体将自身正常机体的细胞作用为抗原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②过敏反应,已经发生免疫的机体.当抗原再次接触该抗原时引起的代谢紊乱和功能损伤;③免疫缺陷病,是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引起的.

解:

①体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①错误;

②抗原可以是外来异物,也可以是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及癌变细胞,人体自身免疫疾病中,自身正常细胞被作为抗原物质,②错误;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③正确;

④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④正确;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对组织细胞造成伤害,⑤正确;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⑥错误;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⑦正确.

故选:

B.

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4.酶、激素、抗体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

右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2、3、4分别表示蛋白质、激素、抗体

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图中1、2、3、4分别表示激素、蛋白质、酶和抗体,A错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和蛋白质,但是不是所有细胞都能够合成激素,且只有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所以能产生抗体的细胞一定能够产生酶,而能够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够产生激素,B正确C错误;动物激素由专门的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植物是一定部位如根尖等产生的,D错误。

考点:

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

【名师点睛】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抗体都是蛋白质,一部分激素是蛋白质。

5.胸腺素能够促进T细胞的分化、成熟,增强T细胞的功能。

下列病人中不适合用胸腺素的是

A.器官移植的病人

B.SARS病人

C.AIDS病人

D.结核病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对于器官移植的病人,T细胞会将其体内移植的器官作为抗原加以排斥,故器官移植的病人不适合使用胸腺素,A项正确;SARS病人的病原体是SARS病毒,结核病人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SARS病毒和结核杆菌都属于胞内寄生物,必须依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而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的是T淋巴细胞,故B、D项错误;AIDS病人的病原体是HIV,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免疫系统瘫痪,因此使用胸腺素增强T细胞的功能,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增值分化能力的是细胞①、细胞②、细胞③和细胞④

B.过程II、III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过程VII主要发生在靶细胞内

C.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细胞⑤的增殖分化

D.细胞③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细胞②产生的淋巴因子及过程共同作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图中细胞①是吞噬细胞,细胞②是T细胞,细胞③是B细胞,细胞④是记忆细胞,细胞⑤是浆细胞;具有增值分化能力的是细胞③和细胞④,A错误;过程II、III是抗原的呈递构成,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过程VII是抗原与抗体结合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B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及过程III共同作用,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7.下列有关T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B.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浆中

C.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D.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A正确。

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增殖分化形成T细胞,分布在淋巴和血浆中,B正确。

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会对移植器官攻击,故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C正确。

绝大多数B细胞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D错。

考点: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8.下列哪一项属于自身免疫()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因接触花粉而引起的皮肤荨麻疹

C.因接触动物毛屑而出现的鼻炎

D.因室内尘土而引起的哮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

B、因接触花粉而引起的皮肤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B错误;

C、因接触动物毛屑而出现的鼻炎属于过敏反应,C错误;

D、因室内尘土而引起的哮喘属于过敏反应,D错误.

故选:

A.

9.“非典”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RNA病毒,对SARS疫苗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下列关于SARS病毒及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组成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B.接种SARS疫苗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因为接种了SARS抗体

C.可用含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的培养基培养SARS病毒

D.SARS病毒的衣壳具有保护核酸,决定其抗原特异性等功能

【答案】D

【解析】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能独立生存,没有产能的酶系统和蛋白质合成系统,必需营寄生生活,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书中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讲述的是除病毒以外的其他微生物的情况。

接种SARS疫苗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接种的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病毒的形态结构、致病性等是由核酸控制,而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则是衣壳。

10.下列哪些细胞参与特异性的细胞免疫过程?

