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200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学期护理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心脏听诊时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19.血压: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正常血压14090mmHg

20.体温:

有人体摄入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生的

21.产热过程:

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

22.散热过程:

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皮肤是最重要的散热器官,占总散热量的70%,此外,呼吸、排尿、排便也能散发部分热量。

23.体温过高:

又称发热(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度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度以上)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是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24.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40摄氏度,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

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

25.驰张热:

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体温温差在1摄氏度以上,甚至达2~3摄氏度,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26.间歇热:

体温骤升至39摄氏度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数小时、1天、2天等),又反复发作。

即高热与正常体温反复交替。

见于疟疾、成人肺结核

27.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律,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

28.体温过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多,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

当体温低于35摄氏度时,称为体温不升

29.脉率: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

30.间歇脉:

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称间歇脉,亦称期前收缩。

发生机制是心脏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而引起心脏搏动提早出现。

如每隔一个或两个正常脉搏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则前者称为二联率,后者称为三联率。

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病、心肌梗死等,也可见于洋地黄中毒患者。

正常人在过度劳累、精神兴奋、体位改变时也偶尔出现间歇脉。

31.脉搏短绌测法:

脉搏短绌的患者,应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开始”、“停止”的口令,计时1min

32.呼吸运动:

是一种节律性的活动,由呼吸器官和辅助呼吸肌协同完成。

呼吸运动受呼吸中枢(延髓和脑桥是产生基本呼吸节律性的部位,大脑皮质可随意控制呼吸运动)的调节,具有随意性和自主性。

33.正常呼吸: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节律规则,呼吸运动均匀,无声且不费力

34.呼吸过速:

成人安静状况下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过速,又称气促。

常见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般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呼吸频率增加3~4次/分。

35.呼吸过缓:

成人安静状况下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称为呼吸过缓,常见颅内压增高、麻醉剂、等

36.潮式呼吸:

又称陈-施呼吸。

是一种周期性呼吸异常,周期为30~120s。

特点是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达高潮后又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然后呼吸暂停5~30s,又开始重复以上周期性变化,其型态如潮水起伏

37.收缩压:

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

38.舒张压:

在心室收缩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

39.间断呼吸:

又称毕奥呼吸。

特点是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即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

40.正常血压:

一般以肱动脉血压为标准,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脉压30~40mmHg,血压的生理变化,年龄、性别、昼夜和睡眠、环境、体位、体型、其他

41.不舒适:

指个体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完全满足,或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现象、身心负荷过重时的一种自我感觉

42.高血压:

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43.继发效应:

机体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的时间,将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

44.低血压:

血压低于90/60mmHg,常见于休克、大量失血、急性心力衰竭等

填空:

1.医院组织机构包括:

院长、医疗科技部门、门诊部门、行政部门

2.门诊的特点:

具有“五多一短”的特点,即患者集中、诊疗环节多、人群杂症多、应急变化多、医生变换多、诊疗时间短

3.每个病区设置30~40张床为宜,每间病房设2~4张床,配有卫生间。

病床之间配有屏风或床帘,必要时遮挡患者。

普通病室两床之间不少于1米

4.住院病历的排列顺序:

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记录、病史及体格检查、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及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单、护理病室、住院病历首页、住院证及门诊病案

5.出院病历排列顺序:

住院病历首页、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入院记录、病史及体格检查、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及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单、护理病室、医嘱单、体温单

6.护理级别分为:

特级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一级护理(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二级护理(每2h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三级护理(每3h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7.铺大单:

先右后左,每一侧床头床尾再中间,右上角,对齐中线铺好角右下角,对齐中线纵向拉伸左上角,横向拉伸左下角,对角线拉伸

8.医院感染的原因:

感染链的形成包括:

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9.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

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消化道、外科切口和皮肤

10.医院隔离区域的划分:

低危险区(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中危险区(普通门诊、普通病房)、高危险区、(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极高危险区(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

11.隔离区域的出入口设置:

病区设有多个出入口,工作人员与患者必须分门进出,隔离病区门外及床尾要挂有明显的隔离标志

12.单独隔离适用范围:

凡未确诊者、发生混合感染者或有强烈传染性及危重患者应住单独隔离室

13.清洁区与隔离区的划分:

清洁区(如配餐室、更衣室、库房、值班室、食堂)、半污染区(医护办公室、治疗室、内走廊、检验室、消毒室)、污染区(病房、患者洗手间、浴室、污物处理间、出院卫生处置室)

14.隔离要求:

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到他处,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务必穿隔离衣、戴口罩及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戴护目镜和手套;

离开前脱隔离衣、鞋、护目镜和手套,并进行双手消毒

15.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

感觉功能、目前健康状态、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年龄、诊疗方法

16.根据卧位的自主性分类:

