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413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docx

《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docx

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

2022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__

A.陶行知

B.杨贤江

C.蔡元培

D.陈鹤琴

2.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__

A.亚里士多德

B.裴斯泰洛齐

C.高尔顿考试大收集

D.赫尔巴特

3.把教学进程设计为:

设置问题情景——确定问题或课题——拟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的教学模式是__

A.设计教学模式

B.发现学习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模式

4.与讲授法相比,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法更关注__

A.学生是否参与学习

B.学习结果

C.学习过程

D.对学习过程结果同等关注和重视

5.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

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

C.复式教学

D.小班教学

6.班级组织结构以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的形式建制的属于__

A.直线式

B.职能式

C.螺旋式

D.直线职能式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

A.备课

B.上课

C.布置和批改作业

D.学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8.以分班、分组为测验的根本目的的是__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成就测验

D.标准测验

9.在学生咨询中,______是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__

A.鼓励表达法

B.系统脱敏法

C.深入共感法

D.身体放松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颁布于______年。

__

A.1980

B.1986

C.1995

D.1998

11.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的“白板说”在人的发展理论中属于__

A.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B.外铄论

C.内发论

D.遗传论

1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其最高层次表现为()

A.教育性

B.创造性

C.实践性

D.可塑性

13.在西方,柏拉图对教育学的萌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代表作品是()

A.《理想国》

B.《雄辩术原理》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爱弥儿》

14.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的发展,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顺序性

15.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说明对人的发展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文化

16.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指()

A.学校需要

B.家庭需要

C.个人需要

D.社会需要

17.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各种课程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形态,称为()

A.课程计划

B.课程结构

C.课程目标

D.课程标准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施行的时间是()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19.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是__

A.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以上学历

D.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20.完整的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六大阶段,其中能够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环节是()

A.激发动机

B.感知教材

C.理解教材

D.巩固知识

21.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经验描述阶段指的是__。

A.18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

B.18世纪50年代—20世纪初

C.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D.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22.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2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__。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

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__。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25.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__。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__。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2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__。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28.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__。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29.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__。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0.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__。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3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__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32.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__。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33.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__。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34.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权威型、放任型和__。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35.《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__。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6.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__

A.一

B.二

C.三

D.四

37.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__。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__。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40.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__。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4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

A.备课

B.上课

C.练习与复习

D.考试

42.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__。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布卢姆

D.夸美纽斯

43.教学过程诸环节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辅导

D.检查

44.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的教育内容主要为__。

A.“六艺”

B.“七艺”

C.“四书”“五经”

D.文雅教育

45.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__。

A.教学与交往

B.活动与交往

C.教学与活动

D.修养与交往

46.教育目的观上,“个人本位论”的代表是__。

A.柏拉图

B.梁启超

C.孔子

D.卢梭

47.下列观点中,哪一个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__。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育

C.主张因材施教

D.提倡自然教育

48.通过人工控制因子,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自变量的变化和结果的研究方法是__。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49.对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__。

A.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

B.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改革的方向

C.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D.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决定作用

50.沈从文小时候特别喜欢逃学,且长时间对老师的批评、斥责非常抵触,但是他的一位姓毛的小学老师利用校园里的一棵楠树激发了他的进取心,最终成为杰出的作家。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学生具有发展的__。

A.普遍性

B.现实性

C.可塑性

D.差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