   A.中性粒细胞 B.B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E.肥大细胞

【答案】CD

【解析】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包括巨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淋巴细胞的感应阶段,T淋巴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反应阶段,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并将靶细胞裂解,使抗原暴露,被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结合、凝集成团,最后巨噬细胞吞噬的效应阶段。

11.11.西班牙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MVA—B,它能够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程度。

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

B.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不能复制

C.HIV侵染T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仍保留完整的体液免疫

D.接种MVA—B后机体通过记忆细胞直接消灭入侵的HIV

【答案】A

【解析】艾滋病患者免疫能力缺陷,其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艾滋病患者直接死于其他病原体的感染,A项正确;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感染初期仍能发挥作用,B项错误;HIV侵染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而绝大多数的体液免疫需要T细胞的呈递,因此艾滋病患者的大多数体液免疫丧失,C项错误;接种疫苗后是通过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入侵的HIV,D项错误。

【考点定位】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12.将体重和健康状况相同的若干大鼠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

甲组通过手术切除胸腺,乙组损毁下丘脑,丙组切断支配左后肢的脊神经前根(传出神经纤维),丁组不作处理。

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后,均同时感染某病毒。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鼠只具有非特异性免疫,不具有特异性免疫

B.乙组鼠因损毁下丘脑,机体不能抵抗病毒的感染而最先死亡

C.用一定强度电流刺激丙组鼠的左后肢趾部,左后肢收缩而右后肢不收缩

D.丁组鼠再次被该病毒感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抗体

【答案】D

【解析】甲组鼠通过手术切除胸腺,无法生成T细胞,无细胞免疫,但骨髓能够形成B细胞,有一定的体液免疫能力,A项错误;乙组大鼠最先死亡,是因为损毁下丘脑使机体体温调节能力丧失,细胞代谢受到严重影响,内环境稳态严重失调,B项错误;丙组切断支配左后肢的脊神经前根后,用一定强度电流刺激丙组鼠的左后肢趾部,表现为左后肢不收缩而右后肢收缩,C项错误;丁组鼠再次被该病毒感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再由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D项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名师点睛】反射弧完整性分析

(1)感受器、传入神经元或反射中枢受损,刺激后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2)传出神经元或效应器受损,刺激后可有感觉,但无效应。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合成的ATP通常比同化作用中消耗的ATP少,动物呼吸作用所合成的ATP通常比同化作用中消耗的ATP多

②人体皮肤对水分、无机盐和体温都有调节作用

③一种抗原只能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④蛙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囊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而DNA总量不断增加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④D.①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新陈代谢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免疫及动物个体发育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皮肤能排出水、无机盐,但对它们不具调节作用;一种抗原应先经过第一、二道防线,发生非特异性免疫;④中“胚囊”应为“囊胚”,所以②③④是错误的。

14.某人注射白喉毒素疫苗和感染白喉杆菌后,体内抗体产生情况如图所示.据图推测合理的是()

A.感染白喉杆菌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B.抗体与白喉毒素结合后会产生沉淀

C.该免疫过程没有淋巴因子的参与

D.淋巴细胞上的载体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

【答案】B

【解析】第二次感染白喉杆菌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通过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A错。

抗体与白喉毒素结合后会产生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溶解,B正确。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需要淋巴因子的刺激,C错。

淋巴细胞上的受体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D错。

【考点定位】体液免疫与二次免疫

【名师点睛】二次免疫的基础

机体再次感染相同抗原,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对应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通过浆细胞生成大量抗体行使体液免疫功能,记忆细胞无法生成抗体。

15.如图表示人体注射疫苗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

B.细胞1在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的作用是不同的

C.细胞2可以产生淋巴因子,细胞4和细胞5可合成物质a

D.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细胞2表示T细胞、细胞3表示B细胞,它们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A正确;细胞1表示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在非特异免疫中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在特异性免疫中能摄取、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B正确;细胞5是记忆细胞,不可以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才可以产生抗体,C错误;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浆细胞)从而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毛细血管利于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的是

()

A.管内流动脉血B.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血流速度慢D.数量多、分布广

【答案】A

【解析】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这些特点利于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故选择A

17.(2015秋•遂宁期末)人体对抗病原体有三道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黏膜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

B.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这三道防线均不仅生来就有而且都具有针对性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杀灭病原菌属于第二道防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形成的,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是特异性免疫.

解:

A、唾液腺是由上皮细胞特化而来,因此皮肤、黏膜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

B、第一道防线线和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

C、第三道防线不是生来就有的,第一、第二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C错误;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杀灭病原菌属于第二道防线,D正确.

故选:

C.