主动卧位、被动卧位、被迫卧位

17.根据卧位的平衡稳定性分类:

稳定性卧位、不稳定性卧位

18.保护具的种类:

床档、约束带、支被架

19.保护具的适用范围:

易坠床患者、皮肤瘙痒者、眼疾术后患者、精神病患者、其他(肢体瘫痪、极度衰弱、烧伤)

20.休息的条件:

充足的睡眠、生理上的舒适、心理上的放松

21.休息的意义:

休息是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休息是促进康复的必要手段

22.口腔卫生习惯指导:

“三个三”即三餐饭后要刷牙、饭后三分钟内应刷牙、每次需刷牙

23.特殊口腔护理:

禁食、高热、昏迷、鼻饲、术后及口腔疾病患者

24.梳发时可用30%乙醇溶液湿润

25.出院时有关文件的处理包括填写住院时间、归档、注销卡片

26.搬运病人时尽量使病人身体靠近搬运者,可使重力线通过支撑面保持平衡,又因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

27.推车时,护士应站在病人头侧,便于观查病情变化

28.平车上坡及下坡时,病人头部应在高出一端,以免引起不适

29.多人搬运时动作要协调一致,用合力抬起病人

30.需要四人搬运法的病人是:

病情危重或颈腰椎骨骨折者

病情许可,能在床上配合活动的病人

31.单人搬运法适用于小儿及体重轻者病情危重伴下肢骨折的病人

32.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的根据是住院证

33.出院护理错误的一项是热情护送出院

34.一般病人出院后,使用过的毛毯应送洗衣房清洗|日光暴晒6小时

35.休克病人采取中凹卧位,应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

36.压疮发生的原因:

力学因素(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理化环境因素、矫形及固定不当、营养不良或水肿

37.压疮的评估:

压疮易发人群、压疮易发部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

38.产妇胎膜早破时,取头低足高位,可减轻腹压,降低羊水流出的冲力,避免并发症发生

39.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

40.半坐卧位取消时应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

血压计袖带缠的太紧使血管受压,则测得血压值偏低,太松,则所测血压值偏高

41.睡眠周期:

每一周期所需的时间为60-120分钟(平均为60分钟),成人平均每晚出现4-6个睡眠周期

42.呼吸异常的观察,包括对呼吸、频率、深浅度、节律、呼吸和型态的观察

43.睡眠的生理现象:

睡眠对象、睡眠周期

44.以口温为标准,发热程度的判断

高热程度:

低热为37.3-38度中度热为38.1-2度高热为39.1-41度超过热为41度以上

低热程度:

轻度为32~35度中度为30~32度重度为小于30度(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为23~25度

45.46.测量直肠温度时,将肛表插入肛门3——4厘米处,婴儿2——3厘米处

47.测量异常脉搏的时间应为60秒

48.预防压疮的局部按摩:

50%乙醇,每次3~5min,同一部位,每个动作3~5次

49.产热的主要方式:

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等

50.散热的主要方式有: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每蒸发1g水可散失2.43KJ)

51.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昼夜(清晨2~6时最低,午后13~18时最高)、年龄(新生儿受环境影响,儿童高,老年人低)、性别(女性比同龄男性高0.3度,排卵前较低,排卵日最低,后逐渐升高)、活动(安静测量)、进食、环境、药物

52.体温过低临床表现:

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口唇及耳垂呈紫色、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53.体温过低患者护理:

环境温度、保暖措施、病情观察、病因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54.体温计:

口表和肛表的玻璃管呈三棱镜状,腋表呈扁平状,肛表的球部较粗短

55.异常脉搏患者的护理:

观察病情、休息与活动、心理护理、急救准备、健康教育

56.呼吸全过程由外呼吸(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最终释放二氧化碳)、气体运输、内呼吸(气体交换结果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释放二氧化碳)组成

57.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呼吸的性调节(包括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氢离子浓度的改变)

58.测量脉搏部位:

颈动脉、颞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腘动脉、桡动脉、胫骨后动脉、足背动脉

59.吸气性呼吸困难:

有明显的三凹症,即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凹陷,测量呼吸时,测量30s,乘2。

异常呼吸或婴儿应测1min

60.促进有效呼吸的护理措施:

有效咳嗽、叩击、体位引流(体位、时间与次数、指导呼吸与咳嗽、稀释痰液、监测)、吸痰法

61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62.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

63.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或1/3收缩压加2/3舒张压

64.异常血压患者的护理:

观察病情、休息与活动、心理护理、合理饮食、健康教育

65.测血压体位:

取坐位或仰位,置手臂与心脏同一水平,即坐位时,平第4肋软骨,卧位时,平腋中线,袖带位置,袖带下缘在肘窝上2~3cm整理归位:

将血压计右倾45度

66.不舒适通常表现:

紧张、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消极失望、失眠或身体疼痛、无力,难以坚持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为疼痛

67.医疗垃圾收集原则:

分类收集原则

68.医疗垃圾收集方法:

1.按类别放置于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2.垃圾盛放不能过满,大于3/4时就应封口,封口紧实严密,注明科室和数量

69.舒适与不舒适没有截然的分解线

70.继发效应:

如热疗可使血管扩张,但持续用热60分钟后会引起局部小动脉收缩;

同样持续用冷30~60分钟后,局部小动脉也出现扩张。

冷热疗应有适当的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如需反复使用,中间必须给予60分钟的休息时间,让组织有一个复原过程,防止产生继发效应而抵消应有的生理效应

71.影响冷热应用的因素:

部位,将冰袋、冰囊放置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流经处,以增加散热。

72.乙醇拭欲法:

用物准备25%-35%乙醇溶液(温度30度)200-300ml及盛放容器、小毛巾2块、大浴巾、热水袋及布套、冰袋及布套,清洁衣裤。

必要时备大单、被套、便器。

73.安置体位:

将冰袋置于患者头部,有助于降温,并可防止拭浴时全身表皮血管收缩,引起头部充血而致头疼;

将热水袋放置于足底,促进下肢血管扩张,有利于散热、减轻头部充血,并使患者感觉舒适

74.垫巾拭浴将浸湿并拧至半干的小毛巾缠于手上成手套状,以离心方向拍拭,每侧3分钟,拍拭后用大浴巾擦干皮肤。

拭浴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拍拭顺序如下:

1双侧上肢,先近侧后远对侧2背部3双侧下肢,先近侧后对侧

观察反应如发现面色苍白、寒战、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拭浴,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75.烤灯的使用目的:

消炎、消肿、解痉、镇痛,促进创面干燥、结痂,保护肉芽组织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76.热疗的使用目的:

保暖、解痉、镇痛、舒适用物准备:

水温60-70度

77.热湿敷法目的:

消炎、消肿、解痉、镇痛

用物准备:

热水50-60度

进行热敷:

每3-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持续15-20分钟

注意事项:

1.面部热湿敷的患者,敷后15分钟方能外出,以防受凉感冒

2.有伤口的部位作热湿敷时,应按无菌操作进行,敷后按外科换药法处理伤口

78.热水坐浴目的:

消炎、消肿、止痛、减轻充血,使患者清洁、舒适。

适用于会阴、肛门、外生殖器疾病和手术后,以及盆腔充血、水肿、炎症及疼痛用物准备:

水温40-45度。

实施:

浸泡15-20分钟

局部浸泡:

用物准备热水,水温40-45度协助浸泡浸泡15-20分钟

79.血压测量位置:

1.袖带下缘距腘窝2-5cm,听诊器胸件置腘动脉搏动处

2.记录时注明下肢血压

80.便盆的使用法,平卧放置法:

便盆款边朝向患者头部,避免便盆倒放损伤患者皮肤

侧卧放置法:

患者不需抬高臀部,先协助患者侧卧,把便盆对着患者臀部,护士一手紧按便盆,另一手帮助患者向回转身坐至便盆上

简答:

1.医院的类型

按分级管理分类----可分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

按收治范围分类---可分为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

按特定任务分类---可分为军队医院,企业医院

按所有制分类---可分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医院

按经营目的分类----可分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

按地区分类---可分为城市医院(市、区、街道医院)农村(县、乡、镇医院)

2.医院等级划分标准

医院分三级十等,即一二三级,每级再划分为甲、乙、丙三等,

一级综合医院:

病床100以内,直接为具有一定人口(小于等于10万)的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

二级综合医院:

病床101~500,向多个社区(大于等于10万)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医院

三级综合医院:

病床501以上,跨地区、省、市以及面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是具有全面医疗、护理、预防、教学、科研能力的技术中心

3.急诊的护理工作有?