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8.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可特异性地识别、吞噬外来抗原,并通过溶酶体对抗原进行加工和处理

B.效应T细胞可特异性地攻击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并使靶细胞凋亡

C.浆细胞可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并在抗原刺激下合成分泌特异性的抗体

D.在细胞外液中抗原一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外来抗原,A错。

效应T细胞上由于存在特定的糖蛋白,只能特异性地识别并攻击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并使靶细胞凋亡,B正确。

浆细胞没有特异性地识别抗原的功能,C错。

抗原一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9.如图所示,①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且与血糖调节有关;②是一种淋巴因子,可干扰破坏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③由浆细胞合成分泌,且具有免疫作用;④由垂体分泌,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结构的多样性只与a有关

B.与①②③④四种物质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①②③④四种物质分别为胰岛素、干扰素、抗体、抗利尿激素

D.①与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②③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④的分泌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①是胰岛素,②是干扰素,③是抗体,④是生长激素,故C错;①②③④都是蛋白质,其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多肽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故A错;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浓度,①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故D错。

考点: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蛋白质的种类及功能。

20.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注射抗体治疗疾病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B.靶细胞因抗原增殖而被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吞噬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D.免疫活性物质可由非免疫细胞合成

【答案】B

【解析】注射的抗体对于患者而言属于“异物”,可能成为“过敏原”,导致被注射抗体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A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被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无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的初始阶段,大多数病原体都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即吞噬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C正确;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其中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D正确。

21.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疟原虫表膜和线粒体功能,阻止疟原虫的消化酶分解宿主细胞的血红蛋白,当青蒿素进入患者体内,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青蒿素与疟原虫发生特异性结合B.青蒿素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C.青蒿素会诱发疟原虫的定向变异D.青蒿素治疗疟疾属于主动免疫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依题意可知,青蒿素不属于抗体,不能与疟原虫发生特异性结合,A项错误;“青蒿素作用机理是干扰疟原虫表膜和线粒体功能,阻止疟原虫的消化酶分解宿主细胞的血红蛋白”,说明青蒿素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B项正确;生物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青蒿素治疗疟疾不属于免疫,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内环境稳态、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2.曾经在我国山东、北京等地先后有人因感染禽流感病毒(注:

禽流感病毒和人类流感病毒属于同一种类型病毒)而死亡。

下图表示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传播及人类研究、治疗禽流感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直接决定其抗原特异性,可以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B.图中刚治愈的家禽B若再次被该病毒感染,不会再患该病,因为它的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

C.被该病毒侵染的人应及时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以抑制病毒的增殖

D.用DNA酶处理后的该病毒侵染禽类,仍可能会引发禽流感

【答案】C

【解析】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直接决定其抗原特异性,可以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A正确;图中刚治愈的家禽B产生了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所以再次被该病毒感染,不会再患该病,B正确;抗生素只能对细菌产生作用,对于病毒应该注射干扰素才能抑制其增殖,C错误;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NA酶对它不起作用,所以用DNA酶处理后的该病毒侵染禽类,仍可能会引发禽流感,D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

23.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丙分别做如下处理:

分组

处理方式

不作任

何处理

将丁的皮肤小片移植到乙体表上,14天后,皮肤片结痂脱落

切除

胸腺

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小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小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A.乙、甲B.乙、丙C.丙、丙D.丙、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鼠丁和小鼠甲、乙、丙属于不同品系,所以丁的皮肤对于乙组小鼠来说属于抗原,乙组最易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导致移植的皮肤脱落;丙组小鼠切除胸腺后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能力降低,不会出现免疫排异,最易成活,所以选B。

考点:

本题考查胸腺和T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4.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描述正确是

A.都能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答案】D

【解析】细胞免疫不产生抗体,A项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免疫细胞在骨髓、胸腺等淋巴器官中成熟,C项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能产生记忆细胞D项正确。

25.下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A错误;浆细胞由于要形成分泌蛋白——抗体,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B正确;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C正确;靶细胞的死亡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26.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P蛋白为主要抗原。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代表的是________,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

与③过程中的碱基配对相比,①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