预检分诊:

做到“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五登记”的顺序

抢救工作:

用物准备,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

定期检查维修,并做到急救物品完好率应达100%

急救药品,主要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强心剂、利尿剂、镇痛剂、血管

扩张剂、抗心律失常药、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止

血药

一般用物,主要有血压计、听诊器、开口器、压舌板、手电筒等

无菌物品

抢救设备

抢救工作,争分夺秒救治患者,应根据初步的评估和判断对患者实施紧急处理,

如测血压、给氧、吸痰等,医生到达后,立即汇报处理情况和效果

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正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

告医生

做好抢救记录,在抢救过程中,凡口头医嘱必须向医生复述一遍,双

方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后,应请医生及时

补写医嘱和处方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各种抢救药品的空安瓶应经两人核查后方可丢弃。

病情观察,留院观察一般3~7天,主动巡视、密切观察留观患者,及时处理医嘱,

做好晨晚间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留观患者及家属的管理工作

4.家庭病床的收治对象与范围

1者病情适合在家庭疗养,给予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如骨折后石膏固定的患者

②经住院治疗、急诊留观或手术恢复期,病情稳定仍需继续治疗的患者。

如中风、感染恢复期患者、手术后恢复期患者

③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及到医院就诊有困难的患者。

如心肺疾病、关节疾病、老年痴呆、临终患者等

5.轮椅运送法的目的

①护送不能行走但能坐起的患者入院、出院、检查、治疗或室外活动

②帮助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体力恢复

6.平车运送法的评估及用物准备

评估:

患者的一般情况,如病情、体重、躯体活动能力、病损部位

患者的认知反应、意识状态、心理反应、理解合作程度

用物准备:

如为骨折患者,应有木板垫于平车上,并将骨折部位固定稳妥;

如为颈椎、腰椎骨折患者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备有帆布中单或布中单

7.医院感染的分类

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来自患者自身皮肤、口腔、咽喉、泌尿生殖道、肠道

8.有哪些感染源

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最重要的感染源)

患者自身寄居的正常菌群

动物感染源

医院环境

9.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主要传播)包括:

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最常见的是医护人员的手、其次是各种侵入性操作技术,2009年12月1日卫生局颁布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规范并正式实施”)

空气传播包括:

飞沫传播(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飞沫核传播和菌尘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共同媒介传播包括:

注射及输血传播和饮水及食物传播(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可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10.易感宿主

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

老年人及婴幼儿

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

接受各种侵入操作者

营养不良者

11.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环境准备:

环境清洁宽敞,无菌操作前30min通风,停止卫生清洁工作,减少人员走动防

止尘埃飞扬

工作人员准备:

修剪指甲,洗手,戴好帽子、口罩(4~8h更换),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

菌手套

物品妥善保管: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无菌物品须存放在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

无菌包外注明物品名、时间,按有效期先后摆放

未被污染,保存期7天

过期或受潮均应重新灭菌

取无菌物应注意:

面向无菌区域,用无菌钳取,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不可跨越无

菌区

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

未经消毒的用物不可触及无菌物品

操作时要保持无菌:

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咳嗽、打喷嚏,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可使用

一人一物:

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人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12.一般消毒隔离

悬挂隔离标志

工作人员进入隔离病区的要求:

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病室的要求:

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物品的要求:

与患者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

对病区管理的要求:

解除患者因隔离而产生的恐惧、孤独、自卑等心理反应,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度过隔离期,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

13.终末消毒处理

患者的终末消毒处理:

出院或转科的患者应先洗澡,换清洁衣裤,个人用物须消毒后才能带出;

死亡的患者,须用消毒液擦拭尸体,并用浸透消毒液的棉球填塞口、鼻、耳、阴道、肛门等孔道,再用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后送传染科的太平间

病室的终末处理:

关闭病室门窗、打开床旁桌、摊开棉被、竖起床垫,用消毒液熏蒸;

熏蒸后打开门窗,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被服类消毒处理后再清洗;

床垫、棉被和枕芯还可用紫外线消毒或日光暴晒处理

体温计(用20%碘伏浸泡30min消毒)

信件、书报、票证(甲醛熏蒸,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排泄物、分泌物(漂白粉消毒,痰盛于蜡纸盒内焚烧)

剩余食物(煮沸30min后倒弃)垃圾(焚烧)

14.隔离的种类及措施

严密隔离(黄色标志)如SARS、禽流感、鼠疫、霍乱等

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如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如病毒性肝炎、伤寒、细菌性痢疾等

接触隔离(橙色标志)破伤风、炭疽、狂犬病等

保护性隔离(绿色标志)如大面积烧伤患者、早产婴儿、白血病患者、脏器移植患者

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肝炎、艾滋病病毒等

昆虫隔离:

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斑疹伤寒

床边隔离:

适用于胃肠道传染患者,要求床头挂隔离标志,床间距不小于2m或用屏风隔开

15.口罩帽子的使用、目的及注意事项

目的:

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避免疾病的相互传播;

帽子可防止工作人员头发及头屑散

落或头发被污染;

口罩可防止飞沫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食品等

使用:

戴帽子,戴上合适、清洁的帽子,帽子应将头发全部遮住

戴口罩,取出清洁口罩,罩住口鼻将上面两条带子分别越过耳朵系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